發新話題

[分享] 凍產為何市場不理?五大因素繼續打趴油價

凍產為何市場不理?五大因素繼續打趴油價



(來源:AFP)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與非 OEPC 產油大國俄羅斯,週二 (16 日) 終於攜手卡達及委內瑞拉達成協議,願意將原油產量凍結在上個月水準,以試圖挽救直落的油價。但消息只令油價短暫反彈,隨後又迅速回落。究竟已被打趴的油市信心,為何依舊不為所動?
週二 4 月交貨布侖特油格一度衝上 35 美元,之後重挫 2.1% 至 32.68 美元;紐約 3 月交貨西德州中級油價 (WTI) 稍早也一度站上 31 美元,隨後又下跌近 1% 報 29.15 美元。上述 4 油國雖同意凍產,但條件是其他油國也加入行列。另一大 OPEC 油國伊朗則很快澆冷水,重申不會放棄爭取遭制裁前的原油市佔。
油價資訊服務 (OPIS) 共同創辦人 Tom Kloza 在《CNBC》節目上指出,人們了解到,要這些產油國全都同意確實凍結產量,相當難以置信。而且過剩的原油真的太多,若要真正影響到油價,油國應該減產而非只凍產。因為就算經濟活動稍轉活躍,而產油量凍結在 1 月水準,原油供應過剩仍高達每日 200 萬桶。
《MarketWatch》也統整下列 5 項因素,說明為何週二的凍結產油量結論,不足以刺激油價逆轉走揚:
1. 凍產而非減產
IG 市場分析師 Josh Mahony 發布報告分析到,很坦白說減產從來就不會發生,考量到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最近的紛爭,任一方若讓出原油市佔,都是政治自殺。且至今從未有消息暗示,伊朗或沙烏地甚至有考慮任何程度的減產;週二油價下跌,反映出市場認知這樣的事實。
2. 產油量凍結在 1 月水準,仍非常高
分析師們批評,凍產協議的一大缺點,是選擇將產油量凍結在接近歷史新高的水準;即使其他油國加入協議,仍然會繼續生產出相當大量的石油。此外巴克萊 (Barclays) 指出,外界本來就不預期俄羅斯、卡達及委內瑞拉今年內還會增產太多,因為他們都已將產能拓展至極限。
3. 最難的是爭取到伊朗及伊拉克也願意凍產
伊朗最近才解除制裁,獲准重返國際油市,因此正積極準備增產,以奪回失去的市佔;可以想見,要求其凍結產量,可能引起多大的反彈。儘管 OPEC 官員透露,他們可提供伊朗特殊協議,允許其產量至較 1 月高出一定水準。至於伊拉克,由於正與伊斯蘭國爭戰中,因此產油量已飆上空前新高,以籌資來支應戰爭。
4. 美國原油獲得增產空間
巴克萊表示,油價若明顯復甦,恐怕會刺激美國頁岩油產商開始增產。因此產量協議就算成功爭取到夠多重要國家支持,油價反彈的空間也有限。OPEC 依舊面臨應該救油價或是救市佔的兩難,且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5. 油價升高可能影響需求
大部分市場人士預言,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成長將減弱,因歐洲及中國的經濟力道減緩。國際能源署 (IEA) 最新報告亦指出,美國原油需求成長已於去年觸頂於每日 160 萬桶,今年預估將降至每日 120 萬桶。巴克萊警告,油價若突然勁升,恐怕會大大打擊新興市場國家的原油需求成長復甦。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資料來源:鉅亨新聞網)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