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西方穆斯林爲何願加入IS 因爲...

西方穆斯林爲何願加入IS 因爲...

來源: 蘋果日報/日期: 2015-11-23
[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手段激進殘忍,屠殺、綁架、斬首,無所不用其極,爲何西方國家的穆斯林仍前仆後繼,到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加入他們呢?
  以27歲英國穆斯林男子胡笙(Omar Hussain)爲例,他曾在白金漢郡海威康比市的「莫裏森連鎖超市」工作,被媒體稱爲「超市聖戰士」(supermarket jihadi)。他目前還在爲IS奮戰,被歐盟列爲首波制裁對象。胡笙在宣傳影片中嗆聲,請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與其他領袖「像個男人」,與其不斷空中轟炸IS,爲何不派遣地面部隊:「跟你戰鬥的人,渴望死亡勝過于渴望活著」。
  他是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一場探討爲何西方年輕穆斯林加入IS的討論會裏提及的人物之一。BBC記者柯曼尼(Secunder Kermani)曾與胡笙連線訪談,他說雖然胡笙描述IS戰鬥的景象令人害怕,但胡笙很有禮貌甚至友善。胡笙細談他的童年,以及變激進的過程:「我的童年很好,再正常不過」,但之後他逐漸變得像迷途羔羊:「我開自問究竟在做什麽?」
  胡笙的同學說他變得在信仰上日益虔誠是爲了「讓自己冷靜下來」。胡笙就像其他來自英國的聖戰士,他們說面對美國911恐怖攻擊後,西方國家不公平的對外政策,是促使他們變極端的重要關鍵:「我還記得看到雙子星大樓倒榻的一幕,」胡笙一開始還以爲事發地點是在英國:「我原本其實沒有很注意,但這件事始終對我有長遠的影響」。
  戰略對話研究所(Institute of Strategic Dialogue)學者阿裏(Rashad Ali)指出,這些極端份子的想法是,「西方國家所做的一切都是邪惡的,西方國家是一切該被歸咎的對象」。
  胡笙提到,要在敘利亞的戰事中保護老弱婦孺,這些人長期被西方國家忽略。阿裏認爲,有幾件事被混爲一談了:「原本的穆斯林世界的確是有些問題,但IS強迫其他穆斯林改變信仰的方式,並沒有幫助到他們」。
  胡笙描述他前往敘利亞投往IS懷抱,履行「穆斯林的義務」時極爲興奮:「離開不道德之地,前往聖戰士領土」、「這對任何信仰者都是天堂」。
  信奉伊斯蘭的饒舌歌手伊斯摩爾(Ismael Lea South)認爲,IS與幫派有異曲同工之妙:「幫派文化講求兄弟情誼,如果敢欺負我們其中一份子,就是和我們全部人作對」、「一些原本被孤立的,有困擾的,在這裏找到了他們的歸屬感」。他補充,伊斯蘭教義裏原本就視彼此爲兄弟,但有些激進份子利用這一點,放下了恐怖攻擊的毒藥。
  曆經911恐攻和2005年倫敦地鐵炸彈事件後,許多人相信,「區分你我」的心態確實存在。英國布拉德福大學伊斯蘭學者卡曼尼(Alyas Karmani):「在英國社會,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呈兩極分化」、「這些『反恐戰爭世代』的年輕人,在媒體『恐伊斯蘭』氛圍的?火攻擊下成長,媒體對穆斯林多負面描述」、「每天都有高畫質影音,透過社群網站和手機,強力播送死亡和毀滅的影音畫面」、「從來沒有一個世代像現在一樣,大量接收未審查的、創傷的畫面」、「有些孩子可能就加入幫派或爛醉狂歡,而剩下那些被社會所孤立的則走向極端主義」。
  社會的孤立感,或種族主義都會導致這種情況。這也是爲什麽極端份子犯下如巴黎恐攻後,穆斯林會有撇清行爲。像在社群網站貼出標?#Notinmyname(沒有我的名字)以?清自己不是恐怖份子,社會要他們爲少數極端的個人道歉,讓他們感到很困惑:「要我道歉,就已經把我當作是局外人了」。
  許多受感召的IS成員相信,他們在寫下曆史,認爲現在敘利亞發生的事,就是末日審判到來的前兆。他們相信穆斯林對基督徒的「聖戰」終究會勝利,並迎接真主的審判日。卡曼尼就遇過17歲,有著烏托邦想法的少年,加入IS前告訴他「敘利亞是教義裏的『應許之地』」,卡曼尼告訴他:「IS才沒有正統合法性」、「IS根本不能稱自己是『伊斯蘭國』,學者一致譴責過這點。《古蘭經》說,如果不懂就去問懂的人」。然而,那名少年後來仍爲IS戰死。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