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太陽西邊出 中國首向俄出售艦艇技術

太陽西邊出 中國首向俄出售艦艇技術

來源: 多維/日期: 2015-11-18
  此前中俄之間的軍貿,基本上是俄羅斯向中國的單向武器和技術輸出,幾乎未聽說過俄羅斯從中國進口過任何武器裝備。而現在這種狀況正在被打破。由于俄羅斯在海軍水面艦、兩棲作戰、無人機等領域被中國迅速超越,在西方的制裁環境下,從中國進口部分軍事技術,成爲可能。
  中國知名軍事科普作家“科羅廖夫”近日刊文稱,2015年4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署合同,俄羅斯海軍向中國采購5套用于遠洋綜合補給艦的海上補給系統,該海上補給系統系統由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合同共包含5套補給系統,將安裝于俄羅斯正在建造的“帕申院士”級(Academician Pashin)14,000噸級中型綜合補給艦。
  “帕申院士”艦由涅夫斯基船廠承建,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新建的第一艘補給艦,艦長130米,寬21米,吃水7米時,排水量爲14,000噸,最大航速16節,自持力60天,艦員24名。該艦載重量9,000噸,可攜帶3,000噸燃油、2,500噸柴油、500噸航油、150噸潤滑油、1,000噸淡水以及100噸食品和其他備件。
  俄海軍計劃建造五艘該級艦,將安裝中國制造的先進綜合補給系統。海上補給系統包括液貨補給和幹貨補給兩種,作爲補給船舶的重要裝備,主要用于在海上航行或遠海作業的船舶傳送諸如水、燃油和食物等供應品,以保證船舶的正常營運。
  由于需要具有高海況情況下穩定工作的要求,艦用補給系統的研制成本高、難度大。這次出口俄羅斯的海上補給系統,就同時配備自動張緊系統,用于補償海上橫向補給時艦船之間因海浪和航行引起的距離變化,並能滿足防爆、防靜電、防低溫、防潮濕等特殊要求,技術設計、加工制造難度系數屬國內最高。

  近年來中國綜合補給艦越造越多,越造越大
  該合同的成功簽訂,進一步鞏固了中國海上綜合補給技術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市場份額。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出口全套海上綜合補給技術的國家。目前海上綜合補給系統關鍵技術被美國、中國、歐洲等少數幾個國家壟斷,其他能夠建造補給艦的國家,大多數産品比較單一,以油水補給艦爲主,建造綜合補給艦的技術需要進口。
  俄羅斯屬于綜合補給技術較弱的國家,前蘇聯曾在七八十年代建造了數量龐大的補給艦。除了上百艘小型油輪和遠洋拖輪,還先後建造6艘“鮑裏斯奇利金”級油水補給船和4艘“杜布納河”級艦隊補給艦。這10艘補給艦都不是綜合補給艦,用途比較單一,其中“鮑裏斯.奇利金”級爲大型油水補給艦,排水量24000噸,由民用的“偉大的十月革命”級油輪改裝而來,並非專用補給艦,只能補給油料和淡水,無法完成幹活和武器彈藥的補給。“杜布納河”級補給艦屬于艦隊補給艦,艦體爲專門設計,排水量1100噸,航速較高,可伴隨艦隊高速機動,但也只能進行油水補給,彈藥等幹貨補給能力不足。俄羅斯海軍還在大量應用古老的靠船幫幹貨補給。而美國中國等先進海軍早已淘汰這種危險的補給方式,轉而使用橫向自張緊懸索補給系統進行幹貨和彈藥補給。
  由于蘇聯解體後,分散于各個加盟國共和國的海軍造船技術無法形成合力,再加上財政困難導致的投入不足,導致俄羅斯海軍的水面艦艇技術日益落後,尤其在大型綜合補給艦技術上嚴重落後于先進國家海軍。從九十年代至今俄羅斯沒有再造建新的綜合補給艦,僅開工了少量幾艘小噸位油水補給船。
  中國第三代補給艦是903/903A型艦隊補給艦,這種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補給艦,在西方海軍也叫作艦隊支援艦,可攜帶油料、淡水、生活物資和武器彈藥伴隨艦隊作戰,可進行縱橫向和垂直補給,同時還能實現武器裝備修理,海上醫療等功能。930型補給艦已經建造6艘,是中國海軍目前的主力綜合補給艦,下一代航速更高、排水量更大的綜合補給艦在未來幾年也將面世。
  這五套先進海上綜合補給系統,是中國首次向俄羅斯出口先進軍事裝備。目前俄羅斯還在于中國洽談采購中國的航天電子元件,激光交戰模擬系統、無人機系統等武器技術。此次補給艦技術的對俄出口,打破了多年來俄羅斯向中國單向出售武器技術的壟斷狀態,具有重大意義。隨著中國國防工業的飛速進步,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軍事技術出口到俄羅斯。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