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曝習近平喜歡古老兵書 非孫子兵法

曝習近平喜歡古老兵書 非孫子兵法

來源: 秦四晃的博客/日期: 2015-04-28
  




習近平主席視察孔子研究院,翻閱書籍。

  在不同的場合,習大大多次引用過這樣一句古語:“國雖大,好戰必亡”,反複莊嚴地向世人宣示,中國雖爲大國,絕不以大欺小,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互利共贏之路。



  “國雖大,好戰必亡”,出自中國先秦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司馬法》,全名叫做《司馬穰苴法》。這是一本古老的兵書,作者是春秋末期齊國人,本名田穰苴,齊景公時官拜大司馬。這本兵書論述廣泛,涉及與涵蓋了國防軍事建設的方方面面,保存了我國古代的治軍和用兵方略及基本原則。原書據說有一百五十五篇,現散佚僅剩下了《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和《用衆》等五個章節。

  根據什麽來冒昧揣測習大大熟讀並喜歡這本古老的兵書呢?

  習大大引用的“國雖大,好戰必亡”,是該書提出的一個治國的重要外交理念,既符合中國曆史發展的軌迹,也反映了人類社會國家間關系的規律。當然,我們不能僅憑這句話,就武斷習大大喜歡這本書。

  “國雖大,好戰必亡”緊接著有下一句,是這樣講的:“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大國不好戰、不稱霸,並不等于萬事大吉,老虎不吃人,衆耗子會拿你當病貓,所以說,一個大國,國力雖然強盛了,天下看似太平了,但永遠都不可放松警惕;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懈怠于武備,國家就會面臨危險,甚至會有滅頂之災。

  習大大對《司馬法》的熟悉,對其闡述觀點的認同,于此便明顯地體現了出來。其執政團隊的治國治軍思路,顯然是同時重視這兩句話,一則強調好戰會導致亡國,主張和爲貴,二則提醒忘戰同樣會使民族處于危險境地。窮兵黩武要不得,而偃武修文、麻痹大意更是隱患無窮。對外,我們當然表明我們堅持和平、珍視和平,但對內,必須提醒國人,尤其是人民軍隊,要居安思危,要常備不懈,要“能打仗、打勝仗”。

  《司馬法》的軍事戰爭理論,是中國人的天下觀、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仁義道德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它明確講:“以戰止戰,雖戰可也”。習大大向國人和世界想要傳達的聲音正是:一是不好戰,二是常備戰,以強大的軍事實力來消除域外宵小的觊觎之心。

  《司馬法》中最具現實意義的還有,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清醒認識到戰爭中人與武器之間的主次關系,創造性地指出,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軍人的士氣更大成分上決定著戰爭的勝敗,即書中所謂“人有勝心,惟敵之視。”上下抱定必勝的信念,才是消滅來犯之敵、保家衛國的根本所在。同時強調治軍尚法的思想,就是我們今天的以法治軍;“敬則慊,率則服”,將帥必須德才兼備、身先士卒。

  習大大治軍,除了抓軍中大老虎,反貪肅紀,他親自主持召開的全軍重要會議,就是在古田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首抓的正是當代軍人的崇高信仰和精神品質。

  《司馬法》自西漢以來,在國家軍事建設上就居于重要地位,漢武帝置尚武之宮,用《司馬法》選取軍事人才,待遇和地位相當于博士,東漢以後,《司馬法》被奉爲軍事學權威著作,宋元時期被列爲《武學七書》之一,屬于軍事將領的必讀之書。

  習大大精通中國文史典籍,相信《司馬法》只是他所欣賞的古典之一。毫無疑問,中國夢的實現,有必要牢記祖宗的遺訓,汲取先賢的教誨,光大民族古老的智慧。愛好和平更須有守衛和平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確保中華民族始終走在一條安甯與光明的大道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