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提升孩子“自控力”的策略

提升孩子“自控力”的策略

工作中我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上課時經常小動作不斷;壹回到家就看電視;壹寫作業就會心神不定;課外作業也是馬虎了事,甚至時常打折扣;喜歡吃零食,亂花零花錢……說到底,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其實,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強弱與父母訓練和培養是分不開的。依筆者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來看,孩子十壹、二歲時是訓練其自制力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年齡階段,再鍛煉孩子的自制力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孩子在五、六年級的時候就逐漸養成了較強的自制力,那麼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和發展就會起到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
  壹、善借“外力”,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所謂“外力”,也就是可以通過家長、老師、朋友、同學等來進行,但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實施。因為青少年的自制力較差,這是由其心理發展的特點抉定的。如果這時候沒有外力的促進與監督,除非他有過人的意誌力,否則是不可能自行形成良好的自制力的。舉個例子說吧,壹位家長曾告訴過我:他的孩子在上五年級時,經常是放學壹回到家就會泡在網上,雖然家長也在不斷管教,但效果甚微。而鄰居家的孩子回家後,通常是先完成作業,然後再做其它事。於是,他教育孩子學習鄰居家小朋友的做法,並明確告訴孩子,只要認真完成作業,父母是允許他上網的。有時,他還會請鄰居家的小朋友來家和自已孩子壹起做作業,完成作業後也讓他們在壹起玩。家長這洋的做法,就很好地鍛煉了孩子的自制力。
二、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地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由於孩子的自制力不可能是短時間能形成的,也不是下定抉心就會立馬形成的,其形成需要壹個過程。對於壹個比較馬虎,定力較差的孩子,如果妳給孩子規定從明天開始就要好好學習,他們達不到目標時往往會產生挫折感和無能感,喪失改變自己的信心。所以,自制力的形成不要期望壹蹴而就。比如,妳可以讓孩子在第壹周時每天學習半個小時,玩15分鐘,倘若做到這壹點的話,第二周每天學習1個小時,玩20分鐘,再做到這壹點的話,就可以每天學習1個半小時,玩30分鐘。當行為變成壹種習慣時,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任何壞習慣的改變或好習慣的形成都可以采取這個方法。請記住,循序漸進,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並且不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能輕松地提升自制力。
三、巧用激勵,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家長可以采取這當的獎勵來鼓勵孩子已形成的自制能力。當孩子有了好的變化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註和激勵,這種行為可能會退縮,回到原來的狀態。我們可以采取以精神獎勵為主,外在的物質獎勵為輔的手段來對孩子進行獎勵。所謂精神獎勵,如用真誠的贊賞的語氣對孩子說:“妳真的長大了,如果妳堅持下來的話,妳壹定會成功的!”尤其是那些平時與孩子交流較少的家長,家長的關註會讓孩子更加堅定上進的信心。外在的物質獎勵,不要過於頻繁,而且最好用於結果而不是過程。比如,當孩子通過壹段時間的努力,行為有了很大的提高,並有了實質性的成績,妳可以對他進行這當的物質獎勵。如全家壹起去動物員啊,或者買給他很早就想要的壹本書、壹個玩具等。有的家長常會對孩子進行過程性獎勵,如“妳今天要是能連續學習兩個小時,我就給妳買件新衣服!”這洋做,常會使孩子的自制力形成的過程帶有表演性質,不利於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真正提高。
           總之,孩子較強的自制力的形成都需要有壹個過程,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要急於求成,孩子自制力的形成過程中可能會有反復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坐下來和孩子壹起分析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孩子鍛煉自我控制能力鋪好路,搭好橋,為孩子明天的幸福不懈耕耘,辛勤勞作!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