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HTC One (M8)等旗艦機體驗、售價比較

HTC One (M8)等旗艦機體驗、售價比較

HTC One (M8)等旗艦機體驗、售價比較

在HTC One (M8)、Galaxy S 5、Xperia Z2與G Pro 2先後宣布在台上市消息後,我們再次張羅這四款手機,針對此次主打特性、外觀與實際價格做比較。

  

上半年間由各主流廠商於台灣市場陸續推出的旗艦機種,分別包含HTC近期發表便在台上市的HTC One (M8)、三星強調指紋辨識與機能防水等特性的Galaxy S 5,以及強調4K畫質、降噪音質等使用體驗的Xperia Z2。

而LG方面雖然暫時未公布年度旗艦機種LG G3,此次在台上市的LG G Pro 2雖然僅採去年旗艦機種規格,但本身Phablet機身設計與相對低廉價位也吸引不少關注。

先前我們已經在新機陸續發表時,透過硬體規格等列表方式比較此四款新機特性,這次也透過實機使用體驗作比較,確認四款新機主要差異。

實機外觀:HTC One (M8)金屬機身、握感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針對實機外觀部分,HTC One (M8)此次維持採用一體成形金屬材質,比起先前新HTC One美觀許多,同時在握感部分也有十足改進。雖然重量相較其他機種重了一點,但實際觀感卻是讓人留下相當深刻印象。另外,在頂端紅外線感應器周圍飾片配置、底部micro USB連接孔收邊設計,都可以看見此次HTC在細節部分的用心。


Xperia Z2基本上延續Xperia Z1設計,維持Omni Balance概念設計,並且將左右防水蓋設計再一次改善,避免不易掀開或可能斷裂的情況發生。本身同樣採用前後玻璃與一體成形鋁合金框體設計,重量多少也增加一些,但仍不失日系血統設計質感。螢幕改採IPS顯示螢幕後,也大幅改善過往螢幕偏黃等問題。


Galaxy S 5此次一改過去僅有塑膠質感設計,在背蓋導入仿皮革設計而增添不少具備「觸感」的質感呈現,同時加入炫音藍與搖滾金兩款新色,讓使用者能有更多配選項 (可惜邊框設計似乎顯得有些粗糙,反而不及Galaxy Note 3仿書頁設計)。而Super AMOLED螢幕,則在四款手機中提供相當充足的鮮豔色彩表現,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有偏綠或過於鮮豔。


至於G Pro 2部分,最大優勢在於採用5.9吋IPS顯示面板,在四款手機中具有最大尺寸的銳利、精準顯色效果。不過在機身本身與背蓋設計可能較不討喜,至於採背蓋按鍵設計,不少女性使用者認為這樣的設計相當方便,但基本上仍以見仁見智為主。

硬體規格:處理器規格大致相同、記憶體容量大不同

此次公布新機,除LG G Pro 2僅採用去年旗艦機種規格 (但配置3GB記憶體),大致上均配置Qualcomm Snapdragon 801處理器,提供對應4K畫質處理、更省電運作表現,同時加入更多安全性等應用 (詳細介紹可參考這邊)。其中,僅HTC One (M8)針對亞洲市場提供2.5GHz運作時脈,提供較高的運作效能表現,但在一般國際版本規格來看,整體效能大致均相同。

記憶體部分,三款年度旗艦機種大致以更節省記憶體需求的Android 4.4為設計基礎,因此包含HTC One (M8)、Galaxy S 5都僅配置2GB記憶體即可流暢運作。至於Xperia Z2額外配置3GB記憶體容量,主要基於高畫質影像處理應用等設計需求。


而針對螢幕雙敲擊喚醒、快速充電等應用,多數均源自於Qualcomm旗下技術,僅差別在各家調整應用不同,因此除HTC One (M8)雙鏡頭設計、Xperia Z2降噪音效技術應用、三星指紋辨識器與心律感應器等設計,以及軟體服務應用不同外,大致上使用效能及應用表現並沒有太大不同。



至於LG G Pro 2雖然僅採用去年旗艦機硬體規格,但仍使用Qualcomm Snapdragon 800規格處理器與3GB記憶體,同時也具備包含螢幕雙敲擊喚醒、快速充電、4K畫質錄影,以及特殊Knock Code敲擊解鎖功能。



在4G LTE連網部分,包含HTC One (M8)、Galaxy S 5均採全頻段設計,因此透過單一機種即可對應台灣各家電信廠商即將推行LTE服務。而在Xperia Z2部分,目前僅未對應700MHz頻段,其餘頻段均有支援,大致上仍可用於多數電信廠商提供LTE服務。



而若使用者單純僅使用現行3G服務的話,基本上並沒有任何影響。


相機功能:HTC One (M8)雙鏡頭應用令人深刻
四款新機中,在宣傳內容均提到「先拍攝、後對焦」的特殊拍攝模式,其實主要都是透過軟體運算方式,不過採用技術應用各有不同。

HTC One (M8)

HTC One (M8)搭載特殊雙鏡頭設計,以較小的景深鏡頭記錄被攝物件相對位置與距離數據,藉由類似Kinect景深鏡頭運作原理,在後續進行重新對焦、人像識別搜尋或裁剪時,可藉由景深資訊加速整體處理效率。因此在四款新機中,HTC One (M8)的先拍攝後對焦特效應用最為快速,同時HTC也宣布開放景深鏡頭API,因此未來將預期有更多第三方廠商提供相關應用服務。


而就拍攝速度來看,HTC One (M8)因為配合ImageChip 2晶片輔助,因此無論對焦及拍攝速度都相當迅速,幾乎可實現隨按隨拍的方便操作感。不過,UltraPixel技術雖然可提供較好畫質表現,但僅能提供約400萬畫素解像表現,依然讓人較為詬病 (編按;若以單純手機拍攝,並且多數透過手機觀看照片為主,其實UltraPixel技術拍攝效果還不錯,只是用於電腦端觀看時仍有解像力偏低問題)。

Xperia Z2

Xperia Z2基本上維持與Xperia Z1相同的2070萬畫素感光元件與Sony G鏡頭設計,此次加入支援4K畫質錄影功能,但整體畫質白平衡表現仍有偏白現象,雖然可透過手動調整改善,但仍稍嫌麻煩。此外,影像細節部分可能因為相機軟體因素,多少會有些雜訊過度去除,而使細節顯得有些平面化現象。

先拍攝後對焦的技術,主要採用拍攝兩張不同對焦影像,後續透過軟體運算模擬方式,讓使用者可手動調整景深模擬位置與表現程度,優點在於多了細微調整的樂趣,但缺點則在於某些模擬效果呈現過於浮誇

Galaxy S 5

三星在Galaxy S 5特別強化相機對焦速度,提供0.3秒完成對焦的速度表現,同時也針對HDR拍攝模式做了強化,整體來看確實比先前相機功能增強不少。但一般人習慣開啟的防手震功能,其實依然是在低光環境下比較好用。若在一般拍攝使用,其實還是建議可將此功能關閉,避免隨手拍攝時仍需等待相機功能計算影像穩定性。


至於在本身1600萬畫素相機功能部分,解像力基本上並沒有太大問題,不過在影像細部表現可能多少仍會帶有一些雜訊,但大致上還不致於影響太多。本身先拍後對焦功能應用部分,同樣也是透過軟體運算,距離過近或太遠同樣也會影響拍攝成功與否。

G Pro 2

G Pro 2部分,同樣採用1300萬畫素相機,整體畫質表現大致一般可接受狀態,拍照速度也大致為一般手機拍照速度。至於在先拍後對焦功能部分,其實只是一連拍攝5張照片,讓使用者在後續調整最合適結果後合成,相較其他幾款新機較不具明顯特色。


針對健身應用部分,僅Galaxy S 5特別加入心律識別器應用,方便使用者可隨時記錄運動時的心律反應結果。但本身亦可透過S Health、Runkeeper等應用軟體,與手機感應元件配合記錄運動數據。

健身應用:各家應用均有不同

針對健身應用部分,僅Galaxy S 5特別加入心律識別器應用,方便使用者可隨時記錄運動時的心律反應結果。但本身亦可透過S Health、Runkeeper等應用軟體,與手機感應元件配合記錄運動數據。而HTC One (M8)則本身與Fitbit合作,配合手機感應元件即可隨時記錄運動數據,並且透過BlinkFeed顯示每日運動狀態。

不過,若配合本身防水使用特性,其實Xperia Z2、Galaxy S 5也能直接配合Runkeeper等應用軟體,或是配合Fitbit運動手環等配件,方便使用於可能面臨下雨的戶外運動。

生物識別應用:僅Galaxy S 5搭載、期待第三方開發商拓展應用

此次針對生物識別應用的機種,僅為Galxy S 5,分別搭載心律識別器與指紋辨識器。前者如前述可應用在運動體能記錄,但未來也可能配合開放API提供開發者設計不同應用服務;後者除提供三星本身帳戶登入使用,亦開放包含PayPal等第三方服務使用,未來預期加入更多合作應用服務。

包含心律識別器與指紋辨識器,若以Gaalxy S 5預設提供應用功能來看,其實有些單調,主要還是仰賴硬體API開放後,是否能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內容設計,藉此拓展實際應用廣度。


防水設計:僅Xperia Z2、Galaxy S 5具備此功能 仍須留意防水效果

從防水功能來看,僅Xperia Z2與Galaxy S 5提供防水防塵功能,不過後者額外提供電池可拆換設計,耳機孔部分同樣採用鍍膜技術對應防水特性。兩款手機均不強調主動防水使用,僅針對萬一落水或意外潑水時的被動防護,同時也強調需確認背蓋、防水蓋均緊密壓闔,才不致於影響防水效果。

此外,包含Sony Mobile與三星均強調扮演防水效果重要角色的隔水橡膠,本身有一定使用年限。一般而言大多是兩年左右,但主要還是看平常防水蓋開關頻繁程度,Galaxy S 5在底部防水蓋闔上時,螢幕也會再次顯示防水蓋確認緊密闔上的提醒內容。

至於其他機種本身在產品設計時也對應基礎防水,不過並非可達IP57等級以上防護效果,因此還是避免讓手機長時間淋水或泡浸水中為妙。

效能比較:HTC One (M8)運作時脈拉抬效能

由於台灣、香港、中國等亞洲市場普遍看重效能表現,因此HTC針對亞洲地區推行的HTC One (M8)特別採用處理器運作時脈達2.5GHz版本,藉此發揮更高效能。至於一般國際版本則維持使用2.3GHz運作時脈規格,基本上與Xperia Z2、Galaxy S 5採相同處理器設計。

不過,近期消息則指出HTC針對HTC One (M8)在需要高效能運作時特別進行優化,使其運作效率提昇,也因此影響效能評測軟體檢視結果。就HTC方面的說法,表示此類效能調教並非「作弊」,而是有效發揮手機效能,在低用量時,該手機也會平衡效能、降低電量消耗。

而就此次四款手機均在手中實際使用體驗,包含HTC One (M8)、Galaxy S 5與Xperia Z2在電池使用效能都有不錯表現,一方面也歸功於Snapdragon 801針對電池使用效率優化,以及各廠商針對旗艦機內藏電池節電效率調整之利。

大致而言,三款旗艦新機在一般使用下,並不會有去年旗艦機種容易耗電現象,差不多是使用接打電話、上網查詢或使用社群網路等功能,約可對應一整天的使用時間,而不會特別擔心電力是否不足。


建議售價:Galaxy S 5軟體、服務附加價值最高

HTC One (M8)

HTC One (M8)單機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1900元起跳,搭配資費方案月繳1343元起,即可以新台幣7990元購機。首波提供晶絲灰與月光銀 (月中提供),香檳金預計4月底後推出 (先前也有消息指出可能將推出紅色款配色)。至於32GB版本將開放網路線上預購 (僅由中華電信獨推),與16GB版本同樣支援全頻段LTE服務。

其他優惠部分,HTC One (M8)早鳥預購禮加贈《美國隊長2》電影兌換券,在4月30日前購買HTC One (M8),並且完成上網登記序號,即可獲得Dot View炫採顯示保護套 (灰色)。


Xperia Z2

Xperia Z2單機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3900元 (僅推32GB版本),搭配資費方案月付1343元即可以9990元購機。其他優惠部分,在至4月30日前購買Xperia Z2即加贈包含時尚精選皮套、MDR-NC31EM數位降噪耳機及專屬充電座等配件,上網登錄亦可參加Sony智慧手環SWR10抽獎,預計每天送出10位得主,共計300位得主。

此外,Sony Mobile也提供購買新機者將有機會與「玩美女神」郭雪芙一同參加Xperia VIP玩家俱樂部體驗活動。


Galaxy S 5

Galaxy S 5單機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2900元起,搭配資費方案月付1343元起,即可以8990元購買Galaxy S 5 16GB版本,或以9990元購買32GB版本。預計在台推出爵士黑、古典白、炫音藍與搖滾金四款配色,僅爵士黑、古典白分別提供16GB與32GB版本,炫音藍僅提供16GB版本,搖滾金則將提供32GB版本,所有規格均支援全頻段4G LTE。

此外,三星日前已經開放至3月25日的新機預購活動,完成早鳥預購且在4月20日完成購買與上網登錄者,將可額外獲得原廠皮革翻頁式皮套及原廠充電組合包。三星也將在4月21日至25日提供完成早鳥預購者上網登錄,提供領取Gear 2或Gear Fit 5折起的優惠購買價格。至於Galaxy S 5內建Evernote等應用程式、服務,將依照不同上市地區而異,最高約提供等同美金676元總值內容。



G Pro 2

G Pro 2目前單機售價為新台幣20900元起,搭配中華電信大省方案月付333元起即可以9900元購機,或配合月付533元起即可以7990元購機,外觀將同時引進冰岩黑與冰川白兩款配色。從3月20日起至4月15日期間,LG提供購買加贈G Pro 2原廠充電座 (顏色隨機出貨)與3200mAh原廠電池。而先前亮相的冰晶紅配色,也確定將在4月中進入台灣市場。

相較於其他品牌推出新款旗艦機種,雖然G Pro 2並非定位於年度旗艦機,不過硬體規格採用去年旗艦機硬體規格,同時搭配較低建議售價與接近6吋IPS顯示螢幕,相對吸引不少關注。



資料來源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