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爲什麽我要在風口浪尖上選擇還俗

爲什麽我要在風口浪尖上選擇還俗

來源:搜狐博客
2014-01-09 10:53
   自古以來,在中國人長輩的傳統習慣思維中,出家、還俗都是很丟臉難過的事情,因爲要斷子絕孫了。而在一些學佛弟子或對佛法恭敬的居士眼裏,卻是非常神聖神秘神奇的事情,高不可攀,不敢成就自己穿上僧服。所以都對出家這事諱莫如深。
   在佛門,出家、還俗都是自願的。沒有任何強迫,拉人頭的意思,也沒有師父強迫弟子還俗,除非破大戒。在佛門,破戒稱爲破戒比丘,最多也是趕出山門,破戒比丘失去戒體,但僧團的住持無法做到讓破戒比丘必須還俗,最多只能勸說。
   因此,在佛門有三不阻攔:出家還俗不阻攔,換一個寺院住不阻攔,換一個師父不阻攔。但是,想剃頭出家,是需要福報,因緣的。在管理相對嚴格的寺院,未經剃頭師父允許選擇離開,下次要再回到以前的師父身邊學習生活,師父一般是會給這位不聽話的弟子一點臉色看看,來個下馬威,考驗一下這位弟子是否誠心回來,同時也讓他忏悔業障。
我相信每一個出家人當初出家時的願望都是帶著成佛的大願而來,且絕大多數是發起了出離心,來了脫生死。可是,出家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麽快往生,于是需要通過做各種事情來行菩薩道。但做著做著發現,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在行菩薩道,還是在搞名聞利養?
這點很多人是容易迷失方向的,因爲人的發心,是只有自己才能觀想到,別人是看不到的。也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一句:佛在心中。到底佛有無在心中?這就需要反反複複訓練觀想自己心中的貪嗔癡。
談談我的感受吧。我的還俗,首先是自己的道心退轉,這點必須承認,就是自己不想成佛了,放棄成佛的大願,並且願意轉世披毛戴角還,或者只修人天福報。
但這並不是什麽恐懼丟臉的事情,出家是放下,還俗也是另一種放下。人的一生,需要不斷經曆一些拿起與放下,才能變得成熟,快樂。
絕大多數在家人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只是看到這個人擁有的錢有多少?權有多大?而忽略了這個人給社會創造的價值有多少?
大家判斷一個出家人是否成功,也是看到一些表象:他是某某大寺院的方丈住持,在全國、省、市政協人大擔任職務,他發心把破爛不堪的舊寺院重新修建的像富麗堂皇的皇宮。
不可否認,這些是一個標准,卻忽視了這些都與佛法無關,也僅僅是做了一個世俗人做的事情。
當我發現佛法不離世間法後,就開始反思當今社會的佛門亂象了。我能不能說,怎麽說?可是,我說的話是沒有人會聽,特別是中佛協的大德們,指望宗教局也是很難改變現狀。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要把自己好不容易到了口袋的錢掏出來,是人都很難做到。
需要中國佛門現狀得到根本性的改觀,唯有請習總書記開口,方丈們都會聽他的。可是如何讓習總書記關注到佛門現象,卻是一個非常難做到的事情。首先,他的護法神已經屏蔽了每天發給他的無數上訪及反應訴求的信件,送到習總書記眼裏的公函,已經被他的秘書們過濾了無數遍。寫信這條路是封死了,除非是找他身邊的人交給他,但幾乎沒有人敢惹這種麻煩事。因此,做過記者的我想到唯有通過媒體的呐喊,才是一條捷徑。
如果我是以一個出家人的身份,所提出的任何佛門制度改革的訴求,都是一種貪嗔癡,都是或多或少違背了佛教的戒律,這點我要給大家聲明。
所以我以一個在家人的身份,護持佛法僧三寶的三寶弟子來說,卻是更爲合適。並且我所做的並不代表佛家師父的意思,僅僅是一個學佛人,一個生命的個體。我恰恰是希望更多具有宗教信仰的宗教徒能一起來推動這些事情,我們國家新的宗教自由政策才能更快出台。
同時,作爲一個僧人,幹涉世俗事情太多,也確實給人感覺另類,傷害佛門的聲譽。而作爲一個還俗了的世俗人,提出任何一項社會改革的主張,甚至做出一些過激行爲,比如參與組織遊行示威串聯,也與佛門師父們無關。
記得一位師父給我說,我們身上哪裏癢,別人怎麽知道?這句話提醒了我,不管我們做任何有關社會改良的事情,都不能默默的去做,寫信是石沈大海。這是一個互爲因緣的社會,我們要想達到某些目的,必須付出一些代價,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成就自己。
出家一年來,我是從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獲。所以我常常微博上鼓勵每個年輕人,大學生,高、初中畢業生要出一次家。很多人一聽出家就害怕恐懼,被清規戒律嚇到了,殊不知這些戒律是在完善自己的人格,保護自己的。他們還說我出家會中毒太深,將來不敢還俗了。
在中國大陸的漢傳佛教,出家需要割親辭愛,父母親學佛可以,送孩子當兵可以,但知道孩子出家,肯定受不了難受死了,大家往往忘記了出家是可以還俗。
佛制規定可以出家還俗七次,主要以剃頭受比丘戒爲准,可是當今社會,反複十次也沒有人管,因爲社會經濟條件太好了,絕大多數人是不願意去出家,每次開戒壇要麽人數不夠,要麽以老年人或重複受戒的人居多。
我大力呼籲年輕人出一次家,受一次戒。就是要讓大家把出家像當兵一樣平淡看待,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是一輩子都難以忘懷,受益終身的事情。
我甯願讓無數網友來罵我,挑戰世俗的看法,讓他們看破放下。以後年輕人出家就不會成爲什麽稀奇的事情了,更不會被人臭罵,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簡單。直接來受戒學習,表面是吃一次苦,實質是給自己消業障,培福報。
爲什麽出家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有這麽重大的意義?
首先可以去習氣毛病,講講我的感受吧。我出家前習氣毛病很重,經常罵人,張口便是粗話,坐下雙腿不斷跺腳,晃來晃去。還經常歎氣,著急、焦慮,煩惱心很重,埋怨別人,很難寬容釋懷別人,看問題片面,喜怒哀樂容易喜形于色,搶著發表意見,有時也沒有主見常常問別人拿主意,吃肉吃魚喝酒喜歡夜生活,生活沒有規律等等貪嗔癡的不良習氣……
這些在出家一年來的訓練中,全部改正過來沒有了。並且真的看淡了名與利,不懼達官貴人。
這對于一個發心要努力完善自己人格魅力的人來說,短期出家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但在你們出家期間,一定要改過自己的慣性思維方式。就是要理解寬容別人,他們打罵我們是爲我們好,是在成就我們的道業。
這需要以出離心,大丈夫的大舍心態來如理如法做事,就是要換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出家人與在家人在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是反方向來思考問題這就對了。
只有出家之後,遇到善知識、深入經藏、深入體驗僧團生活,才會破除對迷信的看法,才知道原來很多在家人包括自己曾經學佛基本都是搞迷信學歪了,佛教恰恰不搞迷信的,而有些師父及寺院爲了生存,會通過一些儀軌佛事來接引衆生,所謂外門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師父不作怪,居士不來拜就是這些道理。但自己心裏要清楚。
佛教是一門信仰,正因爲是信仰,所以容易被神聖化、迷信化、偶像化。今天社會還增添了行政化、商業化,集團化。
這些都不是好現象,我出家之後發現這些問題,總是想嘗試改變,但發現太難了。師父們常常說要破除我執我見,其實每一個佛弟子在未成佛之前,都是凡夫,因此還是有我執我見,我們如果不能做到立竿見影的改正,但至少可以做到一點點突破。
今天我想做的就是不斷突破,一旦突破到一定時候,量變也就成了質變。
我的還俗,就是要告訴大家去偶像化,神聖化。僧人還是人,僧人還沒有成佛,只是放下的比在家人多點,有些僧人還有一些習氣毛病,需要大家互相寬容。不要過度迷信師父,要把僧人請下神壇,回歸到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否則這個世界所謂的“大師”會層出不窮。
將來,寺院短期出家的活動會層出不窮,大家會有更多人有機會去體驗佛教生活,這是一個好事。就像今天的泰國、斯裏蘭卡等佛教國家,佛教已經成爲國教。
當我們每個六根具足的年輕男子都有機會出一次家的時候,僧團的規模就會不斷擴大,只要大家有一個信仰,當然信仰別的宗教也可以,我們的公民才會更少一點血腥與暴力,社會才更和諧,大家會通過對話、談判來解決很多問題,而不是暴力,對抗。
有一個禅師說的很好: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自己;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當大家的素質得到普遍覺悟與提高,而暴徒少了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國民才會有機會能更快的進入和諧、民主、自由的憲政國家。

  
                                              還俗僧:梁璐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