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哪些人喝茶應有所禁忌

[轉貼 ]哪些人喝茶應有所禁忌

雖然自古以來茶即被視為良好的天然保健飲料,不管從茶葉的起源與發展利用史來審視,抑或從數千年來歷史上諸多文獻與藥典之記載,乃至近代科學之研究,在在皆證實茶是一良好的天然保健飲料。
  茶之為用,從「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發現茶之神祕傳說,而後再經一段極為漫長又悠久的歷史演變(至少千年以上),才逐漸轉為一般日常生活飲料(公元六世紀,我國隋、唐時期)。而從數千年來茶葉的發展利用史審視,歷史上有太多的文獻與重要藥典皆明確記載茶是一良好的天然保健飲料,諸如我國重要藥學圖書「本草綱目」、「千金要方」、「醫方集論」、「攝生眾妙方」、「華佗食論」「家白館堊誌」等。臺爰俊秉裌到唐代著名藥學家陳藏器於「本草拾遺」中所言:「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對茶之保健功效可謂推崇備至,而於中國最重要之藥典明朝李時珍所著之「本草綱目」亦言:「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另在日本被尊稱為「茶祖」的榮西禪師(1141-1215),於其所著之「喫茶養生記」中開章即明言:「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而隨著近代科技之進步與發達,近一~二十年來茶葉保健功效之研究,不論台灣、中國大陸、日本、歐美等各國名醫、藥學院及大學和研究機構,每年更耗費了極大人力和物力從事相關之研究,同時也紛紛提出許多珍貴的研究報告。綜合這些研究報告至今累計至少已達千篇以上,而其結果皆一致顯示茶確實具有相當神奇之保健功效,而也因此每年歐美、日本、中國、大陸等各國都有「茶與人體保健」之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舉開,最近一次之大型國際性茶與人體健康學術研討會,則於1988年9月中旬於華盛頓由美國健康基金、美國癌症協會…等機構合辦,會中除邀請數百名茶葉相關研究人員參與並提出研究報告外,最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農糧組織也派員參加。總結這近一、二十年來茶葉保健功效之研究,已被明確証實者至少有:


強抗氧化活性之確認
 
茶中之兒茶素成分具有強力之抗氧化活性,遠優於維生素C與維生素E及BHT和BHA(己禁用可能致癌症)等抗氧化劑。這項研究工作是做得最多也最久的研究,遠自1960年代茶中之兒茶素成份具有強烈的抗氧化活性即被發現,而截至目前兒茶素成分也已被確認為是活性最強的天然抗氧化劑,目前早已有許多食品或商品應用兒茶素當抗氧化劑。
 
有效去除有害自由基與抗衰老之功能
 
兒茶素濃度很低時即有極強的消除有害自由基之功效,濃度在0.1mg/cc以下時即可消除有害自由基達99%以上的消除率。有害自由基之產生為導致人體細胞產生膜脂過氧化損傷,核酸代謝失常及衰老色素和脂褐素累積,致使細肥衰老之主要原因。許多試驗已証實,茶中兒茶素成份可以有效去除有害自由基,並大幅提昇GSH-PX和SOD酵素活性(存在於細胞自身中的抗氧化酵素,可抵抗有害自由基對細胞之損傷),因此可減緩細胞質之過氧化及脂褐之產生,達到真正抗衰老之作用。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歷史上很早即有利用茶水來治療病原菌引發之疾病的應用實例,近代科學則証實,兒茶素之抗菌作用,不僅對一些食品病原菌如肉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乃至口腔中導致齲齒之變形鏈球菌均具有極佳之抑菌或殺菌效果,另對濾過性病毒之亦具有良好的抗毒作用;因此,諸多學者曾提議利用茶水漱口可預防感冒和清潔口腔,而最著名的應用實例則為國際牌剋菌清潔冷氣機,即利用兒茶素成分過濾清除空氣中之濾過性病毒,以達清淨空氣之目的。
 
抗動脈粥硬化及降血脂作用
 
兒茶素可以降低膽固醇之吸收,很多試驗報告已証實,常飲茶有利於良性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之形成,而不利於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之生成。另兒茶素亦具有很好的降血脂及抑制脂肪肝之功能,對高脂飲食者而言,常飲茶則可透過兒茶素有效抑制體脂肪與肝脂肪之積聚及降低血脂含量而達到保健效果。
 
抑制肥胖
 
自古茶能抑制或防止肥胖早就有諸多文獻記載,如「本草拾遺」中所記:「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相關的文字記載更不勝枚舉,如飲之「令人輕耳換骨」、「令人有力悅志」、「消食止渴」、「久服瘦人」、「去膩除脂」…等,其重點皆一再重覆常飲茶可令人瘦,而近代科學則証明,常飲茶可透過兒茶素對唾液中澱粉水解酵素活性的抑製作用及腸胃道中蔗糖轉換活性的抑製作用,而達到抑制高熱量食品的消化吸收。透過兒茶素有效抑制體脂肪之積聚形成而達防止肥胖之功效。因此常飲茶可令人瘦是有相當科學依據的。現代人飲食常由於過度精緻美味而引發過度肥胖之困擾,有效的運動加常飲茶是為一良好的健康瘦身法。
 
抑制細胞突變及防癌
 
兒茶素能有效抑制細胞突變及防癌,這是近十年來研究最多且最廣泛的主題,已有太多研究報告証實,兒茶素可以有效抑制細胞突變。即使在很低濃度下,兒茶素亦可藉阻斷癌細胞之磷酸化作用,而使致癌過程中之「引發」及「促進」作用被阻斷。目前已証實兒茶素可以透過很多機制而達抗癌及抑制細胞突變之效果,如透過抑制癌細胞增殖酵素ODC活性而達抗癌作用,抑制DNA合成癌細胞及增殖,及對最終致癌物之生合成的阻斷作用……等等,總之,確實有充分的証據顯示常飲茶確可抑制細胞突變及防癌之功效。


     雖然已有充分的証據顯示,常飲茶確實有益人體健康,然而過量飲茶是否有害卻鮮少被人提及和重視,其實很多情況過量飲茶對某些體質的人確實是有害無益。如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所言:「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元氣暗損」。又常飲茶會「瘠氣侵精、終身之害」、「令人瘦、去人脂」,「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等文字常見於古籍飲茶有害的評語中,這些評語驗諸於現代科學其實亦有其根據,而究竟有那些人比較不適宜喝茶呢?以下是比較應注意的情況:
失眠症患者
 
茶能利尿、提神、興奮最主要是因含咖啡因,雖然咖啡因之是非功過長久以來即被爭論不休,然而近代科學已明確証實:「過量攝入咖啡因對人體的利大於弊,即使過量攝入,短暫有弊害也將很快恢復」,這是1984年國際上著名的食品安全和營養研究的專家委員會所下的結論。一般茶葉含的2~3%的咖啡,沖泡一杯茶平均約含30~70毫克咖啡因,每天每人純咖啡因的攝取「可容許限量」為0.65克,即相當於每人每天至少要喝30克以上的茶,但一般人每天很少喝這麼多茶。咖啡因是中樞神經興奮劑,攝入人體後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可長達數小時乃至數天,因此患有失眠症或精神耗弱的人最好睡前數小時避免喝茶。
 
貧血及服用含鐵劑藥物的人
 
茶中之兒茶素是一化性非常活潑的成份,很容易與鐵結合而生成不可溶的複合物,阻礙了人體對鐵的吸收,因此患有貧血症或服用含鐵劑藥物的人最好避免長久喝茶。
 
素食者儘量避免長久飲茶
 
雖然自古以來飲茶的歷史與僧侶有密切的結合關係,但一般素食者很容易患缺鐵症及蛋白質缺乏症,有報告指出,素食者常飲茶更容易患貧血或缺鐵症。
 
太瘦及營養不良和患蛋白質缺乏症之人
 
常飲茶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抑制肥胖,透過兒茶素對澱粉水解酵素和蔗糖換酵素性的抑制,及抑制體脂肪積聚,可以有效防止肥胖,但茶中之多元酚類亦會阻礙人體對蛋白質之吸收,因此長久飲茶很容易造成蛋白質吸收障礙,同時亦抑制人體對鈣和維生素B群的吸收,因此太瘦或飲食缺乏蛋白質的人最好能避免過量和長久喝茶。
 
空腹及低血糖患者
 
兒茶素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迅速降低人體血液中血糖和血中胰島素含量,所謂空腹飲茶常令人引起「茶醉」,其真正原因即人體血糖和胰島素含量迅速降低所致。人體空腹時血糖含量原已偏低,再飲茶則血糖含量短時間內降得更低,結果很容易導致暈眩、嘔心、反胃、心悸等現象,所以空腹及患低血糖症者應忌喝茶。
 
孕婦和小孩及患腸胃潰瘍和服用鎮靜劑者
 
過量或長久飲茶除了可能會導致蛋白質吸收障礙,可能也會阻礙人體對鈣和鐵的吸收,孕婦和小孩急需鈣和鐵以助成長,攝取太多茶,很容易患缺鐵性貧血及阻礙成長。而患腸胃潰瘍和服用鎮靜劑者,由於茶的刺激性亦最好能避免過量飲茶。



我是好色美妹如覺得不錯請來虧我回個文吧! 謝謝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