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關愛自己,做心靈的守候者

關愛自己,做心靈的守候者

前幾天看到一本心理健康諮詢手冊,講述的是如何調整自我心態,做心靈的守候者。筆者以為這本小冊子寫得非常好,它提醒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時刻做自己心理的調解師。
  
  心理的疾病遠比身體的傷痛可怕得多。一個內心陽光、行為積極向上的人,不論他遭受何種壓迫,他都會找出適當的出口,緩解周圍或者內心的抑鬱。如果一個人心理有問題,將會直接影響他的行為方式以及思維的判斷。從另一角度去解釋的話——心理是內因,各種行為以及周圍環境是外因,內因決定外因,而外因只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會起作用。因此,當我們試圖幫助別人的時候,請一定確保我們的心理是健康的,而不致於誤人子弟,貽害社會。
  
  幾年來,一直有學弟學妹問我如何才能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最初,我總是長篇大論的解釋“為人民服務”的含義,他們聽得也都津津樂道,表示認同。不過很可惜,他們並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反而更加迷茫了。後來,我試圖尋找原因,把他們詢問的問題重新回憶歸攏一遍,仔細進行對比。終於讓我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把別人看成了主角,而忽略了自己才是生活的主體。
  
  其實,我們應該多關愛一下自己,每天問問自己心理愉悅嗎?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不是該讓自己的心靈暫時找個歸宿呢?只有我們自己健康了,快樂了,積極了,陽光了,我們才能真正起到幫助的作用,從而感染他們的內心世界。舉個反例來說,倘若我們敷衍了事,不能躬身力行,就會起到反面教材的壞處,更會使他人本已受傷的心靈遭受陰雨。因此,關愛自己才是第一要務。
  
  關愛的多少會造成心理創傷。假如一個人總是關心別人,處處為別人著想,而不抽空關愛自己,這種後果是很嚴重的。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平衡度,久而久之,在他的內心裏就會潛意識地形成一個對比模式,一旦這些人需要關愛而得不到關愛的時候,他們內心就會逐漸失衡,對關愛理解偏差,甚至厭惡過往對別人的那種關愛。
  
  關愛自己應該從說積極的語言做起。話語之中盡顯我們是個積極向上的人,一則能夠鼓勵自我,二則能夠感染他人。語言與心靈相通,每一句陽光的語言都會使我們倍感溫暖。“我能行”“我盡力而為”“我是個純潔的小孩”,當我們試圖用語言帶我走入童話世界的時候,我們會驚奇的發現,我們和天真的孩子一樣無憂無慮。那時的我們不用理會輿論壓力,也不用管他塵世的骯髒。我們仿佛到了原始森林,那一切的喧囂都將被淨化。我們仿佛到了世外鏡湖,那一切的浮塵都將被沖洗。
  
  關愛自己一定保持積極的行為方式。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說她的心裏很難受,我問她能說的具體寫嗎,她卻說不出來,就是感覺有種莫名的壓抑。像這類心理障礙,只靠語言釋放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所以要附加一些積極的行為方式。比如戶外運動就是很好的調解方式。有些人總喜歡給自己施加壓力,強迫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朋友給建議就是不聽,總抱怨方式不可行。其實他們應該衝破思維定勢,勇敢的嘗試積極的行為方式,一定會有所成效的。體育運動能給人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舒展,更重要的是心靈的碰撞。當然,唱豪邁的歌曲,和積極的人聊天,看漂亮的美女也是可以的。
  
  關愛自己不要忘記積極的生活方式。生活不需要轟轟烈烈,只需要整整齊齊。比如穿著不需要華貴高雅,只需要乾淨俐落。有了積極的生活方式,我們的身心就會發育健全,不至於心靈藏汙納垢。生活方式規律的心跳、血壓也很規律,所以他們的內心情緒波動不大,也很容易調理。
  
  借用感情世界裏的一句話:不懂得關愛自己的人,怎麼能關愛別人呢?那咱們可以從心理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只有自我內心健康,才有資格關愛別人。學會關愛自己,做心靈的守候者,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了冷門。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