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一句話有多重思考

一句話有多重思考

【光陰溜走,感悟生活】
  
  時間默默地流逝著,悄無聲息,它讓人類漸漸老去,它讓萬物漸漸失去活力。這是自然界的規律,所謂生命的輪回就是這個道理。
  
  人會生老病死,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來到這個世界上,然後接受上蒼的安排。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成功、偉大、愉快、安定的一生,人總是害怕來自生活中的失敗、壓力。然往往人是自然界最累的動物,生活所迫,人類必須面對各種難題,並要去勇敢的克服,不然人將無法生存。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人活著就是為了使自己死得更好”,這句話實際上寓意深刻。我的解釋是這樣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活著就要開拓進取,努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樹立遠大的目標與理想,並且朝著這個目標與理想發奮向上,鍥而不捨,竭力用實際行動實現理想。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有價值,如有能力就要為國家、為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不過很多人通過自身的努力依然無法突破瓶頸,沒關係,只要你盡全力了,就不會有遺憾,社會各界人士亦不會給你潑髒水。
  
  每個人在社會上的價值都不異,我們的社會每一類型的人都不能缺少,不然就構不成社會。在社會上生存就要自信。
  
  【辯論激烈,有我思考】
  
  有一首歌寫得好“有多少次揮汗如雨,傷痛曾填滿記憶,只因為始終相信,去拼搏才能勝利”……
  
  人生在世總有跌打損傷,傷心的往事,這些都是腦海中無法抹去的記憶,人會想像、回憶以前的人生,會對以前所經歷的事、所作出的努力好好的總結,我哪里還做得不好,應該怎樣改正。這一系列的問題,每個人都會考慮,就是一個智力有障礙的人也會心有所想與反省。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實力,每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世上不存在這樣的人,但你內心深處就要相信自己是一個完美的人,即使做了很多失敗的事,但只要及時發現不足,然後經過努力,鍛煉自己的毅力,把失敗的事當作生活中普通的事,通過努力慢慢地走向成功,不急於求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困難重重,誰也不能預知人能有多成功。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不要非常羡慕那些有過巨大成功與貢獻的人,想想某位人士為社會、整個世界做了何等好事,然後自己陷入無比輕視自己的情緒邊緣。要知道這個社會如果沒有你那些做大事、偉事的人也不會如魚得水、受人追捧與尊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而且自己的價值無窮無盡,所謂“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每一種工作都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一個人他為國家建造了一艘航空母艦,而一個人只是為了這個社會建造了一幢樓房。
  
  我想言的是:每一個的能力不同當然所帶來的成就不盡相同,工作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奉獻的價值確實有大小,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這與工作的屬性沒有矛盾。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美麗的價值,例如作家的使命在於奉獻自己靈魂深處的思想,所謂語言中心,要引導這個社會朝著一個良性的方向行走,他的語言藝術決定了這個社會的循環往復的發展,毛澤東曾說:“魯迅腦海中的方向就是我們國人向前進的方向。”可見一個作家他的影響力有多大,他腦海中的思想、思維、思路,將對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的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家雖然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但文字所演化的東西涉及到各個方面,文字是最基礎的東西亦是最重要、複雜的東西,誰能把文字全部搞懂就成為了最為重要的貢獻,每一個工作都是以文字為中心,也就是以理論知識為中心,把理論知識研究透徹之後,方能實踐、創造出各種美態來。
  
  有人說:“他又沒有知識,學歷也不高,他的實踐能力卻相當強。那是不是他的理論知識就不高呢?”其實不能這樣評論他,雖然他學歷不高、沒有相具備的知識,可是我依然要說他理論知識很強,只是他沒有表達出來罷了,他把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際操作當中。會實踐的人怎能說他沒有理論知識呢?這顯然說不通,其實他把理論知識已經參透得天衣無縫了。
  
  讀書時代老師常言“你們要學以致用,學得一門知識就要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嫺熟,不然白學了。”實際上不會操作的學生歸根結底就是理論知識沒學好,這樣的話讓他怎麼把操作去幹好呢?對學生而言,首先說他具備學理論知識的條件與基礎。而考驗他的實踐能力、見證他的理論知識的能力就能從實際操作中發現。
  
  談談一個似懂非懂的學生。同樣道理在實際操作當中能印證他的所學的理論知識,為什麼在操作過程中不能體現出來。若一張考試卷上一個學生所考的分數,這我也稱他為理論知識,當然一張試卷不能說明絕對問題,因為有各種因素導致他所考的成績的好壞。但大體上是這樣的,一個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異,每次考試都能考取高分,那他在最重要的考試中不出現其他主觀原因與重要客觀原因他一定會考成功的。
  
  同樣道理。一個理論知識一知半解的學生在實際測試中一定不會做到完美。這是人的能力起的作用。
  
  我最不太苟同這樣的觀點與思維定勢“理論知識強的人,不一定實踐能力強”,因為這句話說的相當有科學依據,而往往生產中的證明亦是如此。
  
  實際上這句話引伸出很多相關聯的知識。一、首先理論知識強的人多半實踐能力也強。二、其次理論知識強的人很少實踐能力薄弱。三、理論知識強的人,不一定實踐能力強。四:理論知識強的人,實踐能力無……
  
  先關注前三種。這三個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這三種論證都是相同的道理,諸如此類。最後一種人最有興趣研究他。為啥理論知識強的人實踐能力就一點都沒有,這就要涉及到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在測試的時候,他的心態原因,心裏緊張,從而導致他所學的一門很強的理論知識得不到發揮。從而聯想到考生,很少部分學生確實有這麼一個情況,平時的考試都排在前幾名,可就是最後中考或高考名落孫山。原因很多主觀與客觀都有,而且這些原因要很明顯才導致他的失利。
  
  淺談了幾個現實中的很多問題的論證,我想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很多名人的話,其實深究下去會發現正方與反方會拳腳相向,會展現出一種辯論之美。名人的話有很深的道路,但任何時候都不要覺得名人所說的話就一定是權威,每一個人都會犯錯,同樣一句至理名言,有朝一日就成了一句錯話也是有存在可能的!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