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禪典小品四則

禪典小品四則

閑神野鬼

  汾陽善昭禪師有一天對廟裏的僧眾說:“昨天晚上,我夢見死去的父母向我要酒肉錢。我心裏難過,所以免不了要隨風俗習慣,買點酒肉、紙錢來祭奠一番。”
  於是就如此這般地張羅著把祭奠辦了。但汾陽禪師在祭奠後卻獨自坐在酒席上,旁若無人地吃肉喝酒起來。
  僧眾們看不下去,紛紛指責他說:“今天才知道你原來是個酒肉和尚,怎麼有資格當我們的導師呵!”便都打起包袱離開了。
  只有石霜楚圓、大愚守芝等六七個人沒走——他們後來都成為著名的大禪師。
  事後,汾陽禪師感慨地說:“那麼多的閑神野鬼——成不了氣候的可憐蟲呵!只消一盤酒肉、兩百張紙錢就打發走了。《妙法蓮華經》上不是說得很明白嗎:真正住持在廟裏的僧人應讓根正、幹正,有一顆真實的心就可以了啊?”(《崇門武庫》)
  【品評】禪是不講究“形式”的。
  一棵挺拔的大樹,只要根正、幹正,無所謂“枝枝叉叉”。一葉障目,不見大樹者,怎能入禪?


                                  背佛而坐

  有個游方的行者到了佛殿裏,背靠著佛像而坐。
  廟裏的和尚指責他:“你這位行者太無理了!請不要背對著佛坐!”
  行者說:“師父,佛教不是說:佛的身體充滿了整個宇宙嗎?那你說我應該坐在什麼地方,才不至於坐在佛的身體上呢?”
  廟裏的和尚無言以對。(《五燈會元》)”
  【品評】“形式”是次要的,重在“實質”——行者的言談、行狀,機鋒畢露,大有禪境。


                                  羅漢家風

  有個和尚問羅漢桂琛禪師:“您老人家的家風是什麼?”桂琛說:“我不告訴你。”這個和尚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桂琛說:“這正是我的家風!”(《五燈會元》)
  【品評】“語言”所述,終如水中月、鏡中花;因此,“不告”才是真正而準確的“告”。其“家風”,不正是“禪風”嗎?


                                                                     大士講經

  有一次,梁武帝請善慧菩薩(即傅大士)講《金剛經》。大士在講臺上拍了一下驚堂木,就下臺了。
  梁武帝十分驚詫。
  在武帝身邊的志公(即宗教顧問)問道:“皇上,你瞭解嗎?”
  梁武帝說:“不瞭解。”志公說:“大士已經講完經了。”(《碧岩錄》)
  【品評】佛、道、禪“不可說”,一說便有偏差;故無法可說,就是說法。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