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悉達多太子—第四章( 人間的佛陀—釋迦牟尼佛的故事 )

悉達多太子—第四章( 人間的佛陀—釋迦牟尼佛的故事 )

悉達多太子《 探尋解脫之道》首部曲


太子在二月初八,一個月圓光輝的夜裡,
他到耶輸陀羅的寢宮,對熟睡的妻子與愛兒看了最後一眼,無言地告別了家人,並輕喚車匿,囑其備馬,意欲出城。
車匿云:「今已半夜,非出城閑游之時,又王官有衛士,何得出宮?王令城門關閉,聲聞四十哩,何得出城?」
太子不答,只是揮手,令速將寶馬犍陟牽來。於是只好遵命將太子的座騎犍陟牽了過來。

太子走近前去對車匿和白馬犍陟說:「一切恩愛,總有別離的時候。對我來說,世間的事情,
卻是非常輕易地可以得到滿足;然而出家修行的因緣,竟是這麼難以成功!真是不可思議啊!」
車匿聽到這話,心生同情,於是默默無言。時諸衛士,皆已睡熟,無人知覺。

太子從北城門而出,來到城外,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他深知前面的路是邁向解脫的道路,
然而這條路仍相當長遠,太子並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走完它。然而,太子尋求解脫的心是如此的堅決,
即使前面荊棘載途,他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在太子離開迦毘羅衛城時,回顧了那巍峨的宮城,並且從內心深處發出了堅定的誓言:
「我若不斷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終不回宮;我若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復不能轉於法輪者,絕不與父王相見。」

太子縱馬奔馳,越過了阿那瑪河,至於苦行林外。
太子對著車匿說:「現在我既然已經來到這安閒靜謐的處所,你盡可放心,就隨白馬犍陟一起回去吧。」
車匿聽到這話,心中十分難過,眼淚就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撲簌簌地掉了下來,他悲號著,繼之以啼泣,
哭到傷心之處,身心迷悶,無法控制,突然倒僕在地,差一點昏了過去。

過了許久,車匿說:「我怎能忍心聽太子說出這樣的話呀?我在宮中已經違背了大王的命令,
將白馬犍陟備好供太子您坐騎,因此一直相隨至此,斷沒有貿然回去之理。國王和摩訶波闍波提王后見到太子不在了,
必定會十分憂愁煩惱,宮裏宮外也一定會騷動異常。而且這個地方,山高路險,困難必多,猛獸毒蟲,交橫道路,
我怎麼能就這樣捨下太子單獨回宮去呢?」太子當即答道:「人活在世間,是單獨生,單獨死,
難道還會有生死相伴的人嗎?而人身又有各種生老病死的苦痛相隨,難道我就應當和這些苦痛作伴嗎?
我現在是要消滅這各種苦痛,而來到這裏。苦痛若消滅淨盡,那時,我就會和天下一切眾生共作伴侶了。
而今,各種苦痛尚未離開人間,我怎麼能和你作伴而居呢?」

車匿聽到太子如此堅決,心裏十分猶豫,但想到這裏艱難的生活,於是又忍不住勸諫太子道:
「太子您從生下來之後,就一直生長在深宮裏,身體手足觸碰到的都是輕細柔軟的東西,眠臥的床褥也無不精細滑軟,
怎麼能一下子就置身於荊棘叢中,腳踩瓦礫泥土,而止宿於樹下呢?」太子回答車匿說:「確實是像你這麼說的,
我在宮中完全可以免除置身荊棘之患,然而另外的人生大問題如老病死的痛苦卻會侵襲我的身體。
我能忍受苦行的苦楚,為的是有朝一日解脫人間老病死的各種苦痛啊。我的主意已定,你牽著白馬犍陟一起回去吧。」

車匿聽到太子這話,雖然心中更加悲痛,但無法挽回太子修道之心,
於是,除了默默垂淚,便只好停下來,不再跟隨太子。太子於是從車匿身上取下七寶之劍,
一邊朗聲而作獅子吼,說:「過去諸佛,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要捨棄漂亮的裝飾,剃除鬍鬚頭髮,
我現在也應當依照過去諸佛的辦法,剃掉鬍鬚頭髮,捨棄華麗的服飾。」太子說完這話,當即將寶冠脫了下來,
和髮髻中的明珠一起交給了車匿,並對車匿說:「你拿著這頂寶冠,和這些明珠,送給大王,你可為我上白大王,
說我現在不是為了修仙求得升天的快樂,也並不是不願意孝順父母,而且我對任何人都沒有忿恨、嗔怪和不滿之心,
只是因為害怕人生老病死的苦痛,為了將這些苦痛消滅淨盡的緣故,才來到這裏出家修行。
你應當幫助我,應當為我感到高興,不要對這吉祥之事,橫生悲愁之心。

父王倘以為我現在出家,還不到時候,你就將我的話上啟大王:『老、病、死的苦痛轉瞬即來,豈有一定時間的限制?
人即使處在少壯時期,難道就能免除這樣的苦痛嗎?』父王倘若還要責備我,說我王孫尚未長大成人,
就這麼早地出家修行,而且出宮之前都不曾啟聞父王,你就將我的話仔細轉告於他:『兒子雖未長大成人,
但不久就會長大,父王身體尚稱康健,不必過分焦急。而且,過去也曾有過許多轉輪聖王,厭棄國王之位,遁入山林,
出家求道,但從來沒有一位在修行中途還接受五欲的。我現在已經出家,也絕不會再中途回宮的了。
未成菩提(覺悟)之前,我絕不再踏宮中一步。』另外,內外眷屬,也都於我有許多恩愛之情,恩愛聚合,
終有別離的一天,你可以替我向他們一一進行解釋,不要讓他們為我而橫生憂愁煩惱。」

太子說完,又從身上將瓔珞脫了下來,交給車匿,說:「你可替我拿著這瓔珞,奉呈姨母摩訶波闍波提,
說我今天是為了消滅人生苦痛的根本,所以才逃出宮城,出家修道,以求滿足我巨大的心願。
叫她不要為我而反生許多痛苦。」太子又將身上其他華麗的服飾脫下來,交給車匿,說:「你將這些東西交給耶輸陀羅,
也同時告訴她這些話:『人生在世,恩愛終有別離,離別即有痛苦,我現在就是要消滅這種種苦痛,所以才出家修道,
不要因為我的原因而陷入痛苦之中。』」太子又告訴車匿對其他親朋好友們也都一一如法解釋。
太子一一叮囑完畢,就對車匿說:「你走吧!」

車匿聽到太子要他馬上就回去,心裏異常悲痛,但他不忍違背太子的命令,因此強忍悲痛,當即長跪於太子之前,
恭敬地捧受寶冠、明珠、瓔珞以及其他華麗的服飾,他流著淚對太子說:「我聽到太子如此堅決的志願,全身震顫,
無法抑制。即使是一位心如木石的陌生人,只要聽到太子前面說的話,也應當為之悲痛和感動。
何況我生來就侍奉太子,不離左右,聽到太子發出如此堅決的誓言,豈有不感到萬分悲痛的呢?

只希望太子捨棄這種志願,不要使父王和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羅和其他親朋好友們橫生巨大悲痛和苦惱。
如果太子決意不回去,那麼我只希望太子不要在這裏將我拋棄,我現在歸依太子足下,發誓將來永遠跟隨太子,
不離開太子一步。」車匿的懇求遭到太子堅決的拒絕。「假設我回到宮中,大王必定會責備我,
為什麼將太子您丟下,而我一個人單獨跑了回來。我拿什麼話回答大王呢?」
車匿見到太子心意無法挽回,改而以退為進,以求使太子將自己留下。

太子說:「你現在不應當說出這樣的話。世上到處都有離別之事,人生豈能長久聚合?
我生下來剛七天,我母親就離我而去。母子之間尚有死生之別,而何況其他人呢?
你不要對我單獨生出戀慕之情,你還是和白馬犍陟一起回去吧。」太子反復開諭車匿,但車匿還是不肯離開。

太子見到如此情狀,心想,「我必須用更果敢的行動才能使他相信我的決心。」
於是,太子當即拔出利劍,自剃鬚髮,並起誓道:「今天我將頭髮鬍鬚一起剃去,願從此與世間一切脫離關係,
斷除煩惱,以及人生所有虛妄困惑的障礙。」車匿見到太子如此堅決,當即呆住,不能作聲。
車匿以頭面著地,敬送太子。太子漸漸進人林中。車匿號啕,犍陟悲鳴,太子遠矣。



悉達多太子與頻婆娑羅王的相遇


捨棄了尊貴地位和豪華亨樂生活的王子,剃除了鬚髮,被上了袈裟,沿途托砵乞食,為的是找尋心靈的解放,
探索宇宙和人生純真善美的道理,帶領世人到那清涼自在的涅槃城,所以在這大悲大願的精神推動之下,
他已經不同於一般的凡夫俗子了,具有這種偉大胸懷的人,我們就尊稱他為菩薩吧。

太子到了摩揭陀國的山林中住了七日之後,就開始步向王舍城乞食,城中的人們看見了威儀尊勝的菩薩,
馬上報告了給他們的國王頻婆娑羅王,瓶沙王知道了菩薩未出家之前是悉多太子,就派人送上最好的食物和種種用具,
邀請太子來到王宮,並勸太子還俗協助他一同治理國政。

於是國王問悉達多:『你年輕、少壯,形貌端正,正值青春初期,精神煥發,擁有刹帝利的體魄與膚色。
大軍前鋒之中、象騎陣營之內,你必定輝煌奪目,應當統一天下,為全天下的轉輪王。
天下人民都盼望著您做他們的君主。您為什麼要放棄天位,爲何還要出家 ?
獨自一人跑到深山野嶺中去呢?您一定有不同的看法,請您講給我們聽聽。」

接著國王又說:「我願意讓一半的國土給太子分治,或者全部讓予,臣事太子也在所不惜;
我願爲你提供無數財富:請您盡情的享受它吧。或者讓軍隊給太子自伐別國,都可紹踐尊位的呀!」

太子答道:「“大王的好意,使我感謝不已;可是我王位尚且棄若敝屣,哪裡會要大王的半國和全國,
更何況去征伐奪取別人的國土呢?希望大王以正法治國,使萬民安樂,那是我所感盼的。」

接著太子又說:「依我看,天地、人、物,有生有死,其中最痛苦的情形有三種,那就是衰老、疾病和死亡,
這三種痛苦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避免的,我想,人的身體是痛苦所寄託的器具,憂愁害怕之心永遠沒有窮盡之時。
如果我在君主之位,就會變得嬌逸放肆,為貪求快意,就會役使人民以供我一人娛樂,這樣,天下就會蒙上災難,
這種行為是我所厭惡的。而且人生的老病死苦,更不是任何高位厚祿所能免除的。
所以我決定離開我的國土,非爲追求感官欲樂,以五欲爲危險,以出離爲安穩,為了解脫生死的苦本,
為利益一切眾生,解脫一切人的生死苦本、我放棄虛幻的享受,而出家精進修行:那才是我心樂住之境。』

但跟在頻婆娑羅王旁邊的那些年高德劭的老人以及大臣們仍感到有些不理解,
於是就問道:「衰老、疾病和死亡,這是世上自然的規律。您怎麼獨自一人陷入這種憂慮之中,
而拋棄國王美好的稱號,隱遁山林,潛居岩穴,使形體勞悴,這樣做不也太艱難困苦了嗎?」

太子回答說:「如果像你們所說的,我不當陷入憂慮之中,讓我做轉輪王,身體一天天衰老,疾病自然也隨之來到,
假若死亡一旦來臨,當此之時,難道會有代替我接受這樣厄運的人麼?如果沒有代替我的人,為什麼不能預先憂慮呢?
天下有慈父孝子,即使愛徹骨髓,一到衰老、疾病、死亡之時,也無法互相代替。像我們這樣虛假的身體,
痛苦來臨之日,即使身居高位,六親在側,也就像替盲人點上蠟燭,對於盲人來說有什麼益處呢?
我觀察種種行為,一切都沒有恒久不變的品質,它們都會變化成為不真實。

人生在世,快樂少痛苦多,身體並不能自己做主,又世間一切都是虛無,人很難得在其中長久生存。
萬物有生有死,萬事有成有敗,有安全就會有危險,有收穫就會有亡失,萬物紛紛擾擾,都將歸於虛空。
精神沒有形質,如果煩躁汙濁,不能洞察事機,就將招致生死大厄。世上的人只因為貪愛五欲,為癡愚之網所蒙蔽,
因此陷身於生死之河,沒有人能從中覺悟。所以,我要一心思考宇宙人生痛苦的根源,求得解脫的法門。
如果我的願望達到了,我才能得到最大的安全。」

頻婆娑羅王雖然再三請求而終不能打動菩薩堅定的決心,於是就對菩薩說︰“你這樣堅定,將來必定成佛。
當你找到了滅除煩惱和苦痛的真理以後,請先降臨到我的國土來,並請首先為我說法吧”。
當時摩揭陀國是一個經濟和文化都相當發達的國家,很多賢哲在這裏傳授各自的見解和知識,
菩薩得到國王的許可,就在摩揭陀國尋訪名師,希望能找到解脫自在的方法。

TOP

看過關於這個的光盤,謝謝大大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