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中華民國海軍迅海計劃曝光

中華民國海軍迅海計劃曝光

是該深思熟慮 -中華民國海軍迅海計劃曝光








民國99年國防預算書送達立法院,立委發現國防部在公開預算部分,意外透露海軍正秘密研發900噸級飛彈近岸巡防艦,軍方以迅海計畫為代號進行研發,迅海艦具有匿蹤性能,是國軍第一艘採取雙船身設計的戰鬥艦,配備八枚國軍最新銳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台灣海軍中小型戰鬥艦艇,因為數量多,配備飛彈,三十年前曾經叱吒亞太地區,但現在形式老舊,火力貧弱。現有飛彈快艇兵力以海鷗級為主。還有兩艘200噸龍江級飛彈巡防艦,其中綏江艦為台船承造,性能極差,長期棄置在左營軍港,龍江艦因操作問題,發生火災。另外,近年來由台船生產的錦江級巡防艦,性能也不如預期。
由於中共解放軍022匿蹤飛彈快艇,已經量產成軍,022艇因為速度高,我方各型飛彈反制不易,對我方海軍飛彈快艇與大型主戰艦艇都造成嚴重威脅,海軍苦思反制之道。
民進黨執政期間,海軍設計生產光華六號飛彈快艇,但因為招標過程中,廠商藉著政商關係運作評審委員,造成評選不公,光六案因為弊端重重,延宕多年,才剛量產,就已經落後中共022艇性能。
海軍為了追上中共戰力,秘密進行迅海艦設計,副參謀總長陳永康在海軍任職期間,推動此案。目前已經完成特殊的雙船身艦體設計,上部載台還沒有完成。立委發現,國防部明年的公開預算,編列相關設計所需的預算。
據立委透露,新型迅海艦吃水900噸,屬於近岸飛彈巡防艦,也有大型飛彈快艇的味道,是專門用來對付中共的022艇,艦身為雙船身,具有匿蹤性能,配備八枚雄三飛彈,快砲等,艦身長約40公尺,配備兵員45人。





依報導所言, 排水量900噸的迅海艦功能在於近岸巡防, 嚴格說來就是錦江級的功能. 沒有交待排水量是標準還是滿載, 假設是滿載的話, 他的艦體規模幾近是錦江級的兩倍, 就近海巡邏艦的規模來說, 事實上並不能算是小船. 配備的裝備預設是雄三飛彈與快砲, 其他的都沒談到, 這實在挺讓人覺得狐疑, 到底迅海艦的任務就是水面作戰而已? 還是說應該要賦予他其他功能或是能執行其他任務的潛力?
        光就海岸巡防這項任務來說, 以前沒有海巡, 海軍得全包. 但是有了海巡之後, 實在令人懷疑海軍為什麼非得要專搞一種船來執行這項任務? 如果說海軍需要載台來裝雄三, 為什麼要用一種相對較小的載台來裝? 我總覺得雄三應該先從主戰兵力開始裝起, 難道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整合不了嗎? 如果是這樣, 那這個新的載台只有900噸, 是不是足以伴隨艦隊作戰? 再者, 真是這麼重要, 海軍也不是沒有類似加裝武器的經驗, 不去攻關克服而改以專為雄三量身訂造載台來解決問題, 確實是我所想不到的辦法. 不過最讓我訝異的是迅海艦居然會選擇雙體船型!? 不管選擇的是普通的雙體船(Small Waterplane Area Twin Hull, SWATH)或是022飛彈快艇的高速穿浪船體(Wave Piercing Catamaran, WPC), 這兩種非傳統的構型都是台灣以往未曾涉獵的領域. 背後的工程與運用問題實在讓我這種半桶水相當的擔心. 畢竟中華民國海軍從來不是勇於領導潮流的組織, 有些時候也未必需要衝在前面. 那麼會選上這麼前衛概念的原因, 希望不是看別人有我們也要的互別苗頭心態.
        我個人並不討厭錦江, 其實錦江不是條壞船. 但是問題是海軍把他用在不適合他的地方. 一艘五百噸的船, 當時海軍寄予厚望的認為用他取代山字號足矣, 結果竟讓這條船蒙上性能不如預期的污名. 而錦江本身也因為海軍本身對他的定位不明導致艦體損耗嚴重. 尤其是後來的武裝強化計劃更是讓這條船不但外型變得不忍卒睹, 武器本身效能難於發揮, 更讓這條船原本就尷尬的處境變得難堪. 我的想法其實挺單純, 我認為錦江根本該退出海軍作戰序列, 連同海岸巡防任務都交給海巡署. 然後把迅海艦的規模轉為傳統單體船型後放大到大約2500噸上下, 轉變成以水面作戰與反潛任務為主, 能操作十噸級直昇機的輕型巡防艦. 不但取代錦江級, 還要取代諾克斯的功能. 數量上當然無法對這兩級艦一比一的汰換, 但是兵力運用上會靈活的多. 裝備上未必需要多嶄新, 但以成熟可靠滿足需求為原則, 只是留一些日後升級的餘裕. 至於相關的戰系及武器系統, 大可直接把武三系統跟配合的東西從諾克斯跟錦江直接拉過來繼續用. 如果真要打起來, 這樣的迅海艦至少比只有雄三可被稱道的近岸巡邏艦能提供的功用要大上許多吧.  
        嚴格的說, 迅海艦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在於角色定位上. 把他當作是022飛彈快艇的反制角色, 事實上是太浪費了. 在雙方都有射程相近的反艦飛彈的情況下, 重點不是載台的快慢或尺寸, 重點其實是在於誰能夠先發現目標位置把飛彈射出去. 就算迅海艦能跑到40節50節, 但是找不到目標飛彈射不出去, 還是可能被配備不如的對手給擊敗. 也就是說, 只要飛彈射程跟C4ISR能力別差太多, 飛彈快艇作戰用雄三跟雄二其實差不了太多. 所以到底迅海計劃的前景是什麼? 這是頗耐人尋味的事, 值得深思熟慮.     
從想像圖中所具體反映出來的面向有幾個點可以看. 想像圖中的迅海艦所採取的構型是相同於022快艇的高速穿浪船體(WPC), 整合了匿蹤設計與塔型桅桿之外, 艦首的76砲也採用了匿蹤砲塔殼. 另外搭配雄三與的使用使得迅海艦在水面作戰的火力相當強大,  但是WPC構型使得他難以配置適當尺寸的聲納音鼓, 如果沒有拖曳式聲納陣列的配備將使得即便艦尾直昇機甲板能夠操作現用的神鷹機, 也無法進行機艦協同而降低了他的反潛效能. 而防空原本就不是迅海艦的主要需求, 不管配備的是方陣快砲還是海公羊飛彈, 都是提供艦體本身的近迫防禦. 這樣以水面作戰獨大的設計將使迅海艦的用途被侷限在大型飛彈快艇的藩籬之下與光六快艇擔負相同的任務. 用兩種不同尺寸的船執行相同的任務, 簡單的說, 就是重複投資.







[ 本帖最後由 frank780 於 2010-11-6 14:17 編輯 ]

TOP

  樓主的詳細解說在下相當贊同啊;在此也表達一些在下的觀點-
  以迅海艦加上成本昂貴的雄三反艦飛彈去對抗排水量約只有迅海艦四分之一,數目卻佔有優勢的022飛彈快艇;而非用來襲擊中共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是不是太浪費了?
  現代海戰強調天空.海面及水下的三度空間立體作戰,敵人決對不會只從海面上進襲;像迅海艦這種大小的船體既無法裝上需要擁有較大空間的區域防空飛彈;也塞不進高性能聲納系統;這表示防空與反潛戰力都很薄弱;顯然也不適合用來執行護航.維護海上交通安全的任務.像這種只能執行單一反艦任務功能的艦艇,已經有光華六號與錦江級巡邏艦;海軍還需要再投入這麼多寶貴的經費來開發這種任務重復的船艦嗎?個人覺得還不如發展水下戰力更有嚇阻效果;不管是外購還是自行發展.
  以公佈的性能規格來看,對比之前的光華六號的性能規格,簡直是跨世代的技術大躍進;國內造艦能力真的有辦法一樣大躍進嗎?還真令人懷疑................

TOP

台湾的军事实力只是谈判的筹码,对大陆构不成威胁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