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其它小說] (轉貼)玉蟾記

第四十九回
李蘭芳于歸曹府

  〔先聲長相思〕調
  詞曰:
  劉郎知,阮郎知,天臺何必到同時。僚婿鎮相宜。
  訂佳期,逢佳期,桂蘭芳訊兩相思。恩拜鳳凰池。
  洪昆疊受賞賜,兵部又發火牌令箭,飛報曹昆,奉
  上諭:曹昆奮勇征倭,以公進爵,所有胡宗憲舊宅即賜曹昆開府。准以李蘭芳配封為德妃。
  欽此。
  當日洪昆在擂臺已代童昆聘定李蘭芳。張、曹復姓得第,奉旨征倭,李桂芳從征,蘭芳亦隨他娘娘來營效力,每奏戰功皆敘出曹昆聘妻李蘭芳名字。聖上久已知道,所以特賜完姻。那仁和縣知縣滑大生因曹昆亦保舉他超升知府,就在此伺候,差了許多工匠修理胡家舊宅,煥然一新。張王爺擺了鑾駕,來到曹府。門官通報,曹公爺出來迎接,到了中堂,上坐獻茶。張昆說:「賢弟,你奉旨完姻,弟媳現在他桂芳娘娘軍營中,可以擇吉行禮。」曹昆說:「仁兄奉旨在前,禮宜先舉。小弟隨後不遲。」張昆說:「愚兄本擬遵旨先行,但二凶現在獄中未正典刑,俟將趙、胡依律處死回旨,然後舉行婚禮。」當即傳滑知縣說:「是月初五上好吉期,貴縣可代辦妝奩禮物,預備英勇公曹大人花燭之喜,所用若干銀兩,帳開發還,貴縣不必賠辦。」滑知縣答應下去,即刻傳買班,吩咐依公爺制度,服飾、器用俱要富麗堂皇,三日內辦成,以便行禮。到了初五日,各式皆齊。簇新彩轎一乘,轎夫八名,全班執事色色皆新。
  此時蘭芳住在王府,所以彩轎鼓樂卻迎到王府來了。秦老夫人是個全福的人,替新人簪花上頭。午後發轎。街坊開鑼放炮,鼓樂喧天,旌旗蔽日。迎到曹府,贊禮相迎,新貴人入洞房,讀贊詞。
  詞云:
  銀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十回
五美人報仇雪恨

  〔先聲菩薩蠻〕調
  詞曰:
  騰騰殺氣怒沖冠,思往事幾陣心酸。欲將刀寸切,痛飲仇人血。掩鼻惡腥聞,快哉骨盡焚。恨到無恨處,灰被風飄去。
  這一日王爺升殿,吩咐:「傳仁和縣滑大生。」兵役奉命傳到,仁和縣知縣進了王府,請過安,王爺說:「那胡彪、趙懌思監禁已久,貴縣明日將二凶提牢,押赴法場伺候。」滑大生答應而去。王爺退殿,請十二位娘娘到中堂議事。陳素娥領袖眾美,說:「妾等接奉鈞旨前來,有何見諭?」王爺說:「前蒙聖恩遷塋賜祭,截賊剮心,父仇已報。今趙懌思、胡彪監禁縣牢,未加國法。我已吩咐滑知縣,明日綁到法場伺候。這二賊是陳娘娘、玉娘娘、鳳娘娘、杜娘娘、仙姑娘娘的仇人。明日請在監斬廳目睹加刑,以泄忿恨。」
  五美人齊聲說:「多謝王爺。」王爺說:「其餘眾位娘娘亦請去看看。」當日吩咐兵丁打掃法場,把監斬廳外再搭大棚一座,務容多人。兵校領命,辦理齊全。
  次日王爺擺全副鑾駕,護從兵丁,滑知縣標了監牌,提出二賊,在獄中綁起。原差押著,城守營游擊府帶了三千兵護送。
  到了法場,王爺即刻也到。那些鑾輿鳳輦隨後到了監斬廳。這五位娘娘怎生打扮:陳素娥是文姬裝束,玉蓮、鳳姐、仙姑、杜金定是武將裝束,其餘七位有文有武,裝束不同,都坐在廳東西兩邊。王爺坐在廳中。仁和縣滑老爺走上廳來,請王爺、眾娘娘安。此時法場有數萬人來看。那些兵丁弓上弦刀出鞘,絕無喧嘩之聲。王爺吩咐押趙、胡二賊跪在土墩。趙懌思向胡彪說:「棗核釘,我把你這狗才!我好端端坐在家裏,哪知道甚麼美人,都是你引誘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十一回
通元子指點前因

  〔先聲漁家傲〕調
  詞曰:
  桃花洞口弄芳春,誤入武陵有幾人?十二玉蟾盡返真。指迷津,方知此境是紅塵。
  高老夫人、秦老夫人差人往中軍帳,請王爺講話。王爺到府,見過二位老夫人。二位老夫人說:「公議私說,今皆報答。人倫之重夫婦為先,賢婿可以舉行婚禮。」王爺說:「前日奏聞,聖旨就在目前要到。接了聖旨即行。」正說之間,門官來稟道:「府門外有一道士坐在蒲團上,他說『不化別物,只化十二玉蟾蜍補峨眉山頂。』」王爺聽說,知是通元子仙師來了,即刻出來迎接,請至中堂,行禮已畢,王爺謝過大仙,把前番事說了一遍。通元子說:「貧道在漢朝有張子房拜俺為師。今貴王姓張,亦是有緣。」
  王爺說:「仙師不棄凡夫,弟子情願踵子房之後。」就拜跪在地,求師收錄。通元子說:「賢弟,你們十二玉蟾之緣因果,可知道麼?」張昆說:「弟子不知,望仙師明示。」通元子說:「二十五年前,俺囑巡天御史太白李長庚把景泰、天順年間奪門一案奏明玉皇,玉皇旨下,酌量眾人功罪,發放回陽。那太監王振是土木的魁首,罰他為趙文華之子趙懌思,作惡不悛,梟首示眾。那石亨之子石彪,罰他托生為胡宗憲之子胡彪,父子諂事文華,助惡為虐,彪尤誘引懌思,良心喪盡,罰他焚骨揚灰。惡人惡報,理所宜然。那少保于謙有大功而遭冤殺。其子冕,後雖開口天官,終未能為父報仇。上帝憫之,送謙托生為總督張經之子,就是賢弟,報大仇於隔世,泄宿恨於及身。御史王文,送他托生為曹邦輔之子曹昆,亦為曹氏報仇。」
  張昆說:「弟子蒙仙師指點,如夢初醒。但不知這十二女子又是何人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十二回
東浙王歸第完姻

  〔先聲如夢令〕調
  詞曰:
  誰撰催妝詩賦,金冊飛從天府。試看簪花人,卻在洞房深處。低語,低語,笑問前生是汝?
  倭王麻圖阿魯蘇與百花娘娘在軍前已住了兩、三個月,張王爺奏明聖上,准其歸國。倭王拜表謝恩,情願歲歲來朝,年年納貢。
  王爺差了兵校,封大海船十只,送他回倭。何以要許多船?那些倭將、倭兵一齊歸國,所以用兩只大船做倭王、倭妃的乘座,四只大船裝跟隨兵將。張王爺送他許多中華禮物,裝在四只大船上,擇日餞行。
  飲酒之際,倭王說:「天朝大皇帝威德服人,俺不敢再生妄念。只是王爺武藝未得全窺,今日返國,務要請教。」王爺說:「筵散奉陪,小試末技。望大王指示。」
  倭王因陣上皆是仙法,欲試張昆真本事。張王爺也要把些武藝他看,以折服倭王之心。
  飲畢就同到軍前。倭王與張王爺比武。馬上馬下皆是張王爺得勝。英勇公曹昆說:「俺亦奉陪。」倭王就與曹昆比武。倭王不知道他有子午神工罩,鬥了許多回合,只是打到曹昆罩門,倭王遍體反酥軟了。
  倭王說:「曹公爺武藝高能,小王拜服。」張王爺也把太乙通天罩提起說:「倭王,我與你裸鬥何如?」倭王說:「遵命。」兩人脫去衣服,張王爺說:「倭王可用刀砍我,看我迎法。」倭王暗想道:「張昆你太藐視人了。你赤身條條,俺拿刀斫你,若是一刀斫死,中國何足畏哉!」倭王就用刀斫來,張昆這罩門是托塔李天王傳授下來的,如蚺蛇膽全身都走得到,任倭王斫了幾百刀,都無一點破皮。
  倭王說:「王爺如此神通,倭國無人能敵。小王更心服了。」遂與百花娘娘告辭。東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十三回
恬淡人草堂閑話

  〔先聲賀新郎〕調
  詞曰:
  顛倒何為者,試問他、滄海桑田,幾經變也?想當日核計陰謀,多少心猿意馬。猛回頭,都成虛假。胡季河山空一夢,剔銀燈絮語淒涼夜。將舊事,重新寫。
  性情恬淡真風雅,有一番警智憐愚震聾啞。惡冤家是好姻緣,暗裏紅絲牽下。更休憶奸雄面赭,千秋鐵案未消磨。讀來時那禁淚盈把。瑣事總歸爐冶。
  通元子這一日從黃花嶺上過,俯視門河橋西有座山莊,莊上東偏有座草堂,但見桐陰覆屋,靜噪一蟬,竹障編籬間栖雙鶴。其中朗朗書聲達于戶外。塵世間有此境界,何異仙居。因按下雲頭,叩扉來訪,問那候門童子,童子說:「吾師恬淡人無心名利,隱居于此。」
  通元子走進草堂,見一六旬以外老人,拱手說:「貧道路過尊齋,聞吟詠之聲,知此中必有高人,特來相見。」恬淡人說:「老生讀書數十年,任天而動,以無欲為懷。雖陋巷簞瓢,卻不為心累。」因請通元子坐在書齋,呼童煮茗,彼此暢談,情深知己。恬淡人即出其平生著作,呈于通元子評閱。
  通元子賞識一番,說:「文宗漢魏,詩擬王韋。與古為徒,非時下人所能企及。」恬淡人說:「老生處今世,淡然無所求。惟思往古,頗有不平于心。曾作《讀史問天》之說。」因述其所說以語通元子。
  通元子說:「今人、古人,總以不失此心為主。凡人能無愧于心,即處境有順逆之分,亦克全為人之理。不然,靦然人面,與禽獸何殊?貧道閱歷人世,頗見天心。試看今世少年科甲的人,必是前世老宿名儒不肯自壞心術的人。今世老宿名儒不肯自壞心術的人,必是來世少年科甲的人。世有祖宗功德甚厚者,本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