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小朋友的脹氣問題?

小朋友的脹氣問題?

脹氣發生原因很多,某些特定食物、腸胃疾病或是便秘都有可能引起小兒脹氣。以食物來說,小寶寶的主食~奶類,本來就是容易產氣的食物,此外在喝奶過程中吸進過多空氣或是喝奶後未做好排氣動作都會造成脹氣;較大孩子則可能是攝取過多豆類、蛋類等食品所引起。
若是疾病所引起的脹氣,則可能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或是嬰幼兒腸絞痛、腸套疊、腸阻塞、腸扭轉、腫瘤等。此外便秘、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乳糖不耐症或是腸道中產氣過多,也都會造成腹脹氣。

出現症狀
肚脹、打嗝、腹鳴、放屁等都是主要症狀,基本上脹氣不是病,但卻是許多疾病的表徵或前兆之一,所以要先找出產生脹氣的真正原因,判別是病理或構造上的原因,還是腸道功能出了問題。

治療方式
在找出真正的病因前只能先採取症狀治療,或是給予消脹氣藥物。

居家照顧注意事項:
若是肚子脹得像小青蛙,敲起來硬硬的像敲小鼓,甚至是一碰小兒的肚子就顯出極端痛苦的樣子,並伴隨有精神意識不佳、高燒不退、嚴重嘔吐(甚至是吐膽汁、吐血)或血便等症狀,則可能是腹膜炎或腸穿孔的前兆,一定要先立刻送醫。
若只是輕微的脹氣,以小BB來說,首先要留意餵奶方式、注意排氣的問題;1歲以上寶寶則要減少攝取豆類、次級澱粉類(芋頭、馬鈴薯或糯米等不易消化的澱粉)等容易產氣的食物,或是以減少奶量、改喝優酪乳等方式來善脹氣。
此外以薄荷油(最好不要用白花油或萬金油,因含有其他成份會使小兒皮膚過敏)在肚臍週圍輕輕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並幫助排氣)、讓寶寶趴睡、或是使用溫水袋(注意不要太燙,外面要包裹一層毛巾)放在腹部,都可舒緩寶寶因脹氣所引起的不適,但若是情況一直未能改善,最好還是請醫生診治。

嬰兒脹氣、腹部絞痛、晚上哭鬧不止是很常見的問題。腹部脹氣的氣體可能因為吃東西時﹙喝水、喝奶等等﹚一併吞入,也可能吃入的東西發酵產氣,也有的是因為腸胃炎的病菌產氣而來的。嬰兒脹氣時的居家處理,可先觀察嬰兒吃奶或喝開水的奶嘴是否與嘴唇
密合不良而吞入空氣?奶嘴洞太大、太小也都會使嬰兒吃到空氣,此時除了檢查奶嘴洞外,太扁的奶嘴也該更換。進一步可在肚皮上塗點薄荷油來消氣,如果因為嚴重脹氣而使奶量減少或有嘔吐情形發生,也許需要藥物來改善。
大部分的嬰兒脹氣都可容易處理好,但是常常過一段時間又再發生,直到嬰兒幾個月大,吸食、吞嚥、消化功能成熟,才會漸漸減輕。嬰兒有脹氣現象,父母親的第一個反應是吃的奶有問題,但是為什麼其他頓沒有問題呢?改換一個品牌,有時會使情況改善,但多半沒有用。乳糖耐受不良的症狀通常是一開始吃奶便會發生,會有腹瀉的情形,嬰兒體重也會因 此無法增加,除非改換不含乳糖的牛奶,否則情況不會改善,因此乳糖的問題似乎是被多數人所高估了。 總之,脹氣痛只是短暫的。父母們可以藉這個機會摸清楚小孩的個性。如果他是緊張型的小孩,您必須在嬰兒期對他特別的溫柔,也許可以改善他的個性,這也是脹氣痛可以帶給嬰兒的一個正面價值。
  


避免寶寶脹氣7要訣


1.瓶餵的寶寶須注意餵食器具是否有清潔、消毒的相當徹底。
2.瓶餵的寶寶也應避免讓寶寶自己拿著喝,除了因為容易喝到空氣引起脹氣外,同時也很容易發生意外。
3.副食品的選擇應漸進式的給予且謹慎選擇食物內容。
4.當寶寶進入副食品階段,應讓寶寶充分撤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5.6個月以後的寶寶,應給予充足的水分。
6.讓寶寶養成適度適量的遊戲、活動,幫助腸胃蠕動與消化循環系統更順暢。
7.減少攝取產氣類的食物,如豆類、奶類。1歲以下主食仍是牛奶的寶寶,則建議將奶粉比例減半,或是選用防脹氣的奶粉。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