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隨力供養,最上功德

隨力供養,最上功德


隨力供養(最上功德)
許多禪修的佛弟子,在其學佛參禪用功的過程中,大多有拜讀過六祖
壇經
楞嚴經楞伽經達摩血脈論圓覺經,以及許多禪宗祖師語錄等
等。其中「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也就是佛教徒常稱的「圓覺經
,是參禪學佛者非常重要的禪修寶典之一。
    自古迄今閱讀此「
圓覺經」而開悟或受其法益的人不勝枚舉,這部「 
圓覺經」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大菩薩,以極詳細的次第向佛陀
請益,如何來啟發修行者原原本本的圓滿心智(佛智)之方法。
  於圓覺經中一開始‧‧‧‧
  「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
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
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佛陀在講演這部經典時,進入了大光明藏的甚深禪定中,這種禪定有
如法身常寂光佛剎般的大光明,也如大日如來光芒日照般的光明充滿宇宙
無限時空。
  當佛陀進入了這大光明定時,其他的十二位大菩薩也相同的入此大光
明藏中,而在此奇妙的禪定中,是沒有任何煩惱、負擔的,到處都充滿著
自由、寧靜、光明和莊嚴,其實這就是每一位大地含靈眾生(包括您與我
)本來具足的佛性了。
  而後佛陀就講演了這部「
圓覺經」,而佛陀講完此經之後,也以各種
方式來讚嘆這部經的功德‧‧‧。    
 
 (一)佛智無上的功德
  佛陀於許多大乘經典中,也常提到佛智的無上功德。而智慧的功德並
不是任何世間的奇珍異寶所能比得上的,更不是一切外道修行者、上帝、
天帝、皇帝、天主及一切的境界所能比擬的,當然更不是現代人修佛觀念
中的種種有為功德所能取代的。
  佛說:假使有人以無數多的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
等七寶,來布施及救濟別人的話,此人的功德雖然非常大,但其功德尚還
不如聽聞了這部「
圓覺經」的經名,而且只理解經中一句經文的人。
  又假使有人發大心願,教導了像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眾生斷除世間煩惱
,而且所利益的人都成自利的阿羅漢,這人的功德還不如只講解這部「

覺經
」中的半句經文呢!
  又假如有人初次聽
到圓覺經的經名時,便生起堅定的信心而且毫不懷
疑,這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其如來藏中所種下的善根種子不是在短期間就
種下的,而是從久遠劫之前就種下了此深厚的福德智慧資糧,所以現今才
有緣份能接觸到這部圓覺經,以及對這種啟
發圓滿心智的法門,產生堅固
不動的信心,此等善信佛子,正是我正信佛弟子。
  從上述佛陀對圓覺經的功德及利益之描述,相信您也能略為明白智慧
功德之殊勝及莊嚴,並非世間一切有為法、生滅法、差別法、所知障及一
切思維功德所能比擬的。接著,筆者就與讀者們一起來探討大家印象或觀
念中所認為的「無量功德」。     
  (二)梁武帝與誌公禪師的簡介
  一提到梁武帝,許多佛教徒一定很熟悉,尤其梁武帝與禪宗初祖達摩
的一段有關「功德」的公案對話,那更是人人所稱道的故事。以下筆者先
為您節錄禪門家庭系列叢書四「避凶‧趨吉與度亡」書中有關誌公禪師:
  寶誌禪師(西元四一八年-五一四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的南朝禪
僧,世人稱之為寶公、誌公和尚,金城(江蘇句容)人,俗姓朱。年少時
出家,師事道林寺僧儉,修習禪法。誌公禪師中年時期已有很多高深的證
量,且入楞嚴大定,觀眾生因緣,每每都以順機順緣的方式來救度眾生,
誌公如同十方和尚一樣,常遊走四方,救濟黎民百姓之苦。
  就因為誌公禪師是真修實學的禪僧,故其所到之處大多萬人空巷,村
鎮百姓們都來到誌公座前請益,不管任何疑難雜症、出世或入世的種種問
題,都能得到誌公的解答及指點。我們都知道南朝有宋、齊、梁、陳四個
朝代,而當時的齊武帝以為誌公禪師是在妖言惑眾,蠱惑人心,故將誌公
拿下,並監禁於皇宮大牢之中。
  但是,雖然身體被鎖在大牢中,可是在市井街道上還是常常可以看見
誌公禪師出來「蹓達」,也同樣的,其所到之處又是萬人空巷,說也奇怪
,當官差們再到牢獄中查看時,誌公禪師還是老老實實的被關在獄中。殊
不知,誌公禪師是禪宗的大成就者,有神足通是也,這人間小小的一處監
牢,怎麼關得住他呢?
  ※        ※        ※        ※
  梁武帝是中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人,距今約一千五百多年(西元
五○二-五五六年)。梁武帝在位有四十八年之久,算是南朝中在位最久
的皇帝。梁武帝登位之初,頗能勤於政治,崇尚文學,有太平盛世之景象
,而梁武帝是南方人,因此在當時的中國,梁朝也算是外族蠻邦,可是武
帝入主中原之後,卻很喜歡中華文化,並積極辦教育,也充份的吸收中國
固有的民情、風俗、傳統、道德,當時的梁朝可算得上是民族大熔爐了。
  梁武帝後來信奉了佛法,更是以君王的力量來推廣佛教,當時全國的
出家僧眾就有二十六萬多人,梁武帝更仿效印度的阿育王,造八萬四千佛
塔,並虔誠的供養出家眾,也常在宮廷內舉辦齋僧大會,而且佛教的寺廟
及僧侶,都是由國家來保護的。
  在中國的帝皇歷史上,梁武帝的行功積德、護持佛教最力,可謂前無
古人,後無來者。而武帝在建立了南朝太平盛勢之後,更是勤修佛法,護
持佛教,並供養德高望重的高僧於宮庭中。
  而且武帝最喜愛講經說法了,每次武帝心血來潮,嘴巴癢癢的時候,
就忍不住要大開金口,講演佛法一番,當皇上要講法時,全國各地的佛寺
亦都鐘鼓齊鳴,人民也都爭相走告,而皇上的講經會場,常常少說也都有
五萬人、十萬人之眾啊!在京城的這種演講會,可謂萬人空巷,就連雞、
犬、鴨、貓也都爭先恐後地跑去聆聽皇上開示呢!
  有一次,誌公禪師向武帝推薦了-傅大士,傅大士與龐居士,可以算
是中國佛教歷來,修持成就菩薩證量的在家居士。尤其宋朝時禪宗的龐居
士,那更是六祖惠能在壇經中所預言,將出現的一位在家居士之成就者(
明心見性成佛之行者)。
  皇上早已有耳聞,傅大士是佛法修持的大成就者,其修行證量及智慧
就同菩薩一樣,所以皇帝親自主辦這次的講經大會。當然啦!一位開悟的
大成就者要講經說法,這可不是小事情啊!武帝忙進忙出,就是為籌備這
次大法會,還特別去蓋了一座足足有兩層樓高的講經臺哩!
  而整個法會會場也是極其盛大莊嚴,開講當天,會場上又擠進了十萬
多人,全國各地的佛寺高僧、主持、執事大德,還有許多南朝的佛教徒、
百姓也都希望能一聽這大菩薩的法語。當傅大士升座,坐上講經臺時,十
多萬人在場,但卻毫無吵雜之聲,現場的焦點全都集中在傅大士身上。在
講經會場唯一可以聽到的,就是遠處屋簷下傳來風鈴的聲音。大家都聚精
會神,全神貫注,無聲無響的注視著這位大菩薩(傅大士)。
  傅大士上台之後,翻一翻經卷,這時梁武帝心中高興極了,心想著,
啊!我的子民們這麼崇尚佛法,全國百姓行十善,棄十惡,國家朝政清明
,而且這次能夠請到修行證量達到菩薩境界的成就者來開示,我這做皇帝
的也算是面子十足了,哈!哈!
  後來傅大士沈思了一會兒,然後拿起鎮尺(即壓經書用的一塊重物)
往空中揮了幾下,傅大士就起立,然後走下講經台,走了。這時現場十多
萬人還以為傅大士是什麼東西忘了帶跑回去拿,還是去上廁所‧‧‧?還
是去準備什麼‧‧‧?應該等一下就會回來的。
  大家等了許久,後來武帝就問在其身旁的誌公禪師,這傅大士怎麼還
沒回來呢!還要請他講經的哩!這時誌公禪師就告訴梁武帝,傅大士剛剛
已經講完了,傅大士的講經大義是,希望皇上不要空思妄想,法執、我執
太深,修佛法是不能迷信的,更不可執迷在佛法的表相啊!所以傅大士已
講完就走了‧‧‧。最後皇上就向大眾宣布講經已結束了,大家可以回去
了,這時全場聽眾又是一陣錯愕聲與驚訝聲,也有讚嘆聲,哇!是不是傅
大士的境界太高,我們凡夫俗子聽不懂哩!
  而禪宗的達摩來到梁朝後,梁武帝問達摩說:「朕今造佛塔,建佛寺
、供僧侶‧‧‧功德大不大呢?」達摩卻真實的說:「嚴格講起來,皇上
是沒什麼功德的‧‧‧」梁武帝聽了之後真是火冒三丈。可見這些有為功
德,或名利,著相之功德其實是沒有什麼功德的,一不小心還造惡業哩!
  
(三)不住相功德的殊勝及珍貴

  我想當今佛教徒,在「有為」的世間功德方面,還很難與梁武帝相比
的。梁武帝以帝王之尊來修佛學佛,以國家的力量來護持三寶,更以行政
命令及法律來保護出家僧尼,當時的學佛人可真是幸福啊!
  然而梁武帝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造所謂「功德」之豐功偉業,
竟然在禪宗達摩祖師的眼中,沒有什麼功德可言,搞不好還造惡業哩!(
於後再詳細探討這類問題)而什麼是「有為」功德呢?我們可以下列原則
來說明。
  第一種,在您還沒捐錢或財施之前,您就心中一直想著,將來我如果
賺大錢的話,我一定捐錢給佛寺,來積些功德,種些福田,以求來生或今
世能平安順利,賺更多的錢。
  第二種,在許多義賣或拍賣募款會場中,一件寶物,大家相競喊價,
從底價十萬,一直叫價到上百萬,您或許很有錢,但在「輸人不輸陣」的
心理作用下,您當然是喊到最高價了,在募款大會中,哇!面子十足,功
德無量哩!這種起心動念在那邊比來比去的想法,就是有為功德了。
  第三種,就是您捐了錢給寺廟或公益團體,而財施後,一想起自己所
做的種種善事,心情真爽快。有一位師姊捐了一千多萬元給某個佛教功德
會,結果高興了好幾天都睡不著覺,這樣也是屬於有為功德的一種。
  所以在這工商社會,或許時間是很寶貴的,許多有錢或想做善事的人
,認為說捐點「錢」做善事比較快些。有錢就代表「功德」大嗎?或者錢
捐的越多功德就越大嗎?在佛教中的功德是不能「標價」的,也不是用錢
可以買賣的。在台灣也有許多炒地皮、搞特權利益輸送、官商勾結、超額
違法貸款,或為富不仁的財團,其往往會提供該企業千分之一,或萬分之
一的錢財成立基金會,一方面可以改善財閥的惡劣形象,一方面還可以脫
產、逃漏稅或買高級別墅。
  而不住相功德最珍貴的就是在於您的「發心」了。於前面章節中,筆
者提到了誌公禪師與梁武帝,而誌公禪師也曾經受梁武帝之請託,集合了
當時全國五百位高僧,花了數年的時間,制定了「
梁皇寶懺」,以便超度
梁武帝的妻子「郗氏皇后」的蟒蛇之身。最後還是誌公禪師廣設水陸,超
度冥陽,並領眾修持「
梁皇寶懺」之功德圓滿後,才超度了郗氏娘娘。
  所以梁武帝非常信任誌公禪師,因誌公與傅大士在當時也確是禪修的
開悟大成就者,如果有什麼事情或疑難雜症,皇上都向誌公禪師請益的。
  誌公禪師是明心見性開悟之成就者,故其亦有神足通、天眼通、宿命
通‧‧‧等五眼六通。當梁武帝親見誌公禪師以佛法之不可思議的法力,
超度了郗氏娘娘之後,從此武帝對佛法就更加有信心了。因此武帝視誌公
為己之師,只要在佛法上有任何問題,都會向誌公請益的。
  當郗氏娘娘承蒙梁皇寶懺的修持,而脫去蟒蛇身之後,梁武帝很感嘆
的對誌公說:
  「已蒙指示,超拔天人,如是觀之善惡業緣,受報好醜,如影隨形,
果然不昧。吾今復問,寡人今作一朝人主,未知前世,作何功德而來,請
師究竟。」
  誌公回答說:皇上所問的您前世是造下什麼大功德,又修了什麼法門
,今世得以感召帝王之家,並貴為九五之尊,享盡榮華富貴等,這是屬於
您前世因果,我實在是不能說啊!
  梁武帝心中深感慚愧,是不是自己罪孽深重呢?於是又說:「朕今拜
您為師,云何不說,弟子願欲聞知。」
  誌公最後也沒辦法,只好道出梁武帝的一段做最大功德的前世因緣。
  「皇上前世是一個很貧窮的樵夫,有一天皇上上山砍柴時,看見山中
的一間荒廢的古廟,廟宇朽爛破舊,而且廟內佛殿上還漏水哩!這間廟中
有一尊大的古佛像,風吹日曬雨淋,無人清潔及整理。」
  「這時皇上見此荒涼的情景,實在很不忍心,而發大善心,發大菩提
心,便將這大佛塑像打理清潔一番,並將自己頭上戴的斗笠脫下,很恭敬
的為這佛像戴上,以免日後風吹雨淋。而皇上當時生活困苦,能夠做的也
只有這麼多了,實在也沒有錢來修補這間破舊的佛寺,而且自己有時連三
餐都快吃不飽了,故皇上當時是隨力供養,是發出自己最大的心力了。」
  「就在皇上整理完古剎中的佛像時,十方世界的佛菩薩,以天眼觀見
,有此善心,讚言,善哉善哉,貧苦布施,甚為希有,汝於來世,當作上
人(皇帝)。」
  雖然是個貧困窮苦的樵夫,可是其自發心,真發心,隨力供養,不求
回報,才是大大的無量功德,我們佛法中,稱這種為「不住相功德。」
  
(四)作功德與造惡業之一線之間

  後來梁武帝想了一想,哇!只布施一個斗笠,並打掃清潔佛寺,就有
這麼大的功德,那我今貴為皇上,不就可以用更大的財富及國家的力量,
來做功德了,哈哈!太好了。
  後來武帝便下一道旨令,全國各地,各個地方政府及鄉、鎮、村、里
,都要大興土木,建造佛寺、佛塔等。故當時建廟之風氣,遍行天下,五
里一庵,十里一寺,難怪禪宗的達摩祖師,一踏上中國的陸地上時,哇!
到處都是廟宇,連外來的人都很讚嘆的。
  後來梁武帝生了場大病,而且病得不輕,於是武帝又問誌公禪師了。
  武帝說:「朕今發大善遍造廟宇,今大興善因,如何反加大病耶?」
  誌公回答說:「皇上您說自己是造善因,依我看來是造大惡業啊!」
  武帝又說:「您怎麼說話顛倒了呢?以前您說我捨笠蓋佛,今得帝位
,是故我今發更大的善心,敕旨建庵,興崇佛事,這是更大的福報才是,
怎麼說是我在造大惡業呢?」
  誌公禪師回答說:「皇上前世是很無心、無意的,路過佛寺之時,傾
心布施,故得大福德大功德。而今天皇上您敕行天下,廣造庵宇,自己又
不捨財施利,惟使天下百姓之力,廣造庵宇,自己又不捨財施利,也只是
為了替皇上造庵建寺,以此人人受苦個個艱辛,磨殺世人,不知幾何,所
以天下軍民盡皆怨嘆,您雖然是真命天子,也難以抵擋萬民之民怨,故皇
上算是造了大惡業了。
  皇上為了表相的有為功德,惹得天下民怨四起(想想當今台灣也是民
怨已深),所以充滿在我們國家的怨氣、污氣、惡因、罪孳等都迴轉到皇
上身上了,故皇上所謂的行善佈施作功德,反而是造大惡業。」這時梁武
帝聽了之後,生大慚愧心,且深深懺悔,這時候才瞭解達摩所言的真諦。
  當今台灣的星雲法師也曾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過去有一個孤女,她的身世非常淒涼,三餐不繼,每天只能靠乞食為
生。有一天她經過一間寺院,看見法會的莊嚴殊勝,心生歡喜,便從身上
掏出僅有的一枚銅錢去布施。消息傳到住持大和尚耳中,住持大和尚深為
感動,便親自為她上供祈福。
  沒有多久,這個國家的國王,因為皇后去世而悲傷不已,在大臣的建
議下,來到森林打獵散心。國王看到遠遠的樹下躺著一個人,好像全身放
光,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小乞丐,身上雖然穿著破爛的衣服,卻掩不住一
臉的清純甜美。國王一歡喜,便把這個小女孩帶回去,將她梳洗一番,重
新換上華麗的衣裳,頓時如仙女下凡般,國王驚為天人,立刻封她為皇后

  貧女心想,這一定是布施的功德,才能使她成為一國之后,如果布施
更多,那豈不是有更大的功德。因此,便將國庫裡的金銀財寶裝了滿滿十
六輛馬車,載到寺院裏,再去設齋供僧。
  齋會上供的時間到了,卻只見知客師出來祈福,皇后心裡自然很不舒
服,想到當初她只是一個小乞丐,住持大和尚都親自為她祈福,而今她貴
為皇后,卻反倒只有知客師出來。知客師看出皇后的疑惑,就對她說:「
皇后!當初您雖然只是貧窮的乞丐,那一枚銅錢卻是您一生的所有,虔誠
布施的功德勝過一切。現在您帶著貢高我慢的心來布施,雖然有十六輛馬
車的財寶,實在說來,它是很微小的。因此,不需要勞煩住持大和尚為您
上供祈福,知客師就足夠了。」
  由以上種種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功德的大小,不是看捐錢的多寡,而
是在於心意虔誠的程度。所以我們行善做功德,應該不求回報、不計功德
大小的,懷著虔誠恭敬之心,去做才是。而哪天您走在路上,看到可憐的
癩痢狗,痛苦蹣跚的走過來,您大發悲憫之心,將手中一塊麵包拿給牠吃
吃,則其功德將遠大於您心中計較功德大小的捐了很多錢去蓋廟供僧呢!
 
  
  
三分利息與七分利息
  誌公禪師曾經講過這樣的一則故事,他說:
  以前有位法師,是個德行好,道德觀重,又守佛戒律的老實修行之出
家比丘。有一天,這位法師忽然心想,也該離開這座佛寺,到別處去參訪
修學了。於是行囊打包好了,正準備離開寺廟大門。
  就在這時候,有一護法神從虛空中騰空而出,並拉住這位法師的衣服
說:「您不能一走了之啊!您要還一匹絹布來,您才可離去。」
  這時法師就很不解的反問這護法神說:「我在佛門寺廟中,規規矩矩
的,從來不貪信徒及廟中的一分一毛錢,我怎麼會欠廟中一匹絹布呢?」
  這時護法神接著說:「師父啊!您記不記得幾年前,您下山去探望生
病的老母親時,您帶了什麼下山去的?」法師想了想說:「我帶了幾顆水
果回去的,但這水果是供佛過的,不吃掉就會爛了,也是很可惜的啊!」
  護法神又說:「對啊!您說的沒錯,這些水果不吃完是很可惜,但是
您下山訪親前,您在寺中帶了一張紙,且用這一張紙包了水果,送給您母
親了,這筆帳當然算在您身上了。而寺中的一切物品,都是十方的眾生所
捐出來的,都是因果錢啊!就算一分一毛都要加利息奉還的。」
  法師有點不悅的說:「我今天只是拿佛寺中的一張紙而已,就算我無
意中佔用了這一張紙,您也不用大驚小怪的。你看其他廟裏,貪信徒供養
的出家眾,或爭廟產而對簿公堂的,或向信徒要這個要那個的出家和尚,
那您這個大護法神怎麼不去管呢?」
  這時護法神很誠懇的說道:「我是看您平時為人正直正派的,才來告
訴您的。因為我實在不忍心看您將來死後,閰羅王找您來算這筆帳,而來
生還要還給十方眾生的因果債(即一匹絹布的因果錢)。其他寺廟或本寺
中別的出家眾,有些時候暗地造諸惡業,貪念四起,他日會下地獄受苦報
的,且當其地獄苦報了盡時,還會重新投胎到人間來,就算披毛戴角、做
牛做馬都要還的。」
  護法神接著又說:「我於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曾在佛前發下大誓願
,將來我等護法金剛,要護持正信佛法、佛經、佛寺,以及寺廟中的產業
,那怕是一針一線我們都列冊保管守護的。而且佛也有規定,盜用、佔用
或無心侵佔十方信眾捐的錢、財、糧、物品等,除了盜用罪之外,還是要
還給寺廟,且要算利息的,白天以物品或錢財的三分利來算,而過夜晚則
更需以七分利來計算,所以您這幾年算下來,一共是要還一匹絹布,不然
死後會下地獄的,閰羅王會拿個大算盤跟您算個清楚。」
  看了上述的這一則真人實事,希望我們都能從內心深處生起警惕之心
,下次當您到佛寺去玩或者到佛堂、道場去拜佛共修時,可千萬不能不經
允許就擅自把任何東西帶回家哦!包括拿一張紙、拿一顆水果或打一通私
人的電話,都要徵得寺方住持或執事大德的同意,否則盜用三寶常住的財
物,以後連本帶利要還的時候,保證讓您還得哇哇叫哩!
  
(七)隨力供養,最上功德

  什麼是「隨力供養」呢?在我們修持法華三昧懺、準提懺以及許多消
災滅罪的密法或懺法時,其中大部份修法,首先都需要我們修持者嚴淨道
場,建立此法門的佛菩薩壇城,隨後便要修持供養法,而佛陀在許多殊勝
的懺法中,也都只是希望佛弟子們能隨力供養就好了。
  而隨力供養之意,即是盡您的心意、誠意及以您能力所能供養的香、
油、金銀、物品、食物、鮮花‧‧‧等,只要其中一樣或多樣即可,依您
的經濟能力及發心,量力而為就好。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要誠心誠意,並有
慚愧懺悔之心,再依法修持,這樣的功德就很大了。
  您或許是企業主、大老闆,要您捐個幾百萬、上千萬到廟裡,或許對
您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但千萬不可有貪名貪利之心,也不可有計較功
德大或小之分別心,只要您真心誠意,有錢的、沒錢的人都是可以隨力供
養的。而寺廟或公益團體中所募到的款項,都是十方眾生的因果錢,是貪
不得的。正如前面章節中誌公禪師所講的故事一樣,龍天護法神都在精密
的監督人間功德錢之運用,以及一切佛教之產業用品,執事大德應妥善管
理、應用才是。
  近代的佛教也是有些改變了,做功德是有「行情」價的,例如:
(1)內壇功德主中的水陸功德主-一OO萬元,水陸副總功德主-六O
   萬元,水陸壇主-三O萬元。水陸副壇主-二O萬元‧‧‧。
(2)外壇方面,長生祿位六千元,往生蓮位六千元‧‧‧。
  其實,前面一再強調,您參加這些法會的功德大小,絕對不是跟這些
「行情」成正比的。我們參加任何法會,應該依照佛陀的教誨-「隨力供
養」才是最上功德,即使您再怎麼沒有錢,只要盡您最大的誠心隨力供養
,就算是贊助個一百元、兩百元,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心中千萬不要為
了功德、為了面子而比來比去的,畢竟人比人氣死人啊!
  而佛法是圓滿平等的,不管您是富貴、是貧窮
,都是可以修持佛法的,且功德無大小之分,只要您真心誠意,且不計較
功德、名利的虔修佛法,便是真正的「無上功德」了。
  最後願佛菩薩護祐一切眾生,速達心本,永滅罪根。阿彌陀佛!

TOP

無心的的善事才是真正的功德!!

第4.黃上的例子就是很好的比例!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