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轉貼】馬英九的政治救生艇的計策【外電】

【轉貼】馬英九的政治救生艇的計策【外電】

【外電】台灣的馬英九如何度過颱風政治餘波的危機
亞洲時報
2009年9月16日
   
Taiwan's Ma weathers typhoon fallout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Asia Times
By Stephen A Nelson
Sep 16, 2009

〔台北訊〕在一個看來像是政治救生艇的計策下,台灣的行政院長劉兆玄在上週辭職了。根據媒體的報導,這是因為政府對上個月的莫拉克颱風的反應受到了嚴厲的批評:「緩慢、無能、和心不在焉」。

而在這個救生艇的計策之下,有些人說劉兆玄是跳船,也有些人說他是被推下船的。

「當然,馬英九總統想要他辭職」,李微(音譯)說,她是一名電視節目的製作人在上次的選舉中是支持馬的,但現在她對這個被很多人稱為「鐵氟龍的總統」(不沾鍋)也有了疑慮。

「馬是不會告訴你他想要什麼的,但他仍然會期待你會那樣做」,李說。

這種批評在台灣是變得越來越普遍,在莫拉克颱風過後,即使是親國民黨(台灣的執政黨)的媒體也有這樣的聲音。

在台灣,颱風是經常會發生的。 每年這個國家都會遭受好幾個這樣的熱帶風暴的侵襲。人們通常對最壞的情況有所準備。但隨著上個月的莫拉克颱風,台灣的南部地區在短短的3天內一共得到了超過3公尺的降雨量,這是每年平均降雨量的3倍。而且這是發生在經常容易有土石流的地區,而背後的因素是來自地震、有害的灌溉方式、和破壞天然森林以利經濟作物(如檳榔樹)的砍伐。

死亡和失蹤的人口數現在已經超過了700人;被土石流掩埋的村莊、摧毀的橋樑、和消滅的道路主要是發生在台灣的南部,而且大多數是在原住民的社區。

當劉兆玄在9月7日宣布辭職時,他告訴記者說,總得有人為這些傷亡和毀壞負起政治責任。而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他說,這個人必須是他。

劉宣布辭職後不到一個小時,馬就宣布他將以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取代劉。另一位國民黨的忠貞黨員朱立倫則被任命為新的副院長。

當劉辭職的時候,大家期待他會帶走他全部的42名內閣成員。事實上,他的內閣確實有集體總辭。但是,在9月10日當新行政院長吳敦義任命他的新內閣時,只有少數的部長被拋出了救生艇。大多數隨著劉兆玄已經辭職的部長又跟?吳敦義回到了內閣。關鍵的變化包括有:

施顏祥,他是台灣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被任命為新的經濟部長。

蔡勳雄,一位資歷不深的部長,接替陳添枝成為台灣經濟建設委員會的主委。

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委高華柱,是一位經驗豐富受到高度重視的軍事領袖,被任命為新的國防部長。

台灣的印尼代表也是前駐澳洲的大使,楊進添,是新的外交部長。

前內政部長廖了以是新的總統府秘書長。前研究發展和考核委員會主委江宜樺是新的內政部長。

至於沒有什麼改變的關鍵的領域,包括了財政部長李述德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兩人都再次獲得職位的委任。

對於內閣的改組,多數的國際媒體報導把焦點集中在這些改變會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有什麼樣的影響,而不是這前措施會對台灣人民有何不同的影響以及將會如何影響他們。

馬英九的救生艇的計策被視為「不太可能會改變馬政府的親中國政策的對策」。而根據報導,「多數分析家認為新內閣不會對馬英九總統的外交、經濟、或中國政策作出任何明顯的改變」。

西方的媒體報導指出,「台灣的領導者通常會以撤換資深官員來回應外界對政府的批評」。他們說,馬的前任,也就是民主進步黨領導人陳水扁「在8年內撤換了六次行政院長,但很少引起擔憂或不安」。

西方媒體的報導指出,這些措施是因為馬英九「他自己無法承擔對於緊急事故反應太差的責任」而作出的傷害的控制和補救。

在過去幾週裡的新聞內出現了相當多的尖銳批評,尤其是針對颱風的傷亡率非常高的情況。批評者們認為:

政府沒有在風暴襲擊前下令人民撤離。

沒有給予人民足夠的警告,讓他們可以逃離土石流之難。

政府沒有作好準備,儘管颱風和土石流經常在台灣發生。

政府拒絕外國提供援助,因為它不想讓台灣看起來像是一個和中國分開的真正的國家在行事。

而當援助終於抵達時,已經太少也太晚了。特別是和馬政府去年在四川省地震後對他們的「中國兄弟」的援助,是如何的快速又容易地啟動來作比較。

以「震懾」的戰術來回應。國民黨的解決方案是成立一個委員會,由中央政府官員和大公司的代表組成,其中沒有一個原住民的成員,來監督原住民遷出他們祖先的土地,並「自願搬遷」到其他更安全不容易塌方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馬英九和國民黨對台灣南部和人民(主要是台灣人和原住民)的無情,缺乏愛心和任性。

祈夫潤(Jerome Keating)說,這些舉動來自一個不斷推卸責任的總統是一點也不奇怪;他是「台灣,民主的掙扎」一書的作者。

「被颱風侵襲破壞之後,而且一週以後還沒有實現政府該有的應對,馬英九已訴諸於指責別人的把戲了。首先是中央氣象局的過錯,因為他們沒有對這個颱風提出夠強烈的預警。再來是地方政府的錯,因為他們無法解決問題,儘管他們沒有從中央政府得到足夠的預算。然後,就是這些人自己的錯因為他們沒有離開會有洪水的地方。」祈夫潤說。

祈夫潤說,「馬的說法是,這些人沒有做到他們原本應該有的「充分準備」。最後的結果就是,大概所有的人都有錯,除了馬英九以外。畢竟,他只不過是個總統而已。」

但馬英九確實也訪問了受影響的地區,儘管是在一段時間的延遲之後;他公開道歉了,也已下令公開調查對於颱風的防範和災害的處理到底出了什麼錯。

儘管如此,外國的媒體報導也指出,內閣的改組以及劉兆玄的引咎辭職,確實是馬對傷害的控制和補救,以及責任的踢皮球。

雖然內閣的變化是意料之中,也是人民要求的,但它真正解決了對政府的批評,特別是那些針對馬英九的批判嗎?

媒體和政治分析家的共識似乎是「不」 ,而且也從來不是真心要解決這些批評的。它真正的意思其實是舒緩台灣人肚子不舒服的藥物,讓他們感覺好一點,可以讓政府脫鉤,繼續他們的執政。

「洗牌是不會解決這個問題的」,祈夫潤說。 「吳也是同一夥的,只是換另一個一樣的。」

東吳大學政治學教授劉必榮似乎也同意這個說法:「人們對政府對颱風的反應有很多被壓抑下來的憤怒」,他說。 「馬已經驚慌了,而且有一段時間他失去了方向,他試圖要作做損害的控制。而現在藉著內閣改組,加上人們已經平靜下來了,他可以把這些拋到身後了,並重新把重點放在中國和經濟的問題。」

事實上,媒體報導指出,「這個從劉到吳的變動不大可能造成什麼主要的影響,因為這個國家的權力主要還是在於總統,而不是行政院長」。

分析家聲稱,這個改組真正會做到的是鞏固馬的權力。吳敦義和朱立倫是等級最高的國民黨員,而馬英九正準備收回他做為國民黨主席的皇冠。

例如,台灣新聞(Taiwan News)指出吳敦義和朱立倫「必將會比他們的前輩的技術官僚更果斷處理危機或災難的反應」。但是,這個新聞也說,吳和朱「也與地方的國民黨和財團有很深的關係」。

因此,雖然馬英九不是自己單獨在救生艇之內,他肯定會有更多的控制權;。但改組是否會幫助國民黨在今年晚些時候的地方選舉呢?

也許。

當然,對颱風的災難性的反應嚴重破壞了國民黨的聲譽,所以丟一些不受歡迎的成員進去大海,並採用一些新的成員應該不會有害。

祈夫潤跟許多人都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反對勢力的民進黨是否可以利用這個國民黨鏈上薄弱的環節。

不過,觀察家們指出,台灣的選舉往往是在兩個地方上贏的:在媒體和地方組織的基礎上。而且,國民黨有很多媒體的朋友。此外,在許多城鎮中國民黨比民進黨有更多的地面部隊和好的組織。即使它沒有更多地方部隊的地方(例如在台灣的南部),國民黨作為一個世界上最富有的政黨,擁有更龐大的戰爭資金。

但是這個改組,就如一些專家已經建議的,是否會幫助馬在2012年為他爭取連任呢?

也許不會。如前所述,甚至國民黨的黨營媒體也公開批評了馬。而且國外的媒體似乎對他們在短短18個月前幾乎是討好的這個人,也不那麼著迷了。

在一篇東亞論壇網站(East Asia Forum)的文章中,墨爾本Monash大學的台灣研究部的J Bruce Jacobs主任對這樣的反應作了總結,「在很多方面,卡特里娜颶風摧毀了小布希總統。相當可能的是,莫拉克颱風會毀掉馬英九的總統職權。」

李微則換另一種說法,「在他擔任總統前,我們期望,我們希望,馬英九將是一個好總統」,她說。 「但現在我們己經知道他不是。」

李豐義(音譯),一位在上次投票給馬英九的台北的上班族說的比較直接:「其實,我們本來就知道馬英九不會是個好總統,但我們別無選擇」,她說。「馬英九的民進黨對手謝長廷從民進黨那裡帶來太多的包袱了。 」


Stephen A Nelson
是自由撰稿的加拿大人,現在駐地於多倫多,但是「一隻腳」還在台灣。 他曾在台灣作了8年的記者,包括台北時報和台灣國際廣播電台,他製作的「兩岸對話」是每週一次有關台灣和談論台灣在世界中一席之地的節目。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