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馬政府的老毛病──經濟與兩岸已成絕症

馬政府的老毛病──經濟與兩岸已成絕症

馬政府的老毛病──經濟與兩岸已成絕症
自由時報社論2009/09/10


馬英九總統玩弄人事改組手法,逼使劉內閣總辭,任命吳敦義、朱立倫組閣,意圖化解民怨,拉抬個人聲勢。此一新內閣人事昨天全盤底定,總的看來,仍是換湯不換藥,不但對馬總統的行事風格、執政效率與魄力並無互補作用,嚴格說來,只是找來另一組執行其意志與政策的執行團隊而已,因此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即陷在重災區的台灣經濟,顯然無法透過人事改組予以重建修復,台灣的前景依舊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新閣的組成,似乎給民眾一絲的期待,但究其實,馬政府一年餘來所造成的爛攤子,諸如政府債務、中央政府財政赤字等已嚴重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而實質的經濟指標,如經濟成長率、失業率、進出口成長率以及「每人GDP」,均江河日下,令人不忍卒睹,人民每日均生活在痛苦指數日增的台灣,已到了無語問蒼天的境地。如今新閣組成後,試問兩岸政策會調整嗎?經濟全盤依賴中國的心態會有所調整嗎?如果此一走歪路的思維方式不作徹底的變更匡正,我們實在看不出新內閣的上台就能夠氣象一新,救台灣人民於水火之中。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治標醫療,對沉痾已久的病患,是無法期待其能恢復健康的。

坦白說,新閣啟動,但握有最高決策權的國家領導人不換,一切必然照章行事,無法展現新氣象,「症頭」依舊,卻找不到解藥。總括來說,馬政府的老毛病,有二項:經濟與兩岸,都快淪為惡疾與絕症了。在經濟方面,有所改善的指標,如股市與房地產近日略有回升,卻是由於利率太低,資金成本低廉,造成游資氾濫,大量湧向金融市場,才造成股票與房地產資產價格的增長。這其實是一種資產泡沫的現象。至於惡化的經濟指標,如官方的失業率統計,在今年七月創下六.○七%的歷史新高,經濟成長率今年首季為史上未見的負一○.一三%,今年一至七月的出口衰退達三十二.一%,以及今年一至八月稅收合計短徵新台幣二○五三億元,是史上同期最大的短徵額度等,在在證明台灣實體經濟自金融風暴以來並無改善的跡象。

股市是金錢遊戲,股價指數的上漲,猶如天邊的彩霞,不代表經濟復甦,經濟回春的嫩芽,必須種植在實體經濟的土壤上,才能生根茁壯。

馬政府若要救經濟,必須研擬一套獎勵產業投資辦法:一則,對根留台灣,以及僱用本國勞工的企業,提供租稅、土地等優惠措施;再者,扶植產業的政策,不能獨惠特定產業。過去之科技業享受租稅減免,最後卻頻頻出走中國,而傳統產業留在台灣,提供多數就業人口,卻因承擔過重稅負而面臨經營困境,未來之產業扶植政策,應以台灣的利益為核心考量,不分產業別,只要有利於創造就業機會,就應列進獎勵之列。尤要者,扶植產業,應以建立完整的產業鏈,不可放任上、中、下游任一環節出走,方可形成群聚效應,增強產業的競爭力。

其實,台灣經濟能否復甦,操之在我者,繫於政府振興產業政策能否奏效,非我所能掌控者,在於全球經濟的發展力道。而台灣與中國的經濟則是競爭關係,並無互補作用。

換言之,無論主客觀或內外在因素,將台灣經濟發展寄託於中國,乃是錯誤的思維,根據此一錯誤思維建構出來的兩岸政策,只會讓台灣經濟走上絕路。然而,探究新閣的人事,顯然只是執行馬總統終極統一政策的工具,無法開創新局,為台灣找出活路。如此的政府新團隊,根本不值得台灣人民的期待。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