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藏拙」是一門大學問

「藏拙」是一門大學問

「說」與「不說」之間,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

所以,吾人應可學習兩種說話藝術:

1.適時說出一句「漂亮的話」;

2.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在一項公司業務簡報評比中,規定每人只能講十分鐘;小劉報告完後很沮喪地說,
時間太短了,他有很多重點都「來不及說」,時間就到了。

辯論比賽時,小張慷慨激昂地為有利己方的論點辯護,當他正想嚴厲抨擊對方時,
裁判鈴聲響起,時間只剩一分鐘,小張不得不簡短做個結論,匆匆下台。

陳教授應邀到扶輪社午餐會中發表演講,他在演說中兼顧許多理論與實務,
但當他講完少數論點時,主辦單位就提醒他,四十分鐘的演講時間已到了,
請他儘快做「結語」。

許多時候,人們常常抱怨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但因時間限制,
而無法按已準備好的內容暢所欲言。
  
記得我在新兵入伍訓練時,為了參加軍中演講比賽,就寫了一篇演講稿,
請老師亮軒批改。亮軒老師看完後告訴我說:「你不是不知道『要寫什麼』,
而是不知道『不寫什麼』!」

哇,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這話直到今天,我仍清晰記得。
的確,我們經常覺得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捨不得「割愛」,
所以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但是寫得愈多,可能缺點曝露得愈多,
因此「藏拙」就成為一門大學問。

「不寫什麼」必須有聰明和智慧加以決斷,它比「寫什麼」更不容易。
  
說話表達亦是如此。我們常常知道要「說什麼」,但卻不知道「不說什麼」,
以至於不必說的話「說得太多」,重要的話,反而因時間不夠而「來不及說」。
因此,即使只有兩三分鐘,講話亦有其重要次序,必須有所取捨,
懂得「說什麼」與「不說什麼」。

柏拉圖說:「智者說話,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因為他們想說。」
西方亦有諺語:「不必說而說是多說,多說要招怨;不當說而說是瞎說,瞎說要惹禍。」

在說話藝術中,有兩種令人敬佩的可貴之處,一是適時說出一句漂亮的話,
另一是及時打住一句不該說的話。

公開口語表達時,請留心時間的掌握和分配。重要的話,可以先說;
不重要的話、揶揄別人的話,可以不說。

所以,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說什麼」?
免得一不小心,說了「不該說的話」,而後悔不已。

TOP

人 要懂得藏拙 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因為 人都有"大頭症"

喜歡炫耀 喜歡出風頭 喜歡爭強鬥勝....

一個內斂的人 才懂得藏拙

有道是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社會上有很多"半瓶水響噹噹"的現象

更有一招半式闖江湖等招搖撞騙的事

智者云: 事久見人心啊!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要讓人尊重或輕視

只在於是不是在適當的時機說對的話。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