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懷念倪敏然

懷念倪敏然



                                            懷念倪敏然




我很喜歡倪敏然的戲路,他的演技相當好,總是能帶給觀眾歡笑。他的專業應該令人起敬的,因為不論他私下有多麼多的煩惱,在台上依然如是盡心的帶給觀眾娛樂人生。他的內心會如此的堅定提前走完人生舞台,我們是無法完全的明白他內心的苦悶,只是由此事中,心中生起了許多感觸,生起一些省思人生話題。

倪先生會走上這條路,據說身上的病苦也是其一,憂鬱症是現代文明病,心上的苦悶讓人極為難受。但是我們活在世間,就一定有業,尤其健康上,每個人都有著一些病痛,只是有的大有的小,不論是環境的惡緣,或身上的殘缺、病苦,這都是每個人的業力顯現,我們一定要勇於承擔,事實上,除了勇於承擔外,也別無二途。所謂隨緣消舊業,如何消呢?受即消,甘於做、甘於受。

記得唐玄裝法師往印度取經的時候,有一段記述說,當時北印度有名的戒賢論師,不但德高望眾,更具甚深智慧,辯才無礙,道震當時的佛教界,後來因宿業的原因,生了一場惡病,每發病時,極苦難忍,他的侍者在訴說論師的發病時,都會忍不住的掉下眼淚。戒賢論師在極難忍之下,生起入涅槃的念頭時,感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現身安慰說----你過去在長劫中,多作國王,但因為你一時有了錯誤的邪見,以致惱害了無數的眾生,這些大罪業本來必定感得長劫地嶽之苦,但由於你弘揚佛法,廣度無數有情,因此才能重罪輕受,感得現今之苦,也因此苦而能免長劫之地獄苦----。一代高僧都得面對過去的惡業,何況是我們。

我們面對惡業時,除了勇於面對外,更應一心的懺悔、念佛,不再造新殃,才是離苦得樂的人生心態。

記得我的老師曾說,在禪定上,有初禪未到地定以上的行者,他的心志是堅強的,即使他面對世間家破人忙的多重苦難,也很難擊倒他。我無法完全了解我的老師的本意,但禪定能使人意志堅忍不拔、勇於面對眼前,則是事實。

苦的感受,總是會因想像而增強,像打針,痛只是一時,但還沒打就感覺很痛,想像總是讓苦延綿又加深,又像過去的悲傷經驗,如果一而再的想起那悲痛的情境,只會是受到這無謂的苦受,因為過去的已過去,如何讓過去的錯誤得到學習,並不再重演才是重點,若只是一昧的讓過去的苦境一再重演,則是不智的。不只是苦境如是,一昧的只是回憶往昔的樂境也是一樣。

無謂的想像正是大妄想,失去當下而沈迷於妄想,即是失正念、正知的覺性。而禪定則是讓人活在當下,免除前瞻後顧的妄想粉飛,所以禪定不但可以讓人意態強大,禪定本身更有離苦的作用。加上於禪定中,身心會生起禪悅的覺受,這種禪悅更能淡化世間的苦受。

現代的文明病不只是憂鬱症,其它的精神疾病更是甚多,這些都是心靈上的疾病,由心理性的偏失,使得心念散亂,令情緒無法安定的面對眼前。由此形成到生理的痛苦感受。偏偏現今社會又充滿著功利主義,一切都偏重物質而不重心靈,加上生活腳步快,工作充滿競爭,以致心理的壓力大。如果沒有開朗的心胸,又欠缺隱重的個性來面對,那麼心靈的創傷、暗淡,則在所難免。

禪定個性的養成,則大大有助於人生勇於面對不如意的一切,禪定令個性沈隱,令心專注於當下,並能寧靜的細觀整個視野,思考、理清複雜的人生觀----。所以現今社會下,若能養成禪定的個性,不說學佛解脫一事,禪定個性也能令人展出堅毅的心志,走出實質的人生觀。




人會走上自盡的路,雖說是生理上、心理上受到重大的創傷,但是追根究底而言,母寧說是對人生意義、生命目的完全喪失了自覺,因而對人生活著所為何事生起了無意義的根本的否定。

一般人無法了解,迷惑自己為何來到這個世間?當然死歸何處也不可能知道,因此有許多種種的自己猜測見解。有人以為死後即歸無所有的斷,有的以為自盡後人生可以從頭來-------,這些迷惑、錯誤的見解,都無非是不解生命的真相。

今生長得莊嚴不莊嚴,是男是女,在事上、名利上有多少福報、人生交際、情感順逆-----都是有因有緣而如是,造成此富貴貧賤,有它的過去的、現在的因緣在內,我們要能如何看清人生現象所以如是,才能如實的不迷惑於人生觀。像一幅畫,要懂得如何畫作,才能有優美的創作,不知如何運筆、不知如何上顏料,就談不上自己的畫要走向何方?

我們是沒有那麼深澈的智慧來了解人生的甚深緣起,但佛法的緣起論是可以讓人認清外在的山河大地現象的本質,更能詳述的細說人的心念何以生生滅滅的奧義,從人身短暫的生命現象中,由緣起義的洞澈,而解開宇宙時空的現象。

我每當憶起佛菩薩的無緣大慈,心中就會生起感恩的湧動,佛菩薩不但為我們留下了正覺人生的寶貴經論,更是体諒我等大多數有情尚不具足澈証緣起法,不具足親証涅槃的禪定、智慧。故而開演了無數的次第法門,其中我最感有幸的是,我能聽聞、信入淨土門。

淨土門號稱三根普攝,也是說即使是無力親証諸法實相,親証涅槃体驗者,亦能在彌陀的悲願下不墮永無止境的六道輪迴,從而在佛菩薩的引導下,認清宇宙時空現象、成就正等正覺。

淨土門的方便又非常的簡單,適合現在社會的所有人,法門的核心不外一心信入、發起往生淨土之願,而後念念彌陀來貫徹信願。由信來令心止息不安的煩惱,從而開顯佛法要義,順著佛之知見,邁向証佛知見。是以一位淨土行者,他在念念彌陀中,也正是由當下的如實人生,念念走向菩提正覺。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