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拿掉愛情的友情

拿掉愛情的友情

對於愛情,一直是感到寞名恐懼與害怕。

一個十九歲的女孩,在她即將迎接二十歲時,遇見了一個男孩。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開場,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故事,所有的一切,皆為平凡普通隨處可見。

女孩對自己很沒自信,認為自己並不出色。

在她慢慢嘗試讓自己擁有自信時,她遇見了男孩。

男孩很高,足足高了女孩十幾公分,每次男孩在和好友說話時,女孩都因為跟在兩人後頭,聽不清楚兩人交談的話語。

每天每天,女孩都會偷偷看著男孩,以不被人發現小心翼翼去看著。

跟在男孩後頭,看著他不斷向前邁進,兩人相隔不到三十公分的距離,女孩感到心酸,她曉得,這段距離,不遠不近,就像她和男孩一樣。

不會接近,不會相交,永遠維持著一定的距離,令人感到心酸的距離。

殘缺並不代表幸福,喜歡一個人,對女孩而言是全然的心酸。

每天看著男孩,仔細看著,不經意想著念著。

男孩永遠都不曉得女孩對他的感情,永遠都不會知道身旁有個不起眼的女孩對他抱持著喜歡的感覺。

剛認識男孩,女孩根本不曉得也沒意識到男孩是個異性,只當他是好朋友,然而在一次好友以試探性口吻詢問女孩對男孩有何感覺時,就像是被人提醒似的,女孩開始思考究竟自己對男孩抱持著什麼感覺。

這一思考,讓女孩思考很久很久。

女孩很苦腦,她能感覺到自己好像對男孩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所謂的不同,是別於朋友的不同,但究竟那不同代表什麼?這才是女孩所苦思煩惱的地方。

女孩是一個對感情十分遲鈍又感到害怕的人,或許是因為周圍有太多失敗的例子,加上父母失敗的婚姻,看過周圍太多分分合合,看過太多屬於情愛的愛恨,女孩感到害怕,對愛情感到害怕。

話雖如此,女孩也是人,總會有接觸到愛情的一天,總有一天,也會遇到讓自己心動的異性。

思考了好些日子,女孩仍然在想自己究竟怎麼看待男孩,男孩的存在對她而言是一份感覺,但究竟是什麼感覺?她想搞懂,想弄清楚這份感覺。

因為對愛情的遲鈍,對愛情的不瞭解,女孩很怕自己是因為好友的鼓噪一心想撮合受到影響才產生以為自己喜歡男孩的錯覺,女孩很怕自己是如此,所以一直思考,想確定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在想了很多關於自己面對男孩時,她內心的一切想法,一切都指向一點──她喜歡男孩,而且這份喜歡,是包涵愛意的喜歡,而且是每分每秒不斷的加深。

確定了自己內心真正的心意及想法,女孩的苦腦並沒有因此減少,只因她發現原來自己是真的喜歡男孩,而且這份感情,已在自己遲來的發現後,出乎她意料之外的加深。

只是默默的看著對方,趁著機會偷看著他。

女孩很膽小,對任何事都很膽小,但對於感情,她是更加內向及膽怯。

知道女孩深植內心感情的只有女孩的好友,他一直想撮合男孩和女孩,也一直進行撮合的舉動,不過或許是兩人沒有在一塊的緣份,任憑好友怎麼撮合開玩笑,男孩似乎就是沒有反應。

看著男孩淡淡的態度,女孩感到心酸,她很明白其實是自己單方面喜歡人家,就算人家不喜歡自己,感情的事本該不能勉強,所以她不會強求,但她仍然希望男孩能過的幸福快樂,平安順遂。

每當女孩和男孩及好友一塊走的同時,女孩都靜靜地跟在兩人身後。

或許有人會說女孩是兩人的跟班,但女孩仍甘於如此,只因她本來就不起眼,只要能待在好友身旁,待在男孩身旁那也足夠。

她希望不管如何,三人都能像現在這樣,當永遠的好朋友。

即使她對兩位好友之中的男孩懷抱著別於友情的情愫,她仍然希望三人能當永遠的好友。

朋友可以一輩子,只不過當友情中涉及到愛情,那不但喪失了原本的單純,也增加了友情無法延續的風險。

這是女孩所擔心害怕的,所以當好友看不過去鼓勵她向男孩表明心意時,女孩才一直不願也不敢。

其實女孩只想這樣默默喜歡男孩,或許這樣,一輩子他都不會曉得女孩很喜歡他,但女孩覺得就算他不曉得也沒關係,只要她還能喜歡男孩就好。

因為她仍然害怕只要她一開口向男孩表明心意,男孩會離他而去,並且連朋友都做不成。

所以女孩靜靜待著、想著、念著,雖然不能開口表明心意難免感到心酸,但她寧願這樣就好。

沒錯,這樣就好,至少他不曉得她心意時,他們還是朋友,自己還能默默喜歡男孩。

知道這事的幾個人,都認為女孩應該向男孩表明心意,他們都認為女孩有希望,但女孩仍然不願將這份感情說出口。

日子一天天過,時間分分秒秒流逝,幾個月後,女孩對男孩的感覺,已從喜歡變成很喜歡,而女孩也逐漸感覺內心的喜歡或許已變成愛,但又或許不是。

女孩不敢想,心裡對男孩的感情已經加深到何種程度。

她很害怕,害怕要是知道達到自己無法想像的深時,那份感情,所伴隨而來的心痛,她是否能承受。

所以她選擇視而不見,無視自己對男孩感情加深到何種程度。

每天仍然笑著,即使女孩感到心酸。

不敢表達自己心意的心酸,知道男孩並未對她抱持著同樣情感的心酸。

在好友看不過去硬將女孩推向前的情況下,女孩寫了封信表明心意。

那天,剛好是2002年12月31號,正好是2002年最後一天。

趁著放學,原本臨陣退縮的女孩,在好友堅持下硬著頭皮將信交給男孩。

不過女孩大概曉得會有何種結果,只因女孩內心感到不安。

女孩的情感,在一通簡訊傳來那刻起,被擊個粉碎。

女孩看著電視的跨年演唱會,強忍掉淚的衝動。

然而她的努力,在聽到一首她十分喜歡的歌曲中,完全擊潰。

眼框不斷湧出的淚,模糊了她的視線,女孩無聲的哭了。

不斷掉淚,內心的苦澀,被拒絕的心痛,只能無聲哭泣。

至少,男孩仍把她當成朋友看待,至少她還能待在他身邊,以朋友的身份待著。

想到這,女孩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2003年1月1日,新的一年,新的一天。

女孩用淚水迎接,被拒絕的痛,至少還能當朋友的喜。

在內心告訴自己,哭過以後,就要笑。

至少在人前,只因她不願在人前落淚,不願讓關心她的好友擔心。

要當作沒事發生一樣,現在的她,只要能在他身邊待著,只要把那個永遠都呆呆傻傻的女孩角色扮演好,那也足夠。

女孩在內心祈求,希望老天不要剝奪她僅剩一點小小的幸福,她想待在男孩身旁,以朋友的身邊,現在如此,以後也是如此。

希望還是好友,兩人不要因為她單方面的情感而改變。

破碎的心,原本就不完整。

女孩在被拒絕的一刻起,就打定主意把對男孩的感情深藏在心底,不再提起,她告訴自己,從今以後,對男孩只能表現出朋友的友情,對於男孩的愛意,絕口不提。

對於男孩的拒絕,女孩沒有責怪,要怪只能怪兩人有緣無份。

對於男孩,女孩只有祝福,打從內心希望男孩過的幸福美好。

這是一個平凡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凡的女孩身上,女孩在2002年遇到一個打從內心喜歡的男孩,這份喜歡,或許已變成愛,打定主意將這份感情埋在內心深處,不管是喜歡還是愛,都不再提。

很心酸,但至少能以朋友的身份待在他身邊。

很苦澀,但至少這份被拒絕的愛意女孩還有權力能保留著。

這是一個女孩的故事,一份女孩被拒的感情。

或許令人感到心酸難過,也或許沒有。

不過唯一可知的是,女孩仍發自內心祝福男孩,也希望男孩和好友能過得幸福美好。

當你(妳)遇到喜歡或所愛的人時,一定要將內心的感覺說出口。

不管這份感覺是否能得到回應,至少說出口算是對自己也對這份感覺有了交待。

當愛降臨時,世界是美好的。

就算沒有愛,也能讓自己變得美好。

幸福是要靠自己開創,有了開始才會有未來。

世界無時無刻都有愛萌芽,也有一段感情結束。

希望眾人能好好把握身邊的真愛,用心經營。

或許女孩被男孩拒絕很難過,但她仍然高興自己遇到男孩。

這是屬於女孩的故事,也是發生在某個城市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或許還沒發生,又或許正要發生,懂得把握,或許會減少很多遺憾。



*****************************************************
有了優質服務,沒有了優質孩子!



香港近年來邁進一個服務型的城市,而不同的機構和商戶也鼓吹優質文化。當這間機構強調它們的服務質優時,那間機構又強調它有ISO品質保証,好像沒有這些Q 嘜,服務就會落後於人。

當然,機構強調優質服務,服務使用者的確受惠。但對我們的下一代,這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我最近參加了某旅行社安排的旅行團。行程的一般安排實屬中規中矩。但抵某酒店時,由於通道太窄,所以旅客要自己步行數十米才能抵達酒店正門。當時便有團友投訴導旅安排不週,堅決要旅車送抵酒店門前。司機逼於無奈,勉強一試,結果幾經辛苦,可以為團友省卻數十米的路程。該團友便對孩子說:「這樣才像樣吧,怎能要我們行這麼遠!」而孩子也說:「是的,怎麼能要我們行這麼遠。」事實上,當時我們是沒有攜同行李的,我心想:「步行數十米,實在也不是那麼辛苦。」

另一次經驗和購物有關。某朋友在一所以優質客戶服務見稱的商店買了一條褲給孩子。在購買時,他們已檢查過褲子沒有問題,但店員仍禮貌地向他說:「請保持收據,如果七日內有問題,可攜貨品回來退換。」這的確是一項優質的服務。朋友回家後和孩子試穿褲子,卻不慎將它弄污了小許。朋友說:「不要緊吧,反正那間商店是不問原因退換貨品的。我們告訴他回家後才發現這污跡,他們也會換一條新的給我們。」孩子當然沒有反對,還讚母親聰明。聽了之後,我心想:「你的生意真難做!」

又有一次在餐廳進食的經驗。在某餐廳內,有一家庭的孩子嚷著口喝,家長便替他要了一杯果汁。父親對侍應說:「請快點,我的孩子十分口喝!」那時,孩子也不停地叫嚷著。過了不足兩分鐘,果汁仍未送到,父親便呼喚侍應來,大聲向他說:「你們提供的是甚麼服務,要客人等那麼久也不送上食物!」那時,侍應不停忙於抱歉,而孩子也插嘴說:「快點送果汁來!」嘴臉十足父親那副咄咄逼人的模樣!我心想:「當年我踢足球,老師堅持我們口喝也要等二十分鐘才喝水,藉以鍛鍊個人的刻苦和堅忍能力。現在的孩子真的未嘗過苦啊!」但是,我不知這是福還是禍!

類似的見聞不勝枚舉。作為優質服務的使用者,我們對別人的要求高高,而不用學習尊重別人;我們要求別人要立刻服侍自己,而不用去學習忍耐;我們要求別人對自己無微不至,而不用學習稍作刻苦。成年人有這樣的心態,孩子自然也有這樣的心態。我們有了優質服務文化,卻沒有了優質的孩子!

當然,優質文化並不一定有問題,問題只在於成年人如何對事對人。就如在家一樣,就算我有聘用家傭,我仍要求孩子在喝水後自行清潔水杯;在餐廳進食時,我會要求孩子對侍應有禮貌,對別人的服務表示感謝;如果食物遲了一點,我仍會教導孩子學習忍耐;在參加活動時,我會要求孩子盡量自己行路,不要埋怨。我相信,只有讓孩子負一定責任和學習去尊重別人,才能培養出優質的下一代!

TOP

感情有時候就是沒有剛好

這不能怪別人   只能說是遇到的人跟時間不對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