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清痰治頑疾

清痰治頑疾

中醫學理淪認為,臨床上許多怪病預疾,與人體內的痰濕密切相關、痰飲是體內水液的病理性代謝產物,是引發多種疾病的根源之—。正常的水液代謝途徑為:飲食所攝入的水液,進入胃中,經過脾胃的運化,輸送到肺而分佈全身,輸送到膀胱而排出體外。如果水液代謝過程受阻,不能化生成為正常的津液,就會形成痰飲而停留在體內,引發不同的疾病。痰飲停留的部位不同,會造成不同的疾病。比如說,痰飲停留在肺部,會引起咳喘;停留於心竅,會引起癲狂,等神志失常;痰阻於胃腸,會引起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不適;停留於經絡、關節,則會引起肢體麻木、關節疼痛;停於咽喉,會導致咽中梗塞不舒。為了消除痰飲,可以對症採用不同的方法。

健脾胃 取白術、姜半夏、枳殼各6克,加水煎煮後取藥汁服用。古人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白術調理脾胃,其運化津液功能正常則痰無從生成。半夏通行脾胃氣機,使痰飲無停留之所。枳殼輔佐白術、半夏,可促使蓄積的痰飲從體內排出。此法適用於痰飲停留於胃腸而致的噁心、腹脹等病症。

溫肺寒 用幹姜、桂枝各6 克,細辛1克,大棗50克。將前三種藥物研成細末,大棗上鍋蒸爛後去皮核搗爛。將藥末與棗泥混勻,加入麵粉和水揉成團,分成小塊在鍋中烙熟後即可食用。于姜、細辛溫肺除寒,桂枝溫通經絡.大棗補益氣血。做成小餅食用,食助藥性,既能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又能幫助藥物發揮正常的治療功效。此法可溫肺化痰,防治老年人易患的咳喘、慢支等病症。

清熱法 取魚腥萆、蘆根、連翹各15克,加水煎煮之後倒出藥汁,加入冰糖調味後飲用。邪熱鬱滯肺中,會導致咳喘痰黃,胸悶氣急等不適。此法所用的魚腥草、蘆根、連翹,具有清肺化痰之效。適用於肺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的治療。

豁痰法 取茯神、菖蒲、竹茹、蓮子心各10克,加水煎點後服用。痰飲阻塞心竅,往往造成心神不安,甚至精神恍惚,語言錯亂等症狀,根據痰邪作祟的發病因素,選用茯神、菖蒲來豁痰開竅,竹茹、蓮子心清心火,安心神。此法適用於心煩失眠、神志不安等病症的治療。

益氣法 取甘草、浮小麥、人參、橘紅各15克,研成細末之後加入蜂蜜,調成藥丸服用。每次3克,每天1次。人參、甘草、浮小麥補五臟,安定神志。橘紅化痰排濁。此方適用於痰飲停滯而兼有氣短乏力、虛煩失眠等病症的治療。 (林慧蘭)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