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幸福在當下(長篇版)

幸福在當下(長篇版)

佛家禪宗常說要「活在當下」,吃飯的時候就吃飯,睡覺的時候就睡覺,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全身心投入眼前的這一刻,才是生活的智慧。我們的生命其實不如想像中堅強,一旦遇到變化,生活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裸露出生命脆弱的本質時,無論過去的或是未來的都變得不再重要。把握住當下,活好當下,珍惜今天,過好此刻,才是最真實的。不必讓未來很幸福,讓當下很幸福,就足夠。


一.放下過去

1.沒有曾經,就沒有你的現在

正是過去,才鑄造了我們今天的性格、容顏和所有……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我們不應該往後看,除非能從過去的錯誤中獲取有用的教訓。過去無法改變,我們只能活在現在。

    假如沒有過去……

    「假如當初……」,當事情發生時,我們總習慣這麼說。我們常會歎息過去的某個時刻,為什麼不做另一個選擇。

    假如當初我早點送他到醫院,也許他就不會……

    早知道到我們分開後會變這樣,我當初就不該……

    要知道結果會這樣,當初就不該聽你的話……

    當時我若聽你的建議,就好了……

    其實,「假如當初」這種想法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因為,凡事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假如我們選擇了一條路,就無法確定如果選另一條路的結果會如何。假如當初我們做的是另外一個決定,那樣或許就會更好嗎?不,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想過嗎?當我們說「早知道」的時候,就表示之前並不知道。既然是不知道,又能怎麼樣選擇?我們又怎麼對一件根本不知道的事做判斷?

    我身邊有兩個這樣的朋友。

    一個時常痛苦的對著照片在家喝悶酒。

    另一個則時常痛苦的對著朋友在酒吧喝悶酒。

    在家對著照片喝悶酒的,是因為那個他深愛的女人嫁給了別人,所以,他痛苦。

    在酒吧對著朋友喝悶酒的,是因為他娶了當初深愛的那個女人,結果卻很不幸福,弄得自己很痛苦。

    他們都很悔恨,都說假如重新選擇一回,就會怎樣怎樣。

    可如果真的回到當初,就會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嗎?沒有了痛苦,不會借酒澆愁?當然不是,不管做什麼選擇,不管與誰在一起,都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大大小小碰撞、煩惱。也許,換成另外一種選擇,現在這個困擾不在了,但又會有別的困擾產生——我們時常在不如意的時候,會懊悔當初的做法,可沒有當初,就沒有我們的現在。

    不要浪費時間去後悔當初做的那些事,結果錯過了現在該做的事,難道,我們又要在以後來後悔現在錯過的這些事嗎?

    我們應該停止悔恨的錯,把精力集中在「現在我能做什麼」,而不是「當時我做了什麼」,若能如此,那麼,從失敗中學到的,將會比從成功中學到的更多。

    在電梯了聽到過兩個人的對話,男的對女的說:「你今天應該感謝你原來的公司」

    女的回答他:「每個人的今天都應該感謝昨天的沉澱。其實沒有過去,也不會有現在。」

    說得多好!



    曾經一個經歷滄桑的男人對一個女孩說:「你要是知道了我的過去,可能就不會喜歡我」

    女孩回答說:「過去的種種鑄就了今天的你,即使過去曲折或者不幸。我喜歡的是現在的你,但是我感謝過去,因為它成就了現在的你。」

    多幸福的回答!


    正是過去,才鑄造了我們今天的性格、容顏和所有……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我們不應該往後看,除非能從過去的錯誤中獲取有用的教訓。過去無法改變,我們只能活在現在。

    昨天已經過去了,時光無法倒回。不要說假如當初,沒有當初,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假如沒有過去……這只是一個假如,沒有過去,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受過愛情的傷

    很多年前,辛曉琪有一首歌非常流行,名字叫《領悟》:一段感情就此結束,一顆心眼看要荒蕪,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如曾真心真意付出,就應該滿足……

    愛情,若是一支圓舞曲,一定要兩個人心甘情願,踩著相同的步伐,依照相同的節奏,才能跳出曼妙的雙人舞姿。當對方已經不想跳了,你硬要抓著他的手、拖著他的身體,死氣沉沉地跳下去,這場舞一定好看不了。難道,非得讓兩個人都跌個四腳朝天、弄得你死我活,才願意曲終人散嗎?

    一個進入圍城多年的女子,遲遲不願走出已經沒有任何幸福可言的婚姻。她說:「他給了我很多痛苦,我就是要拖著,我要讓他比我更痛苦。」

    另一個女人的男朋友多次感情出軌,她卻始終不願分手,「和他在一起這麼多年了,要分手,我不甘心!」

    當愛情不再時,不要再苦苦逼迫對方留下來,也不必追問任何不愛的理由。當對方執意分手,就讓愛隨風吧!分開,不一定不幸福,起碼,他得到他想要的,而你也得到了自由。放手讓愛的人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卻是唯一的良藥。否則,我們就會處在無休止的痛苦、氣憤和沮喪之中。

    愛情本是美麗的,愛的滋潤可以轉化為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然而,愛情是需要交流和互動的,一旦沒有了交流和互動,愛情的滋味就會有所改變。與其讓雙方的感覺變成痛苦的體驗,不如放棄擁有。在遙遠的期盼中,把心痛變成一種美麗的祝福。


    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小弟是一名小學教師,多年來從事教育工作,已經快三十歲了,自己的終身大事還未解決。前不久,他相戀了一年的女友又因工作調動另結了新歡,失戀的小弟痛不欲生:既不能擁有又無法割捨和放棄那份情感。

    雖說是過來人,我卻不知該怎樣來勸說這個五尺男兒。正好遇到週末,好友邀我小聚,於是我帶上小弟一同前往:一來敘舊,二來也想讓小弟散散心。

    一進好友新居,我的目光不禁一亮:陽台上綠茵茵一片,特別是那幾盆蟹爪蓮在綠葉的映襯下迎著驕陽綻放燦爛的笑臉。

    「哇,好美!」連我這個不甚養花的人也禁不住驚呼一聲。

    「嗨,喊什麼呀,不就是你不要的那盆花麼,誰叫你不愛花來著,後悔了吧!」朋友打趣地說。

    我趕緊解釋:「打住,打住。我可沒說我不愛花。當初給你可不是因為我不愛它,而是覺得讓我這麼一個人來養,會糟蹋了它。你瞧,我既不懂養花的知識,又不會養花的技巧,甚至連起碼的每天給花澆澆水都記不牢,還不如趁早放棄擁有它呢。今天看到它被你養得鬱鬱蔥蔥的樣子,真高興當初的放棄,要不它在我手上早就死掉了,那才真應了老捨先生的話:看著好花生病要死是一件難過的事。我今天才感到放棄也是一種美麗呢!」


    說完這句話,我望望正凝神觀花的小弟,他似乎若有所思,隨後又輕輕長舒了一口氣,緊皺了多日的眉頭也緩緩舒展,神色明顯平和多了……我看明白了他,他一定是聽懂了我話裡的意思。我衷心地祝願小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也希望他能真正明白:人生的美麗有很多很多,有時,放棄抓不牢的,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也是一種美麗。

    在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專門找到《分手快樂》這首歌來聽: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是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是軟弱……

    其實,不必把分開看成世界末日,兩個人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而分開,反而是一件好事,即使有一方是被迫分手,至少可以早一點知道事情的真相,總比日後後悔莫及要好得多。

    分手也可能代表是一種新的契機,當兩個人選擇各奔東西,這時候,若能放開心胸,去重新認識自己或者別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得到,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對方自由,也讓自己自由。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

    又是一個星期六的晚上,餐桌上觥籌交錯——這是父親的朋友來我家聚會。這一次又有很多生疏的面孔。

    我喜歡這種場面,甚至有些渴望。這是因為,我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可以讓自己「芳名遠揚」的機會。

    餐桌上,父親和朋友們談興正濃,我知道快輪到我上場了。果然,父親突然自豪地對眾人說:「我只有一個女兒,但我的女兒可了不起。」說罷,轉頭又對我說:「去把你的證書拿來,給叔叔們看看。」和以前一樣,我三步並作兩步跑回書房,拿起那一摞「整裝待命」的證書。爸爸接過去,—一打開並對眾人解說。這時候,我就像港台明星被隆重推出一樣,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叔叔們都嘖嘖稱讚,有的對我報以讚賞的笑容,有的豎起大拇指說:「真行!這孩子真不錯!」「比我們家那孩子強多了!」「這孩子這麼聰明,肯定像她父親。」那早已聽慣的溢美之辭化為一陣陣波濤把我推向虛榮的頂峰。

    證書傳到一位叔叔手裡,他凝神看著,若有所思:「這是你以前得的吧?」他的聲音很平靜。

    「是的。」我回答,準備好了聽他的誇讚。

    「那現在的呢?」他的語調仍很平靜。

    「現在的?」我一愣,不解地望著他。他一身藍色的西服,身體瘦弱,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坐在那一群「將軍肚兒」中間,實在是很不起眼兒。

    「沒有。」我小聲回答道。

    「小姑娘,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一定要把握現在呀!」他感慨地說。

    我聽了之後,慚愧地低下了頭。

    是呀,昨天已是過眼雲煙,再也無法挽留,如果我們還在為昨天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或是因為做錯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麼,就永遠陷進了昨天的泥潭不能自拔。同時,今天的時光也會從我們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

    昨天只能代表過去,昨天的榮辱都已過去,過分留戀昨天只會把今天失去!

    可口可樂公司前任董事長保爾?奧斯汀曾這樣說過:最糟糕的事就是一個高級主管對公司在市場上的成就沾沾自喜,尤其是公司處於最佳時期。



    這種危險有時表現得並不很明顯,吃老市的人有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衰退。有許多聰明人在這方面栽跟頭,他們認為自己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提升和獎賞都必然降臨到自己頭上,這種自滿情緒是很危險的。

    在美國的一個大公司中,有兩個人在爭奪第一把交椅。一個是當時的第二號人物,一個是第四號人物。第二號人物當時業績輝煌,他確信憑自己的成績擔任總裁毫無問題,沒有必要去進行任何競選活動。而此時,那位處於劣勢的第四號人物,除了積極工作外,還聘用了一位公共關係專家,到處活動、演講,拜訪公司下屬地區的分部經理,和每位董事談話,與董事長溝通。談話中的側重點並不放在以往的業績上,而是極力描述如何開拓更美好的公司前景。漸漸地,他頭上顯露出總裁的光環,那位目瞪口呆的第二號人物最後憤而辭職。

    這就是一個聰明人的做法:任何時候,成績只能說明過去,過分注重老本,用以往的成績說話遠沒有未來的工作計劃更有份量。

    「向前看,生活才會充滿陽光,才會充滿希望」這雖然是句老話,不過,無論在艱難的困境中,還是幸福的美好時刻,這句話都提醒著我們不能沉淪過去的成績或輝煌,始終要把眼睛看向前方。

    生命的輝煌在於不斷地進取,不斷地超越,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年輕時發明了許多驚人的東西,而晚年的他失去進取之心,就再也沒有重大的發明了。可見,把腳步停留在過去,只會讓我們止步不前。



2.記得過去,可別活在那裡

現在就放了自己

    有一位高僧,他酷愛陶壺,只要聽說哪裡有好壺,不管路途多遠他一定會親自前往鑒賞,如果中意,花再多錢他也捨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壺中,最中意一隻龍頭壺。一日,一個久未見面的好友前來拜訪,他拿出這只龍頭壺泡茶招待他。朋友對這只茶壺讚不絕口,觀賞把玩時一不小心將它掉落到地上,茶壺應聲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這些碎片,然後拿出另一隻茶壺繼續泡茶、說笑,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事後,有人問他:「這是你最鍾愛的一隻壺,被打破了,難道你不難過,不覺得惋惜嗎?」

    高僧說:「事實已經造成,對碎壺留戀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尋找,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呢!」

    很多時候,我們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其實就是抱著無益的煩惱不放。拿得起,放得下,才是讓自己活得輕鬆的人生態度。

    也許,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這個人以前對你的所作所為,心裡更是生氣?然後,你開始想要是過會兒遇到他,你該怎麼做?不理他?還是給他一點顏色?你繼續想,若是他也還你顏色該怎麼辦?你要跟他硬拚嗎?還是……你甚至想到以後,等有一天你當上主管時,你要怎麼修理他。總之,你從過去想到未來,始終帶著憤怒的情緒。

    現在就放了自己吧,你們吵架,他的種種不好都是過去的事了,或許他早就將此放置一邊,開心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去了,而你還在這裡紅顏大怒,傷身傷心傷自己。

    曾經,有位滿懷怨恨的婦人向我訴說著過去種種的不平,「我會如此難過是因為那個人實在太過分了……」她激動地說。

    「嗯!你的境遇的確悲慘!」我說:「但是會讓你如此難過的還是你自己呀!」

    「怎麼會是我呢?明明是他對我不好!」

    「你的痛苦難道不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嗎?」我說:「想一想,那個人和那些事都已經過去,你現在的痛苦又從何而來?還不是因為你自己緊抓著過去不放,不是嗎?對方也許只傷害過你一次,你卻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覆想著,好像已被傷害過千百次似的。想想看,他都已經傷害你了,難道你還要對他念念不忘嗎?或許你的遭遇真的很悲慘,你的不幸是別人難以想像的,但問題是你氣憤,怨恨,痛心疾首,痛不欲生,真正痛苦的本源還是你自身啊!如果沒有你自己情緒的支持,沒有你給身體內的痛苦以能量,這些痛苦又怎麼會繼續存在呢?」

    放下痛苦,就能輕鬆放下自己,懷揣一顆平淡從容的心享受生活。關鍵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

    沒錯,我們是唯一能決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既然如此,既然決定權在自己,為什麼我們總要讓自己苦上個十天半個月,甚至好多年還不肯「放下」呢?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

    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承擔起了領導部落的任務。但是,由於他花天酒地,游手好閒,部落的勢力很快衰退下來;在一次與仇家的戰役中,他被仇家所在的部落擒獲。仇家的首領決定第二天將他斬首,但是可以給他一天的時間自由活動,而活動的範圍只能在一個指定的草原上。

    當他被放逐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時,他感覺,這個時候,自己已經完全被整個世界拋棄了,天堂將很快成為自己的最終歸宿。他回憶起曾經錦衣玉食的日子,想起了自己部落辛苦勞作的牧民,想起了那些英勇的武士賣命效力,他追悔莫及。


     他想,如果能讓我重來一次,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絕對不會是這樣一個結果。於是,他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後24個小時做一些事情,來彌補自己曾經的過失。

    他慢慢地行走在草原上,看見很多貧苦而又可憐的牧民在烤火,他把自己頭頂上的珍珠摘下來送給他們;他看見有一隻山羊跑得太遠,迷失了方向,他把它追了回來;他看見有孩子摔到了,主動把他扶了起來;最後,他還把自己一件珍貴的大衣送給了看守他的士兵……他終於做了一些自己以前從沒做過的事情,他覺得自己內心還是善良的,可以滿意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第二天,行刑的時候到了,他很輕鬆地步入刑場,閉上眼睛,等待劊子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等了很久,劊子手的刀都沒有落下,他覺得很奇怪。當他慢慢把眼睛睜開的時候,才看見那個仇家首領捧著一碗酒微笑著站在他面前。

    那個首領說:「兄弟,這一天來,你的所作所為讓我感動,也讓我重新認識了你,我們兩個部落的牧民本來可以和睦愉快地相處,卻因為一些私利互相仇視,彼此殺戮,誰都沒有過上太平的日子,今天,我要敬你一杯酒,冰釋前嫌,以後我們就是兄弟,如何?」

    之後,那個紈褲子弟回到了部落,再也沒有紙醉金迷地生活,而是勤政愛民,發誓要做一個優秀的部族首領。從此以後,這兩個部落的牧民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彼此融洽和平地生活在草原上。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即使只剩下生命中的24小時。

    一個人只要還能思考,還充滿了夢想,就一定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可為什麼,有時我們明明知道自己已經錯了,還是要繼續錯下去,或是已深陷痛苦之中,卻仍然不願逃離出來呢?在「不敢」或「不捨」將自己陷於困局?如果明知這條路不適合自己,再走下去的結果也只是枉然,何不立即捨棄重新開始呢?

    日本作家中島薰曾說:「認為自己做不到,只是一種錯覺。我們開始做某事前,往往考慮能否做到,接著就開始懷疑自己,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

    人生隨時都可以重新開始,沒有年齡限制,更沒有性別區分,只要我們有決心和信心,夢想,即使到了70歲也能實現。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年輕人,因為自己戀慕已久的女人要嫁給一個富商,十分痛苦。自此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每天喝得爛醉如泥,惹是生非。鎮上的人見了他,紛紛側目,迎面走過的人更是紛紛避讓,生怕招惹禍端。

    一個在鎮上頗有威望的老者見到他這副模樣,於是呵斥他道:「有本事你就把她追回來。」

    「可是,她已經要嫁給別人了。」年輕人哀怨地說。

    「如果你有本事,你就有機會,你還有時間,你需要的是振作!」老者義正詞嚴地說。

    「可我一無所有,怕是沒什麼指望了。」年輕人哀怨著。

    「你還有今天。你還有明天。你還有一身的力氣。」老者說道。

    在老人的殷殷教誨之下,年輕人終於鼓起勇氣,離開了小鎮,遠走他鄉……

    三年後,年輕人回到鎮上,找到了那位教誨他的老人。老人告訴他,那個女人已經嫁給了富翁。年輕人笑了笑,說:「一切都已經過去了,你教給我的不是怎麼娶一個女人,而是教會我做人的道理,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是一個結束,又是一個開始。昨天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今天都可以重新開始,重新開拓自己的人生。昨天失敗了,不要緊,今天忘了它,總結失敗的教訓,繼續新的努力。即便昨天是成功的,今天依舊要重新開始,在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爭取更輝煌的進步。

    人生就是不斷重新開始的過程,隨時都可以有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天空。

TOP

二.正視逆境

3.把挫折當作一次旅程


有時,遭遇彎曲的挫折又何妨呢?人生道路,不全是一條直線,而是坑坑窪窪,曲曲折折,有時上有時下。多一條彎路,我們就會多一份生活的體會,就會多出一份人生的智慧。

    心態決定人生

    有兩個病人,一起到醫院去看病,並且分別拍了X光片。其中一個得的是肝硬化,而另一個卻只不過是例行的檢查。由於醫生不小心把兩個人的照片弄錯了,最後給他們做出了相反的診斷。結果,原本得了肝硬化的人知道自己沒病之後,頓時心情舒暢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和鍛煉,身體居然好了起來。而那個沒有生病的人被醫生誤診之後,整日鬱鬱寡歡,提心吊膽,結果,最後反而真的生起病來。

    這真是: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心態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美國著名成功學專家卡耐基認為:漫漫人生當中,我們可能會遭遇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許,每件事情都沒有最差的情況,就看我們怎麼去對待。這個世界總會有陰暗面,一縷陽光從天空照下來的時候,總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盯在黑暗處,抱怨世界的黑暗,那麼,我們將只會得到黑暗。

    與其選擇悲觀抱怨,不如選擇樂觀積極,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至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就好像我們無法左右今天的天氣是陰雨連綿還是陽光普照,但我們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是選擇一個微笑,還是選擇沉淪。在我們做了一個態度的選擇後,其後的事情,往往就是我們心態的一個折射和延續。

    我把生活比做一道大餐,充滿酸甜苦辣各種味道,吃什麼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強行往我們的嘴裡塞東西。選擇什麼,我們便得到什麼滋味。選擇積極得到開心,選擇倒霉得到糟糕,選擇消極得到失敗……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決定了有什麼樣的人生。

    心態是我們應對各種人生遭遇的態度反應,好的心態有助於成功,差的心態只有毀滅自己。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1997年12月,英國報紙刊登了一張英皇室查爾斯王子與一位街頭遊民的合影照片。這是一段戲劇性的相逢!原來查爾斯王子在寒冷的冬天拜訪倫敦窮人區時,意外遇見了以前的校友克魯伯。這位校友說:「殿下,我們曾經就讀同一所學校。」可是,王子的同學怎麼會淪落到街頭呢?

    老天曾經送給克魯伯兩把金鑰匙——家世與學歷,但他在兩度婚姻失敗後開始酗酒,最後由一名作家變成了街頭遊民。我們不僅要問,打敗克魯伯的是兩度婚姻的失敗嗎?還是他的消極心態?其實,從他放棄「正面」的陽光心態那刻起,他就輸掉了一生。克魯伯正是應了那句「內心愁苦命運也愁苦,心態決定命運。」

    我們沒有人願意遭逢逆境,但是,當生活露出它嚴酷一面的時候,退縮、抱怨和哭泣都沒有任何意義。不妨讓我們記住這樣幾句話: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態度;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心。任何不好的事情,不過是一個概念,我們怎樣看待它,它就會反饋給我們相對應的信息。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它笑,是因為我們對著它笑;它哭,是因為我們對著它哭。所以,讓我們學會笑對人生!


有時,遭遇彎曲的挫折又何妨呢?人生道路,不全是一條直線,而是坑坑窪窪,曲曲折折,有時上有時下。多一條彎路,我們就會多一份生活的體會,就會多出一份人生的智慧。

    心態決定人生

    有兩個病人,一起到醫院去看病,並且分別拍了X光片。其中一個得的是肝硬化,而另一個卻只不過是例行的檢查。由於醫生不小心把兩個人的照片弄錯了,最後給他們做出了相反的診斷。結果,原本得了肝硬化的人知道自己沒病之後,頓時心情舒暢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和鍛煉,身體居然好了起來。而那個沒有生病的人被醫生誤診之後,整日鬱鬱寡歡,提心吊膽,結果,最後反而真的生起病來。

    這真是: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心態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美國著名成功學專家卡耐基認為:漫漫人生當中,我們可能會遭遇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也許,每件事情都沒有最差的情況,就看我們怎麼去對待。這個世界總會有陰暗面,一縷陽光從天空照下來的時候,總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盯在黑暗處,抱怨世界的黑暗,那麼,我們將只會得到黑暗。

    與其選擇悲觀抱怨,不如選擇樂觀積極,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至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就好像我們無法左右今天的天氣是陰雨連綿還是陽光普照,但我們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是選擇一個微笑,還是選擇沉淪。在我們做了一個態度的選擇後,其後的事情,往往就是我們心態的一個折射和延續。

    我把生活比做一道大餐,充滿酸甜苦辣各種味道,吃什麼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人強行往我們的嘴裡塞東西。選擇什麼,我們便得到什麼滋味。選擇積極得到開心,選擇倒霉得到糟糕,選擇消極得到失敗……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決定了有什麼樣的人生。

    心態是我們應對各種人生遭遇的態度反應,好的心態有助於成功,差的心態只有毀滅自己。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1997年12月,英國報紙刊登了一張英皇室查爾斯王子與一位街頭遊民的合影照片。這是一段戲劇性的相逢!原來查爾斯王子在寒冷的冬天拜訪倫敦窮人區時,意外遇見了以前的校友克魯伯。這位校友說:「殿下,我們曾經就讀同一所學校。」可是,王子的同學怎麼會淪落到街頭呢?

    老天曾經送給克魯伯兩把金鑰匙——家世與學歷,但他在兩度婚姻失敗後開始酗酒,最後由一名作家變成了街頭遊民。我們不僅要問,打敗克魯伯的是兩度婚姻的失敗嗎?還是他的消極心態?其實,從他放棄「正面」的陽光心態那刻起,他就輸掉了一生。克魯伯正是應了那句「內心愁苦命運也愁苦,心態決定命運。」

    我們沒有人願意遭逢逆境,但是,當生活露出它嚴酷一面的時候,退縮、抱怨和哭泣都沒有任何意義。不妨讓我們記住這樣幾句話: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態度;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心。任何不好的事情,不過是一個概念,我們怎樣看待它,它就會反饋給我們相對應的信息。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它笑,是因為我們對著它笑;它哭,是因為我們對著它哭。所以,讓我們學會笑對人生!



「希望」是生命的燈

    從前,有一老一少兩個相依為命的瞎子,每日靠彈琴賣藝維持生活。一天,老瞎子支撐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將離開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頭,緊緊拉著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說:「孩子,我這裡有個秘方,這個秘方可以使你重見光明。我把它藏在琴裡面了,你必須在彈斷1000根琴弦的時候才能把它取出來,否則,你是不會重見光明的。」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將師父的遺囑銘記在心,不停地彈啊彈,將一根根彈斷的琴弦收藏著。當他彈斷1000根琴弦的時候,當年那個弱不禁風的少年已到垂暮之年,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雙手顫抖著,慢慢地打開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別人告訴他,那是一張白紙,上面什麼都沒有。

    聽到這個消息,老人反而笑了。

    拿著一張什麼都沒有的白紙,他為什麼笑了?原來,他突然明白了師父的用心。雖然是一張白紙,但是他從小到老彈斷1000根琴弦後,卻悟到了這無字秘方的真諦——在希望中活著,才會看到光明。

    希望就像茫茫大海上遠處的一座燈塔,一盞黑暗中指引我們前行的燈,一盞困境中引領我們通往光明的燈。它賜予我們前進的力量,幫助我們堅持到底,迎來曙光。


    有時,心存希望,就一定能有奇跡發生。

    我曾一度喜歡上疏密青翠、清新淡雅而極富書卷氣息的文竹,試著自己養上一株,精心澆灌,期盼它能長得挺拔秀麗、綠雲飄逸。誰知沒幾天,枝葉變黃、乾枯、脫落。我無比傷心,卻不忍心將它丟棄,於是上網查閱資料,開始科學的為它松土加肥,更加慇勤呵護,希望它能起死回生。老公勸我別抱希望了,死了就是死了,扔了算了。我不願輕易放棄,十多天過後,竟發現抽出了一枝嫩芽!驚喜之餘,慶幸自己沒有輕易放棄它。心存希望,總有奇跡發生的。

    回想2008年5月四川發生的特大地震。一瞬間,無數人都被無情掩埋。在我們為一個個被掩埋在廢墟中的人緊張祈禱的時刻,一個個生命在奇跡般的生還。72小時!80小時!100小時!太多的生命奇跡告訴我,只要心存希望,自己不放棄、不拋棄,就有活下去的可能。在強大的生存慾望面前,挫折算得了什麼呢?在永不磨滅的勇氣面前,任何困境都不能將心存希望的人們打倒。


    人不能沒有希望,哪怕是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咬牙堅持住,相信穿越了當下的苦難就一定能看得見幸福的曙光。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了這樣的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看見窗外的樹葉在秋風中一片片的掉落下來。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病人身體也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有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葉,那個病人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希望是點燃生命之火的燦爛陽光,希望是我們內心最大的精神寄托。人生如果沒有了希望,也就沒有了奮鬥、堅持和拚搏。希望之燈一旦熄滅,生活將變得一片黑暗。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但惟獨不能沒有希望,就像伏爾泰說的:人類最可貴的財富是希望。希望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力量,只要心存希望,生命就能生生不息。所以,請一定保護好我們心中希望的那盞燈。



4.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經過無數次努力與奮鬥的堅定,它是無數次經過困難與挫折歷練後的見證。只有那些在風雨中走過的人們,才知道痛苦和快樂究竟意味著什麼。那泥濘中留下的兩行印跡,就證明著他們的價值。


    戰勝以往的自己

    1953年,科學家談林和克裡克從照片上發現了DNA的分子結構,並提出了DNA螺旋結構的假說,這標誌著生物時代的到來,他們也因此獲得了1962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獎。可是,早在1951年,英國一位叫富蘭克林的科學家就從自己所拍的DNA的x射線衍射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但由於他生性自卑,極度懷疑自己的判斷,所以與成功失之交臂。

    人的本性注定我們內心有許多的不堅強,自己,往往是最可怕的對手。為了成功,我們必須戰勝自己,因為這往往是我們通向成功的最後一道屏障。我們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只有成為自己的主人,我們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自己與自己的較量是最殘酷的,也是最驚心動魄的,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他和我們一樣強大,他很瞭解我們的內心。只要我們稍不留神,就會被他鑽了空子。他也很瞭解我們的防守和進攻,在這個敵人面前我們幾乎就是個透明人,一不小心就會被他擊敗。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能夠成功,有的人卻總是失敗,而所有能夠成功的人都是打敗自己的人;那些被自己打敗的人,必定成為生活中的失敗者。

    人生難免挫折,然而,人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卻各不相同。日本著名哲學家武者小路實篤的一番話說得好:「人類中,誰都不能迴避不幸的陰影,在這種時刻,各人憑自己的修養來對付:聖人就像聖人,勇士就像勇士,普通人就像普通人,愚者就像愚者,善人就像善人,惡人就像惡人,各人的本性在這種場合暴露無遺。」同一種境遇,由於各人的品性不同,所採取的態度千差萬別:有些人就此陷入不幸的深淵,而另有些人在遭到災難的襲擊後,成為堅強的搏擊者。

    戰勝自己,最需要的就是一種堅強的意志力。人與人之間,強者與弱者之間,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意志力的差異。一個人只有具有了堅強的意志力,才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也才能夠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無數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為了炸藥的問世,科學巨匠諾貝爾進行了400餘次試驗,發生了好幾次驚險的爆炸事件,炸飛了實驗室,炸死了親弟弟和四個助手,炸癱了老父親。許多人勸他放棄這冒險的試驗,他卻毫不氣餒,將實驗室設到了瑞典馬拉倫湖中的船上。1867年9月3日,一聲巨響從船中突然爆發,整個船身劇烈晃動,滾滾濃煙從門窗中衝出,面孔烏黑、渾身是血的諾貝爾從硝煙中鑽出來,像狂人一樣地呼喊著:「成功了!成功了!」

    正當富有音樂天賦的貝多芬事業如日中天時,一個晴天霹靂沉重地打擊了他——28歲時因病喪失聽力。在災難面前,貝多芬沒有向命運低頭,他忍受著失聰過程中雙耳雷鳴般的轟鳴,堅持音樂創作,並暗暗發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他用牙咬住一根木棒的頂端,把另一端抵在鋼琴的共鳴箱上藉以聽音。憑著頑強的毅力、忘我的工作,他創作了《命運交響曲》等大量不朽的音樂作品,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縱觀歷史,多少出類拔萃者之所以能出類拔萃,很重要的一點,他們決不認輸,能夠戰勝自己。

    有時,使我們疲憊的,並非遠方的征程,而是我們鞋裡的沙子。阻礙我們成功的也並非生活中的困難,而是我們心靈的脆弱。如果我們的內心可以更加堅強一些,強大到可以戰勝自己內心的一切弱點,那麼,我們或許就會發現其實成功就在眼前。

人生沒有絕境

    大海邊,一家漁民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了他們的漁船,恰好又趕上漁夫患上重感冒。天寒地動,債主上門,他們該怎樣渡過這個難關呢?

    一向樂觀豁達的漁夫第一次沉寂了,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悲涼。

    那時,漁民的兒子才16歲。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6歲的兒子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庭正處於絕望之中。「你們別怕,我有辦法。」,兒子說完這話,喝下三大碗熱粥,出發了。他在肩頭挑上兩隻魚簍,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

    沒有漁船,沒有漁網,怎樣打魚啊?只見這個16歲的少年,迎著刺骨的寒風,脫光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如冰的海水中。

    這時奇跡出現了:成群結隊的尖尖魚向孩子的身邊靠來,它們鑽進他的腋窩處,腿彎裡,在孩子的軀體周圍徘徊。孩子咬著牙,輕而易舉地便將尖尖魚裝滿了兩魚簍。

    原來,這海裡生活著一種尖尖魚,每當寒潮來時,它們都有很強的趨熱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溫熱的身體,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魚……

    曾經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盤纏用盡了,舉目無親,房東又天天催討房租。雖然有一家單位已經決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單位願意將工資預付給一個尚未開始工作的人呢。

    一個星期天,青年拖著沉重的雙腿來到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看著那些成堆的紙片、飲料盒子……青年紅著臉向老闆問了那些廢品的價格。

    他找來一隻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開始拾荒。忍受著人們的白眼,經受著風雨的洗禮,他走過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拾撿著廢品,也積攢著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積攢著在這個陌生城市繼續生活下來的決心與力量。當他從廢品店老闆手裡接過在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時,青年的眼眶潮濕了,他聽到心中的吶喊:「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魚的少年正是在別人圍著火爐的時候,用他的身體讓一家人渡過了難關。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學生的架子,靠撿廢品讓自己在遠方的城市站穩了腳跟。當我們有可能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有生命。當我們面臨生活的困惑時,何不想想那些別人不願做的事?

    生活中其實沒有絕境,絕境在於我們的心沒有打開。封閉的心,如同沒有窗戶的房間,會處在永恆的黑暗中。但實際上周圍只是一層紙,一捅就破,外面則是一片光輝燦爛的天空。其實,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去捅開。

    絕境可以擊垮甚至毀掉一個人,包括他的夢想,他的生命。但是如果我們能擁有良好的心態,不輕易低頭和服輸,那麼絕境乃是我們做大事的肥沃土壤,絕境也是成為天才的進身之階。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缺少智慧,而是因為他們自認為已陷入絕境,面對艱難沒有做去的勇氣。其實,人生沒有絕境,即使到山窮水盡,無路可走時,只要堅定信念,不妄自菲薄,從「心」出發,堅持不懈,愈挫愈勇,就一定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記住,無論黑夜多麼漫長,朝陽總會冉冉升起,無論風雷怎樣肆虐,春風終會緩緩吹拂。


彩虹閃耀在風雨之後

    在面臨人生的選擇時,我們都想要選一條最短的路,最快獲得幸福和成功。可是,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關於人生一個最經典的誤解。」

    很早的時候,看過一本書,名叫《亨利八世和他的六個妻子》。當時不明白,在他殺了第一個妻子後,為什麼還有女人肯赴湯蹈火嫁給他?

    後來我明白了——他殺了一個老婆,後面還有很多女人排著隊自薦枕席,因為他是亨利八世,嫁給他,自己就是王后,自己生的孩子就可以繼承王位。雖然,這條道路有通往死亡的危險,但畢竟這是一條獲取名利最便利的路。

    其實我們內心都明白:花朵要獲得美麗,其種子必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能得以在陽光下發芽開放;小鳥要飛翔得更高,必然是經過起落,失去了無數根羽毛才能夠錘煉出凌空的翅膀;就連那天上的一道彩虹,外表迷人絢爛,也是經歷過風雨之後才可能呈現的風景;一個人想要幸福、成功,也一定是得經歷過無數痛苦失敗,最後獲取知識與智慧、勇氣與堅韌才能到達的高度。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任何一種本領的獲得都要經由艱苦的磨煉,「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任何投機取巧或妄圖減少奮鬥而達到目的的做法都是拔苗助長的錯誤行為。

    一天,有個人湊巧看到樹上有一隻繭蠕動,好像有蛾要從裡面破繭而出,於是他饒有興趣地準備見識一下由蛹變蛾的過程。

    但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他變得不耐煩了,只見蛾在繭裡奮力掙扎,扭來扭去,但卻一直不能掙脫繭的束縛,似乎有無法破繭而出的危險。最後,他的耐心用盡,就用一把小剪刀在繭上剪了一個小洞,讓蛾能盡快擺脫束縛。果然,不一會兒,蛾就從繭裡很容易地爬了出來,但是它身體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耷拉在兩邊伸展不起來。他等著蛾起飛,但那只蛾卻只是跌跌撞撞地爬著,怎麼也飛不起來,又過了一會兒,它就死了。

    生物學家解釋說,飛蛾在由蛹變繭時,翅膀萎縮,十分柔軟;在破繭而出時,必須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身體中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堅韌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飛翔。

    原來如此!美麗其實也並非偶然!

    冰心也說:「美麗的事物,人們只驚羨它們的明艷,然而,背後卻也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淚。」

    鑒真大師剛剛遁入空門時,寺裡的主持讓他做了誰都不願做的行腳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鑒真心中有氣,依舊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開鑒真的房門,只見他故意在床邊堆了一大堆破破爛爛的瓦鞋。

    主持問:「你今天不外出化緣,堆這麼一堆破瓦鞋做什麼?」

    鑒真打了個哈欠說:「別人一年一雙瓦鞋都穿不破,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

    主持一聽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說:「昨天夜裡落了一場雨,你隨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寺前是一段黃土坡,由於剛下過雨,路面泥濘不堪。

    主持捻著須問:「你昨天是否在這條路上走過?」

    鑒真說:「當然。」

    主持問:「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鑒真十分不解地說:「昨天這路又乾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主持又笑笑說:「如果今天我們在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

    鑒真說:「當然能了。」

    主持聽了,微笑著拍拍鑒真的肩說:「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世上芸芸眾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經歷風雨,就像一雙腳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什麼也沒有留下。」鑒真恍然大悟。

    是啊,只有那些在風雨中走過的人們,才知道痛苦和快樂究竟意味著什麼。那泥濘中留下的兩行印跡,就證明著他們的價值。

    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經過無數次努力與奮鬥的堅定,它是無數次經過困難與挫折歷練後的見證。因此,當我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想想那些這些小故事,回味其中的道理,就會明白許多,變得不再畏懼,而是把困難當作人生道路上的一塊頑石,用鍥而不捨的精神將它雕刻成最完美的雕塑。


待續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霄雪 經驗 +5 我很贊同 2009-3-6 01:07
  • 霄雪 金幣 +5 我很贊同 2009-3-6 01:07
  • 霄雪 威望 +2 我很贊同 2009-3-6 01:07

TOP

三.珍惜現在


1.有一種態度叫珍惜

假如在今天,我們只能取得1%的幸福,也不必奢望從明日獲得99%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沒有這1%的注入,就不可能產生99%的結果。


    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屯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前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從早起一直到夜晚,辛苦的程度讓人驚歎。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一隻沙鼠在旱季只能吃掉兩公斤草根,而它非要運回十公斤才能踏實。大部分草根最後都腐爛了,沙鼠還要將腐爛的草根一一清理出洞。

    從沙鼠身上似乎能找到我們的影子——在現實生活裡,我們常為所謂的「明天」、「後天」深感不安,為那些還沒有到來,或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物焦急忙碌。

    我們當下都是有吃有穿,不愁什麼的,也沒有任何事情能在當下威脅我們的安全。但我們總覺得不踏實、不安全,想要為將來囤積更多。我們總在為將來的所需和將來會如何而發愁。

    其實,就如屠格涅夫所說: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嚮往未來;它只在現在。把握當下的幸福,才是真實的幸福,無限的憧憬明天,幸福永遠也靠近不了我們——在我們一門心思準備迎接將來某一天到來的時候,往往會忘記、忽視眼前的一切。邏輯學告訴我們,未來永遠不會到來;我們也夠不到未來,無法將它拉到面前。對未來的擔憂只是我們的想像,誰也不知道未來真正會發生什麼。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年輕時,我們常習慣說:「等到……的時候」,對未來抱著無限的幻想;到了老年,就變成說:「過去……的時候」,對過去無限懷念。然而無論是未來將怎麼樣,或者過去曾經怎麼樣,結果都是一樣——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的現在。不珍惜當下,只會錯失當下,只會把每一個經歷著的現在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我身邊有個朋友,在外人看來,他已經很不錯了,是個部門經理,月收入中等偏上,在五環外買了一套房,可以隨心所欲地打車上下班。但,卻常聽到他在抱怨自己不夠富有,覺得自己的職務低被埋沒了、收入少和同學們相比混得太差、房子不在市區內等等,總之,對當下所有的都不滿足,因此,常常不開心,在酒精中尋找快樂。後來,有一次機會,他喝酒時認識的朋友介紹一筆買賣,說能夠讓他大賺一筆。但,誰料其中卻是一個局,他成了一起刑事案件的主犯。職位丟了不說,還賣了房子作為賠金,並面臨5年的牢獄之災。

    我們總是在渺茫的期盼中尋找關於未來的幸福,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試問,誰可以擔保,一旦脫離了現有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幸福;誰可以擔保,今天不笑的人,明天就一定還能笑得出來?人生只有一次,假如幸福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去好好面對它,那就將錯過它。

    享有我們現在所有的安樂、幸福,不要夢想著明年不可期的富貴生活;享受我們今天簡潔舒適的衣服,不要妄想明年不可期的錦華狐裘。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刻,比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妄想更適用於我們的生活。

    因為,世界和環境時刻充滿著變化,一不留神又是新天地,我們等不來和想像中一樣的未來。而對生活充滿幻想只會造就一個極端的自我:我們終日為過去和將來憂心忡忡,我們超負荷的想要提升自己,我們成天患得患失,我們總不能清醒的認識當下,結果——身體疲憊不堪,也喪失了當下的各種樂趣……

    十七世紀法國科學家兼思想家巴斯葛,他在《沉思者》一文中有一段話:「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於過去,就是殷盼著未來;不是拚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事,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拚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臨。我們實在太傻;竟然留連於並不屬於我們的時光,而忽視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此刻。」

    是的,過去曾經美好,可是那已經過去了,而未來則根本還未來臨。過去與未來並不存在,它們只是「曾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狀態,唯一存在的是現在。為什麼不在現在多把握一些幸福?

    在《聖經》中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以色列民族在出征埃及的最後途中,天上降下大餅,許多人捨不得當日吃盡,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卻全部霉壞而不能下口。

    幸福就如大餅,應當當日、當時享有,才不會變味。

    過去是記憶,未來是想像,真正的、真實的快樂是現在。不必讓未來很幸福,讓當下很幸福,就足夠。「活在當下」是最愉快,最安穩,最科學的一種方法。



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

    威廉·奧斯樂是一位名醫,他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因煩惱和憂慮而生病的人,他們總是因為過於煩惱以前和憂慮未來,長期悶悶不樂,毀壞了健康。為了更徹底的醫療好這些人的病,他給他們開了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方子:「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意思是說:我們活在今天,就只要做好今天的事就好了,無須擔憂明天或後天的事;我們活在此刻,就要好好珍惜此刻的時光,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的,不復返的。

    他說:「無限珍惜此刻和今天,還有什麼事情值得我們去擔心呢?每天只要活到就寢的時間就夠了,往往不知抗拒煩惱的人總是英年早逝。」的確如此,每天都處於憂慮中,身體就像一根繩子般,拉來拉去,遲早會拉斷。

    ……

    過一天算一天,更多關注眼下的時光和日子,當我們把日子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所有的事都會變得容易的多。如果我們只活在每一個片刻,就沒有時間後悔,沒有時間擔憂,而只專注在眼前。聰明的人一次只咀嚼生命的一小片段,因為這樣才不會被噎到。

    每一個當下都是獨一無二的,它不是過去的延續,也不是一個接著一個線性的未來。時間是由無數個「當下」串聯在一起的,每一瞬間、每一個當下都將是永恆。

    所以,當我們吃的時候,要全然地吃,不管在吃什麼:當我們玩樂的時候,要全然地玩樂,不管在玩什麼;當我們愛上對方的時候,要全然地去愛,不計較過去,不算計未來,全然地投入。

    就像《飄》的女主角郝思嘉一樣,在煩惱的時刻總是對自己說,「現在我不要想這些,等明天再說,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昨天已過,明天尚未到來,想那麼多幹嘛,過好此刻才最真實,否則,此刻即將消失的時光,要上哪裡找去?

    我有個小親戚,在讀小學的時候,他的外祖母過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他,小傢伙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茶不思飯不想,也沒有心思學習,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周圍的人都說他是個懂感情的好孩子,他的父母卻很著急,因為,一天兩天的傷悲是正常,一周兩周的傷悲也可以理解,但大半年都過去了,他還時時哭泣,不肯好好吃飯和學習,嚴重影響了他的成長。

    爸爸媽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正好一次我來到他們家,看到此情形,決定要和小男孩聊聊天。

    「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呢?」我問他。

    「因為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他回答。

    「那你還知道什麼永遠不會回來了嗎?」我問。

    「嗯——不知道。還有什麼永遠不會回來呢?」他答不上來,反問著。

    「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就像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以後我們也無法再回到昨天彌補什麼了;就像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如果在他這麼小的童年時不愉快的玩耍,不牢牢打好學習基礎,就再也無法回去重新來一回了;就像今天的太陽即將落下去,如果我們錯過了今天的太陽,就再也找不回原來的了。」

    他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以後,每天放學回家,在家裡的庭院裡面看著太陽一寸一寸地沉到地平線以下,就知道一天真的過完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他懂得不再為過去的事情而沉溺,而是好好學習和生活,把握住現在的每一個瞬間。

    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殊時刻,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的。因為,過去了就無法再回頭。

    人生,當下都是真,緣去即成幻。所以,我願與所有的讀者朋友共勉:眼前的每一刻,都要認真地活;每一件事,都要認真地做;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地對待,因為「緣去即成幻」,別讓自己徒留「為時已晚」的遺恨。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最珍貴、最需要珍惜的即是當下——生命的意義就是由這每一個唯一的剎那構成。


把握現在勝過等待未來

    我常常對自己說:明天我就開始運動,保持一個好的身材和身體;下周我要找個時間出去散散心,擺脫現在的困頓狀態;退休後,我要開始學習畫畫和舞蹈,彌補我現在無法做到的生活……

    親愛的讀者,你們也這樣嗎?總把希望放在明天,對未來有若干計劃,而不是今天就開始。

    如果是這樣,我們都屬於不明白生活真諦的人。

    要知道我們的生命是何等脆弱!早上醒來時,原本預期過的一個或快樂充實或平靜安寧的日子,可能就被沒想到的意外事件破滅,如交通事故、地震災害、腦溢血、心臟病等等,剎那間顛覆了生命的巨輪,我們突然闖進一片黑暗之中,再也看不到未來。

    我還常在擔心一些沒有到來的事,如我老了、病了怎麼辦等這類杞人憂天的問題;或掛念還沒完成的工作,而當下又無法去做的這類沒有意義的事情;或常常在夏天就去做春節回家我要買些什麼禮物的這類空想計劃……

    親愛的讀者,你們也是這樣嗎?

    如果也是這樣的話,我們同樣把現在最美好的時光給耽誤了。

    因為,對於未來的所有擔心、掛念、空想根本沒有意義,就像一輛陷在爛泥裡面空轉的車,只能在那個地方空轉,浪費了油卻什麼地方也到達不了。

    回想一下我們曾擔心過的事,比方擔心考試會不會通過,擔心生病什麼時候能好,擔心天氣會不會下雨,擔心沒錢繳貸款……最後的結果曾因我們的擔心而有改變嗎?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擔心緊張怎麼會帶來好成績?憂愁煩惱怎麼能讓病情轉好?焦慮不安怎麼就能變出錢來繳貸款?天氣也怎麼會因我們的擔心而有所改變?

    十斤的憂愁,也貼補不了半兩的債。擔心永遠是多餘的,難道不是嗎?

    有一個做服裝的商人,因為生意不好而失眠,有人教他睡覺之前數羊能有利於睡眠,結果一個星期後,他又來找這位朋友,說還是睡不著,朋友問他數羊了沒有,他說都數到三萬頭了。

    朋友驚訝地問道:「都數這麼多了,還沒有一點睡意?」商人回答:「本來困極了,但一想到三萬頭綿羊得有多少毛呀,不剪不就可惜了?」

    「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朋友問。商人歎息著:「但頭疼的問題又來了,這三萬頭羊的羊毛製成的毛衣,要去哪裡找買主呢?一想到這個,我又睡不著了。」

    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杞人憂天的擔心著未來,只怕等三萬頭羊長大可以製成毛衣,買主也紛紛上門時,這位商人卻因長期失眠,失去健康而無法再從事商業活動了。

    這是我們生活中很普遍的例子——好像人人都很願意犧牲當下的幸福生活,去換取對未來無知的擔憂。

    其實,明天將發生什麼,我們誰也不知道。

    將希望寄予「等到空閒的時間才享受」,我們不知道失去了多少可能的幸福。不要再等待有一天我們「可以鬆口氣」,或是「麻煩都過去了」,才去實現目標或理想,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暫易逝的,此刻去享受它們、品嚐它們,善待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別把時間浪費在等待所有難題都有「完滿結局」上。

    假如我們身在1月,就不要因為幻想2月份的得到而喪失可能在1月份得到的良機。不要因為對未來計劃的憧憬,而虛度浪費現在。不要因為目光注視著天上星光,而看不見周圍的美景,甚或踐踏了腳下的玫瑰。

    我們要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現實中,傾注在今天,傾注在當下。假如在今天,我們只能取得1%的幸福,也不必奢望從明日獲得99%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沒有這1%的注入,就不可能產生99%的結果。

    人生沒有草稿紙,生活也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機會,我們所認為的草稿,其實就已經是我們人生的答卷——無法更改,亦無法重做。所以,我們只有把握好現在,認真地對待現在。



2.有一種良藥叫忘記

人生短短幾十年,何苦撐得那麼疲累,何不學著把該忘的都忘了,無論多麼風光或多麼糟糕的事情,一天之後,便會成為過去。所以,何必太在乎呢?

    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人生不可逆轉,時光不能倒流。在過去的長河中我們難免留下了遺憾,偶爾回頭去想想那些經歷過的失誤,也許對我們以後的人生、心態、行為,有一些糾正和指引。但,沉溺於當初的痛苦之中,只會停止我們的腳步。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我們的心承載不了太多的過去。不管是痛苦還是輝煌。

    有一個人,在他23歲時被人陷害,在監獄裡呆了9年。後來冤案告破,他開始了常年如一日的反覆控訴、咒罵:「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遭受冤屈,在監獄裡度過本應最美好的時光。那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狹窄得連轉身都困難,窄小的窗口裡幾乎看不到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蚊蟲叮咬,真不明白上帝為什麼不懲罰那個陷害我的傢伙,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解我心頭之恨啊!」73歲那年,在貧困交加中,他終於臥床不起。彌留之際,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可憐的孩子,去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病床上的他依然對往事懷恨在心、耿耿於懷:「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詛咒,詛咒那些施於我不幸命運的人。」牧師問:「你因受冤屈在牢房裡呆了多少年?」他惡狠狠地將數字告訴牧師。牧師長長歎了一口氣:「可憐的人,你真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對你的不幸我感到萬分同情和悲痛。他人囚禁了你9年,而當你走出監獄本應獲取永久自由時,你卻用心底的仇恨、抱怨、詛咒囚禁了自己整整41年。」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有著太多的酸甜苦辣、太多的喜怒哀樂以及悲歡離合,過去的已經過去,如果我們把這一切包袱都背在身上,走得豈不太累?還怎能去體會人生其他樂趣呢?如果往事不堪回首,還硬去回首,煩惱豈不是日日隨形?

    泰戈爾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時,你也將錯過群星。」何必為追不回來的東西而流淚呢?眼下最重要的是抓住現在的機遇,讓它開出成功而絢麗的花朵。

    忘記過去的成功與失敗,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們便會從未來的朝陽裡看見另一處成功的契機。

    有個泰國企業家,他把所有的積蓄和銀行貸款全部投資在曼谷郊外一個備有高爾夫球場的15幢別墅裡。但沒想到,別墅剛剛蓋好時,時運不濟的他卻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別墅一間也沒有賣出去,連貸款也無法還清。企業家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別墅被銀行查封拍賣,甚至連自己安身的居所也被拿去抵押還債了。

    情緒低落的企業家,完全失去鬥志,他怎麼也沒料到,從未失手過的自己,居然會陷入如此困境。他承受不起此番沉重打擊的,在他眼裡,只能看到現在的失敗,更不能忘記以前所擁有過的輝煌。

    有一天,吃早餐時,他覺得太太做的三明治味道非常不錯,忽然,他靈光一閃,與其這樣落魄下去,不如振作起來,從賣三明治重新開始。

    當他向太太提議從頭開始時,太太也非常支持,還建議丈夫要親自到街上叫賣。企業家經過一番思索,終於下定決心行動。從此,在曼谷的街頭,每天早上大家都會看見一個頭戴小白帽,胸前掛著售貨箱的小販,沿街叫賣三明治。

    「一個昔日的億萬富翁,今日沿街叫賣三明治」的消息,很快地傳播開來,購買三明治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中有的是出於好奇,也有的是因為同情,更多人是因為三明治的獨特口味,慕名而來。

    從此,三明治的生意越做越大,企業家很快地走出了人生困境。

    他之所以能失而復得一個如此明媚的今天,是因為,在曾經的失敗向他挑戰現在和未來時,他沒忘記先將身上的灰塵拍落,然後再輕輕鬆鬆地與之應戰。

    這個企業家叫施利華。幾年來他以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獲得全國人民的尊重,後來更被評為「泰國十大傑出企業家」之首。

    應當從記憶中抹去一切使我們消沉、痛苦的事情,只有把這些放下了、忘記了,我們才能重新開始一種人生,所以,對於那些不幸的經歷,唯一值得去做的,就是徹底將它們埋葬。

    終日想著那些不幸的經歷和已經錯誤的路途,只會越加劇我們自身的傷痛,也只會讓我們對未來的看法越來越黑暗,越來越嫉恨。忘掉它們,把那些痛苦的過往從記憶中逐出,就像把一個盜賊從自己家逐出一樣。


不要背負婚姻失敗的傷

    在網上無意看到一位離婚女士寫的博客:你現在做什麼呢,已經結婚了吧,很快樂的過著自己的日子吧……我想了無數次的離開這裡,離開這個傷心之地,但是我還有自己的責任,我必須挺住,直到最後一刻,直到佛陀允許我召喚我的時候。多麼希望那一刻早些到來,我可以微笑地走到另一個世界,微笑地看著你,每天看著你幸福地生活,我心滿意足。多麼希望能像學校那個被電擊的學生一樣,失去記憶,忘掉一切;或者像三年前那樣,沒有遇到你,沒有想過和你一生一世,沒有想過和你慢慢變老,沒有在心中暗暗地想無論你怎麼樣都不離不棄,沒有總是默默地看著你像孩子般睡覺的樣子,沒有愛憐的看著你的笑容,沒有……可是一切都發生了,而且我沒有辦法,一點兒沒有挽回的辦法,我的心在哭泣、在流血,佛陀你願意幫助我嗎,我願意付出一切來讓我那平凡的心願實現,哪怕下輩子受苦……

    這是一位有過3年婚姻,最後被婚姻背叛的女性,她寫下的一番刻骨的話語,不免讓人也為之傷感。

    其實每一樁婚姻的初衷都是好的,沒有誰想為了以後的離婚而結婚,只有離了婚的人才知道離婚的痛是刻骨銘心的,真的是心飛了,愛走了,人累了,淚也就干了。

    曾有位朋友,她一直無法走出離婚的陰影,兩年了,也沒有見過她的笑臉;她也不能聽到悲傷的情歌和與上段婚姻有關的詞語,頓時她會淚流滿面。她說:「無論是閉上眼睛還是睜著眼睛,事情就好像發生在昨天,怎麼也抹不去。」

    就因為她始終走不出悲傷的情緒,讓一段原本可以開始的愛情在有可能來到的幸福面前嘎然止步。

    愛上她的是一個沒有婚姻經歷的小伙子,因工作接觸,愛上了她的溫柔和善良,交往一年後,小伙子向她提出回家見見父母,把婚事定下來,她卻猶豫不決,雖然最後同意了,但那一天她還是失約沒有出現。最後,小伙子只好黯然離開。

    離婚的傷害是刻骨銘心的,畢竟兩個人肩並肩地攜手走過一段人生最繽紛的歲月,生活的點點滴滴早已深深印在記憶裡。可人生不會因為離婚就終止,不能因為不愛了就絕望,人的一生難免有傷痛,但不要因為一場失敗的婚姻就毀了自己一生的幸福。生活是一條向前流淌的河流,只能向前不能回頭,面對已經失去的感情,惟有忘掉那些痛,然後真實、勇敢、快樂地生活。

    我也認識一位灑脫的姐姐,不是因為她真的灑脫,而是她認識到,離婚了也還要繼續生活,並且要生活得更好,在這種心態下,她很快走出了陰影。她說:「曾經覺得離婚是頭很可怕的野獸,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對付,曾經的一家三口的金三角就那樣活生生地缺了一個角,習慣了那種呼吸甚至煩膩的鼾聲就那樣從耳邊消逝了,誰孤身一人躺在諾大的床的一隅不會暗自流淚?現在想來覺得沒什麼,其實當初我也哭過,鬧過,曾經的誓言隨風而逝,十年的婚姻從滿懷熱忱到無奈的雞脅,以至最後崩潰瓦解,從親密的知心愛人變成淡如陌生人甚至怒目而視,柴米油鹽終究抵不過霓虹處的溫柔軟語,我也恨啊,卻不知道究竟恨什麼,只是哭過之後倦了,累了,所以就散了。不愛就不愛了,茫茫長路我還得自己好好地走啊!」

    時間是療傷的良藥,用時間來淡忘是一個辦法,最主要,還要有一個良好心態。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還有什麼不能戰勝呢?生活中還有太多需要去面對的,我們還有父母、工作,甚至孩子,沒有人給我們更多的時間去撫平傷痛,唯一的辦法,就是迅速遺忘。

    人生不可逆轉,過一天就會少一天。我們追求的是幸福和快樂,背負著過去的痛苦走完一生真的不值得。事情是過去的事情,痛苦是過去的痛苦,一切後悔和歎息都無濟於事,拿過去的痛苦來折磨自己是悲哀的、也是無意義的。

    所以,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把握好今天,不要老沉浸在回憶過去的傷痛中,當過去的痛苦襲上心頭時,就有意識地採取做運動、聽音樂、干家務、找朋友聊天等形式,轉移自己的思緒,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樂觀起來。

    離婚的痛在整個人生旅途中只是短暫的,要堅信還會有下一段幸福在等著我們。



「健忘」的哲學

    一日,由於誤會,我在言談間無意中得罪了一位老同事,當時她什麼也沒說就走了。我擔心她生氣,回家後一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次日清晨,我匆忙地趕到單位,準備向她道歉,將誤會解釋清楚。我忐忑不安地推開她辦公室的大門,卻沒有看到我想像中陰沉的臉,她一臉陽光燦爛、神采飛揚地看著我。我小心翼翼地提起前一天晚上的事:「老師,昨天的事我誤會了……」話音未落,她打斷了我:「昨天?哦,我都忘了,你還放在心上啊。來,喝杯茶。」我一愣,隨即恍然大悟。一句「忘了」,化開了我們之間的尷尬,解除了我的心結。

    其實,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生氣的人和事,但是,不同的人對待事情的處理方法往往會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人,會把氣憤藏在心底,擰成一個心結;有的人,會讓自己選擇遺忘,把誤會和不愉快忘掉,還自己一個開朗的心境,也給別人一片燦爛的晴空。

    我們之所以會不快樂,就是因為那些不快的想法總會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應該學會遺忘,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沒有必要總跟自己過不去,而這也會讓心胸變得更加寬廣,對我們處理人際關係和事業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想想平時在電視和書報上常看到的一些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些人,因為一點小過節,而耿耿於懷,心有千千結,於是,才上演了那些令人扼腕歎息的悲劇。古人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細細想來,還真是這麼個理兒。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不順心、對自己生活無益的人和事,能夠學會遺忘,放下思想的包袱,把心放寬,何樂而不為?  

    兒童為什麼快樂多、痛苦少?那是因為兒童的記憶時間短。兩個孩子剛打過架,過一會兒又在一起玩了,早把打架的事忘了。而大人遠遠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大人要比孩子活得辛苦。有時候,也該學會遺忘。

    人生路漫漫,讓我們多留些快樂的記憶給自己。所以,讓我們學會忘記那些不快,記住那些快樂時光,我們的生活中,也自然就會充滿陽光。

    上帝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之一,便是「遺忘」。人生的路上,並非都是良辰美景、風花雪月,有時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和打擊。這時,我們就要學會遺忘。

    學會忘卻,也就學會了寬恕別人,同時也解救了自己。人生短短幾十年,何苦撐得那麼疲累,何不學著把該忘的都忘了,無論多麼風光或多麼糟糕的事情,一天之後,便會成為過去。所以,何必太在乎呢?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人離開這個世界,走向陰間的時候,必須經過一個叫奈何橋的地方。奈何橋邊住著一位叫孟婆的人。人死後都要先到她這裡喝上一碗孟婆湯,然後才能進入陰間。這種湯在喝下之後便會忘卻一切,忘記憂愁,忘記憎恨,忘記一切不愉快的東西。

    其實,我們原本不必等到那一天,才去忘記煩惱、舒展眉頭,現在,我們就可以在心靈為自己製作一份孟婆湯,卸下心頭的沉重。

    記憶盛不下太多的往事,一路走來,我們注定要忘記許多人與事。學會忘記是「去粗取精」,只有忘記那些應該忘記的,需要牢記的才會在心底永存。

    學會忘記是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忘記朋友有意或無意的傷害.才能建立至真至純的友誼;忘記戀人分手時的絕情,才能懷念有過的那些美麗繽紛的日子;忘記給予,才能不再希求知恩必報……

    俗話說「覆水難收」,漫漫人生是不可逆轉的,當然也無所謂重新選擇的機會。也許生命裡曾有過失敗和傷痛,但那只是過去的演繹,若沉湎其中,只會是一種自傷。人不可能停止在昨天或過去。在有生之年,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讓自己懂得一門叫做「健忘」的哲學。

    生命是一棵樹,「忘記」猶如樹上那些多餘的枝權,需要我們隨時修剪,隨時自省,生命之樹才會更加茂盛。

TOP

四.享受陽光

3.用感恩的眼睛看世界


我們的一生可能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和不開心,生活有灰暗的一面,也有陽光的一面,無論何時,要保留心中的那一縷陽光。

感激現在的擁有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比其他幾百萬人更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了。

    如果你從未嘗試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飢餓的滋味,那麼你的處境比其他5億人更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威嚇、暴行和殺害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30億人更有運氣。

    如果你的冰箱裡有食物,身上有衣服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麼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銀行裡有存款,錢包裡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上8%最幸運之人。

    如果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那麼你真的屬於稀有的地球之人。

    如果你看完了這段文字,那麼你也值得祝福,因為首先說明你不屬於20億文盲之一,也說明你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才購買到此本書。

    現在,應該知道你是多麼幸福了吧!那為什麼還愁眉不展呢?

    要知道,在這個地球上,有不少孩童正餓著肚子,因為那些地方的農作物生長情況不太理想,假如沒有人提供食物援助他們,他們就必須飢餓度日,有些孩子甚至因為沒有食物吃而餓死。此外,有些國家終年爭戰不休,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的破敗景象,隨時都得面對哀鴻遍野的悲慘世界。

    回頭想想,我們隨時都有東西可吃,並享有著和平,還有不受污染的山林空氣、涼爽的海風,以及一直陪在身邊的家人,都是多麼可貴的無價之寶呀,是不是值得我們為這些可貴的東西,享有這麼幸福的生活而心存感激呢!

    我們大多數人正擁有著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但卻很難快樂和滿足,探究原因,是因為我們總在為「還沒得到的」而耿耿於懷,因而沒有時間和心情去體會「已擁有的」。殊不知,「未得到的」也許有一天終會變成「已擁有的」,而若不懂得感激和珍惜,「已擁有的」終有一天會變成「已失去」。

    有一故事,說有位中年婦女,曾經養育了一個兒子,她還想再生一子,苦於不知求子的方法。她到處去向人打聽:「誰能有辦法讓我再生一個兒子,我將感激他一輩子?」

    有一位外鄉老婦人回答她說:「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個兒子。但是,需要你先拿一樣物品來祀天。」中年婦女忙說可以。老婦人不緊不慢地告訴她:「把你兒子殺死,取其血以祀天,肯定可以再生幾個兒子。」

    這位中年婦女信以為真,求子心切,準備殺死她的兒子來祀天。

    當中年婦女的丈夫知曉此事,趕緊阻止,並大罵她:「世界上還有你這樣的蠢人,為了一個未出生的兒子,而去殺死身旁活著的兒子?」

    讀完這個故事,有些人覺得不可思議,認為現實中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其實不然,即使在知識文化水平較高的城市裡,也時時上演著與此類似的悲劇——總是不懂得感激身邊已有的,而一心渴望著未來的,即使未來的是水中花、鏡中月。

    我們一定都有過這樣一種經驗,就是在失去某些事物之後,又失而復得,就會變得心存感激,並懂得珍惜。

    例如,心愛的小狗走失了,幾天之後,它自己平安歸來,於是更加對它寵愛有加;好友出了車禍,幸好是皮肉傷,於是朋友之間的美好情誼更讓人覺得難能可貴;家人腹部的腫塊經過層層檢查,幸好不是惡性腫瘤,於是更懂得珍愛家人;地震之後,還能從廢墟中爬出來,即使失去了一條腿,但保全了生命,於是更加感恩生活……

    其實,不管是平安返回的寵物、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家庭,還是相知的好友,這一切的幸福,不都是我們原本就擁有的嗎?只不過在擁有時,我們忘了去珍惜,只有當經歷過有可能失去的痛苦之後,才讓我們反省。

    也許,當今的世界並不鼓勵我們珍視已有的一切,課本和社會只教給我們如何取得成功,卻很少有課程教人心懷感激。因此,我們必須自己教給自己——珍惜現在,珍惜擁有,關注現在所感受到的一切,享受每一個當下,讓我們每天都能心懷感激地看到冉冉升起的太陽。



無價是眼前的愛人      

    這是一個在網絡上流傳很廣的故事,看完之後,我忍不住哭了。我哭女主人不幸的命運,也哭男主人那一顆痛楚的心。還好,能有幸讀到這樣的故事,讓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反省,去珍愛身邊的人;還好,有這麼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個故事,讓我們都能領會,一定要好好對待身邊的人,無價是眼前人。

    故事是男主人公以第一人稱來講述的:

    我永遠都會記得那個晚上,我像平時一樣在看體育新聞,妻子洗了澡出來對我說:「我的腳上怎麼多了一顆黑痣?」

    我是一個毫無醫學常識的人,覺得女人都喜歡大驚小怪,就沒有理會她。

    我們的生活應該說是很和諧、安逸的。從我在公司任了高職之後,她就當起了全職太太。我的工作三天兩頭加班,還經常出差,有時候一走就是兩三個星期。出差在外,別人都會擔心家裡老人身體如何,孩子功課怎樣。而我,總是悠閒篤定的,我知道,她會去照顧我父母,她會輔導兒子功課。事實上,羨慕她的人和羨慕我的人一樣多。在別人眼裡,她不用朝九晚五看老闆臉色;我們早就買了車,住進了位於西區的三室兩廳。雖然我們早就忘記了浪漫是怎麼回事,但兩人感情一直很好。

    太太以前是一位藥劑師,有一點醫學常識,她知道這種莫名其妙,不痛不癢,忽然長出來的黑痣可能有問題。她自己去看了醫生,診斷下來是皮膚癌。這個結果把我們嚇懵了。那些日子,我陪她跑遍了市內最有名的大醫院。所有的診斷都一樣,並且得知,她得的這種癌症的死亡率是90%,是皮膚癌中最最凶險的一種。

    不久,就像醫生預言的那樣,她的腿上、胳膊上、背上也不斷長出新的黑痣來。她的身體和精神也漸漸開始衰落。她住進了醫院。

    沒有了她的家變得冷清。廚房裡沒有了熱氣,衛生間的馬桶,傢俱上都蒙上了灰。以前溫暖、舒適的家變成了一個我幾乎不認識的地方。我對家裡的許多東西居然都是陌生的,用微波爐解凍、蒸飯,搞了半天我也不知道分別用哪一檔,煮一碗速食麵、熱一碗湯,弄出來的味道怎麼就是同她弄的不一樣。以前,她輕而易舉就遞給我的日用品,現在我翻遍了抽屜也沒有找到?  

    從她住院,我就開始休公假、請事假,盡量多陪她。因為這時候我才明白,如果沒有一個家,如果家裡沒有一個體貼的妻子,男人掙再多的錢,在外面再風光也是空的。

    就在她病情趨向惡化的時候,一位熟人說廣州有一個專門治療這類皮膚癌的醫院,有類似的病例在那兒被治癒過,但費用很高,一個療程三個月,大約要三十多萬元,治癒率大概有30%。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妻子的時候,被病痛折磨得近乎失神的她對我清清楚楚地說了三個字:我要活!

    真的,我以前從來沒有覺得我們是多麼恩愛的夫妻,可是,那一刻,我覺得我們是世界上最最相愛、最最適合做夫妻的人,我們能夠生活在一起有多麼好。她要活,我要她。我們要一起變老,一起等兒子長大,一起聽兒子的兒子喊我們「爺爺、奶奶」。我下了決心陪她去廣州。我去公司請假的時候,聽到有同事在輕聲說:「如果是我,就省省了,30萬,萬一沒治好,不是人財兩空嘛。」

    說這些話的人沒有體會過親人將要離去的悲哀,也不知道這一線生機帶給我們的希望。當時我想,哪怕是60萬,100萬,把房子、車子賣了,只要她能夠活,我也心甘情願。

    去廣州之前,我按照她開給我的單子買了許多日用品,當我提著袋子出門的時候覺得很重,那麼多年來,家裡吃的、用的一切都由她安排得妥妥貼貼,我從來不知道米多少錢一袋,油多少錢一桶,也從來不知道這些東西從超市拎到家裡會這麼累。我一度覺得家裡的頂樑柱是我,當她驟然倒下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她才是家裡的主心骨。

    開始的一個月治療下來,她似乎覺得好一點了。偶爾,我還攙著她在花園裡散散步。我們常常在一起回憶,回憶戀愛時的青澀,結婚時的甜蜜,兒子出生時的幸福……我們在廣州度過了結婚以來最最親密的日子,那三個月裡,我們朝夕相處、寸步不離,常常一起笑一起哭,想不起來有多久我們已經沒有這樣傾心交談過了。

    三個月裡,我眼看著她慢慢地憔悴,特殊治療對她也不起作用,她終於連一碗粥也喝不下了。到了後來,她跟我說:「我想回家。」就這樣,我們帶著絕望的心情回到了家。

    回家之後,她的身體越來越弱,並且癌症病人最害怕的疼痛症狀開始顯示出來。她整夜整夜地睡不著,整夜整夜地被疼痛折磨得輾轉反側、痛苦呻吟,止痛針也不起作用。我恨不得去代她受苦,代她痛,我實在不願看到她這麼痛苦。

    偶爾她覺得好一點兒的時候,就開始向我交代家事。我這才知道,家務事那麼多、那麼繁瑣,她一個人平時在家裡是這麼忙碌。她還告訴我,我愛吃的豬蹄是在哪家飯店買的,我平常穿的內衣要買哪一個牌子,我的西裝都是在哪家商場買的。

    臨終前幾天,她一直說同我結婚,她很幸福,我們在廣州的三個月,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日子。那三個月也會是我一生的珍藏,雖然,因為這三個月,我失去了提升的機會,損失了許多物質的東西,但同與妻子的相守比較起來,所有的東西都成了身外之物。幸好有了那三個月,否則我一生都會良心不安的。

    她去世的那天,很平靜。我告訴兒子,媽媽是去了另一個地方等我們,將來我們還會在那裡團聚,那時候,媽媽還是媽媽,爸爸還是爸爸,他依舊是我們的孩子。

    現在,我最怕看到人家快快樂樂的一家三口,每次路過我們一起去過的地方,我都忍不住要哭。用洗衣機的時候,按微波爐的時候,為兒子找換季衣服的時候,加班回家晚了自己泡方便麵的時候,半夜裡醒來發現一個人睡在那張大床上的時候,我都想哭。她在的時候,我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的幸福,她就是我結婚多年感情還不錯的妻子,是孩子的媽媽。她不在的時候,彷彿天塌了。

    以前看到電視劇裡的男人在愛人去世之後大哭,我覺得是煽情的表演,現在我跟著他們一起流淚……

    其實,完整的呈現這個故事,我就想告訴健康而幸福地生活著的丈夫和妻子,好好地愛惜你的另一半,多留一點時間給對方,不要忽視他/她為你所做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他/她的美好。無價是眼前的愛人!


讓心中裝滿陽光

    一天下班後我乘地鐵回家,車上的人很多,車廂裡站滿了人。站在我前面的是一對情侶,他們親熱地相挽著,女孩背對著我,她的背影看上去高挑、勻稱、活力四射,她的頭髮是染過的,是最時髦的金黃色,還穿著一條非常時尚的吊帶裙,露出香肩,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孩,前衛、性感。他們靠得很近,低聲絮語著什麼,那個女孩不時發出笑聲,很爽朗,很歡快。

    很巧,我和那對戀人在同一站下車,我很想看看這個女孩長什麼樣,於是,加快步伐走到他們前面,等我回過頭時,我驚呆了。我無法形容看到的是張什麼樣的臉,只能用「觸目驚心」四個字來形容,並且絕對讓人不忍再看第二眼——那是一張被燒壞了的臉,脖子以上沒有一處完整的皮膚,眼睛、鼻子和嘴唇都失去原來的形狀,扭曲著,牽扯著,整張臉皺巴巴,像一張反覆揉搓的紙。我無法把這張臉和那個美麗的背影結合起來,也無法把那歡快的笑聲安放在她身上。

    回家後,和老公講起這件事:「真搞不清,這樣的女孩居然會有那麼快樂的心境,如果換做我,早不知道怎麼活了。」我的心情似乎有點被女孩嚇到,糊里糊塗的說出這樣的話來。

    老公卻一臉鎮靜地說:「你不覺得上帝是公平的嗎?雖然那個女孩曾發生過不幸,但她卻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

    老公說得極是,如果沒有一個陽光的心態,那麼就只剩怨天尤人,勢必會悲苦一生。我們的一生可能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和不開心,生活有灰暗的一面,也有陽光的一面,無論何時,要保留心中的那一縷陽光。

    要知道,愁眉苦臉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開朗樂觀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陽光燦爛!心中沒有陽光的人,勢必難以發現陽光的燦爛;心中沒有花香的人,也勢必難以發現花朵的嬌媚!

    說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了一位可愛的「哭婆婆」,無論晴天雨天,她都哭個不停。




4.活著就是最美的事情

人正是知道了死,才掂出了生的份量。儘管我們長途跋涉之後,叩開的依舊是死亡的大門,但還是應該去抓住生的每一瞬間,珍愛每一個人,做好每一件事,享受每一次晚餐……

    不用健康換金錢

    我問過不少身體健康的朋友,「你感覺幸福嗎?」對方很可能會說,我沒法快樂起來,投在股市裡的錢已經虧了一大半,或是業務上出了點問題導致損失了幾百萬,抑或是孩子學習不好考名牌大學很困難等等。

    但當我再去問那些身體出現某些狀況,生病痛苦時的朋友,他們多數會說,「只要身體好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大病初癒後,看看外面的天是那麼藍,空氣是那麼清新,放鬆身心,覺得一切都是這樣美好,於是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不會再用身體去換金錢,健康的身體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礎。

    病前、病中、病後的三種不同心態,似乎已成為我們一個普遍共性:往往,當我們健康時,對身體並不太在意,頭腦中更多的是構思著如何盡可能取得名利和財富;只有當真的生病之後,體會到身體不適的痛苦,體會到失去健康的可怕,方才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

    有一位野心勃勃的男子,他看著自己1000元的存折很不甘心,想讓存款再多一個零。於是,他努力地工作,沒有多久,他達到了目標。

    男子看著他10000元的存折又想:若能再多一個零或者兩個零不就更棒嗎!於是,男子更賣力的工作,希望能創造出更多的零,讓自己成為富翁。往後的日子裡,他日以繼夜,放棄一切休息時間,也放棄對家人的關照,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達成了他的心願,成為鼎鼎大名的富翁。

    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卻病倒了。此時,他艱苦一生所創造的許多「0」也都跟著倒下了!

    這個故事裡的「1」代表的就是我們的健康,「1」倒了,再多的「0」都不具有任何意義。沒有健康的身體,所有美好的事物在我們面前都會變得畸形、扭曲。

    很多人常以金錢來衡量人生的成與敗,認為越有錢的人就越受尊重。古今中外更不乏追名逐利之人,或為名所惑,或為利所動,或為官位而奔波,或為愛情而苦惱。把名、利、祿、情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卻不知人生最大的財富只是自身的健康。更何況有許多東西根本就不是錢所能換取的。

    著名畫家陳逸飛先生之死,給很多為了生活「透支」身體的人們敲響了警鐘。這樣一位才華橫溢並正逢事業巔峰時期的人才溘然長逝,讓不少人為之惋惜。

    其實,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比我們的身體更為寶貴,我們應該懂得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身體。

    有句大白話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意思即健康的身體是所有幸福生活的基礎。一個人在社會上要想大有作為,必須先重視和善待自己的身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理髮師用遲鈍的剃刀來理髮,一定不會有顧客光顧;如果木匠用遲鈍的斧子、鋸子來工作,一定不會製出優美的器具來。同理,一個人想要有幸福的人生,就必須有個健康的身體。

    洛克菲勒就很明智,前半生,他用智慧賺取了巨大的財富,但就在他52歲時,身患多種疾病,很難再堅持正常工作。自己艱苦打下的這一片江山該怎麼辦?是繼續拚搏還是休整療養?他很矛盾。

    經過認真思考、權衡利弊之後,洛克菲勒聽從了醫生的勸告,智慧的選擇了後者。他給自己重新定位,調整了與公司間的關係,隨後到大自然中靜心頤養,慢慢恢復了健康。一直活到了92歲。

    當事業與健康衝突時,親愛的讀者,請你一定要果斷選擇珍愛健康,因為失去了健康和生命,一切都等於零;當我們不斷超時工作,努力加班的同時,不要忘了:應該把健康放在工作之上,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追求其他幸福的可能。


    原來,老婆婆是為了兩個女兒。大女兒是賣雨傘的,小女兒是賣布鞋的。晴天時擔心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下雨天,老婆婆想起小女兒,一定沒有客人光顧,於是一年四季,晴天雨天,老婆婆都是淚眼汪汪,好不淒涼。

    有人對她說:「你應該晴天想起小女兒,雨天想到大女兒,這樣就會覺得兩個女兒都很好呀。」

    哭婆婆似乎明白了此中道理,不再哭了,無論天氣怎樣,她總是笑口常開。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抱歡喜心去看,就是歡喜;抱愁苦心去看,就是愁苦。當下的感受,由心出發,心中裝有陽光,一切都差不到哪裡去。


生有時,死有時

    有弟子問神山僧密禪師:「請師父談一談生死之事。」僧密禪師問道:「你什麼時候死過?」弟子說道:「我不曾死過,現在也不想去死。請師父明示。」僧密禪師答道:「既然你沒有死過,那麼,只有你親自死一回,才能明白生死是怎麼一回事。」

    是呀,「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的生死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樣平常無奇。一個人的生命有長有短,但終免不了一死,生死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從三皇五帝到平民百姓,從白髮老翁到黃毛孺子,每個人都要從出生走向墳墓。

    陶淵明有詩云:「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詩中提到的彭祖傳說一生經歷夏、商、週三個朝代,共活了八百歲,如此大壽也終有一死。三皇、彭祖今天又在哪裡呢?

    生死是自然規律,無須恐懼,該來的終會來,悲觀的人杞人憂天只會徒增煩惱,樂觀的人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反而發現了生命的真理——看到死亡,面對死亡,會讓我們思考很多事情,比如人生的真諦、規律和價值,也會發現平時不重視的一些道理。不知死,焉知生?只有在死的問題上有充分的思考,人生的終極道路才能在生的過程中更精彩地展開。

    我見過兩位對死很有胸懷的人,一位是在書上讀到的古人莊子。

    當莊子的妻子死了,他坐在地上敲著銅盆高歌。其弟子惠施十分不解。莊子說:「我的妻子死時,我哪能無動於衷?但仔細想想,她本是無生無形,突然有了形體,有了生命,現在她又死了,這不像自然界的春夏秋冬,隨時在變化嗎?也沒有什麼過分悲傷的。」可見莊子對生死有多麼豁達的體會。

    另一位,是我一位親戚,她不幸在36歲時患上了乳腺癌。

    聽到這一消息,我根本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帶上鮮花,心情沉重的去看望她。

    她安靜地躺在病床上看書,看到我進來,給了我一個輕鬆的笑容。當時,我的眼淚就不爭氣的掉了下來,怕她看見不好,試圖轉過身去擦掉。她卻爽朗的笑了幾聲:「傻丫頭,我都不哭你哭什麼呢?」

    「難道你不害怕嗎?」我傻乎乎地問。

    她說:「面對這樣的事情,人人都會有恐懼吧,但人的命是天注定,生死由天。每個人都會被死亡『抽考』到,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面對生命必然的一個結局,也許,我不能改變什麼,所能做就是,珍愛每一個人,做好每一件事,享受每一次晚餐。」

    還好,真的只是上蒼跟她開了一個玩笑,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幸運的好了起來,活了下來。她面對生死的豁達也讓我有了新的感悟。

    也許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寬度;正如我們也許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一樣,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控制,但至少可以在有生命的時候事事盡力、快樂生活。

    生命就是一場「惜福」的過程,懂得惜福、培福,珍惜人生每一刻,不要讓時光白白流逝,才最重要。

    佛說:「人命在呼吸間」,我們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無人能擋住死期,讓它永駐人間,既然明白生命的無常,我們更應該好好地愛惜它、利用它,讓生命在有限的長度裡散發出最大的光亮。


活著,就是最美的幸福

    前段時間,汶川遭受了巨大的創傷,一場地震帶走了許多人的生命。當我得知這個事情後一直不停的試圖與身在四川綿陽的一位好朋友取得聯繫,兩天後,我們終於通上了電話,她開口和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活著真好!」然後,她說:「經過這一次,讓我們明白了,其實生命不是必然的,能幸運的活下來是多麼幸運,我一定要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是呀,活著真好,活著就是最美的幸福。。

    不要因為我們還沒經歷過生死,就把生視之為理所當然。實際並非如此,因為這個世界並不安全,充滿了變化多端,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恩寵,對此我們應該感謝上蒼。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命都會從始至終,壽終正寢,與草木同腐,這是一種正常的生活模式,我們也習慣了如此。而從另一種意義上說,當生命一旦遇到變化,偏離了原來的軌道,裸露出生命脆弱的本質時,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

    汶川地震期間,有一位在地震廢墟中掩埋了五十多個小時的男子被探查到還有生命跡象,救援人員盡全力對他進行求援,但巨大的石板壓在他的左腿之上,在這塊石板之上是一棟搖搖欲墜的樓房,如果一味拉出這位男子,有可能會導致整棟房子倒塌,而對樓裡其他還有生命跡象的人造成破壞性的毀滅。男子的妻子一直守在他的身旁,對救援人員哭喊著:「求求你們,救救他,他不能死!」

    後來,這名男子被成功的救出,在這棟樓的廢墟中還救出了幾位老人和女人。只是,那名男子被當場被鋸掉了左腿。

    後來,有媒體再次去採訪這名男子時,只見妻子依舊陪護在他身旁。妻子看起來一點也不悲傷,給他擦身子、按摩身體,餵給吃飯、和他說話……她的嘴角和眼角都是往上抬著的,臉上看不到任何痛苦。她說:「哪怕失去了一條腿,可只要他還活著,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看完這個感人的畫面,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長長歎了口氣,感歎到:「活著,真好!」

    是呀,還有什麼能比在災難中保存生活更重要、更美好呢?還有什麼能比活著更快樂、更幸福呢?無論對於自己,還是身邊的親人。

    生命是極為美好的,處在平安之中的我們卻常常忽略了這一點。而那些真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才能豁然感悟其中真諦,更為珍惜生的每一天。

    為什麼海明威在飛機失事、死裡逃生後讀到關於自己的訃告時說:「一個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著,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為什麼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舉行婚禮時,見到丈夫荷西送給她的禮物是從沙漠中揀來的一副駱駝的骷髏竟會欣喜若狂。

    他們都曾經到達過死亡的邊緣,都面臨過即將失去生命的驚恐,因此,懂得珍愛……

    人正是知道了死,才掂出了生的份量。儘管我們長途跋涉之後,叩開的依舊是死亡的大門,但還是應該去抓住生的每一瞬間,發掘出生命的價值。

    今天我們平安地活著,太陽照著我們,春風拂著我們,自由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難道不是最大幸福嗎!

TOP

五.尋找安寧


1.有一種生活叫簡約


人生的前階段,我們也許都在用加法生活,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到一定層次後,要學著用減法平衡生活,人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得太滿,最後就會為所得所累。

    你在追趕什麼

    一次,在夢中,我見到了一個人,他很奇怪,每次見到他的時候都在不停地跑,表情很嚴肅,眼睛充滿迷茫。我問他:「你為什麼總在跑,從沒見你停過呢?」

    他回答我說:「我在追趕,追趕生活的腳步。」說話的時候也不見他腳步停下來,似乎追趕已成為他的習慣,一停止就會像抽去架子的衣服一樣癱倒。

    「你拚命地往前跑,一心想著趕上生活,可是你知道生活在哪裡嗎?」我窮追不捨地問他。

    他的表情很吃驚,若有所思。從他那雙迷茫的眼睛裡,我窺見了他的懷疑。

    「為什麼不停下來朝四周看看呢?」我進一步地問。

    他驚慌地擺動頭環顧四周,眼睛很吃力地搜索著,彷彿漆黑的夜空下一個迷失的孩子跟著微弱的手電筒光尋找回家的路。但他還是沒有停下,繼續向前跑著……

    我的夢醒了,在金色的晨暉中。我使勁地回想著昨夜的夢。突然驚覺,那個不停奔跑著的人不就是我自己嗎?不就是我身邊這一群群努力追趕生活的人嗎?

    也許是不滿於現狀,覺得自己的生活應該可以更好,於是我們都習慣性的奔跑著去尋找理想中的生活。無休止地奔跑,無休止地追趕,我們忽略掉了身邊的景物。

    我們腳步忙碌著,內心卻空洞著。

    夢,帶給我反省與清醒——我們老是帶著要達到這個,要完成那個,要成為這個的慾望在過生活,因而,我們總是焦慮緊張、匆忙且無法安於當下。

    沒有錢的想要有錢,有了錢想要更多的錢;普通員工想升職漲薪,升職漲薪後就想自己當老闆;租房住的還在為買每一平米而奮鬥,買到房子的卻在憧憬著海邊的別墅……我們都在想著存款裡的數字再多一點,業績的排名再靠前一點,職位再向上爬升一點……我們總是不滿現狀,總想變成什麼,總想擁有更多。

    我們不甘落後與平庸,總在更新著理想,不斷更新的理想和來不及實現的現實間總有一段距離。距離讓我們恐慌,讓我們覺得落後,落後讓我們一刻也無法放鬆。我們的生活總在理想中的未來,並不在現在,所以,只有奮力再奮力的奔跑、追趕。

    我們很少想到自己已有的,卻常常看到自己沒有的,於是,沒有的就成了理想——我們的理想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因為有理想,所以必須不斷追趕;因為有理想,所以對現在總是不滿;因為有理想,所以把現在過得很不理想,一直無法放鬆下來,直到在睡夢中還在不停地追趕。

    其實,我們已經擁有不少了,但心卻不在已擁有的東西上,結果,越去想自己欠缺的,就越發沮喪,而越沮喪就越會去想所欠缺的——所以,我們才有那麼多不快樂;所以,在得到越多時變得越迷茫,讓追趕的路也變得沒有盡頭。

    也許,我們沒有遇到一些事,沒有觸摸到生命的本質,如果有一天,當生命最真實的狀態展現在我們面前時,可能會得到新的領悟。

    艾迪是一位已經很成功的商人,他想要更大的擴展商業版圖,把生意做到太平洋的西邊去。就在前往西岸的考察途中,他和他的同事突遇災禍,被困在太平洋中,毫無希望地在大海中漂流了21天,最後才被獲救。

    這一事件後,艾迪好像變了一個人,縮小了自己的貿易公司,開辦起了一家養老院,每天和老人在太陽底下喝咖啡、聊天,唱歌、下棋,笑聲不斷。

    當有人問他為何這樣做時,他回答說:「我從那次海上遇難的事件中,學到了最重要一課,那就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新鮮水可以喝,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就絕不要再奢求任何事情。」

    環顧四周,我們身邊的每個角落裡都躲藏著真實而美好的生活,只要用心去體會,就能感受到快樂,一味的追趕並不代表就能擁有一切,擁有一切也不代表就一定會幸福。

    也許,幸福的生活正在後面奮力地追趕著我們,只要站住不動,它自然會與我們會合,可是我們越跑越快,不肯停下腳步,實際上這是在拚命逃離幸福啊!


用減法過生活

    很欣賞於丹老師說過的一段話,她說:「人一過而立之年,就要學著用減法生活,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東西。三十歲以後,人就應該開始學著用減法生活,也就是學會捨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人的內心就像一棟新房子,剛搬進去時,都想著要把所有的傢俱和裝飾擺在裡面,結果到最後發現這個家擺得像胡同一樣,反而沒有自己舒服呆著的地方,於是開始想著捨棄或丟棄一些不需要東西……」

    這段話印證了一個主題:人生的前階段,我們也許都在用加法生活,經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到一定層次後,要學著用減法平衡生活,人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得太滿,最後就會為所得所累。

    也許,當我們減去生活的旁枝末節越多,保留的主幹越清晰,邁向成功和成熟的可能性就會越大,擁有的快樂也會更多。

    只是,懂得用減法生活的人並不多。

    原曉娟,一個已離我們而去的才女。在她短暫的生命裡,曾參與創辦《婚禮》雜誌;參與創辦《信息與家庭·美食》,任主編;參與創辦時尚集團第15本雜誌《美食與美酒》,任編輯部主任。她以「鼠尾草」為筆名,在新浪及搜狐網上創立的博客「花花世界」受到廣泛歡迎。2006年11月,「花花世界」參加德國之聲全球博客大賽評選,獲得「國際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獎。此前,她曾參加新浪博客大賽,獲得最佳私人日誌一等獎。

    她很優秀,並執著於完美,一刻不停地追趕成功的背後,其艱辛是可想而知的。她不停在為人生做加法的時候,卻讓她失去了最為可貴的——34歲時,她被醫院確診為胃癌晚期。

    工作超時、壓力超載、身體超負,不僅得到的來不及享受,反而會如鮮花凋謝般,早早的毀掉了自己的健康。

    也許我們都還健康著,所以忽略了很多東西,其實,生命有時很脆弱,一不小心,就被它輕易背叛了。

    佛教有一個觀點:「有求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由於所求太多、太繁雜。作為凡夫俗子,我們雖然做不到「無求自安」,但是起碼可以採取「減法」——當自己痛苦的時候,要勇於刪除一些需求。

    當今在大力提倡「慢生活」這個概念,其實,也就是倡導「用減法平衡生活,順應人體生物鐘節律,慢慢享受生活,還生活一個真實狀態。」

    楊瀾是我最喜歡的女性之一,喜歡她不僅因為她擁有優雅的氣質和睿智的談吐,更因為她擁有懂得平衡生活的智慧。

    楊瀾在她18年的電視生涯中,前15年一直在做加法。當她做了主持人,就問導演能否讓自己寫台詞;寫了台詞,就要求導演讓自己做一次編輯;做完編輯就問主任自己能否做一次製片人;做了製片人,就想能否同時負責幾個節目;負責了幾個節目,就想能否辦個頻道。她就這樣一直做著加法,「加」到後來創辦了陽光衛視。

    2000年楊瀾在香港創辦的陽光衛視,由於最初的策略、定位有偏差,遭遇到挫折。她經過冷靜的思考,豁然明白,自己的優勢可能只有一、兩項,人生中也不可能什麼都能要。於是她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後,開始了人生的減法。

    楊瀾說她需要一個平衡的生活,學會減法恰好能給她這種平衡。因為學會了減法,所以生活找到了平衡,更找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今天她把自已定位於一個懂得市場規律的文化人,一個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工作的同時,積極從事更多社會公益方面的活動,讓自己的心靈平靜而幸福。

    時間越往後退,生活越清楚,減法讓生活的重心突出,更易成就自己。

    其實,人生不應該太滿。太滿便沒有空間去享受生活,會讓心靈衰老很快。過簡單生活,主動摒棄一些東西是種成熟的心態,那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不要什麼了。減少並不意味退步,只是做了合理的減法,化繁為簡了。

    化繁為簡做減法也不是懶惰的不思進取,而是主張剔除生活中可有可無的負累,不被名利所左右,不被物慾所驅逐,不讓生活終日忙忙碌碌,不讓健康跟不上我們的步伐。

    不想做的事情拒絕了,不想交的朋友捨掉了,不想掙的錢不要了……還原生活的本真,真實體驗生活中的自由、輕鬆和屬於生命自身的意義。有節奏地適當放慢腳步,給生活多做減法,生活才會從容,身心才會舒暢。



幸福的婚姻是平淡

    朋友珊近來有些不開心,常聽到她在抱怨婚姻生活就是家長裡短、柴米油鹽,平淡得近似無趣。

    她說:當新婚的甜蜜和激情褪去之後,周圍其他的人都變得可愛起來,相反,當初被我認為浪漫多情、細緻體貼的他卻變得不講道理、懶惰起來,不再為我多花心思。加上家務的繁瑣,工作的壓力,兩個人似乎很難再有激情的火花碰撞,說不到一起,做不到一起,矛盾、爭吵、分居,甚至,各自負氣出走。難道婚姻真的就是愛情的墳墓嗎?婚姻生活就真的這樣無趣?

    她的牢騷我是理解的,同為婚姻中的人,其中細節我也有所體會。然而,婚姻的本質就是兩人脫去熱戀時華麗的包裝,歸於平淡、真實的生活狀態。想獲取一份長久的幸福、白頭終老的浪漫,就需要用寬容和甘於平淡的心態去對待。

    鄰近有一對年近七十歲的老夫妻,他們在一起生活了近五十年,歲月的給他們留下了滿臉的皺紋和花白的頭髮。但他們依然健朗矍鑠,常可看到他們臉上慈祥的笑容。

    每天早晨,他們都要去早市買菜,去的時候,大爺拄著枴杖,大媽拎著空籃子,兩人並排而行。回的時候,空籃子裝滿了蔬菜水果,枴杖穿在籃子中央,兩人抬著,大爺走在前面,大媽走在後面。

    上午,大媽拿著小凳坐在大樹下開始摘菜,大爺躺在樹蔭下的躺椅上,搖著蒲扇看著報紙,時常,報紙會滑落,蒲扇也會停止搖動,大媽拿出薄毛巾被輕輕地搭在大爺身上。

    傍晚,他們在小區裡悠然而緩慢地散步,沒有電視鏡頭中的手挽手,也沒有溫情脈脈的眼神,只是兩個人在慢慢走著。偶爾,大爺走快了兩步,停下來,回過頭等著大媽趕上來,再並排一起走……

    我曾很俗氣地問過他們:「是怎麼可以讓愛情保鮮,讓婚姻幸福,白頭終老的?」

    大媽回答說:「年輕時我們也像小狗般互相打鬧過,不滿意對方,不滿意生活,可當時間越往後,我們漸漸明白,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如果,婚姻像一堆柴火,火光與激情四射,只會燒得越旺滅得越快。」

    大爺回答說:「讓生活像溪水一樣細緩、清淡的流,一定就可以做到!」

    珊一直以為,婚姻是甜言蜜語的「我愛你」,是鮮花、禮物,是深長而又詩意的吻,是兩個人永遠纏繞的激情。但,當家庭菜譜成了必修課,唐詩、宋詞成了書架上的裝飾品,昔日帥氣陽光的男生也開始變得臃腫……婚姻生活逐漸從興奮刺激的浪尖上衝到了波瀾不驚的海岸邊,從此沒有了王子和公主的童話,只剩下柴米油鹽的瑣事……對於珊來說,心理當然是有落差的。

    婚姻是兩個陌生的人走到一起,相愛容易相處難,激情過後,剩下的只有各自真實的性格和脾氣。不同環境、不同背景、不同喜好的人組合在一起,也許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何面對這種不完美,去接受,並盡力調和,全在我們的心態。

    也許,他不愛干家務、大男子主義,但他時常在辦公樓下接你下班;

    也許,你們沒有很富裕的經濟背景,但彼此眼神真誠,生活得很踏實;

    也許,他不再甜言蜜語、買禮物給你,但他也不在外面花心,讓你覺得放心;

    也許,你們沒了浪漫約會和情調,但他下班會帶回你最愛吃的零食;

    ……

    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中的踏實。平淡中不是沒有愛,愛就包含在平淡的每一瞬中。

    真正幸福的婚姻就像煲湯,需要溫火慢慢燉,這樣做出來的湯方可醇香,令人回味。




2.有一種快樂叫知足


不能成為第一,就坦然充當第二;不能擁有偉大,就甘願靜守平庸,用輕鬆的人生規則主宰自己的快樂又有何不可呢?

    適可而止最高明

    最近讀了劉禹錫的一篇雜文《鑒藥》,我讓頗有感觸。《鑒藥》一文以作者一次吃藥治病的經過,說明用藥必須劑量適中。若超過了一定的份量,便會適得其反。不但不能治好病,還會使病情惡化。從而告誡人們,處理事情必須掌握分寸,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如果超過了適當的分寸,事情就會發生變化,好事可能也會變成壞事。

    如喜歡吃的吃得太多,膩了;喜歡聽的聽得太多,悶了;喜歡看的看得太多,厭了;喜歡做的做得太多,煩了;喜歡要的要太多了,倦了。

    就像一隻飢餓的小老鼠,它遇到了一隻盛滿大米的米缸,看著白花花的大米,小老鼠興奮不已,每天跳進跳出,想吃就吃。但是缸裡的米一天天地減少,缸口與米之間的距離一天天地拉大。當小老鼠能力所及的跳高高度低於缸口與米之間的距離時,小老鼠沒有擺脫米的誘惑,仍與往常一樣跳入缸中享受米的滋味,但就這一跳,從此小老鼠再也跳不到缸外了。當缸中的米吃完後不久,老鼠便困死於缸中。   

    怎樣才能做到適可而止呢?適可而止,關鍵在於把握一個度,讓一切恰到好處,不多也不少。

    就拿「潔癖」來說,就是講衛生過了頭。講衛生是生活中良好的衛生習慣,只是有的人不知道適可而止,比如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把裡裡外外的衣服換下來,還要放在消毒液中浸泡清洗;擔心放在辦公室的杯子會成為傳染源,於是就頻繁更換杯子;即使只有自己或家人乘坐的私家車,每天也要用消毒液擦個遍……醫學專家認為,過分的消毒衛生措施是沒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給人們在時間、精力上帶來很大負擔。

    在對待財富上,也應該持有適可而止的態度。俗話說,貪心圖發財,短命多禍災。不懂得適可而止,終究是要吃大虧的。

    有一個人窮困潦倒得連床也買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張長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長凳上睡覺。他向佛祖祈禱能給他一個發財的機會,佛祖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個裝錢的口袋,說:「這個袋子裡有一個金幣,當你把它拿出來以後,裡面又會有一個金幣,但是只有當你把這個錢袋歸還給我後才能使用這些錢。」

    那個窮人就不斷地往外拿金幣,整整一個晚上沒有合眼,地上到處都是金幣,他這一輩子就是什麼也不做,這些錢也足夠他花了。每次當他決心歸還那個錢袋的時候,都捨不得。於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著金幣,直到屋子裡全堆滿了金幣。

    可是他還是對自己說:「我不能歸還錢袋,錢還在源源不斷地出,還應該多一些錢才好!」到最後,結局可想而知,他虛弱得沒有了一絲力氣,終於死在了錢袋的旁邊,屋子裡裝的都是金幣。

    人心不足蛇吞象,學會適可而止,做事不要貪得無厭,否則無盡的貪慾最終會毀掉自己。要知道,貪慾跟煩惱和失敗是成正比的。

    財富就像海水,越喝得多,就越感到渴。慾望的永不滿足不停地誘惑著我們追求物慾的最高享受,然而過度地追名逐利往往會使我們迷失生活的方向。凡事適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股市炒股中,掌握行情變化,適可而止地將手持股票拋進拋出,才會獲得較好的回報;在商場談判中,根據實際情況,適可而止,也會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增強談判的成功率;在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中,做到適可而止,可以維持和增進朋友間的友誼,等等。

    適可而止就是要選擇在最為合適最為有利的時機,立即停止所做的事情,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掌握適度的原則,注意分寸和火候,做到「胸中有數」,才能成為生活的高手。

    為人處事,貴在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人生的八分哲學

    我們知道:濃墨鋪滿的畫並不好看,畫國畫要講究「留白」,在沒有筆墨的地方,顯水天之空靈,凸畫意之深遠,謂之「留白天地寬」。

    人生也需要留白。有些心懷大志的人,為了珍惜人生的光陰,習慣於將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左手與右手不停地勞作,左腳與右腳不停地奔波,即使再累,也得支撐著。

    《菜根譚》裡有這樣一句話: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大意是說,盡心盡力去做事是一種很好的美德,但是過於辛苦地投入,就會失去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人若失去了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還有什麼生活的樂趣呢?

    《菜根譚》中還說:「天道忌盈業不求滿」。告誡人們事事要留個有餘地,如是則「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反之,「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所以,別忘了給我們的生活留白。

    過八分生活就是給生活留白。

    我們都知道:從健康角度來說,飯不宜吃得過飽,八分為最好。其實,我們為人處事從智慧與和諧的角度來說,遵循八分飽的尺度也是最合適的。所謂人生的八分哲學,指的是為人處事行止有度,屈伸合拍。

    曾經採訪過一個「高人」——我眼中的高人,他展示給我的就是「八分哲學」。他說:「如果用十分的力氣算是竭盡全力的話,我只用八分。如果別人竭盡全力能當上處長,那我只當到科長;如果別人竭盡全力能賺到十元錢,那我賺到八元就停止,我永遠要留兩分給自己。我要用這兩分的時間和精力去注意天邊的雲霞;去凝視遠處的山巒;去留意水中的漣漪;去聆聽父母的叮嚀;去欣賞愛人溫柔的眼神、孩子純真的笑臉……我要放慢腳步,盡自己的可能去發覺、去欣賞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風景,而不是不留餘地匆匆趕路。」

    八分哲學,講究的是一種和諧、有彈性的生活方式。遵循八分哲學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所提倡的是絕對的真理,他們只是在努力地接近生活的內核,並希望能窺探到八分真相。因此,八分飽的人生哲學,本身就是一種「在路上」的哲學。

    饕餮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獸,它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巨大的頭和一張碩大的嘴。它十分貪吃,逮著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饕餮最後被撐死了。

    蝮蝂是一種愛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只要遇到東西,就都抓取過來背上。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這種小蟲還喜歡往高處爬,再苦再累也不肯停下來,最終精疲力盡跌倒摔死在地上。

    放眼望去,在當今社會的各個角落,像饕餮和蝮蝂這樣被撐死和累死人還真不少,比如貪慾太大而入獄的官員和全力付出而過勞死的企業家。

    他們都沒有領會到八分哲學的內涵。

    飯吃到八分,是健康;酒喝到八分,是微醺;生活到八分,才是智慧。社會發展了,生活節奏快了,那就快它的去吧,我們人生不是吃快餐。

    凡事都有度,愛情也要把握尺度,愛到八分才是恰到好處。愛情只到八分,留那麼兩分的距離,不僅可以避免相互傷害,不讓感情成為對方的負擔,而且距離產生美,平淡儲存真,更有利於地久天長。

    倘若我們投入十二分愛一個人,甚至像纏樹的籐,精神上依附,物質上依靠,情感上依賴,不留一點空間和縫隙,這樣的愛好累,會讓對方感到壓抑和窒息,一旦承受不了,便會想到逃避。

    樂不可極,樂極生悲;欲不可縱,縱慾成災;酒飲微醉處,花看半開時……一個人懂得持有八分飽的人生態度,就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冷靜進取、保持一種高蹈輕揚的人生態度。



不要太苛求自己

    都說認真的人最可愛,認真能讓工作變得出色,能讓生活變得精緻,也能讓人生變得幸福和充實,認真的態度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裡。然而,我們卻看到不少人認真得近乎於偏執,對自己苛求過多,導致人生過於沉重。

    不少人將人生目標樹立得很高,希望功成名就,成為塔尖上的那個人。可是,塔尖的容量是有限的,功成名就的名額總是屈指可數,於是,不免有人傷心,有人失落。

    不能成為第一,就坦然充當第二;不能擁有偉大,就甘願靜守平庸,用輕鬆的人生規則主宰自己的快樂又有何不可呢?

    我們生活的目的在於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而不該盯著完不成的極限、遙不可及的夢想折磨自己,最後,抓狂在自己的苛求中。

    現如今,有不少女性患有女強人綜合征,這是前所未聞的!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她們要求自己更加強大,苛刻的要求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信任別人,事無鉅細,大事小是自己一人包攬;她們甚至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長期的壓力與壓抑讓她們產生了消極的心裡反應。

    我們可以試想一個場景,如果有位上司說:「你的工作表現很不錯,但是我希望你每個月完成四項任務,而不是現在的三項任務。」不苛求的人看見的會是自己三項任務都完成得不錯,努力沒有白費;而苛求的人看見的一定是那未實現的第四項任務。因此,這樣的心態必然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更加積極活躍,而另一個更加悲觀沮喪。

    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苛求的人生總是相對沉重的!

    過於苛求往往還隱藏著偏執與自我壓抑,導致身心不健康。過於苛求自己的人通常感到自己的壓力更大、更焦慮、身心更易疲憊,長期在這種情緒下容易走上極端,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患上各種心身疾病,比如抑鬱症。這就是過於苛求的結果。

    俗話說:「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現實生活中,對人、對事、對自己都不宜過於苛求,否則會使自己生活在孤寂和焦灼之中。

    人的一生中,挫折、坎坷是難免的,痛苦和歡樂同在,煩惱與幸福共存,總之成功與失敗是並存的。我們越是對成功苛求越多,失敗時,痛苦也就會越深,這也是心理學中所說的智能越高,對苦悶的體驗就越敏感。

    不苛求自己就是我們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面對現實。

    一次,去外地參加會議,在一個沒有電梯的賓館的一樓到四樓之間上下奔走了六七趟,幾趟下來,我渾身無勁,腿腳發麻。而同行的一位老先生卻大氣不喘,精神煥發。我與他閒談才知道他已經有八十高齡,是這次會議的特邀嘉賓。這麼大的年齡還有這麼好的身子骨和精氣神實在令我佩服,問他討要養生秘訣,老人說:「我的秘訣就是:憂愁穿腸過,夢在心中留,對什麼事情都不苛求。」

    在談到自己的夢時,老人說,自己與人無爭,與己有求,但無奢望。我不想當名人,不想做明星,只想做個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的文學愛好者。從三十歲開始,當他明白自己所要的人生不過是清清淡淡一碗飯後,就放下了許多事情,讓每天的生活閒不著,也累不著,早上跑跑步,白天讀讀書,晚上寫寫字,從來都是睡得香也吃得香,書也讀得香。

    然而,正是這種看似平淡的心境,讓他沉澱下來,有著更好的創作空間,最後成為大家眼中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試想,一個樂觀豁達,與己有求又不苛求的人,能不長壽嗎?能不成功嗎?其實,不論年輕也好,年老也好,心中都該有一個夢,夢可以照亮黑夜中路,但對於夢不應過於苛求,大可不必定什麼硬指標,譬如每月一定要完成多少任何額,兩年之內要達到什麼位置,一生要留下多少財富等等。那樣就太苛求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了。那樣的活法也太累。夢若成真固然不錯,夢沒成真也沒關係。抱著一種順其自然的心態去追求,去努力,也就足夠。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六.遠離慾望

1.有多少慾望才能滿足


慾望的產生永遠比滿足慾望的手段跑得快,慾望的滿足只存在於完成時的那一刻,在滿足的那一刻之後,人們就對它再也沒有興趣了。

    生活不能裝得太滿

    有兩句話,一句是:花未全開月未圓——留有餘地才是美;另一句是:隨心所欲不逾矩——把握尺度最智慧。

    剛開始時,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認為人活一世就應該轟轟烈烈,追求生命的極致,如果凡事要留有餘地、把握度,這樣的生命太壓抑。後來,因為我的莽撞和無知受過幾次傷害,回過頭,再去體會這兩句話的意味,才發覺不愧為人生經典。

    生活中有一個小竅門,也許大家都有體會:熱水瓶的開水如果灌得太滿,反而容易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熱水瓶蓋能傳熱,如果開水灌得太滿了,水與塞子接觸,水的熱氣就會通過蓋子散發出去。這樣,熱水瓶裡的水,就會很快冷卻下來。所以,有經驗的人不會將水瓶裡水灌得太滿。

    生活中,走過了一段路程,也會領悟到:凡事不能太滿,把握一個合適的度,才是讓別人和自己都最舒服的狀態,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處世的技巧。

    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把事業做得這麼大,擁有今天的財富和成功,凡事留有餘地也是他敬奉的一個哲學。他曾給兒子李澤楷忠告:「做事要留有餘地,不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益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l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

    這是李嘉誠從商一輩子的經驗處事準則,它讓李嘉誠結交了無數商界朋友,贏得了廣大股東和職員的信賴和支持,樹立了崇高的形象,為他贏來了無數的財富。

    生活就是一杯水,儘管杯子的華麗程度因人而異,但杯子裡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是一樣,我們有權利選擇加鹽、加糖等各種調料。但,若添加的成分太多,裝得太滿,會不堪其重。

    常言道:「物極必反,水滿則溢」。這裡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當我們在處理問題時,要留有餘地,以便旋轉和掉頭。一根鋼絲做成的彈簧是有彈性的,但是,如果我們不顧及彈簧彈性的最大承受力,過於用力的拉拽它,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彈簧的彈性削弱甚至消失。

    凡事都有一個度,超過那個度就會走向他的反面。吃飯是好事,吃多了會得病,疼愛小孩是好事,如果溺愛可能愛出壞品格,水加溫到一百度就變成水蒸氣。所以,我們做事情就需要考慮自己的承受所及,留有餘地才能讓生命走得長、走得遠。

    我有一個女同事,她長得漂亮、身材也好,每天都有不同風格的打扮,時髦、得體,贏得了所有同事的稱讚。就在這一片讚揚聲中,女同事的虛榮心被越發膨脹起來,為了打扮得更惹人注意,更增添品味,不惜花大手筆的錢去購置時尚名貴的珠寶、名牌服裝、高檔箱包……但是她的收入有限,和強烈的物質慾望不成正比,甚至已經負債纍纍。

    一次聊天,女同事聊到自己的生活其實很累,別人看到的只是一個光鮮亮麗外表,但實際已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變得疲憊不堪。她也反省過自己,超負荷地購買名牌物品似乎也沒讓自己真正開心過,只讓虛榮心一天強於一天,讓人欲罷不能。

    我鼓勵她,既然自己有認識到,就要想辦法克服自己問題,如果無法一步到位,就慢慢來。並善意地提醒她,如果想要的東西太多,被慾望壓得喘不過氣來,就沒有心情去品嚐更美的生活,凡事不要太滿,舒適有度,才能讓生活更美好、輕鬆。並對她說:「其實,你已經夠美了,即使不用名貴物品點綴!」

    由此,我不禁想起兩個詞來,非常吻合「舒適有度」的生活狀態:一曰「微醺」,二曰「半糖」。所謂「微醺」是飲酒飲到三四分,即非毫無感覺,又不失控,剛有點飄飄然就打住,那才叫享受。何必鬧得五臟六腑全要吐出來,甚至醜態百出,活受罪呢?至於「半糖」,則是源於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就叫「半糖主義」。歌詞唱道「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永遠讓你覺得意猶未盡。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愛來之不易,要留一點空隙,彼此才能呼吸……」這裡說的雖然是愛情,但其中的哲理卻有著普遍的意義。比如,幹事業要勇於拚搏,但也不能蠻幹不要命;美食要好好享受,但也不要撐得難受;減肥少吃一點是必要的,但不能為此餓出病來;外出旅遊勞累難免,但若非得一天去8個景點,定會累得一塌糊塗,還怎能感受快樂?

    人生不要太滿,凡事掌握度,一切適可而止!這是生活沉澱出的智慧,也是讓人生幸福舒適的訣竅。


婚外情是危險的賭博

    我上班的途中,經常會遇到一對中年夫婦,他們與我相向而行,夫婦倆一顰一笑一嗔,都是春風細雨般的和諧,無聲的恩愛、滿足和幸福,都洋溢在男女舒坦的臉上。每次,看到夫婦倆開心的模樣,都會讓我心生三分「妒忌」,七分懷想。

    在幸福、安寧的婚姻背後,不知道有多少人無法忍受婚姻的平淡,在面對外來的誘惑前放縱了自己,但,真正聰明的人應該知道,當選擇了婚姻,就應該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忠貞自己的另一半。即使婚姻生活相比外來的誘惑缺少讓人怦然心動的感覺。但是,我們知道自己所擁有的婚姻才是最實在的東西,在夜深人靜時,不會因為不忠而突然驚醒,不會因為道德淪喪而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李潔和老公是大學同學,畢業一年後就結婚了。她們住著學校分配的小兩居。黃昏的時候,她和老公捧著一隻切開的西瓜,一人一隻勺子席地而坐,李潔的幸福一點點在臉上蕩漾開來。那時候,看到身邊的人婚姻出問題,李潔簡直難以理解,好好的日子不過為什麼要折騰。

    風平浪靜的日子過了3年,學校調來一名新老師,和李潔年齡相當,通過幾次接觸,李潔發現那位男老師笑容很好看,而且特別有才華。平時話不多,但總能說到點子上去。隨著交往的加深,李潔的心裡莫名其妙地發生了變化,她盼望著上班,盼望著和他在一起。雖然她一遍遍在心裡說這怎麼可以,我生活很幸福呀,可就沒有辦法克制自己。

    在一次加班後,男老師邀請李潔一起吃宵夜,幾杯啤酒下肚,李潔的頭靠在了男老師的肩膀上。從那晚起,她們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剛開始李潔還有內疚,時間一長也覺得很正常了。偷情的感覺的確讓她刺激,而這種刺激讓她早已淡忘了當初的幸福。可是,有一天李潔和男老師在自認為很偏僻的湖邊散步時,意外碰到了老公的親戚。悲劇從這一刻發生了。

    老公找到學校,把男老師教訓了一頓,李潔也因為全校師生知道了這件事,面子難堪辭職回家。周圍的親戚、鄰居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她,老公更是對她不理不睬,每天故意加班,半夜才回家。

    李潔覺得生活已經全然不是以前的樣子,幸福二字更是早已離她遠去,悲涼之中自己吃安眠藥自殺了。

    一個幸福的家庭因此破碎。

    當婚姻的平淡遭遇外來的激情的時候,確實容易讓人意亂情迷,但往往在錯過之後,才發現,原來婚姻的穩定比浪漫的感覺更為重要。有了婚姻之後又遭遇激情的慾望,其實是危險的賭博。

    每個女人都渴望浪漫,可是,將婚外情的那種新鮮刺激當成了浪漫,就成了錯誤。生活,有時還是平淡些好,得到自己該得到的,珍惜並享受自己所有的,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也是一種修養。

    「花開百朵,我折一枝,芳香滿襟袖」。生活中,熊掌和魚翅不可兼得,選擇和節制是保證幸福生活而必要的措施,不要因為不懂得珍惜而付出了幸福的代價。幸福不是處處都有,失去了,有可能再也難以找回。


    滿足永遠在未來

    還記得我們年少時候的夢嗎?就想考所好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可當好大學、穩定的工作都有了之後,我們又在夢想什麼?LV的包?豐厚的股票收益?即使一樣樣在實現中,但新的夢又在不斷的產生,自己的公司?上流的生活?……夢想好像永無止境,我們的心永遠在不滿足狀態。

    可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打開心靈觀看過自己的慾望?我們曾經想得到一千元,現在得到了,然而為什麼還不快樂?因為我們又開始創造出新的慾望,開始期待新的未來——一萬元。沒錯,得到一萬元之後,下個目標就是十萬元,得到十萬之後呢?就是百萬、千萬……

    人是很奇妙的動物,我們內心無時不充滿著無限的慾望,也在奮力將慾望收繳於自己囊中,卻沒有一個真正滿足和快樂的時候。


有一個老人在自家門口的一塊空地,堅起一牌子,上面寫著:「此地將送給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騎馬經過此處看到這個告示牌,心想:「此人既要放棄這塊土地,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下來。我是個富有的人,擁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條件。」

    於是,他叩門說明來意。

    「你真的全然滿足了嗎?」老人問道,「那當然,我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果真如此,那您還要這塊土地做什麼?」

    我們常以為,若能得到更多的錢、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名位、更大的成就,就會滿足。但當我們得到這些目標,我們還是不滿,因為永遠都有下一個更遠的目標在前面等待我們去完成,這就是慾望。

    慾望是依據這個人的年齡、知識層次、所處的地位以及環境不同而不同。就一個人而言,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慾望,當一種慾望滿足以後,新的慾望又會產生。慾望的產生永遠比滿足慾望的手段跑得快,慾望的滿足只存在於完成時的那一刻,在滿足的那一刻之後,人們就對它再也沒有興趣了。

    讀過《聖經》的人,對於古代猶太國極盛時期的君王所羅門,有很深的印象。所羅門被稱為充滿智能的君王,他領導的猶太國,國強民富。他個人的聰明才智,超過歷代的學者智士,他的財富名位,也是得心應手,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物質的享受,算得上達到了極點。但是,所羅門他滿足了嗎?他是否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我們看看他自己寫的一段話就能明白:「空虛而又空虛,萬事全是空虛。太陽底下沒有一件可以留念的東西。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仍然常在。」所羅門又描寫到:「智能愈多,煩惱愈多。學問越廣,憂慮越深。」從所羅門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世間的一切,都不能滿足他,都不能使他幸福。他那麼的充滿智能,又是一位極有財富的君王,尚且不能滿足於現實,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呢?

    可見,慾望是本能,慾望的本質是不滿足,人人都如此,即使無比富有。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排斥慾望,從另一個角度,適當的慾望能促進我們過得更好。

    試著瞭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欲求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根據心靈真正的聲音去找尋想要的生活。不是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想要什麼,也不是因為別人擁有了什麼我就一定要比他的好。如果這樣,此生,我們恐怕都填不滿這個慾望的洞。

    不要讓滿足永遠都在未來,站在那個遙遠的山頭孤單飄搖,讓我們感受不到其中的快樂。可以給人生設定一小步一小步的方向,每當實現或得到,就好好珍惜和把握,滿足得到,活在當下,不要無期的盼望著未來,而把現在當作無用的泥土踐踏。

    欲求未來會使我們錯失當下,而如果我們不能夠活在當下,那我們的不滿、我們的痛苦將永無止息,找不到盡頭。

    我們可以試著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其達不到某個設定的慾望目標,痛苦不已,不如調整自己的心裡期限。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2.把心放在身邊


明天永遠是個未知數,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的愛,是唯一不會錯的真理。

    坐在這裡,想那裡

    我認識一個企業家,他因壓力過大快承受不住,常來找我訴苦,我建議他出去散散心,去一個遊客稀少、風景優美的海邊度度假,這樣或許能幫助減輕心理壓力。

    這位企業家朋友還真聽了我的話,帶著他的妻子出國旅遊去了。他和妻子躺在白色的沙灘上,遠眺寬闊的藍色海面,聽著海浪陣陣,讓人神清氣爽的一幅畫面。可他還是眉頭緊鎖、唉聲歎氣,感覺心情很壓抑。他自己也很不理解,問身旁的妻子:「為什麼,躺在這裡我的壓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增加了呢?」

    「因為,你並沒有真正放下,」妻子聰明地回答:「雖然你的人離開了,心卻沒有離開,你還扛著工作、扛著業務呢!也正因為你人不在現場,無法掌控現場,所以,壓力更加增大了。」

    他的妻子回來跟我講述的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曾看過的一則公益廣告,廣告提醒大家旅行時別忘了帶護照、機票、換洗衣物、相機、甚至筆記本,但最重要的是,請一定要「忘記帶過去的心情、想法和習慣,要空空地出去,然後滿滿的、新新的回來」。

    這真是一個好主意!想一想,我們曾有多少次外出旅遊的機會,雖然飛機已經離地三萬英尺,雖然我們已經置身於風景如畫的度假勝地,但我們的心不在地面上的公司裡,就在孩子上課的教室裡;不在牽掛著下個月的營業額,就在擔心著人員招聘問題——人已經在這裡,心卻還在那裡,抓著工作、扛著公事、惦著業務、記著孩子,這樣的旅行是不是太沉重了?

    該休息的時候,沒休息到,該玩樂的時候,沒玩到;而該認真的時候又不認真,該安心的時候無法安心……我們似乎總是做那個「不應該」的事。

    更可笑的是,也許我們對這個假期已經期盼了許久,犧牲了不少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才換來的;我們曾日夜夢想去到那個地方,為等待這一刻的到來興奮不已,可當我們真的去到那裡,真正可以投入到那個場景中,我們的心又開始想著家裡,想著未完的工作,想著各種各樣的事情。

    甚至上班、學習、開會、聚會、聊天、娛樂……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我們總不能專心致志,已經習慣了人在那裡,心,卻在這裡!

    當我們在外出時,就只能呆在外面,無法回到家裡,也無法回到辦公室,那麼,做好此刻應該做的事情就好了;當我們與朋友聚會聊天的時候,就不能夠同時照顧孩子,也不能夠看書寫作,那還惦記此刻無法實現的有什麼用呢?只會干擾了我們當下的狀態和心情,干擾了此時此刻要專注做好的事情。

    我有位親戚就是典型「坐著這裡,想那裡」的例子。她剛生完孩子不久就和姐姐和開了一家珠寶店,生意很紅火,忙得她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之前邊開店邊帶孩子的想法就無法實現了,只好請保姆帶。但後來,她卻連續出現了幾次事故,收了幾次假鈔,損失很大。她說:「工作時,我心裡總是惦記著家裡的事,孩子吃飽了沒有?保姆把煤氣關好了嗎?家裡沒米了,老公下班記得買吧?回到家,我又掛念著店裡的事,明天店裡搞活動,不知道營業額能增長多少?過幾天還要招幾名導購,不知道情況會不會順利?……」她說自己總是無法集中精力做好當下的事情,思想被扯來扯去,感覺自己都快要崩潰了。

    其實,這樣的情形有很多,比如,在我們唸書的時候,上課時總想著下課怎麼玩兒,到了下課玩兒的時候,又想著下堂課的內容還沒預習;當上班工作以後,上班的時候想著下班要做什麼事,到了下班之後,又想著上班的事;甚至認識心儀的另一半後,當和他(她)在一起時,想到的是沒完成的考試或工作,當讀書或上班時,腦子裡又全是他(她)的影子;一個人的時候,嚮往熱鬧,熱鬧時又渴望孤單……我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在自己所在的地方。

    我們已習慣了這樣,我們一直都不在當下,總是走神或分心,錯失此刻的幸福。我們的人和我們的心走著不同的方向,所以,才會心神不寧,才會焦慮不安。


    珍惜身邊的愛

    卡耐基有一次在成年班的堂課上留下了一道家庭作業:「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最想向他們表達愛的人,告訴他們你愛他。」

    一周後,在課堂上,卡耐基問他的學生是否有人願意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一個中年男子站起了身,說:「自從6年前我和父親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後,我們就開始彼此躲避,除了在聖誕節或其他不得不見的家庭聚會,我們避而不見,即使見面也從不交談。所以,當老師佈置下作業,我就想,也許這是個機會,以緩解我和父親的矛盾」。

    「晚上,我回到了父母家,按門鈴,祈禱爸爸會出來開門——如果是媽媽來開門,我恐怕會喪失告白的勇氣。幸運的是,爸爸打開了門。我一點沒有浪費時間,踏進門就說:『爸,我只是來告訴你,我愛你』。

    「父親聽了我的話,不禁哭了,伸手擁抱我說:『我也愛你,兒子』這一刻如此珍貴,我甚至期盼時間能就此停止。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兩天後,從沒告訴過我他有心臟病的爸爸忽然病發,在醫院裡結束了他的一生」。

    「這一刻來得如此突然,我毫無防備。如果當時我退卻,而沒有告訴爸爸我對他的愛,那就意味著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想對所有兒女們說:愛你的父母,不要遲疑,從這一刻開始吧!」

    這是一個令我們感動,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

    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許,年少時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愛,等自己也為人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時,想給父母一點回報,盡點孝心的時候,父母可能已不在我們身邊。

    比爾·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是不能等待的。時間如流水,青少年時期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學習,忙遊戲……等成人了,還要忙工作,忙事業。當我們認為擁有了可以孝順父母的能力的時候,父母已經吃不動也穿不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經遠離了塵世。

    所以,親愛的讀者,如果父母還在你的身邊,一定要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為父母做點事,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和感激。孝敬父母要及早,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順,為時已晚,只能空留遺憾。

    還有一種愛和父母的愛一般,同樣樸實無華,只會默默的圍繞在我們身邊,給我們關愛和關注,給我們溫暖和幫助——這就是夫妻之間的愛。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很美麗,婚後數年依然美麗。她的婚姻似乎和她的相貌一樣完美,讓她無可挑剔。但是無論多麼完美,日子久了,終究會變得平淡。平淡久了,也終究會厭煩。當厭煩到快要麻木的時候,她邂逅了一個丈夫之外的男人,那個男人似乎讓她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她決意離婚。

    丈夫久久無語。

    漫長的沉默中,她拿出小剪刀開始修剪指甲。可是她的小剪刀有點兒鈍了,不大好用。

    「你把抽屜那把新剪刀遞給我一下。」她說。

    丈夫把剪刀默默地遞到她面前。她忽然發現,丈夫遞給她剪刀的時候,刀柄的方向朝向她,刀尖朝著他自己。

    「你怎麼這麼遞剪刀呢?」她有點兒奇怪。

    「我一直都是這麼給你遞剪刀的。」丈夫說:「這樣萬一有什麼意外,也不會傷到你的。」


「是嗎?」她說。心卻忍不住輕輕一動:「我從來沒注意過。」

    「那是因為這太平常了。」丈夫靜靜地說:「我從沒有說過,因為我以為沒有必要說——其實我對你的愛也是如此。從我愛上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要把最大的空間給你,要把最大的自由度給你,就像剛才遞剪刀時把刀柄給你一樣,把愛情的生殺大權給你,讓你不會受到傷害——最起碼不會從我這裡受到傷害。也許這並不驚天動地,也並不轟轟烈烈,可這就是我的愛。」

    她淚水洶湧而出,緊緊地抱住丈夫。

    如此一份細膩的,已融入生命的愛,當用內心去體驗時,鐵石心腸也會被感動,這份幸福又怎能放棄呢?

    身邊的愛也許就像穿梭在盛開的荷花下的青魚,當荷花絢麗時,青魚只在水中無聲無息地游動;當荷花敗落時,青魚卻還能帶給它一串串鮮活的呼吸。

    也許當我們傾心於花香滿腑時,從不曾注意到青魚的存在,但是,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青魚的氣息已經充溢到了我們每條脈絡之中。

    親情和愛情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愛,可往往因為日夜相伴、過於熟悉,讓我們看不清其中愛的內涵,而不懂得去珍惜。

    珍惜身邊愛吧,時光是不能倒流的,過去的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不要讓我們的心活在懺悔當中。

    明天永遠是個未知數,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的愛,是唯一不會錯的真理。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在網絡上讀過一個小故事。

    有人曾問梵高:「你的畫裡哪一張最好?」

    他說:「就是我現在畫的這一張!」

    幾天之後,那個人再問他。梵高說:「我已經告訴過你,就是我現在正在畫的這一張!」

    雖然梵高正在畫的是另一張,但對他而言,對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來說,毫無疑問,他的回答都會是:「我現在正在畫的這一張就是最好的。」

    同樣的故事,在著名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身上也發生過。

    托斯卡尼尼是舉世聞名的指揮家,人生的閱歷非常豐富,他到過許多地方,指揮過無數的樂團,也見過無數的達官貴人。

    在他八十歲時,他兒子有一天好奇地問他:「在您一生中,一定有過很多重大的事,您覺得您做過的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托斯卡尼尼回答說:「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不管是在指揮一個交響樂團,或是在剝一顆橘子。」

    他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但細想起來又不無道理,剝橘子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不用刻意關注也能剝好,比如我們邊看電視或邊聊天的時候,眼睛盯著電視、嘴巴還在說話,只將很少的意識放於橘子上,也能完成。剝完後,就一瓣瓣地吃,直到吃完,我們的意識或許都未曾專注過橘子,自然,沒將意識專注於橘子上,我們也無法充分體會到吃進去嘴裡的美妙滋味——如果不能習慣性的專注在此刻,也許我們就習慣了任何時刻都無法專注,就像忽略了對剝橘子的專注,也就很自然忽略了橘子的甘甜味道。



    小時候,我可愛的母親就告訴我和弟弟,吃飯的時候就好好的吃飯,不要說話,不能看電視,當時我還很生氣,認為她太嚴肅了,為什麼吃飯就只能吃飯?現在想想,原來,母親一直在引導我們「活在當下」,該吃飯時就好好吃飯,別錯過享受每一口飯菜的滋味,專注每一件應該專注的事情才是正確的。

    母親還曾教過我,上課時就應該好好看著老師的眼睛,聽老師講,而不要只顧自己忙著抄筆記,漏了老師所講的內容。開始我沒往心裡去,心想,老師講的時候我不趕緊抄下來,下完課黑板一擦不就沒了?於是很努力、很認真地抄筆記。但我從來都沒有當過最優秀的學生。後來,學校組織優秀學生介紹學習經驗時,我清楚地聽到一位男孩說:「上課時我的眼睛只跟著老師轉,很少記筆記,或許我能從筆記中得到考試所需要的知識,但知識並等於理解,要理解就必須專注當下,否則片片段段抄下來,知道的也只是片片段段。等我全都理解透了,就自己重新整理出一本筆記,這樣更利於鞏固知識。」

    是呀,多聰明的做法,這不和我母親說的一樣嗎?當我們辛苦的抄著老師筆記的時候,卻錯過了在當下就理解透徹的機會。

    當下的學問還真是挺大。但我們為何習慣了總不在當下呢?是我們放不下一顆忙碌的心?還是我們總怕錯過什麼?

    實際,我們在不專注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當下,而明天、未來就是由一個個當下組合而成!

    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當下,把手邊正在做的事情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彷彿此時此地世上惟有此人,惟有此事……如此這般,才會有真正的享受過程、快樂產生。

    是的,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使在剝一顆橘子。


~ 全文完 ~

[ 本帖最後由 子羽 於 2009-3-7 15:00 編輯 ]

TOP

看完後~~

過去的經驗也許可以造就未來

不過,也是有人只看過去的美好,導致挫敗時無法向前

所謂:好漢不提當年勇。

而男女也是如此,難不成你愛的是過去。

昨日已逝, 明日是謎, 把握今朝, 盡力而為   寫的真好啊

TOP

引用文章

忙的時候,想要休息;渡假的時候,想到未來。
窮的時候,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怕幸福不能長久。

該決定的時候,擔心結果不如預期;看明白了,又後悔當初沒有下決心。
不屬於自己的,常常心存慾望;握在手裡了,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

「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

TOP

回覆 9樓 奮鬥小蓁 的帖子

看到小蓁回帖

小蓁好像以前被欺負的很慘吼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