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直言無遮「十法界依正莊嚴」

直言無遮「十法界依正莊嚴」

直言無遮
  
     太乙居士合十
  
眾生平等皆有佛性,只因為痴迷不見,所以輪迴生死,出不了三界火宅。現代人物質享受豐富,但在精神上的痛苦指數卻是有增無減,這是一個應該正視與值得反省深思的問題。對於身、心、意、靈、識、性的關係,更是修道人必須明瞭的。對於人生苦的來源徹底明瞭後,才有機會脫離苦海,進而自悟自修,自行自度自成佛道。普願本文能利益一切有情。

佛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依報隨著正報轉。」識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八識規矩頌》說「金剛道後異熟空」,若不了知「識」為何物,就容易在言語文字上討便宜錯用心。諸佛所說,千經萬論,只為眾生迷故,假立文字,以作方便。對於禪師及悟者而言,亦不立語言文字,亦無常與無常,亦無悟與不悟,亦無智與無智,亦無凡無聖,亦無佛無眾生,無量無邊的宇宙萬象森羅盡虛空遍法界只如一微塵,亦無所謂微塵,如來圓覺妙性中本來無一物。既然實相無相無不相,那裡有不動可言。以幻修幻,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亦無幻可離,一切本無生故。色空一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一不二,証無所証,得無所得。所以金剛經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見一切境緣塵色萬法,心不執 著,是名無念,是名萬緣俱絕,是名萬緣放下,只是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罷了。但若執著無念即滅,持此見是空亡外道,灰身滅智,必受輪迴生死。壇經說【若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斷即死,別處受生。】【一切法自在性,名為清淨法身。】【自歸依者,除不善行,是名歸依。】【無常已來,後念善,名為報身,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然如來法身遍一切處又不礙一切處,學人莫在文字上錯用心,以免成障道因緣。華嚴經上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道家也有言【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若不能粉碎虛空,了達宇宙森羅萬象盡虛空遍法界都攝於自法性,就出不了輪迴牢籠,為迷不見性故。維摩經云:【自縛而能度人者,無有是處。】所以六根若染萬境,是名六賊,是名六外道師。若不染萬境,即一切相而離一切相,則名諸佛

聖嚴法師在《探索識界》的自序中提到「若不明白唯識而只修各種加行,或者略有身心反應的覺受,便會濫作聖解。尤其是禪修之士,若不釐清無心、無念、無相在唯識學中的層次界定,極容易將無想定無想天的禪境,甚至僅僅是輕安境,便誤以為是明心見性,或將直覺、直觀的尋思境,謬認為是無我無心,其實這都跟初得轉依的見道位所証真如自性,相去十萬八千里了。」善哉斯言!這段說明足以讓自認為是修學頓悟法門根器的人,好好的檢驗自己了,認不得【母】在何處,【根】在何處,如何的去?那就勸請諸位,早念「阿彌陀佛」,或是求生淨土,以免自誤!宋朝永明延壽禪師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楞嚴經云:「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願與諸位大德共勉,阿彌陀佛!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