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討論] 問題背後的問題是誰之過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問題背後的問題是誰之過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兒時父親教誨要我遇事要用智慧去解決,而不是用氣去處理事務,在父親教導之下,我不斷接授各種事件的考驗,尤其在處理危機事件更是冷靜低調處理,最後都能在雙贏的情況解決問題,因此讀研究所時特別喜歡研讀SOWT分析理論與賽局理論,從這理論取得處理事情的均衡點來減少雙方的損失,也許是父親對我的期望,因此在求學與工作過程中我都能逢凶化吉完成自我期許與長官交代任務,相對也養成我看事情的角度與他人不同,但是在任何一個組織或環境中,我們又常遇到一些讓人不知如何去權衡處理的事件,在處理時又不知如何去拿捻。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提出方案解決問題,這事解決問題的過程,每一位解決問題者,必須用睿智的智慧去思考並化為行動,丹麥哲學家齊克果說:「表象如浮標,本質如魚鉤。」如果只有水面的浮標,卻無法看透水面下的魚鉤,那是不能掌握問題的本質。
近遇到下面3個案例,表面上問題是處理好了,但實際上問題依舊存在,如何解決也是我一直在探討問題背後的問題是誰之過。
案一:
生於一個破碎的家庭的小男孩,父母分離之後,父親再娶後母又生2子女,又因經濟不景氣,工作不順利常失業,因此這位父親常將氣發洩這位前妻生的小男孩身上,國小才3年級常遭家庭暴力,小男孩常被這位不負責的父親毆打成傷,也這樣社會局的社工人員常特別關懷之男孩,小學教師如遇到學生受家庭暴力都必需依規定函報當地縣府社會局處,就這樣這小男孩父親都會不定期將小男孩轉學或不願意小男孩就學,有一次這父親聽我們學校校風很好,因此又向社會局表明要小男孩讀本校,學校主任們也以有教無類之精神同意之小男孩跨區就讀,一個月過去小男孩在學校學的很開心,功課也慢慢的跟上,老師們也特別的關懷與愛護,但班導師常發現小男孩身上常有瘀青或是傷痕,因此轉知學校主任,學校當然函報社會局,也許社會局的社工人員真的生氣了,突然到學校將孩子帶走送到寄養家庭,那天小男孩父親來學校要小孩,學校行政人員轉知社會局帶走,此刻這位父親不但每日責罵處室行政人員,還厚顏薄恥要學校給他錢去打官司,根據瞭解這位父親常不工作還靠社會救濟過活,小男孩目前在那裡學校至今也不知。
案二:
一個從加拿大轉回小男孩,家庭環境不錯,父親從商,小男孩國小三年級轉學到本校,常有一些異常的行為,學校的主任們有轉知家長,但家長忙於工作並不加留意,孩子隨年齡的成長思想也不同,目前孩子已經是5年級了,有一天孩子上音樂課,因為不乖被音樂老師責罵,下課之後情緒不穩在教室黑板塗鴉之後,老師在聯絡薄記錄說明,隔天孩子在聯絡薄寫「他沒有錯,為何老師要責罵他,他也不是我班導師憑什麼管我」,並敘述他要去自殺,班導師很緊張向父親說明,父親告訴班導師孩子以前就常說要自殺,並沒將此事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小男孩上自然課,下課後在4樓的走廊圍牆往下看,不知是否鄰近老師太緊張以為小男孩要跳樓,用責怪的口吻責怪小男孩,並用不當的言語管教說「您不是愛跳樓嗎?那您就跳ㄚ」,被激怒的小男孩真的一氣要往下跳,還好學生報的快,在大家合力強救之下平安阻止小男孩,但是小男孩現一直在醫院做心理治療,已經無法正常讀書上課。
案三:
同學校老師的小女孩,因母親老師對小女孩班導師的教導方式不認同,常到小女孩的教室去視察影響班導師的教學,因此小女孩每次回家的不願多講話,更將自已關在房內,這位老師母親不但不檢討自已錯誤,還變本加厲到小女孩班上製造問題,學校主任開協調會希望能解決自家老師的衝突,沒有想到小女孩父親將孩子辦轉學,這位母親老師還不願讓小女孩到新學校就讀,更糟糕是這位母親老師到處散發黑函,我嘗經與小女孩談過,問她在現任班上不愉快嗎?小女孩說沒有,只是不想媽媽出現教室。
從以上三個案例我們探討現代小孩抗壓性少,EQ很低,但是否小孩錯,我們想一想~~應該是社會出問題、教育出問題與家庭親子關係出問題。
就第一個案來說社會局帶走小男孩真的解決問題嗎?我認為沒有反而製造問題,因為真正要帶走是這位父親,而不是小男孩,有問題是這位父親應將其關起來~~~理由是違反兒童福利法與家庭暴力,社會局帶走孩子只是再一次傷害孩子並非幫助孩子,將孩子帶到另一個寄養家庭真的能保護孩子嗎?失去親情的孩子是否永遠活在恐懼中,我不知有沒有人真正聽到孩子的心聲。
第二案,我們要問問題後面是誰的錯,西方教育與東方教育原本就不同,身為父母與老師應該要去瞭解,孩子在環境的轉換適應力本來就慢,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心理的變化,而不是用物質來彌補,具有教育責任的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已言語的管教,而不是用情緒的言語來管教學生,老師除知識授予之外,更要關心學生學習的態度與行為,當孩子學習發生障礙時應該耐心陪伴渡過,每一位孩子的資質不同,所以遇到特殊學生必須更加有愛心才對。如今孩子心理受到傷害變成如此是誰的錯。
第三案,當老師遇到身份重疊時,角色無法隨身分改變時就會發生角色衝突,受傷的永遠是小孩,也不知我們教育當局是否有重視這個問題,老師的小孩是不是應該在服務學校就讀,從整個問題我們可以發現老師與老師彼此太熟悉了,對自已的專業都有堅持,結果不但自已的孩子受傷害連其他孩子也遭殃,當事件發生時學校當局也為難,因為都是自已的老師誰錯都難以啟齒,受害永遠是小孩。
很多問題不可看表面,在解決問題的紛爭時,必需先瞭解問題的來源與釐清問題本質,對事不對人,診斷問題真正原因,解決問題也必須先將問題縮小範圍,才不會受人事物的影響,尤其更不能被人情與感情所誤,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附件: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20075495115342  [時間:2008-12-14 06:26]

[ 本帖最後由 wenna 於 2008-12-14 13:37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沒有完全的受害者,也沒有完全的加害者
一件事是誰之過?每個人都有過!!
真要分??程度問題,受害大小,加害大小
----很多問題不可看表面,在解決問題的紛爭時,必需先瞭解問題的來源與釐清問題本質,對事不對人,診斷問題真正原因,解決問題也必須先將問題縮小範圍,才不會受人事物的影響,尤其更不能被人情與感情所誤,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人遇到事情,就已經有所感,有感而發,謂之情.我們處理一件事情時,我們也被事情處理著....不被情感所誤!?...但意識中你會不自覺偏向某一方.....只有將問題減到最低的方法,沒有將問題真正解決的方法(緣....因果......如點線面-->延伸,如圓--->輪迴...............說到這.....止)
不過文我還是推~~~

TOP

家庭問題! 社會問題?

如果問題好解決..那還需要寫文

沒有誰的錯。。只有改了沒 雨後才有美麗的彩虹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