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論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歷史功績 (下)

論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歷史功績 (下)

同治、光緒年間餘杭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震驚朝野,楊乃武姊姊楊菊貞第二次赴京告御狀沒有路費,胡雪巖資助白銀200兩,並為他們通關節、訴冤情,向回杭州治喪的翰林院編修夏同善訴說冤情,請他回京後與同僚進言相助。

救人之急,成就胡雪巖的好名聲。同治、光緒年間餘杭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震驚朝野,楊乃武姊姊楊菊貞第二次赴京告御狀沒有路費,胡雪巖資助白銀200兩,並為他們通關節、訴冤情,向回杭州治喪的翰林院編修夏同善訴說冤情,請他回京後與同僚進言相助。夏回京後,通過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翁同龢與刑部浙江司郎中林拱樞(林則徐第四個兒子)的努力,最終由慈禧、慈安兩宮太后下諭旨重審此案,結果獲得昭雪,楊乃武出獄後特至胡雪巖府上致謝。

另外,胡雪巖珍惜歷史文物,從日本購運一大批洪鐘捐贈杭州與江浙皖各地寺院。他曾於同治(1862~1874年)、光緒(1875~1908年)年間東渡扶桑,目的至今尚未有人調查研究,有人認為是去「東遊」。但據筆者的推測,胡雪巖去日本不是旅遊,而是和他的商業經營有關。目的應該有二:第一,是去調查考察其徽商前輩、明代著名海商王直(原姓汪)在日本的商業活動與經驗教訓;第二,想做中日間的國際絲銅貿易。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特准浙江乍浦港與日本長崎港通商,以江浙生絲和絲綢採辦日本棹銅鑄錢,赴日採運的銅商利潤豐厚。

據吾師張慕騫教授,1934年在《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第三卷第五期發表譯文〈杭州及其附近之日本鐘〉一文,介紹日本駐杭領事米內山庸夫先生於1934年8月,在日本《支那雜誌》「支那研究專號」發表的〈杭州及其附近之日本鐘〉文章。他受日本國文化事業部(省)速水一孔翁先生的委託,在杭州調查日本銅鐘之蹤跡。他從民國17年(1928年)8月赴任至民國20年(1931年)離任三年內,在杭州發現胡雪巖從日本紀州、大阪等地購運回國的、捐贈寺廟的刻有「錢唐弟子胡光墉敬助」陰文洪鐘,有杭州吳山省城隍廟大殿、吳山解神殿、吳山文昌廟、吳山神霄雷院、吳山東嶽廟、吳山某廟、杭州城內龍興寺、城內岳王廟、杭州城西五雲山山頂寺、雲棲寺、杭州北高峰靈順廟、上天竺法喜寺、南星橋譙樓、臨安天目山昭明禪寺等14處。據米內氏文中提到,胡雪巖從日本購運回國的大銅鐘有50口之多,又提到蘇州靈巖寺也有「錢唐弟子胡光墉敬助」的銅鐘一口。1953年浙江博物館黃湧泉先生,在杭州城內仙林寺舊址一池塘巷天華小學發現胡贈的日本銅鐘一口,並有刻文「仁和弟於汪培元敬摹」和「錢唐弟子胡光墉敬助」。胡雪巖孫媳章芝仙(胡渭卿妻)的堂內姪章洪浩1987年發函杭州胡慶餘堂廠史辦,提到績溪城隍廟的大鐘是胡雪巖捐贈的。今杭州虎跑寺也保存胡氏刻銘的銅鐘一口等。1991年前後,筆者目睹在杭州岳廟左廡和湖州鐵佛寺大殿內,陳列牌書有「胡光墉自日本購歸」等8個楷書大字的兩口大銅鐘。目前杭州和江浙皖等地查實胡雪巖捐贈的銅鐘有19口,占胡氏從日本購運回國銅鐘的三分之一以上。

據浙江博物館李柏林先生驗證,湖州鐵佛寺陳列的刻有「錢唐弟子胡光墉敬助」銘文的大鐘重達3000多斤,50口洪鐘的總重量約15萬斤。乾隆朝民商和額商(也稱洋商或行商)從日本購回的棹銅(俗稱洋銅),十分之六由江浙兩省官買,每百斤給價白銀17兩5錢;十分之四可自行按市價20兩7錢9厘出賣。胡雪巖運回的不是棹銅(即條銅,為鑄錢原材料),而是鑄成品,具有銅鐘的特殊歷史文物價值。我們按最低百斤20兩白銀計算,15萬斤價值白銀3萬兩,他全部捐贈杭州和江浙皖等地的寺廟,這確實也是一大善舉。

第三,為中國商界樹立了「誠信」、「戒欺」的榜樣

胡雪巖一生的商海事業,可分金融、藥業與絲繭貿易三大類。金融業是他的頂樑柱,俗話說:「經商不理財,等於瞎胡來。」他的商號、錢莊、當鋪遍布全國,形成一個金融網,辦得很好。但最具特色的是他創辦了「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至今百年不倒,子子孫孫受益。同治十三年他先在西湖邊湧金門建立膠廠、鹿園;光緒四年春,在城隍山腳大井巷建成一座胡慶餘堂國藥號,總投資100餘萬兩白銀。他治店先樹商業信譽,在營業大廳中樹有兩塊牌子,對內要求「戒欺」,對外宣布「真不二價」,保證藥品質量,銷售地道藥材。自光緒元年開始,雇人身穿「胡慶餘堂國藥號」號衣,到車站、碼頭等地向遊客分送避瘟丹、痧藥等,根據記載他在三年時間內,光送藥品一項花銀多達十餘萬兩。還在上海《申報》上刊登廣告,於是生意興隆,遠近聞名。

杭州有句諺語:「做好生意三件寶,人員門面信譽好。」胡雪巖經商,不僅信譽好,門面也十分講究,他設計的國藥號整座房屋建築,酷似一隻棲息在吳山腳下的美麗的仙鶴:其門庭像鶴首,入門長廊是鶴頸;店內設計別具一格,頗受顧客青睞。在人員管理上,講究策略,古人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奮鬥的目標,都是為了生活更加美好。胡雪巖在企業中根據技能和水平,將雇員分為三個等級,頭等稱先生,職位是經理、協理、總帳房,待遇是重金聘請;二等叫師傅,是各工序的負責人(今稱車間主任),待遇從優;三等呼幫工,從事簡單勞動,計件付酬。再根據雇員對企業的貢獻,最優者可發給「功勞股」,享用終生。還設「陽奉」與「陰奉」,解決職工晚年和眷屬的生活問題,類似今天的退休金和撫恤金,也可稱其為十九世紀杭州最早出現的「勞保制度」,從而大大調動了企業人員的勞動積極性。

「胡慶餘堂國藥號」在民間有「江南藥王」之稱,與北京的「同仁堂國藥號」相提並論。胡雪巖破產後,胡慶餘堂照常生意興隆。但不幸的是,價值數百萬兩白銀的 「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被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煜奪走,只抵了文煜50萬兩白銀存款的債務,文煜向清廷上繳的10萬兩白銀也是從胡慶餘堂內取出。文煜接管胡氏國藥號後,因為「胡慶餘堂雪記」仍生意興旺,四遠馳名,成為上等不朽之基的企業招牌,故文氏仍以「胡慶餘堂雪記」開張。文、胡兩家後裔在以紅股買金字招牌的契約書中寫道:「胡雪記三字連在牌字之上,聲名遠著,雖窮鄉僻壤無人不知,有關生意出入。」於是文氏後人從紅股180股中提出18股作為金字招牌股給胡氏後裔,「每年預交利洋2400元,以資胡氏家用,餘俟三年分紅,再按股均漲」。

1949年後,「胡慶餘堂」曾被一批蛀蟲幾乎要蛀空,幸虧其關門弟子馮根生的努力,派出得力助手劉俊先生經營,至今已是越辦越興旺了。但胡氏後裔受益如何?我們不得而知。胡雪巖與文煜都在同時代先後離開人間,但他們留給後代的印象是:胡雪巖,一代鉅賈,是位頂級的慈善家,是著名的愛國愛民的人間「活財神」。他的存在給社會帶來和諧,給人民百姓帶來幸福。故「胡雪巖」三字,在中國近代商業史上,既是一個人名,又代表一種精神,更體現出徽商獨具的一種商業道德。商海搏擊成敗靠什麼?胡雪巖精神告訴我們:「誠信」、「戒欺」、「務真」,加上「是乃仁術」,便是取勝之本。

今天,我們研究胡雪巖,也是從歷史的角度求真求實的對其肯定和讚揚。胡雪巖,應該屬於中國近代民營企業家的好榜樣,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有功於國、有益於民的「紅頂商人」。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49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