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對孩子的用心、認真、關懷

對孩子的用心、認真、關懷

在教育體系中,學校、家長、學生是三角關係,彼此之間對應所產生的效應,可能是教學上的助力,也可能成為阻力。學校與學生之間,我們已經談得不少了,家長與學校的對應關係,值得我們琢磨一番。

  在美國的學校中,也有類似台灣家長會的組織,主要是提供義工服務、號召募款、參與學校重要改革事項,如校舍興建、設備增減等,許多家長也是校友,對學校感情深厚,出錢出力非常熱情。

  學校與家長的聯繫很密切,他們沒有每日聯絡簿,所有事項都透過網路公告,時效性不高的事,就由校長或各單位主管寄信向家長們說明,Email往返快速,老師幾乎都會在第一時間回信;另外,視訊也是常用的溝通工具。由於家長並不一定與學生同住,因此常舉行三方(老師、學生、家長)視訊會議,分別在學校、宿舍及家中連線談話。邦邦一名同學對課程安排不滿意,想要離校,家長又住海外,學校就安排了這樣一場三方視訊會議,大家一起把事情談清楚;雖然這樣的溝通還算及時,但與台灣隨時打個電話,或走幾步路就可以到校找老師相比,還是有鞭長莫及的感覺。

  正因為美國國際型的的私立高中,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國際學生及美國各州慕名前來就讀的學生,幾乎占了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因此他們一年一度的“家長日”就特別重要。

  邦邦還在台灣讀書時,每學期的“家長日”我一定參加,家長坐在教室中,各科老師穿梭其間,向家長報告學期進度以及他的教學態度;記得有一位老師公開表明,學生如果考不好,是要體罰的,當場獲得家長熱烈掌聲;還有一位老師保證每次上課前都會小考,用反覆不停的考試督促學生複習,強化他們的記憶,同樣也獲得家長的滿堂采。

  家長們最關心的,是英文、數學、理化要如何教學及提昇成績,公民、音樂、史地老師來報告,幾乎都是寥寥掌聲,就讓他們結束,現場也沒有什麼問題請老師多做補充;會去參加“家長日”的父母,基本上自己的孩子在校學業表現並不差,邦邦班上有些家長,我從來沒見過,“家長日”也不見他們出席;要選家長委員,也幾乎是以孩子在班上的成績排名為投票依據,真是“母以子貴”的標準投射,這當中固然可以看到“孩子優,父母一定強”的荒謬心態,但不可否認的是,表現好的孩子,你一定可以看到父母在其中的投入與努力。

  台灣的“家長日”進行約兩、三小時,美國的“家長日”為時三天,邦邦的學校為時五天,應該可以改稱“家長周”了。

  美國的“家長日”每年辦一次,一個多月前就發問卷給家長,一方面調查是否出席,一方面詢問打算和哪幾位老師單獨見面會談,統計好之後,在“家長日”舉行的前三天,就能收到一張時程表,上面詳載和每位老師會談的時間。會談地點在學校大餐廳,每位老師都有一張桌子,上面標示老師的號碼及姓名,每名家長有十到十五分鐘談話時間。我們因為工作關係,到了邦邦高三最後一年,才第一次參加“家長日”。向每位老師介紹自己時,老師都一副“哇!原來是邦邦的父母,太高興看到你們了”的表情,然後拿出邦邦的資料,告訴我們這學期他上課的重點、邦邦在這個科目的表現,以及考試和作業成績。接著就會聽到他們迭聲稱讚邦邦,讓我們覺得機票錢沒白花。

  雖然老師總是鼓勵多,但他們對孩子人格表現及個性上的優、缺點,也闡述透徹。邦邦的網球教練就告訴我們,有段時間邦邦陷入低潮,比賽成績不好,他告訴教練很灰心,不想再打網球,教練不斷鼓勵他,與他懇談多次,後來邦邦擺脫低潮,重建信心;教練擔心邦邦在其他事情上遇到挫折也會想放棄,因此特別要我們關注這一點。

  在會談中,我們深刻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了解與認識,這種面對面的談話,如果老師在父母自我介紹以後,還一臉茫然地說:“他是幾年級?哪一班的呀?”就別說有多尷尬了。毫無疑問的,這裏的老師認識每一個他的學生,不管他是教美術、體育或電腦繪圖,都對班上學生如數家珍,這裏的父母也不因為科目的重要與否,看輕這些老師,只要是授課的老師,全都一體尊重。

  老師認識學生,不是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嗎?否則學校就像補習班了。可是在台灣,大部分科任老師不認得自己的學生,為什麼?因為學生太多,來不及認識,而且又不是班導;如果班導像媽,科任只不過是阿姨吧,管那麼多幹嘛?搞不好還惹人嫌,最好上完課就走人。

  邦邦學校的老師,每年級上兩個班的課,一個班十至十五人,兩個班頂多三十人,考卷、作業全由老師親力親為,對於每個學生的學習,自然掌握清楚;在這裏,沒有聽過考試考完,由學生互相改考卷的事。

  “家長周”當然不只和老師單獨面談而已,家長來自四面八方,每年出席率都有八成,學校必須把握這個機會,讓家長完全掌握學校運作;學校的做法是,開放老師上課,家長自由旁聽。學校把各節課的教室位置事先寄給家長,你可以如同學生般,一科一科去聽。學校也安排幾場大型座談,由各個主管報告校務,各大學也藉此機會派人來校招生,主講人往往準備充分,資料齊全,頗讓人心動。晚上則由學生負責表演節目。這些活動進行下來,沒有三天,還真無法結束呢。

  家長聚在一起,八卦消息也流通起來,我們就聽某家長發布的權威消息指出,學校上學期共“踢”掉了十五名學生,大部分是因為抽菸及吸毒,這兩種行為無法通融,是因為容易污染其他孩子。學校校規如此嚴格,但孩子還是無法抵抗誘惑,也可想見校園毒品的嚴重;校方在鐵腕之外,也採柔性措施,學校設置有“教誨師”,吸毒或抽菸的學生,如果想戒除,在校方尚未發現之前,可以找“教誨師”坦白承認,教誨師絕不可向校方透露,造成學生被開除;但學生必須接受老師協助戒菸、戒毒,這種制度有點像神父聽告解,是上帝、神父和告解人之間的承諾。

  一次家長日,讓我們感受的,是美國教育的用心、認真、關懷,是的,就是這六個字,願與所有的老師、家長共勉。

TOP

標題漏了幾個字--幫你補上去   

<<非廣告>>
出版者:天下遠見公司
出版日:2007年11月
作者:李艷秋/李志邦
書名: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李艷秋母子的教育手記)
摘錄:179頁~186頁
179頁文章標題: 對孩子的用心、認真、關懷--美國學校的家長週

[ 本帖最後由 霄雪 於 2008-4-15 12:42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