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皈依.頂禮.問訊

皈依.頂禮.問訊

【歸依】
又作皈依。指歸敬依投於佛、法、僧三寶。歸依之梵語含有救濟、救護之義,即依三寶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攝導歸依者,使能止息無邊之生死苦輪大怖畏,而得解脫一切之苦。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三十四載(大二七‧一七七上):「眾人怖所逼,多歸依諸山,園苑及叢林,孤樹制多等。此歸依非勝,此歸依非尊,不因此歸依,能解脫眾苦。諸有歸依佛,及歸依法僧,於四聖諦中,恆以慧觀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眾苦,知八支聖道,趣安隱涅槃。此歸依最勝,此歸依最尊,必因此歸依,能解脫眾苦。」

蓋歸依即由深切之信心,信佛、法、僧三寶確為真正之歸依處,能因之而得種種功德;既知三寶有此等功德,乃立願為一佛弟子,信受奉行,懇求三寶之威德加持攝受,將一己之身心歸屬於三寶,而不再屬天魔外道。

一般而言,歸依是信仰、希願領受外來之助力,從他力而得救濟。然以歸依之至深意義而言,其最終仍是歸向自己之自心、自性。即佛於涅槃會上所教誡弟子之「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此乃明示弟子應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學。蓋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故自己身心之當體,即為正法涅槃。

【三歸依】
又作三皈依、三歸、三自歸、三歸戒、趣三歸依。歸依一詞,含有救護、趣向之義。三歸依即歸投、依靠三寶,並請求救護,以永解脫一切苦。即指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係成為佛教徒所必經之儀式。釋迦牟尼成道後,尚未有僧寶之時,則僅授佛、法二歸戒。據五分律卷十五載,最早受三歸戒者為耶捨比丘之父。

關于歸依三寶之旨趣,俱捨論卷十四謂,歸依三寶能永遠解脫一切之苦。大乘義章卷十舉出三義:(一)為遠離生死之惡不善,(二)為求出世涅槃,(三)為利益眾生。


【頂禮】
即兩膝、兩肘及頭著地,以頭頂敬禮,承接所禮者雙足。向佛像行禮,舒二掌過額、承空,以示接佛足。又作頭頂禮敬、頭面禮足、頭面禮。其義同於五體投地、接足禮。及印度最上之敬禮,以我所高者為頂,彼所卑者為足;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即禮之極。


【問訊】
敬禮法之一。即向師長、尊上合掌曲躬而請問其起起居安否。

大智度論卷十,載有二種問訊法,若言是否少惱少患,稱為問訊身;若言安樂否,稱為問訊心。至後世之問訊,僅為合掌低頭。

禪宗所用之作法有九種:
(一)三巡問訊,於方丈小座湯(眾僧坐於方丈室慢吮湯)之際,行揖坐、揖香、揖湯(揖即行禮)之三回問訊。
(二)四處問訊,對僧堂之四板頭(四板之頭首)燒香問訊。
(三)七處問訊,就僧堂內七處之爐燒香問訊。
(四)座下問訊,在法堂之須彌座前問訊請法。
(五)借香問訊,當維那於出班上香之際借住持香時,先向住持問訊,待燒香之後,再向住持行問訊禮,其時則稱謝香問訊。
(六)趺坐問訊,秉拂人(持拂子代住持上法座向大眾開示說法者)請住持趺坐,令侍者問訊。
(七)請座問訊,於方丈行茶禮時,先由侍者行至住持前問訊。
(八)普同問訊,又作普問訊、普通問訊,即普向大眾問訊,或大眾一時問訊。
(九)略問訊,又作小問訊,僅為合掌低頭。此外,一般所行之問訊法,以兩手相屈,曲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來,兩手拱齊眉。

我國佛教徒多於拜佛將結束時,以問訊作結。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