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王竹語寓言智慧]025 - 靈巧與笨拙

[王竹語寓言智慧]025 - 靈巧與笨拙

【故事原文】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墨子.魯問》


【大意解釋】
公輸子用竹子和木頭削製了一隻喜鵲,做成以後,可以在空中連續飛三天而不落下。公輸子自認作工細緻,巧妙靈動。
墨子聽說以後,對公輸子說:「你所做的這隻喜鵲,還不如木匠做的車轄。木匠只用一會兒功夫,只用很小的一塊木料,做成車轄以後,插在車軸兩端,使車輪不脫落,車便可以裝載五十石重的貨物。所以,做成的東西對人有用,才算靈巧;對人沒有用,就是笨拙。」

【延伸寓意】
墨子認為利益眾生的技術才可取。在中國傳統「利他」的觀念裡,墨子的「兼愛」是最值得注意的思想之一。他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人利他之心擴展,則能「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愛心為上,行善最樂;利益眾生,於己亦利。所以他相信:「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若不能把身懷技術拿來利益眾生,空有一身靈巧的技術就可惜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