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佛教的五樹六花

佛教的五樹六花

佛教的五樹六花

五樹六花
佛經中有所謂的「五樹六花」,五樹指菩提樹、大青樹(闊葉榕)、貝葉棕、檳榔樹(可做為藥材)、糖棕或椰子;六花則是荷花、文殊蘭、黃薑花、黃玉蘭、雞蛋花、地湧金蓮。

據佛經介紹,佛主釋迦牟尼的一生的幾個關鍵時刻都與植物連在一起;他降生於他的外婆家花園裏的一株無憂花(Saraca sp.)樹下,成佛於一株菩提樹(Ficus religiosa)下和圓寂於兩株娑羅雙(Shorea sp.)樹下。這樣,佛教便和植物結下了不解之緣。按西雙版納傣泐文經書《二十八代佛出世記》的記載,佛教共有28代佛主,每一代佛主5000年,釋迦牟尼是第28代佛,每一代佛主均有其“成佛樹”。



傣族的佛寺高大、金碧輝煌,其建築風格主要是由“鳳凰展翅”的民居“竹樓”演化而來的。建蓋佛寺需要特殊的木材,如柚木(Tectona grandis)、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 velutina)、雲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和山白蘭(Paramichelia baillonii)等筆直、堅硬、抗蟲蛀的木料。佛寺裏的各種木雕菩薩、神獸、神器都要選用不變形、不翹不裂的柚木、雲南石梓和樹鳳梨(Artocarpus heterophylla)等的木材。賧佛點的佛燈用特殊的木本植物如鐵力木(Mesua ferrea)和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的種子油。小男孩當和尚和僧侶的級別晉陞,以及為佛像沐浴均要用一些特定的植物香料如香樟(Cinnamomum spp.)、蒲桃(Syzygium spp.)和蛇藤(Acacia rugata)等“神木”、“神豆”和“仙草”所煮成或浸出的“聖水”沐浴。賧佛的貢品中有檳榔(Areca catechu,古代西雙版納曾以檳榔作為貨幣)古代西雙版納曾以檳榔作為貨幣,香蕉(Musa nana)、芭蕉(M. sapientum)等水果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蓮(Nymphaea lotus)、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var. sinicum) 、黃姜花(Hedychium chrysoleucum)等花卉,以及用金紙剪成的菩提樹葉片等。賧佛的食物和物品要分別用紅木(Bixa orellana)、梔枝花(Gardenia sootepense)的花果和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所提煉的色素染成紅色、黃色和橙色,而僧侶的袈裟則要用巴戟天的色素染成黃色。




每個佛寺都有一個用矮墻、竹籬或綠籬圍成的庭院,面積大小不一,其中栽有數十種至上百種的植物。在這些植物中除了一些水果供僧侶們享用外,還有上述28代佛主的成佛樹和與佛事活動有關的常用植物,以及作為書寫經文栽體的原料植物貝葉棕(Coryphy um- braculifera)和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對於佛寺庭院栽植的植物種類雖然可多可少,但佛教規定的“五樹六花”是必不可少的。“五樹”是菩提樹、大青樹(Ficus altissima)、貝葉棕、檳榔、糖棕(Borassus spp.)或椰子,其中有的是佛樹,有的是刻寫經文所必備和賧佛所必需的;“六花”是指荷花、文殊蘭、黃姜花、黃緬桂(Michelia champaca)、雞蛋花(Plumeria rubra)和地涌金蓮(千瓣蓮花Musella lasiocarpa)等,有的是佛樹,有的是賧佛所必備的。對於“五樹六花”,傳說是有一個知識淵博的“阿佔”(管理佛事活動的人)提倡的。他告訴人們,景洪之所以美麗,就是有五種樹和六種花,也有大象和孔雀。大家很同意他的看法,所以僧侶們帶頭在佛寺先種了這些樹木和花卉,也飼養了孔雀。後來“五樹六花”就傳遍了西雙版納,加上大象和孔雀,成為了西雙版納的重要特徵。

  這樣,一個佛寺庭院就成了一個“佛教植物文化園”。近年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已與西雙版納總佛寺合作,開展了佛教植物文化的研究,並把其研究結果應用於豐富佛寺庭院的植物。


傣家人的神樹(菩提樹)

在西雙版納的傣族、布朗族村社,菩提樹(Ficus religiosa)是最常見的樹木之一。據考察與考證,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原來是沒有這種樹的,它是隨佛教的傳入而被引進的。在古代,景洪以及西雙版納被中原的一些古籍稱為“車裏”、“徹裏”,它們可能是菩提樹的傣名“西裏”的諧音。也就是說,那些古籍的作者到了此地,想知道這裡的地名,有意或無意地指著菩提樹問當地人,當地人以“西裏”相告而誤以為其地名之故。現在在景洪市還有一株400多年高齡的菩提樹,高35米,胸徑2米多,據傳是過去泰國一部落首領和勐海土司各在對方領地栽種一株以示友好的標誌。


  相傳佛主釋迦牟尼為了擺脫生老病死輪迴之苦,舍去王位繼承,到處尋找人生的真諦,最後在一株菩提樹下靜修,戰勝了各種邪惡的誘惑,猛然覺悟,領悟了真諦而成佛。所以佛教的經書都把菩提樹當作佛樹,這在佛寺的佛本生壁畫中就有生動的描繪,而且在鄰近信奉小乘佛教的國家老撾、緬甸和泰國等的一些村社中,常在高大的菩提樹下置有釋迦牟尼靜修的各種塑像。也許是受到釋迦牟尼成佛的啟示,在佛教的經書中有一本《二十八代佛出世記》,說佛教共有28代佛主,每一代5000年,釋迦牟尼是第28代佛,每一代佛均有一種“成佛樹”。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植物學家們已對這28代佛的“成佛樹”進行了考證,並把那些已知的“成佛樹”種在西雙版納總佛寺。植物園的民族植物園內和附近曼俄村的佛寺庭院之中。包括菩提樹在內的各種“佛樹”都受到了信徒們的崇敬。它們除了被栽種於佛寺庭院中外,還逐步被栽種到村寨中、竹樓庭園中和村寨附近。人們把栽種“佛樹”當成重要的善舉,認為能獲得佛的庇護,來生將獲得幸福或或進入仙境。由於信徒們把包括菩提樹在內的“佛樹”當成佛主或僧侶的化身,都把砍伐菩提樹當成對佛的大不敬,傣族過去的法典中就有“砍伐菩提樹,子女罰為寺奴”的條文。此外,在傣族的各種文學藝術的作品中也多有對佛樹的描述,如佛樹之一的地涌金蓮(Musella lasiocarpa)就以《千瓣蓮花》為名,成為廣為流傳的故事。金光閃閃、芳香無比的千瓣蓮花就是七仙女的化身,她一說話嘴裏就飄出了瓣瓣蓮花,成為魅力、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而菩提樹則代表了神聖、吉祥和高尚,在傣族男女的情歌中,少女們很喜歡把男侶比喻為菩提樹,如“你是高大的菩提樹”、“你像枝葉茂盛的菩提樹”;而在他們舉行婚禮的時候,讚哈(歌手)總是要唱“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即菩提樹象徵神聖與福份,“菩提升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