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化療恐懼心藥醫

化療恐懼心藥醫

化療是癌症治療一種常用的方法,不少癌症患者飽受化療所帶來的嘔吐、白血球下降、脫髮及口腔潰瘍等副作用之苦。有時候更令病人要暫停療程,因而影響治療成功率。
目前確有藥物提升白血球水平及止嘔,以利病人按原定計劃完成療程,可是藥物並非萬能。要克服心理上對化療的恐懼,還得心藥醫。
化療的目的,在於殺死潛藏在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減少復發,增加生存機會。一般情下,患者需要每兩至三星期接受化療藥物滴注,前後共6至8次。
臨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指出,化療藥物以新陳代謝速度快的癌細胞為目標,卻同時傷害身體其他新陳代謝一樣快的細胞,如頭髮毛囊、口腔黏膜,以至食道到胃腸道的黏膜,因而會出現脫髮、口腔潰瘍(俗稱「生痱子」)及嘔吐等不同的副作用。此外,還會因為造血組織受影響而導致白血球水平下降,以致免疫力受影響。
依時打針 成功關鍵
若出現白血球或血小板水平下降的副作用,醫生多會建議患者暫停療程,待情好轉才繼續。但問題是﹕癌細胞一旦開始被化療藥圍攻,它們遂開始反擊,分裂速度較前加快。情就如一條野狗,你不理牠,牠也不理你;可是,一旦被人踢一腳,牠便猛力反撲。如因副作用而暫停療程,理論上便給癌細胞絕佳的機會快速生長。要增加治療成功率,依照療程時間表打化療針,是其中一個關鍵。
目前已有藥物控制由化療引起的嘔吐及白血球下降這兩種副作用。不過岑信棠稱,未必一開始便要用藥。事實上,如果患者營養吸收好,化療副作用相對較少。故此,有些病人縱然胃口不佳,仍要堅持照常飲食。
少食多餐 清淡最佳
另方面,嘔吐的副作用令患者「食乜嘔乜」,影響營養吸收。嘗試「少食多餐」,減少吃肥膩的食物(以免它們長時間留在胃裏),尤其在化療後數天進食清淡的食物,都可避免出現嘔吐或作悶的問題。
如果化療前在家裏想起化療都會嘔吐的話,很明顯是心理因素。又有些患者眼見別人吐,自己心理也受影響。岑信棠稱,這時候,患者可以閉起眼睛,想像一些開心的場景,又或喜歡的音樂,可以克服對化療的恐懼。當這個方法不行時,或要處方鎮靜劑作止嘔用。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