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七大戰役給予你們的感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七大戰役給予你們的感受

西線閃擊戰

二次大戰,西線閃擊戰1940年5月,納粹德國元首希特拉因早前進攻波蘭而令法國、英國和比利時分別對德宣戰,而決定進攻法國。5月10日,德軍帶著坦克前往阿登地區,輕易地打敗法軍,盟軍卻認為德軍的目標是比利時中部,並以為這是佯攻。於是,德軍繼續進攻,不出數天便兵臨色當。法軍完全不是對手,一些被砲火打死,但更多逃走。德軍繼續進攻,殺死很多 法軍,其後法軍防線完全崩潰,一天有數千人投降,德軍現已到達蒙啎高內。

法軍在絕望之時請來丘吉爾提供支援。而法軍上校戴高樂也發動了反攻,但卻收效不大。德軍繼續進攻打敗英法聯軍,11天中前進了400公里,令盟軍恐慌,因為德軍已越來越近巴黎。納粹德國此時入侵比利時並使巴黎陷入恐慌。5月27日比利時投降,英軍避免全軍復沒而撤軍,遭法軍罵為自私,所以也把部分法軍調到英國。

此時,德軍便要進攻巴黎,法軍調動最精部隊防守,卻不堪一擊,被德軍佔領,法軍都逃往西部作最後防守。但對於納粹德國的勝利,同為軸心國的意大利也想分一柸,於是向法宣戰,並入侵法國南部,攻下數個城市後被法軍阻止,形成膠著狀態。 法國西部成為最後防線,英國皇家空軍也到場,德軍和法軍打出激烈戰鬥,法軍終於回復一戰的勇氣,不過一切都太遲,沒水的情況下只好投降。

希特拉為了報復一戰的仇,所以於6月12日拖出簽署凡爾賽條約的火車並在上面表明法軍投降。6月24日又跟意大利簽署和約。

巴巴羅薩作戰

巴巴羅薩作戰(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戰爭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這個名稱是來自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Barbarossa”(紅鬍子)。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東方戰線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

作戰原本的計畫是要快速攻克蘇聯和烏克蘭的東方領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的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裝備老舊和戰術不佳的蘇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由於嚴酷的寒冬而攻勢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造成納粹德國最終戰敗的主因,也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東方戰線,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數千萬人因此罹難。

珍珠港事件

11月26日,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日本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上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生。僅亞利桑那號戰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一艘被摧毀的日軍袖珍潛艇殘骸這次戰鬥的第一炮和第一個犧牲者是美國一條驅逐艦對日本的一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五艘船後來都被擊沉,其中只有四艘後來被找到。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倖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個俘虜。

日本參加這次襲擊的航空母艦是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六艘航空母艦一共可以裝載441架飛機,其中包括戰鬥機、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水準轟炸機,其中29架被毀。這些飛機分兩波攻擊。南雲中將決定放棄第三波攻擊而將主力撤回。

史太林格勒戰役

史太林格勒戰役,又稱史太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陸軍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

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史太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由於蘇聯政府害怕過高的傷亡統計會影響民眾,因此在當時拒絕提供詳細的傷亡數據。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捩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只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 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為達到該目的,日本海軍幾乎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艦隊規模甚至超越後來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時的聯合艦隊。是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然而由於珊瑚海海戰的牽制,使聯合艦隊少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對作戰造成極嚴重的影響。

若日本海军达到所定下的目标,那美国西岸就会直接遭到日本海军的威胁。由于美国其余的海军军舰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国在短期内就没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对日本海军做出反击。日本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就逼迫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迅速结束与美国的战争。

一些军事学者也认为,如果日本海军威胁或者真的攻击美国西岸的话,便会迫使美国把急需送往欧洲前线的军事配备转移到美国西岸,这不但会造成欧洲战区出现军需短缺的现象,甚至可能使欧洲战区再次失守,而让纳粹德国得到最后的胜利。

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是1943年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從戰役規模而言,它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戰,而就其意義而言,正像希特勒本人在寫給當時德軍將領的一封信中所說的:“這次對蘇戰爭的成敗可能將取決於庫爾斯克會戰的結果。”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爲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將這場會戰稱爲蘇軍最終戰勝德國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一 些史學家不久前根據最新解密的史料,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爲德軍在那場會戰中並非像從前人們所認爲的那樣損失慘重,以至於元氣大傷。相反,德軍在戰役後期依然保留下來了大批有生力量。這些專家認爲,真正使德軍最終喪失戰略主動權而轉入全線潰退的原因並不是德軍在此次戰役中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於缺乏自信而導致的指揮失誤。

諾曼第登陸戰

諾曼第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戰役,因為歐洲大陸大部分均為德軍佔領,盟軍從海上來,要反攻就必需能成功的登陸,所以諾曼第登陸之役也可說是一次造成兩軍情勢大逆轉的戰役。這個戰役之大,光從為了在諾曼第海灘上建築一個人工港口,供士兵登陸及起卸裝備之用,就動員了三千艘以上的船隻可以看得出來。這當然也是因為要在敵方炮火的威脅下,迅速建築完成這樣的一個港口,所以才需要這樣的大手筆。但由此可知,其他動員的大炮、戰車、飛機、補給品及士兵人力等更是不計其數了。

在這次戰略計畫階段,各種軍種已經把他們希望的天氣型態,向氣象官提出來。他們所希望的天氣是不要雨天,也不要晴天。最低的雲幕須在七百多公尺以上,能見度要5公里。傘兵要求目標區的風速不得超過每小時40公里,晚上最好還能有夜光。海軍則要求海上風浪要在每小時50公里以內,這是因為打仗時,海面將會佈滿大小船隻,可能有互相碰撞的危險。氣象幕僚們經過研究後,認為要符合上述要求的天氣,必須到六月才能出現。所以氣象幕僚們給了艾森豪將軍六月六日及六月十八日這兩個可能符合要求的日子。

不過盟軍的氣象幕僚們仍然堅持六月六日將是一個理想的登陸天氣,艾森豪將軍便根據氣象幕僚的氣象報告,做出了「一切按照計畫進行」的指令。結果當天整個歐洲西部海岸雲量很多,且高度大部分能符合各種軍種的要求,雲可以對空軍進行有效的掩護,但對地面部隊的行動力則毫無影響,所以盟軍能夠成功登陸,殺得德軍措手不及,可以說勝在準確的氣象預報。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orz000orz 經驗 +2 內容精彩 2009-9-7 04:42
  • orz000orz 金幣 +2 內容精彩 2009-9-7 04:42
  • orz000orz 威望 +1 內容精彩 2009-9-7 04:42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