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三國人物簡介

三國人物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本為一介布衣平民,於南陽以耕作為生,他生存於亂世之中,並沒有追求名利之心,只因劉備三顧草蘆的情義,才決定幫忙.此人精通天文地理,其門五行,行軍兵法,出名的事蹟有,三氣周瑜,空城計,孔明借箭,孔明借東風,猛獲的七擒七縱等.....及後遇上司馬懿,因街亭之戰的失守,最後亦因為病重而未能為蜀國完成大業.



周瑜,表字公瑾,吳將.容貌俊美,英姿煥發,文武雙全, 是孫策的義弟, 孫策臨終時吩咐周瑜照顧年幼的孫權.周瑜一直替孫權管理吳國得非常好, 並當任大都督的職位.不久, 曹軍南下, 不少人都主張投降, 但周瑜也是決定抵抗. 諸葛亮來說服江東, 聯盟抗曹, 周瑜雖與諸葛亮有些不和, 但也顧全大局, 聯結劉備. 周瑜任用老將黃蓋詐降, 最後火燒連環船, 擊敗百萬曹軍, 舉世聞名. 但英年早逝, 在四十歲左右便病死了, 大都督傳位至魯肅.


呂蒙, 字子明, 汝南富波人. 少年英勇有為, 後當別部司馬. 不久被孫權拔起, 討丹陽, 拜平北都尉. 後戰赤壁破曹操, 又救甘寧於南郡. 呂蒙本來只是一個武人, 但得到孫權的激勵, 支持, 便每天讀書, 最後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將軍. 後關羽佔據荊州, 呂蒙與魏軍聯合, 扮作商人, 白衣渡江, 先誘使關羽部將糜芳和博士仁投降, 然後突襲荊州, 還活捉了關羽, 關平, 震威江東. 當呂蒙回到吳國慶祝時, 忽然暴斃而亡, 傳說他被關羽上身, 令人萬分惋惜, 死時不過五十歲.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 少時已武力超群.因母親有恩於孔融,當時孔融被黃巾賊將管亥圍攻,便去救孔融.太史慈每天出城在敵軍面前練箭. 管亥便奇怪,不久對太史慈沒有了戒心,全軍鬆懈,太史慈便立刻進攻,擊破管亥軍,救了孔融.太史慈後投劉繇,不久與平定江東的孫策相遇,兩人便互相攻擊,連武器都破了,最後他降了孫策,成為吳國大將.後在平定江東,戰赤壁都有功勞.後病卒,享年四十二歲.



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漢皇族的遠支,自幼家貧,以販鞋織蓆為業。在東漢末諸侯割據中,起初無自己的地盤,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以後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來荊州又被孫權佔領。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年號章武。第二年,為報吳奪荊州及殺關羽之仇,發動了對孫吳的進攻,在夷陵之戰中為吳將陸遜所敗,狼狽逃回白帝城,不久病歿。臨死前將蜀漢及後主劉禪託孤於諸葛亮。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在與黃巾軍作戰中起家,獻帝初平二年(192年)據有兗州,並收編青州黃巾,用其精銳建成「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將漢獻帝迎到許(今河南許昌),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在諸侯爭戰中佔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他收降了張繡,擊殺了呂布,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敗,退回北方。以後又打敗關中的韓遂、馬騰。他在北方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專營,使轄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精通兵法,在戰略戰術及軍事理論上都有建樹。他還擅長詩歌,一些作品如〈短歌行〉等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次子,孫策之弟。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死後繼任統領江東諸郡。曹操進攻荊州,他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後,他又與劉備爭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乘荊州關羽北上伐曹魏襄樊之機,派呂蒙、陸遜偷襲荊州,並殺死回援荊州的關羽。此舉令劉備興兵伐吳。權遣陸遜於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後來由於北方曹魏的壓力和蜀漢放棄奪回荊州,孫權和蜀漢又重歸於好,共同對付曹魏。公元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不久又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死後被追尊為大皇帝,史稱吳大帝。孫權統治江東五十餘年期間,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都有長足的發展。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立為太子。劉備死後繼位於成都,稱帝時十七歲。在位期間,由丞相諸葛亮輔佐執政。諸葛亮死後,因信任宦官黃皓,致使朝政漸趨敗壞。


龐統,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

。劉備佔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卻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等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郎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與劉備進兵川中時,在雒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法正,字孝直,右扶風(今陜西省郿 縣)人。建安初年,他與同鄉人孟達入川投效劉璋。後獻計勸劉備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蜀郡太守,再獻計勸劉備攻取漢中,幫助黃忠用計斬了曹操名將夏侯淵。劉備稱漢中王時,立他為尚書令、


關羽,字雲長,河東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徐州。劉備北逃投靠袁紹,而關羽為曹操所擄。曹操雖極欲拉攏關羽,但關羽不為所動。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封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同年

,關羽率軍攻打駐守樊城之曹洪。洪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為先鋒以抗羽軍

。時值八月雨季,洪水泛濫,于禁七軍皆被淹沒。關羽乘勢追擊。于禁兵敗投降,而龐德被羽所殺。

 正當關羽和曹洪在樊城對峙時,東吳呂蒙獻計於孫權,意欲偷襲荊州。十二月



,關羽為呂蒙所敗而西走麥城,撤退途中被俘,堅決不降而被斬殺。


張飛,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曾單槍匹馬在長阪橋喝退曹操百萬大軍的追擊。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張郃,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為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後歸劉備。劉備被曹軍打敗於當陽長阪坡,趙雲六進六出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雲領軍護衛,後攔江截救阿斗,渾身是膽,一生征戰無數,屢建奇功,後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 (今陜西省興平縣)人,出身於涼州豪強之家。東漢末年隨父親馬騰起兵打仗,任偏安將軍、封都亭侯。父親馬騰被曹操用計殺害後,領兵為父報仇。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進攻曹操,與許褚大戰於潼關,後被曹操用反間計打敗,逃回涼州,又被楊阜等殺敗,逃往漢中歸附張魯。後投歸劉備,攻取成都時立下大功,拜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有神威天將軍的美名,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勇有餘,可惜謀不足。後病死。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省甘谷)人。先為曹魏天水郡守將,後降於諸葛亮軍中,得諸葛亮傳授軍法謀略。諸葛亮死後,率軍九伐曹魏,多次打敗魏軍。因對後主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不滿,避禍沓中率軍屯田。魏國派鍾會、鄧艾伐蜀時,堅守劍閣。為人智勇雙全,精通兵法 ,是蜀漢後期的主要軍事行動的領導者。



司馬懿,為曹氏四代效力,構築了晉王朝的根基。曾擊敗欲投蜀的孟達。魏明帝用其抗蜀,與蜀漢作戰時採取防守策略,取得了勝利。後與曹爽爭鬥,掌握了魏國實權。晉建國後,追謚為宣帝。



曹洪,曹操的堂弟。曹操起兵時,興兄長曹仁一起加入。成為曹軍的中流砥柱﹐轉戰各地,表現活躍。曹丕即位後,歷任魏國衛將軍、驃騎將軍。



夏侯惇,魏國大將,曹操的親族。在與呂布軍作戰中,被曹性的暗戰射中,自此失去左目,但後來仍率軍轉戰各地,表現可靠扎實。曹操死後更升任大將軍。除此之外他在民治方面亦有不錯的能力,據記載他曾著手整治一影響後世頗深的水利功程。



夏侯淵,魏國大將,夏侯惇之堂弟。從曹操起兵時就能獨當一面、擅於突擊的名將,表現勇猛。但後來在定軍山之戰中,中了蜀參軍法正的反客為主之計,因而被黃忠斬殺。



孫堅,臺兵法家孫子的後裔,曾助朝廷伐黃巾。 後在參加伐董卓軍時擔任先鋒,連董卓亦懼其勇武欲向他求和。 他第一個攻進洛陽城,得到傳國玉璽。後在攻打劉表時, 中埋伏而戰死,死時才三十七歲。孫堅從少年時便獨自創立基業, 可說是戰必勝、攻必克,全國都對他很重視。 可惜在還沒完成他偉大的抱負前就已逝世,相當可惜。



孫堅,臺兵法家孫子的後裔,曾助朝廷伐黃巾。 後在參加伐董卓軍時擔任先鋒,連董卓亦懼其勇武欲向他求和。 他第一個攻進洛陽城,得到傳國玉璽。後在攻打劉表時, 中埋伏而戰死,死時才三十七歲。孫堅從少年時便獨自創立基業, 可說是戰必勝、攻必克,全國都對他很重視。 可惜在還沒完成他偉大的抱負前就已逝世,相當可惜。



孫策,孫堅長子,勇猛無比,廣交英傑, 如周瑜即乃其義弟。孫堅於討伐劉表時戰死,他便往投袁術, 後以傳國玉璽作抵押借兵,短短八年間,平定了整個江東, 並使其迅速蓬勃發展,打下了吳國的基礎。曾挾死一將、喝死一將, 故被人稱為「小霸王」。可惜在他事業如日方中時被刺身亡, 功敗垂成,死時才二十六歲,甚惜。



黃蓋,東吳名將之一,孫堅部下老將。 自孫堅舉兵時即為其部下,服侍過孫堅、孫策、孫權三代, 是江東三代老臣,為孫家立下許多汗馬功勞。赤壁之戰時, 自獻苦肉計詐降曹操,得周瑜採用,最後其計成功, 使吳軍火燒赤壁,大破曹八十三萬大軍, 他也因建立此頭功而揚名天下。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三國時代真的很紊亂咧

但是活在那時代也一定很刺激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