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三國人物的埋葬地

三國人物的埋葬地

張角墓
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鎮七級村南端,在息塚以東偏南20公裡。本有張氏三兄弟墓,現僅存張角墓一座。據傳,該村為黃巾農民起義軍領袖張角的故裡。黃巾起義軍失敗後,張角兄弟被害,其屍體被當地農民偷回故裡安葬,並用傳統的喪葬習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稱七祭。為避官方查究,隱“祭”為“汲”,後演變為七級。
張角的墓穴已不存在,據張家後人介紹,這片老墳地原先大約7000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曰本鬼子的炮樓曾修在高地上面;文化大革命期間,將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是張家後人據理力爭才保存下來,幾十年來周圍將墳地蠶食了不少,要不是有張家後人的保護,這片墳地早已成了宅基地。

伏皇後墓
位於河南許昌市南15公裡的塚劉村東北隅,是為漢獻帝的皇後伏壽之陵墓。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塚前有兩小墓,為二皇子墓。伏皇後在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59年)被立為皇後,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怨恨曹誅董承,與父伏完密謀曹操,事情泄漏,曹將伏後禁閉冷宮逼其自縊,二皇子亦被鴆殺。伏後死後,曹操宣稱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後禮儀厚葬。

王允墓
位於山西省祁縣西北修善村西,墓長二十五米,寬二十米以上,今已作為重點文物保護。

華佗墓
位於河南許昌城北15公裡蘇橋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橢園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書:"漢神醫華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磚花牆環繞,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河南分會在許昌召開"華佗學術研討會",鐫立"東漢傑出醫學家華佗之墓"石碑一通。

孔融墓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永流鄉範家村東。墓高12米,南北長13米,東西長18米。

禰衡墓
位於武漢市漢陽鸚鵡湖湖心島上。禰衡死後,黃祖懊悔,用厚禮將其禮葬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遂稱其洲為鸚鵡洲,後原洲沉沒,真墓不存(據《清一統志》載:“湖北武昌府,鸚鵡洲在江夏縣西南二裡,禰衡墓晨鸚鵡洲,今淪於江。”),光緒20年(1900年)於今鸚鵡洲重修禰衡墓,為石建,呈方形,立“漢處士禰衡墓”碑。可惜遭破壞,僅存墓碑。今湖心島上墓為新建。

劉表墓
位於湖北省襄樊市東

黃祖墓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沙河鎮聯盟村,有一古墓,碑刻“江夏黃祖之墓”。

袁術墓
位於安徽省長豐縣楊公廟鎮西南3公裡處。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有個袁氏孤堆,相傳為三國時期的袁術墓。已被考古學家證實

袁紹墓
位於邯鄲市郊外滄縣前高龍華村

顏良墓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浚縣

文醜墓
位於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脈過藍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賈村。村南有文醜塚,村東有文醜廟,村北有興國寺。

劉璋墓
劉璋最後隱居到離=縣城(現南平鎮)西25公裡處的古堤垱。古堤垱現屬==縣章莊鋪鎮指南村,在207國道2181公裡處北側。該地一脈青山,兩澗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魚米之地。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劉璋隱居此地後,改姓為陳,以農耕為生,後病死於此,其墓就葬於家後。劉璋死後,恢復劉姓,歸葬時,置有雙碑,一銅一石.石碑立於土墓之外,銅碑埋於墓內,石碑刻有劉璋封號及字名,銅碑內容不詳。
  
現在==縣章莊鋪鎮,有劉璋的後裔。他們仍沿襲劉璋隱居之俗,生為陳姓,死後恢復劉姓.所謂“生陳死劉”。劉璋後人曾在劉璋墓附近建廟祭祀,廟前有一匾額,刻有道勁有力的四個大字“生陳死劉”,廟內有劉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廟在解放後被毀,其墓在1958年大煉人骨肥時被挖。但其墓中的銅碑未見,石碑現已不知去向。


張任墓
位於四川省德陽縣北外桅杆村

馬騰墓
位於許昌市北10公裡的蘇橋鄉塚許村

張燕墓
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邱縣鵲山下的吳村
張燕被東漢召降後,封為中郎將。死後,葬於鵲山下的吳村,《順德府志》和《內邱縣志》對張燕墓均有記載:“張燕墓,在吳村西,俗稱擀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獸(俗稱四不像)。後經戰亂,現在兩尊收藏於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一尊收藏於法國巴黎吉米特博物館。一尊被當地人藏於地下;戰亂時軍閥多次挖掘均沒找到。1999年在搬遷十方村過程中,挖到這個稀世珍寶。內邱縣人民將這座國寶,移到扁鵲廟內供游人覽望,並作為鎮廟之寶。

韓玄墓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城南學府坪的現長郡中學內運動場,墓前有“漢太守韓玄之墓”碑。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曹丕墓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首陽山

曹睿墓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大安茄店村,於村北偏右有一不自然土山橫於田前

曹 奐 墓
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城西南28公裡,習文鄉趙彭村西南約三百米處,北距鄴北城三台約5公裡。

曹彰墓
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
曹植墓
在山東東阿縣城南20公裡魚山西麓

蔡邕墓
位於河南禹州

陳琳墓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鹽都縣西郊射陽湖鎮趙家村大縱湖邊

華歆墓
華歆墓位於高唐縣城東涸河鎮大華村北200米處,距縣城20公裡

鐘繇墓
位於河南長葛縣增福廟鄉孟莊村。

荀攸墓
位於安徽省淮南市西壽縣

賈詡墓
位於河南許昌市北10公裡尚集鄉崗朱村東

毛玠墓
位於河南許昌市東16公裡的五女店鎮毛王村金龜崗上,又稱毛承相墓

徐晃墓
位於許昌市東20公裡張潘鎮城角徐村東北1公裡處,墓現於耕地中。

鄧艾父子墓
位於四川劍閣縣城北10公裡北廟鄉孤玉山,鄧艾父子被誣陷謀反在此殺害。墓為土壘,周圍砌青石,墓碑書“魏征西將軍鄧艾墓”。墓側還有“彰順王廟”(彰順王是五代前蜀王建天漢元年給鄧艾追封的謚號)。
過去,每年二月,老百姓都要辦會和演戲。原南充專員林維干立石碑於墓前,並書《魏將軍鄧艾之墓》,還摘錄李榕著的《十三峰書屋全集》中有關評鄧艾被殺的論述刻在碑上。
現在鄧艾墓碑碣具存,廟僅存正殿。
“文革”期間,墓穴被掘,發現墓穴並列兩室用青石板修造。兩穴室中各有一座棺位,各長3米,寬1.4米,高1.8米,雙穴並列,中間距離2米。從墓的穴位看,是鄧艾父子各寢其位。

杜預墓
位於洛陽市偃師縣杜樓村北,

嵇康墓
位於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東嵇山南麓。

龐統墓
位於老陝路旁,距德陽僅15公裡左右

馬良墓
位於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鎮

趙雲墓
趙雲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趙雲墓位於大邑縣城東1公裡的銀屏山下

黃忠墓
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

嚴顏墓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城西門。嚴顏,漢末劉璋之部將,三國時劉備克蜀仍封嚴為郡太守,其間屢建奇功,世人稱頌,各地曾修廟建祠以頌之盛德,巴州也如此操作。據《四川通志》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城西門外,舊有廟在墓後”。道光九年知州陸成本又在墓前修殿,刻石像以祀之
魏延墓
在陝西漢中市北門外2公裡的石馬鄉。

馬岱墓
位於四川新都縣軍屯鎮與彌牟鎮交合之處。其墓雖不甚宏大,周圍卻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圍繞,無侵葬野墳。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約二米,碑上刻有:“漢平北將軍馬公諱岱之墓。”

甘谷姜維墓
距甘谷縣城十裡,墓分為上下兩層,從下層走向上層,要穿過九台石階,“石台”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階中心,襯砌著兩顆篆形大字--“遠志”。姜維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肅靜,墓前豎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寫著“蜀漢大將軍姜維之墓”。墓碑後就是高大的墓,整個墓地與姜維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維35歲時就在諸葛亮手下擔任重要職務,並屢立戰功;墓地直徑6.2米,表示姜維享年62歲,舉義復蜀,事業未成而含恨九泉,石台高1.2米。寓意姜維12歲時就聰明勇敢,結發從軍。意味深長的姜維墓,像征著這位精忠報國、馳騁疆場、血染蜀地的三國名將的一生。

李嚴墓
位於四川省梓潼縣城東南,蜀漢建興元年李嚴被謫貶梓潼為民,到建興12年(234年)死去,在梓潼住了三年,死後葬於梓潼。有碑表,文革是墓遭毀壞,墓碑已失。

王平墓
王平墓位於四川省南充縣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為長方形土塚墓

張嶷墓
在陝西南鄭縣柏鄉街。墓塚高10米,占地600平方米。有墓碑高80釐米,寬57釐米。碑文曰:“漢蕩寇將軍張嶷之墓。”刻建於1922年。

張松墓
位於四川彭縣城西北關口鎮4公裡的雙松樹。土塚高2米,周長約20米,墓上長有松樹雜草。無墓志,一殘碑臥伏土中 ,碑文剝蝕。

孟達墓
在陝西旬陽縣廟嶺鄉王家山上。墓高據於山巔,呈覆鬥形,封土高約3米,周長約10米。旁有一清代所建之磚塔,已殘破。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蔣琬墓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西山,是三國蜀漢大將蔣琬的陵園。諸葛亮北伐曹魏時蔣琬任丞相府事,負責糧餉兵源供應。諸葛亮辭世後,任尚書令、大司馬等職,輔佐後主劉禪,堅持“聯吳拒魏”主張,後病故葬於西山。墓由長方形條石砌成,呈八角形,覆缽狀,分墓座、墓身、墓檐、墓頂四部分。通高3米,周長25米。有“漢大司馬蔣恭候墓”碑。墓前有翁仲、石馬等圓雕立像。祠內塑有蔣琬立身銅像。祠門有盛贊蔣琬襄助諸葛亮扶助漢室功業和高尚情操的楹聯:“小心自可襄諸葛,大度尤能恕二楊”。

費祎墓
位於昭化古城東門一公裡處的路邊一農舍旁,現存土墓一座及石碑二塊供人憑吊。

鄧芝墓
位於四川廣漢市向陽鎮

孫策墓
位於孫策墓在今蘇州盤門外染絲廠內,當地人稱孫將軍墳。其楣石於解放後發掘出土,雖經歲月剝蝕,仍可分辨出正面浮雕的龍、虎、人等形像。

孫休墓
位於安徽省當塗縣

孫皓墓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

周瑜墓
位於安徽廬江縣城東1公裡處。墓為圓頂,高2米,封以灰色麻布紋大漢磚,墓門朝東,墓周松竹環繞,墓前有明刻“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塊。為明正統七年(1442年)立。墓前有清代立《漢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周瑜銘》。

小喬墓
位於安徽廬江縣城西1公裡處,。平地起墳,有封無表漢磚結構,墓坐西向東,與城東1公裡處的周瑜墓遙遙相對。

陸遜墓
位於蘇州婁門外五裡許陸墓鄉,陸墓鄉因三國時吳國名將陸遜墓在此而得名。

黃蓋墓
位於江西省南昌縣麻丘鎮

太史慈墓
位於江蘇鎮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清代同治9年(1870年)修築鎮江城牆時發現,即加以保護。墓前有碑,書“吳孝子建昌都尉東萊太史慈子義之墓”。另有碑文,扼要書其生平。

丁奉墓
位於安徽廬江縣西門外龍子口。1953年發現。墓塚占地160多平方米,高5米多,墓室為卷拱形,高3米多,寬2米,長5米,均系古錢紋和幾何圖案的青磚砌成。

朱然墓
1984年6月在安徽馬鞍山市發現,前後室內各旋轉漆棺一副,後室棺較大,推測為朱然的葬具,前室棺內死者可能是其妻,該墓隨葬品總計一百四十多件,其中漆器量最多,共約80件。有案、盤、羽觴、桶、壺、奩、盒、匕、勺、憑幾、扇、梳等,有木船、篾胎、皮胎等,尤其有彩繪漆器的大量出土。特別是其中一種犀皮黃口羽觴,將犀皮漆工藝的出現年代提早了六百年左右。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草莓汁 經驗 +2 言之有物 2009-9-9 00:24
  • 草莓汁 金幣 +2 言之有物 2009-9-9 00:24
  • 草莓汁 威望 +1 言之有物 2009-9-9 00:24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