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美國對自己很失望 把這種情緒轉嫁中國

美國對自己很失望 把這種情緒轉嫁中國

來源: 觀察者網/日期: 2017-12-19

當地時間12月18日下午,特朗普公布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份68頁的報告,其中提到中國33次,俄羅斯25次。與此前的預測相同,這份報告將中國定位爲美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可謂是對中國極不友好的一份報告。
從我個人角度來講,對這份報告是感到失望的。
首先,這份報告將中國定位爲美國的戰略競爭者和修正主義國家,這是一個比較嚴厲的定位。之前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江憶恩認爲,中國至少暫時還是維持現狀的大國,但現在美國認爲中國是挑戰美國秩序的大國,這個定位是比較負面的,這也表明中國這一年多來所做的推動中美建立建設性夥伴關系的巨大努力,美國是不接受的。雖然3月份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華時曾表示,美國要和中國建立起建設性關系,還要管未來五十年,現在看來,美國的主流意見對中國還是不友好的。
其次,這份報告表明,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心又回到了傳統的大國地緣政治博弈中。冷戰後很長時間,美國認爲傳統大國關系比較穩定和可控,從小布什到奧巴馬時期,都將非傳統安全比如氣候變化、網絡安全、恐怖主義,排到第一位,其次是流氓國家,第三才是傳統大國競爭。但現在特朗普的這份報告,重新將傳統大國關系排在第一位,他的安全戰略有點向冷戰時期回歸的意味。
這份報告的出台及其對中國的定調,說明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防範意識全面升級,這其中有幾個原因導致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懷疑:一是十九大報告出台之後,美國人從中讀出了必勝主義,認爲中國“過度自信”,他們對此很不滿。
另外報告中提出了幾個主張,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也讓美國人很警惕。在一些美國人看來,現代化只有一條道路就是美國道路,想要實現現代化就得從美國這條路上過,而且還得留下買路錢。現在中國提出另外一條道路,美國人當然心有不甘了。我們不要小瞧這一點,鄧小平時期提出回避中美之間的模式競爭,所以模式差異在中美關系當中還是起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十九大之後,美國的一部分戰略家重新開始認爲,中國好像要和美國展開模式競爭了,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徹底傷了美國的自尊。他們從中讀出了某種過度自信和必勝主義,因此對中國的防範心理自動就加強了。
另外,美國現在內部的問題很大,特朗普和既得利益集團即建制派鬧得不可開交,導致美國的政治運作質量下降。再加上美國國會裏面共和黨的幾個關鍵角色,比如衆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主席羅伊斯、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還有特朗普任命的國防部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薛瑞福等等,這些人都是強烈反華的。
除此之外,美國的社會矛盾也非常嚴重,我認爲現在美國社會有五大矛盾,首先是上下矛盾,美國一般群衆對華爾街爲代表的超級富豪特別不滿意,中産階級非常憤怒,過去30年他們的生活水平沒有什麽提高,華爾街卻賺得盆滿缽滿,他們覺得美國不再是林肯總統講的“民有、民治、民享”,而是1%的人有、人治、人享。
第二個矛盾是左右矛盾,原來民主黨偏左,共和黨偏右,但都是溫和派,現在兩邊掌權的都是極端派。12月2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減稅法案,當天民主黨左派桑德斯在講話中就指出: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這是一個劫貧濟富的法案,足見現在美國左右矛盾有多嚴重。
第三是種族矛盾。上世紀60年代平權運動後,美國種族矛盾有所緩解,但現在美國出現了一種反向種族歧視,白人打出了“白人至上”的旗號,引發了少數種族及白人自由派的反彈。
第四是虛擬經濟集團和實體經濟的矛盾,虛擬經濟集團的代表是華爾街,實體經濟集團的代表就是傳統的像煤炭、石油、汽車工業。
第五個社會矛盾是民族主義與全球主義的矛盾。特朗普本人是個經濟民族主義者,他競選的口號就是“美國第一”,上任第一周就簽發了總統令,要求美國的商界買美國貨、雇美國人,是典型的經濟民族主義,這就和華爾街、矽谷、好萊塢所代表的全球主義形成了矛盾。
這些內部矛盾,再加上外交上面臨的中東、歐洲、俄羅斯以及拉美問題,還有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美國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美國人心情就沒以前好。原來美國是很自信的、脾氣相當好的一個國家,現在脾氣變得比較壞,對自己很失望,又把對自己的失望轉嫁到中國身上。這種情緒體現到特朗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對中國的定位就很不友好。
但我們也不必過分擔憂。首先,和比較理想主義的民主黨相比,共和黨本身就特別注重傳統安全,所以這也是共和黨執政後遲早要發生的事情。另外,報告中對中國和俄羅斯還是做了一點區分的,認爲中國對美國的挑戰主要是經濟威脅,當然也包括制度挑戰,所以中國的挑戰是比較廣泛的,但是並不那麽緊迫,還是一個潛在的威脅。相比之下,俄羅斯是直接用軍事手段挑戰美國。所以從緊迫性來講,俄羅斯排在中國前面,但從重要性來講,中國排在俄羅斯前面。
未來美國向中國施壓,很可能從經濟方面著手,甚至展開全面貿易戰。中國從負責任大國的角度出發,從中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從中美關系大局出發,我們不會主動挑起貿易戰,也不會放棄穩定中美關系的努力,還是會繼續推動中美共建建設性夥伴關系,這個目標不會變。
但在技術上,我們依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說起中美貿易戰,細說起來是對中國更不利,對美國也不好。第一,從純經濟角度來講,中美雙方貿易額都已經超過5500億美元,體量很大,而且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中,有一半是美國公司的出口,是美國自己的孩子,美國要想整中國等于把自己的孩子也給整了。第二,美國農産品超過一半靠國際市場,其中,中國市場占三分之二。中國如果在農産品出口上實施報複,美國也是很難受的。
另外,就算展開貿易戰,中國也是有替代方案的,近年來中國提升國內市場的消費力還是比較快的。原來我們高度依賴外貿,當然現在也有依賴,但是國內市場發展很快。另外,在“一帶一路”、金磚國家中,我們開拓市場的速度也很快。
中國和日本不一樣,我們在戰略上是完全獨立的,不依賴于美國。而且特朗普在報告中提到的在美國所面臨的全球安全威脅,比如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反恐問題、氣候變化問題、全球金融穩定問題,所有這些問題,美國都得找中國合作尋求解決。相比美國面臨的困境,中國應該淡定許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