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中日回暖?日本軍艦罕見捧場中國海軍節

中日回暖?日本軍艦罕見捧場中國海軍節

來源: 多維/日期: 2019-04-20


  進入當地時間4月下旬,前往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各國軍艦正先後開進青島港。隨著新加坡海軍“堅強”號護衛艦駛入碼頭,這場多國戰艦前往賞光的閱艦式也即將開始。

  當然,對更多觀察人士來說,此次閱艦式的政治意義可能也不亞于其軍事意義。很多人正在青島等待著一艘日本軍艦的到來。它就是從3月16日開始離開佐世保基地前往泰國訓練,計劃在返航途中參加解放軍閱艦式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涼月”號。畢竟,自2011年釣魚島風波後,日艦前往中國便是相當罕見的行動。

  分析認爲,“涼月”號導彈護衛艦參加中國海軍閱艦式的行動並不是單獨的行動。因爲就在4月下旬時,除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相當于總司令)的中國之行外,日本黨政的其他要人也先後前往北京。如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和執政黨“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等人已紛紛前往。這使得本次中日防務交流的弦外之音甚至蓋過了行動本身。也讓同期呈現的中日回暖之勢顯出了非同以往的局面。


  來自日本的特別客人

  隨著4月23日解放軍“海軍節”的臨近,計劃前往青島的60余國海軍代表團和11國艦艇也紛紛前往,在新加坡海軍率先抵達後,前來觀禮的外軍艦隊就成了政治、軍事觀察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在這其中,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涼月”號導彈護衛艦的定位就頗引人注意。

  在派遣艦只參加解放軍閱艦式這一點上,各國參演戰艦大都精銳盡出。

  俄羅斯展示了最新研發,目前僅入役一艘的“22350型”巡防艦,印度也派出了最新型的“加爾各答”號驅逐艦和“沙克蒂”號補給艦。即便是軍力弱小的文萊海軍,也派遣了由德國研發制造,在2014年入役的最新型“達魯薩蘭”級巡邏艦前往中國。

  相比之下,日本派出的“涼月”號雖不突出,但也絕非泛泛之輩。該艦是日本“自衛隊”2005年度到2010年度“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的直接成果之一。

  從2014年入役之後,就多次代表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包括索馬裏巡航之類的重要國際任務。這安排無疑讓外界看到了日方對這次閱艦式的重視。



  東京方面雖無法派出限于美日軍演的“准航母”及“神盾艦”,但一艘新銳戰艦也算給了解放軍和北京方面足夠的面子。

  必須承認,中日之間在2019年度的確有關系大幅改善的契機。這也是東京方面自2018年10月安倍訪華後做出的最大規模的行動。考慮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即將在6月前往日本,在“參加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展開正式訪問,兩國黨、政、軍之間的密集接洽不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必要的。

  情報顯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最高長官已計劃在“涼月”號抵達中國同期訪華,日本外相及執政黨“自民黨”黨內高官也先後前往中國公幹。至此,“涼月”號看似隆重的中國之行可能更像是爲某種更大的行動扮演了鋪墊。

  一場順勢而爲的行動

  事實上,中日關系自2018年中國總理訪日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後,仍在繼續升溫。考慮到安倍在2018年10月訪華期間不僅和習近平展開了長達80分鍾的對話,回國之後還派出手下“四大天王”之一的副官房長西村康稔商討從中國租借熊貓一事。當“熊貓外交”這種“中日親善”的關鍵指標也浮出水面時,這就顯示出此番中日關系的發展早已遠超外界預料。相比之下,本次日艦的中國之行就更像是一種順勢而爲的行動。

  畢竟,到2019年後,中日間在政治、經濟乃至安全等領域之間的互動已經足夠多。兩國很早就在“一帶一路”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等領域有了不少接近,日本政府還以企業名義加入了“中歐班列”等項目。

  加之中日兩國在東海等敏感區域也逐漸在2018年後趨于緩和。這意味著習近平的大阪之行將成爲安倍2018年10月訪華後中日間一系列桌子上或桌子下的外交行動的升華。而東京方面甚至有可能在此之後得到此前談及的熊貓。至此,安倍方面此前談及的中日“化競爭爲協調”的“新時代”也得到了保障。

  畢竟,當下中日經濟聯系逐漸加強,美日貿易戰亦逐漸升級,日本未來的對華態勢走向應在可預料範圍之內。

  北京方面已經拿出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當前中日關系重回正常軌道,重現積極勢頭”的善意。安倍本人也強調中國的“一帶一路”是有潛力的構想。中日雙方亦明確了“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堅持自由貿易”的意願。在中美貿易戰仍未平息,且日本亦被川普(Donald Trump)政府裹挾之際,東京方面努力改善中日關系也算是爲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做了些實事。

  而就美、日關系來說,華盛頓一側似乎還在對東京采取簡單粗暴的威嚇。也就在4月15日至16日間,曾在30年前制造《廣場協議》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竟又重返日本,與日方人員談及“削減對日貿易逆差,要求日本擴大對美國農産品進口”等事宜。東京對這種近乎于“第二次廣場協議”的抗拒也是可想而知的。

  鑒于在美日談判開始的同一周,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已率團在北京與中國高層舉行會談,不僅確定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日的時間,還就經濟合作進行了討論,日本代表亦表示將派代表團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日本已開始在重回正軌的中日關系上熟悉自己的角色時,也許分析人士們只需靜觀此番“涼月”號的進港,進而期待新層面的中日合作。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