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專業與敬業之間

專業與敬業之間

“可能我們不夠專業,但我們一定要足夠敬業。”這是在排練安全小品時,李作軒說過的一句話。
  
  認識李作軒,是在剛參加工作那年,那時我被分到鑄造車間實習,在車間裏打掃衛生的時候,他迎面走來,輕輕地問我:“你是王玉芹嗎?”我一臉茫然地看著他,點了點頭,心想他是車間的工會主席,好端端地來找我一個實習生幹嘛?我沒犯什麼錯呀?“聽說你會演小品是嗎?”心裏正忐忑著,聽到他這麼問,踏實了很多。“那都是在學校裏鬧著玩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們這也是玩,每一場演出我們都當作是玩,但我們一定要玩出個名堂來。”接著,他告訴我大屯公司有一個安全曲藝類節目比賽,他創作了一個很好的小品劇本,想讓我參加演出。就這樣,我走進了李作軒安全小品的世界。
  
  當時排的小品的名字叫《事故三姐妹》,故事新穎別致,很被廠裏看好。但由於我們不是專業的演員,即使表演不到位也不以為然,在現場指導的他卻急的團團轉:“我們可能不夠專業,但我們一定要足夠敬業。只有具備了敬業精神,才能擁有專業水準。”說完,就給我們做起了示範,要求我們重新來過,直到他滿意為止。休息的時候,李作軒會給我們講他藝術之旅中最為輝煌的時刻,從他為了參加全軍的文藝匯演而推遲幾個月復原說到新婚當天扔下新娘去參加拓特廠的演出;從他1991年響應家鄉的號召成為大屯公司文化生活中的一滴新鮮血液說到他參加大屯公司東南到上海,西南到雲南,北到北京的組團慰問演出,從他一年300天的舞臺生活說到他國家二級演員的頭銜,看似在炫耀曾經的輝煌,實則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對我們說教。對曾經的舞臺生活,他的總結是:“那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對現在的工作,他的計畫是:把工會工作做到職工的心坎上,把安全小品創作作為一個傳播安全文化的載體。說這話的李作軒,沒有舞臺上的光環,也沒有了平日裏故意顯擺演技的豐富表情,臉上淡淡地洋溢著一種幸福與堅定。
  
  《事故三姐妹》在經歷幾次改稿、數次排練後,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大屯公司安全曲藝類節目比賽中獲得二等獎,與一等獎只差了0.1分。李作軒也如自己計畫的那樣,用敬業地態度專業地幹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他是那個在職工困難的時候送上關心與照顧的兄長,是那個工作起來要求“苛刻”玩起來沒個樣子的領導,是那個陪著職工家屬家長里短的長輩,是那個很會利用“講故事”來教育人的“有才哥”,是那個時刻把團隊精神放心上的隊友,是那個聲稱“電解人都是英雄”的普通人。
  
  《事故三姐妹》之後,李作軒陸續有作品在大屯公司安全曲藝類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還去了中煤巡演。2011年的6月,我和他二次合作,我們的小品《最後的心願》在經歷了同樣的反復修改和排練後,獲得了同樣的成績。面對這個成績,我想起了排練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想起了那張即使再疲憊一說到劇本就立馬生動的臉,想起了那雙因熬夜而紅腫卻總是充滿陽光的大眼睛,想起了演出前兩天排練排到10點鐘的那個夜晚,我想,我所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演好小品,更多的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工作與生活,是怎樣由敬業向專業不斷地提升!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