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原創] 認識佛教

本帖已經被作者加入個人空間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探討佛教 (-整理早期之筆記-)

宗教係以復性作目的,回教曰~全性。道教曰~煉性。儒教(家)曰~養性。
耶教曰~圓性。佛教曰~見性。

立教基本,一如也。回-返一。儒-貫一。道-守一。佛-歸一。耶-親一。

佛學之探討係以人生解脫為中心,兼論及宇宙之問題。
從歷史觀看,可分原始佛教和發展佛教之思想。
地理方面,分南傳和北傳兩系。

佛教主述 空 無自性。說明萬法真相為目的,以理論為中心之【宇宙論】
詮示解脫之真義、方法、以實踐為旨趣之【解脫論】 空 有 兩論

緣起論【屬有論).其經有:華嚴經、解深密經、勝鬘經。
論,有起信論、寶性論、瑜伽師地論、唯識論、俱舍論。
宗,有俱舍宗、法相宗、地論宗、攝論宗、華嚴宗。

實相論【屬空論】其經有:法華經、般若經、維摩吉經、心境。
論,有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成實論。
宗,有三論宗、天台宗。

佛教從教義內容看,有
權實二教-權為方便教,實為真實究竟之教,實述佛陀自內證法。
聖淨二門-自修開悟為聖道門。信願亡生獲開悟者稱淨土門。
顯 密二教-語言文字顯說出教法者為顯教。不可於表面得知者為密教。
教禪-根據佛陀所說之法而建立之宗派,直接傳承佛陀之心法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為 特色之宗 派。

佛教細分有:
研究之佛教,俱舍、成實、維識。
思索之佛教,般若、華嚴、天台。
觀想之佛教,禪宗、真言宗。
信念之佛教,淨土宗。
實行之佛教,律宗。

頓教之意是-頓悟實相,快速到達覺悟者,即由內向外。
漸教之意是-依順序漸進,經長時間修行而覺悟者,即由外向內。

佛教有二大主張:
一主張,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認為眾生皆可成佛。
一主張,五性各別,而否定性二乘及無性有情之成佛,等兩大類。


小乘斷三界煩惱,證擇滅之理。
大乘唯識宗說,悟入唯識之性。
三 論宗,倡至不可得空之域。
華嚴證入十佛之自境界。
天台證諸法實相。
禪宗則主張見性成佛。

多起學說
就現象事務之因果連續來說明萬有由多元生起之學派。
物質現象為精神原理所開展之唯心一元論之學派。
超越現象之實在本體論之學派。
不辨本體與現象,以現象歸於本體活動提倡現象即本體之學派。
超越哲學(本體論) 相 對哲學(宇宙論)

緣起論係從縱之時間方面,說明萬法之生滅變化情形,是為,宇宙現象論。
實相論則從橫之空間方面,來說明萬法本身之究極真理,是為,宇宙本體論。

【宇宙論】,分二大系統,即緣起論和實相論。
緣起論乃解釋宇宙萬法之生起,根據萬法自身間之因果律。
然有不同學派之說:簡單述
業感緣起論(俱舍學說)。
賴耶緣起論(唯識學說)。
真如緣起論(真常學說)
法界緣起論(華嚴學說)六大緣起論(真言學說)
實相論也有不同之教系學說簡說
有,法有論。有,法空論。有,空中道論。有,無相皆空論。有,諸法實相論。

【 解脫論】乃是將解脫之原理應用於實踐上,以達究竟之目的,
此解脫部門分為,解脫實質論,解脫形式論,解脫次第論三大系統。
解脫實質論,即解脫之真境,涅槃、如來、佛土、佛身、皆為解脫實質之表明。
解脫形式論,系為開顯實質之各類實踐,如律宗之持戒求解脫(戒律論)、各宗修觀求解脫 (修觀論)、各宗斷惑求解脫(斷惑論)、淨土宗之亡生求解脫(亡生論),即屬解脫之形式。
解脫次第論,凡夫欲藉修行功力,自凡至聖,達至理想之彼岸,其修行因功力深淺,而有
逐漸進升之次第,乃至究竟成佛;此類修行證果之次第論(行位論)、一切眾生是否平等、超
凡入聖之成佛可能性之解脫問題(種姓論)等,皆屬解脫次第論 。

佛教非唯心論,也非唯物論,係 空 無自性論。
然自實踐之方法而言,特別強調心之主體性,故被視為 唯心論。

空論=無自性(一切法)
有部=有自性..自生.自成永恆存在的字體.
唯 識=有論
有部=(自性)是指因緣聚合的有為現象中.具有自成永恆存在的字體;固有自性.(因緣起的自然 不存在自生自存永恆的自體)
唯識=(自性)是指依他生起的一切現象.各有相對獨立的體質.及簡別於他的功能.
中觀家=緣起性空無自性.以自性是自有自成永恆存在的.有自性就不必待緣起.既然待因緣和
合而生.即就必然沒有自性.因此緣起必然性空.性空才能建立緣起.
禪宗=(有自性)心為我人現前一念之忘心;性是生起心的相本.是心的本源(本面目.佛性.自性)
本俱足清靜.不生滅.不動搖.能生萬法的特點.建立在無相寂滅第一義諦. 即非緣起.故自性得以建立.

空.以破一切法.
假.以立一切法.
中.以妙一切法.

人間法.即是世間法..此法就是共識.而能在這共識遊戲中.
不犯規.而能自由為一 自在 .而能不住.不迷.不執.不著.不惑..為解脫.
此大意說佛教慨論..非說法 法另論。

早期佛教綱領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現為:戒、定、慧 。

*無法可說 .般若體畢竟清靜.無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 。
故佛陀並無說過一<法>.但不是沒有說.常人都誤以為釋尊並沒有在<說>
*如為般若知的對象,而非本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