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佛教‘寺’的起源

佛教‘寺’的起源

最初到中國來的(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兩位法師分別是摩騰與竺法蘭,這兩位法師來到中國之後,中國政府接待他們,類似現在的外交部,由外交部來接待國賓。從前在漢朝的政治制度,‘寺’是政府辦公的機構,這是諸位要知道的。辦外交的是鴻胪寺,鴻胪寺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外交部,鴻胪寺的首長就是卿—公卿,鴻胪寺卿就是現代政府組織中的外交部長。鴻胪寺來接待外賓,因爲朝野談得很投機,他們也樂意常住中國。但是外交部只能接待短期的外賓,不能夠讓他們常住,怎麽辦呢?皇帝下面不得不另設機構,再增加一個同樣的機構也稱爲寺,這個寺就是佛教的教育機構。第一個佛寺的名稱爲‘白馬寺’,後漢的首都在洛陽。這就是佛教‘寺’的來源。所以‘寺’和宗教完全沒有關系,跟‘廟’也沒有關系,明了曆史來源,所以寺是政府辦事的機關。這麽一來中國辦教育的機關就變成兩個。宰相下面有個‘禮部’,是辦教育的,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一直到清朝都沒有改變。白馬寺是直接屬于皇帝管轄的,是皇帝下面一級單位的機構,它是佛陀教育部,就是專門推廣佛陀教育。

  ‘寺’本來是辦教育的機關,與現在宗教的拜拜、祭祀、超度完全沒有關系。當年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寺院有兩個重要的任務,一個即翻譯佛經,等于現在的國立編譯館的工作。翻譯佛經,譯場規模之大也不是我們想像得到的。唐代玄奘法師,這是很有名的一個人,他的譯場,編制就有六百多人,你想規模有多大。早期鸠摩羅什易經免費算命大師譯場的編制,也有四百多人。所以佛寺是個很大的政府辦事機構,這是我們要曉得的。現在寺廟完全變質了,教育幾乎完全喪失!變成專門跟鬼神打交道的場所,這是很冤枉的一樁事情。這是清朝中葉以後,逐漸演變到現在這個現象。我們學佛,一定要知道佛教簡單的曆史,曉得佛法的本質,我們要學它真正的好東西。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朝代,很少有超過一千年以上的統治時間。中國的周朝,號稱是一個極長的朝代,前後一共也不過八百多年; 羅馬帝國,在東西分裂以前,統一的時期,也不過五百年左右。而世界上的五大宗教— 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佛教— 都有千年以上的曆史。回教是最年輕的一個,到現在也已經一千多年; 基督教則將近二千年; 佛教、印度教和猶太教,都已超過兩千年。世界上萬千的國家和民族衰亡了,獨有宗教卻能在各種激蕩變亂中長存不墜。這個鐵的事實,說明宗教是全人類的一個永恒的需要。

  這個需要是超國家、超民族、超時間和超空間的。宗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人類的第二生命。地球上有人類一天,就有宗教一天。有些人認爲“食和色”是人類兩個最根本的需要,其實這是不正確的。“食和色”是人類兩種生物性的需求,人類還有一個與其他動物不同的需要,那就是宗教性的需要。請注意:這裏所說宗教性的“需要”,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宗教性的需要,就是人類心靈對真理永恒、圓滿,或至善、至美、至真的不停的追求。在這個短暫,苦痛和迷茫的人生中,人類最是需要心靈的依托,憑借和歸宿。人生有許多非人力所能補救的缺陷和迷悶,悲哀和苦惱,這些一切,只有在宗教中才能找到解釋和安慰。因此,宗教的需求,是人類最根本的三大需要之一。它的力量,有時遠勝過其他兩大需要。因爲這個緣故,宗教才能在世界上留存這麽久。
  所以‘寺’在以前是辦教育的機關,與現在宗教的拜拜、祭祀、超度完全沒有關系。

TOP

瞭解了,原來“寺”是這樣產生的……長知識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