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文章分享]: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文章分享]: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文章分享]: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此句出自《六祖壇經》。在《六祖壇經》中,六祖惠能將這句話做了衍申:「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大意是,前念如果執著境界,對所面臨的環境產生好或壞、有或無等等反應,那就是煩惱;如果念頭一轉,下一念離開前念所產生的種種分別、執著、計較,這就是智慧。
        菩提是覺悟、開悟、智慧之意。乍聽之下,似乎離開煩惱就可得到菩提;其實,煩惱和菩提並無不同。這些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有計較的念頭,那就是煩惱;如果心中沒有計較的念頭,但仍照樣活動、照樣起作用,這就是菩提。
---聖嚴法師

[來源]: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心得]:借花獻佛,引導到更上一層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如附文),{心的作用 => 照見五蘊皆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到為止。請參考!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