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誰是大師?

誰是大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現在人有不少人自稱大師,這個事情在古時候沒有。

你看看古時候翻經的這些法師,他的道德、學問、修養都達到高水平,人家謙虛。

我們在翻經名題上常常看到「三藏法師」,更謙虛一點稱沙門,不敢稱法師。

通達經律論的稱三藏法師,經律論通達一種,不敢稱三藏法師。

通達戒律的稱律師,通達論典的稱論師,通達經教的通常稱法師,不敢加「三藏」,三藏是統統都通。

沒有人敢稱大師的!

大師是佛。

這一點我們同學要記住,千萬將來不能夠自稱大師,你稱大師,你太傲慢、太過分。

別人稱你大師,要把這些事實跟他講清楚、講明白,不可以這樣稱法。

稱大法師還勉強,法師,那個「大」是尊敬你,稱大法師,不可以稱大師,要懂!

就跟世間一樣,名稱不能亂用的。

大師是佛,他不是佛,他稱大師,這有過失的。

譬如說你不是總統,你出去跟人家說我是總統,你們都要稱我總統,成什麼話?

世間人這樣做是犯法的。

在佛法犯不犯法?犯法。

世間法不制裁你,護法神要制裁你,你做得太過分了。

但是有許多祖師大德過世之後,後人稱他大師,這是對他特別的禮敬,這個行。

他自己也不知道,後人尊敬,這個行。

可是有一個例外,淨土宗的祖師一般稱大師,稱大師也不是他在世,都是他往生之後,後人尊稱的。

因為那個「祖師」也是後人尊重他的。

淨土宗沒有承傳,不是一代一代的。

其他各宗各派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淨土宗不是的,淨土宗沒有。

淨土宗祖師從哪裡來的?

是後人,等於說民主選舉出來。

這個人對於淨土宗修行有成就,對淨土宗有很大的貢獻,後人稱他為祖師,不是他自己稱為祖師。

所以淨土宗的祖師是民選的,稱為大師,但是都不是他在世。

諸位要知道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都稱印光法師。

你看最早的《文鈔》,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印光法師文鈔》,沒有稱大師。

他老人家往生之後,後人稱《印光大師文鈔》,行!

他在世的時候不可以稱。

「人天大師」,佛稱,佛可以,菩薩都不行,菩薩稱大士、稱開士、稱正士,不能稱大師。

這是常識,我們必須要懂得。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淨空法師--

TOP

【學佛知津】 「大師」考名
蕭惠元居士對於三寶極其虔敬,所以當他讀到張廷榮居士在《菩提樹》雜誌發表的文字中,將楊仁山及歐陽漸居士稱為「大師」,感到非常的不滿,故在《覺世》二六一期上寫了一篇〈向張廷榮居士進一言〉。同時又引起了其他多人的反應,這是很好的現象。不過,「大師」一詞,究係何指,我想趁此機會,做一點正名的工作。

本來,大師一詞,並非佛教所專用,例如《周禮‧春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大師下大夫二人,小師上士四人。」這是一種樂官的職稱,後來演變為「太師」,太師是樂官的指揮者。

到了漢朝,大師一詞又變成了對於學者的尊稱,例如《漢書‧伏生傳》中,就有這樣的一句:「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


在印度,大師一詞是對一切學派或教派的領袖的尊稱。各派的徒眾,對於各自的領袖,通常都以大師稱呼。例如《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二,裸體外道的徒眾稱他們的教主為「大師晡刺拏」。《長阿含經》卷一五,究羅檀頭婆羅門,亦被五百婆羅門弟子,呼為大師。《長阿含經》卷一六,沸伽羅沙婆羅門及多梨車婆羅門,亦各被他們的弟子稱為大師。《增一阿含經》卷三○〈六重品〉第十經,尼健子外道的五百弟子,也稱他們的領袖為大師。
因此,在佛教而言,當時的印度,只有佛陀一人可以稱為大師,其餘的僧俗弟子,均不夠被稱作大師的資格。例如《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中,帝釋天主憍尸迦,口口聲聲都稱:「如來大師出現世間。」外道婆羅門,對釋迦世尊,也是看作佛教的大師,例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二八,記載佛弟子將佛像供在上首,一天忽然下雨,大眾忙著躲雨,竟忘了把佛像請走,於是給婆羅門居士譏笑了一句:「仁等何故擲棄大師?」


根據佛教的原始看法,唯有眾師之師,才可稱為大師。在佛教,那只有佛陀一人可稱大師。並且,依照《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的記載,凡是在稱謂之上冠一「大」字的,也都是指的佛陀,比如:大醫王、大商主、大沙門、大勇猛、大斂攝、大威德、大將導、大雄、大力、大神、大慈悲、大法聚等。在《瑜伽師地論》中也說:「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為化導無量眾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為摧滅邪穢外道,世間出世間,故名大師。」佛在《雜阿含經》卷六第一三○經中也對弟子們說:「欲斷(色受想行識)五受陰者,當求大師。」《雜阿含經》卷一○第二七一經也有「佛告低舍(比丘名),佛為大師」之句。


在宋代靈芝律師的《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上稱:「大師者,所謂天人之師,即十號之一,以道訓人,故彰斯目。然以師通凡小,加大簡之,是則三界獨尊,九道依學,唯佛大聖,得此嘉號,自餘凡鄙,安可僭稱!」唯在《大般若經》的常啼菩薩,對法涌菩薩也稱大師。

因此,中國的佛教也比較方便,例如《僧史略》卷下,有這樣的記載:「唐懿宗十一年十一月,左街雲顥,賜為三慧大師;右街僧徹,賜為淨光大師;可孚,賜為法智大師;重謙,賜為青蓮大師。是其始也。」這是朝廷對於僧官的冊封大師。

於是從此以後,「大師」一詞,也就逐漸地成了對於凡僧的尊稱。所以在晚唐以來的許多僧人,多被加上了「大師」的嘉號。要是願意研究的話,這倒是個很好的題目:晚唐以前的高僧已有被稱大師的嗎?我尚未暇細考,如果我的判斷不錯,晚唐以前唯有宗師,方被稱為大師,此如天臺智者,被隋代的晉王稱為大師,便是一例。(見《唐高僧傳》卷二一)

至於居士被稱為大師的,就我所知,還不是今日的張廷榮居士的發明,那是由於歐陽竟無居士的門下,對於歐陽竟無居士的恭維,才開了頭的。

歐陽竟無跟太虛大師同是楊仁山居士的學生,他們後來所走的路向卻頗有不同,歐陽竟無很有以現代維摩自居的氣概,他根本看不起出家人,也不恭敬出家人,並且主張比丘當拜居士,這個問題曾經引起太虛大師的糾正,但也不生效果。歐陽居士對於近世的佛學,尤其是對唯識一系的貢獻卓著,他的門下也都是些有名的學者,歐陽竟無之被稱為大師,就是出於這班人的好心。他們是以學術領袖的身分去衡量歐陽竟無的,正像章太炎被稱為國學大師、張大千被稱為國畫大師一樣,那是出於純中國的觀念,是從《漢書‧伏生傳》稱為大師以來的傳統觀念。最要緊的,這一觀念跟佛教無關。

我跟張廷榮居士,已有近十年的友誼,像他那樣的熱忱和勤懇,在今日的居士群中,實在是難能可貴,所以我對他的尊敬,正像尊敬所有我的其他師友一樣。他稱楊仁山及歐陽竟無為大師,已不是新近發生的事,只是新近因此事而發生了對於這個問題的爭論,所以寫出了我的所知所見。(一九六四年九月一日,刊於《覺世》二六三期)



TOP

知道了 名稱原來有那麼深的道理
我不會再犯了

感謝喜德大哥的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