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2
發新話題

[分享] 法句經故事集-第八品 千品

法句經故事集-第八品 千品

行刑者的命運

唱誦毫無義理的千句話,不如唱誦一句有法益的話,
聽聞之後,可以使人寂靜。 (偈 100)



  坦巴達提卡擔任政府行刑者的任務屆滿五十五年後正式退休。在擔任行刑者之前,他曾經是一名小偷。退休後有一天,他到河中去沐浴,並且攜帶特別的食物回家。回家後,正要享受這份美味時,卻看見剛出禪定的舍利弗站在門口,這時候他心裡想著:「我這一生,都在行刑處決小偷,現在我應該供養這位比丘。」所以就邀請舍利弗進入屋內,並尊敬地供養食物。

  供養後,舍利弗向他說佛法。但坦巴達提卡卻無法集中心思聽講,因為他的心思受到過去擔任行刑人時種種往事的干擾。舍利弗明白他的困擾,為了導正他的心念,就機敏地問他是否出於憤怒、仇恨而行刑?或只是執行公務而已。坦巴達提卡回答說,他只是接受國王的命令,自己沒有任何殺人的惡意或願望。

  「既然如此,你有何罪過可言!」舍利弗說。

  舍利弗的說法讓坦巴達提卡內心較為寧靜,就請舍利弗繼續說法。這時,他專心聞法,更具耐心與理解力。聞法後,他恭送舍利弗走了一段路,然後獨自回家,但卻意外喪生。

  當天傍晚,佛陀抵達比丘的聚會時,比丘們告訴佛陀有關坦巴達提卡的惡訊,並請問他往生何處。佛陀說,雖然坦巴達提卡今生造惡業,但後來領悟佛法,所以往生兜率天。比丘們卻懷疑,一個造做惡業的人,怎麼可能只聽聞一次佛法後,就獲得如此殊勝的法益。佛陀向他們解釋說,時間長短不是問題,如果能夠正確理解的話,極使一句法語也可以帶來莫大的法益。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證阿羅漢果最快的方法

唱誦毫無義理的千句偈語,
不如唱誦一句有法益的偈語,
聽聞之後,使人趣入寂靜。


  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不幸發生海難,除了一人以外,所有人都喪生了。這唯一活命的人抓住一片木板,最後漂流到輸帕羅卡港。上岸後,他用一片樹皮遮住身子,坐在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地方。有些過往的行人給他食物,有些人則以為他是聖者,而向他致敬。另外有人給他衣服穿,但他卻不接受,因為他害怕穿上衣服以後,人們會降低對他的敬意。同時,有些人認為他是阿羅漢,他也就自以為是阿羅漢。因此,人們稱呼他「婆醯迦達如斯亞」。

  大約在這時候,他某一世的朋友摩訶布拉瑪看見婆醯迦誤入歧途,覺得引導他回正道是自己的責任,所以在晚上時候,摩訶布拉瑪就去找婆醯迦,並告訴他:「婆醯迦!你還不是阿羅漢,更重要的是,你還沒有成為阿羅漢的德行。」婆醯迦聽完朋友的話,抬起頭來:「是啊!我必須承認,正如你所說的,我不是阿羅漢。我現在明白自己犯了大錯。但是,究竟在這世間上,誰是阿羅漢?」摩訶布拉瑪就勸告他去舍衛城,請佛陀助他一臂之力。

  婆醯迦明白自己犯了大錯,非常沮喪,就直接到舍衛城去見佛陀。後來,他看見佛陀和比丘們正在化緣,就很恭敬地跟上去,請求佛陀教他佛法,佛陀告訴他,現在正在化緣,不是說法的時間。

  「尊者!沒有人瞭解你我生命中的危險,所以請教我佛法吧!」婆醯迦繼續懇求。

  佛陀知道婆醯迦的程度無法了解佛法,而且,婆醯迦剛才長途跋涉,驟然得遇佛陀,內心正雀躍不已,所以無法立刻接受佛法。佛陀不願在這種情況下立即向他說法,而希望等他內心平靜下來時,再向他說法,他也才能心領神會。但婆醯迦仍固執的懇請,佛陀只好站在路上對他說:

  「婆醯迦!當你看東西的時候,就只看見那件東西;聽聲音的時候,就只聽見那聲音;聞、嚐、觸任何東西時,就只是聞、嚐和觸那東西;想事情時,就全神想那件事情。」

  婆醯迦如法奉行,同時因為全神貫注,他的過去善業現前,而證得阿羅漢果。他於是懇請佛陀允許他加入僧伽,佛陀要他先準備三衣、缽和比丘必備的東西。但當他出去籌備的時候,卻被一隻動物攻擊致死。後來,佛陀和比丘進食完畢後,在路上發現婆醯迦的屍體。佛陀要比丘們把他的屍體火化,把遺物供養在浮圖中。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說婆醯迦已經證入涅槃。佛陀並且說婆醯迦是最快證得神通的人。比丘對佛陀的說法感到困惑,就問佛陀,婆醯迦在何時、如何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婆醯迦在路上聽我說法時,就證得阿羅漢果。」比丘卻懷疑怎麼可能只聽幾句法語就能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法句或說法時間的長短與證果快慢無關。」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嫁小偷的富家女

唱誦毫無義理的百句偈語,
不如唱誦一句法句,
聽聞之後,使人內心寧靜。 (偈 102)

在戰場上戰勝百萬雄獅的人,
不如克己者,
才是最尊貴的勝利者。 (偈 103)


  拘達娜是舍衛城裡一位富翁的女兒,一直過著平靜、深居簡出的日子。但是有一天,她看見一位將要被處決的小偷時,剎那間就愛上他了。從此以後她拒絕吃飯,除非能嫁給他,否則她也不願活下去。

  拘達娜的父母只好向國王的官員行賄,換取小偷的生命,然後將她嫁給他。雖然她非常愛他,但他卻只愛她的財富。有一天,他說服她把所有的首飾裝戴在身上,然後告訴她,他想供養山靈,答謝它們在他生命危險的時候拯救他。說完後,他就帶她往山頂上走去。但是他們抵達山頂時,他卻說要殺了她,以便佔有她的首飾。她懇求他只拿走首飾,而饒她一命,但他悍然拒絕。這時候,她明白若不除去他,自己非死不可,所以必需謹慎、機智應付。她於是告訴他,既然他們只能再相處幾分鐘,她想最後一次向他頂禮,說著,她就繞著他緩緩的走,並趁機從他的背後把他推下山去。

  住在山頂的天神目睹整個事件的過程後,鼓掌讚許她的作為,並且說:「不只男性有智慧,女性也能具足智慧,並且在今生今世就展現智慧!」

  經過這件事情後,她不想再回家了,就把所有的首飾掛在樹上,然後一個人到處流浪,也不知道究竟該到那裡去。後來,她碰巧來到女遊行外道居住的地方,就成為她們其中的一員。她們教她所有的詭辯技巧。由於聰穎,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全掌握其中的訣竅。這時候,這些女遊行外道就告訴她四處去雲遊,她們也告訴她,如果有人能夠回答她的所有詰問,就拜此人為師。從此以後,她就到國內所有地方去雲遊,公開向所有的人挑戰。很多著名的人士接受她的挑戰,但沒有人駁倒她。

  最後,她來到舍衛城。進城之前,她一如往常,把一隻樹枝插在一土堆上,公開挑戰所有人。舍利弗尊者接受她的挑戰,她詢問舍利弗非常多的問題,而舍利弗也一一加以解答。問完之後,輪到舍利弗發問,他只問她一句話:「“一”是什麼?」(註1) 她卻張口結舌,無法回答,就央請舍利弗解釋它的涵意。舍利弗建議她先出家為比丘尼,她也信守諾言地服從舍利弗的建議,正信出家為比丘尼,並且精進奉行舍利弗的教導,而在幾天之內就證得阿羅漢果。

  後來,有些比丘針對此事請教佛陀:「拘達娜比丘尼真的可能在只聽聞少許的法義就證得阿羅漢果嗎?」

  佛陀說:「比丘們!不要以多少來判斷法義,一句法義比一百句毫無意義的言語更發人深省。」


註1:眾生只需要一件東西來維持生命:食物 。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賭博的得失

信受奉行佛法的人,去除貪欲,可以到達難以抵達的彼岸。
克服自己,勝過征服他人;
天神、樂神、魔波旬或梵天都無法戰勝克己節制的人 (偈104/105)


  以一位婆羅門告訴佛陀:「尊者,我認為你只知有法益的修行,對無益的事一無所知。」佛陀說他也了解無益且有害的事。佛陀就列舉六種會消耗財產的行為:
(1) 太陽高掛了才起床 (2) 疏懶成性 (3) 殘暴 (4) 沉溺毒品(尤其指酒) 而昏醉迷糊 (5) 在惹人懷疑的時間內,獨自在街上閒逛 (6) 邪淫。

  佛陀接著問這婆羅門如何維生,婆羅門回答說以賭博維生 (註)。佛陀再問他輸贏情形,當婆羅門回答說有輸有贏時,佛陀說:「在賭博中獲勝,無法與克服煩惱的成就相比。」


備註:在《敗亡經》中,佛陀說賭博是造成人墮落的原因之一。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往生梵天的方法

與其百年間每月供養成千上百的祭祀,
不如頃刻之間供養修行的人,
如是供養,勝過百年的祭祀。


  舍利弗的叔叔是一位婆羅門,有一次,舍利弗問他,有沒有做過任何的功德。他的叔叔回答說,他每個月供養裸身的苦行者,希望將來能往生梵天。舍利弗告訴他說,他的老師們並不了解往生梵天的方法。說完後,舍利弗更引領叔叔去見佛陀,並請求佛陀開示確實可以使人往生梵天的佛法。

  佛陀向舍利弗的叔叔說:「供養一湯匙的食物給真正的聖人,比你供養那些不值得供養的人更好。」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火祭不究竟(註)

在林中火祭百年,不如頃刻之間供養修行的人,
如是供養,勝過百年的火祭。(偈107
)

  舍利弗的侄子是一位婆羅門。有一次,舍利弗問他,有沒有做過任何的功德。他的侄子回答說,他每個月都在火祭中犧牲一隻羊,期望將來能往生梵天。舍利弗告訴他說,他的老師們一直給他錯誤的教法,他的老師們根本不知如何往生梵天。

  然後,舍利弗引領侄子去見佛陀,佛陀就教他確實可以往生梵天的佛法,並告訴他說:「頃刻之間,頂禮真正的聖人比火祭犧牲一百年好。」


註:「火祭」在當時的伊朗和印度相當流行。部份人認為火是神祇之一。有些人認為透過火祭,他們可以討好神祇,而得到賜福和保護。另外,動物祭祀和在恆河中沐浴也很普遍。佛陀是當時唯一指出這些方法都是無益的宗教師 。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用動物祭祀的婆羅門

世間人為追求功德,
而在節慶時布捨與供養,
所得到的功德,
不如禮敬聖者的四分之一。


  有一次,舍利弗問一位婆羅門的朋友,有沒有做過任何的功德,他朋友回答說,他長久以來都提供大量的祭祀犧牲,希望來生能往生梵天。

  舍利弗告訴朋友說,他的老師們一直教導他虛幻的希望,他的老師們根本不知道往生梵天的方法。舍利弗就引導他去見佛陀,請佛陀教他往生梵天的方法。

  佛陀說:「婆羅門,即使僅是頃刻間頂禮聖者,也比整年度所供奉的大大小小祭祀犧牲,要來得好。」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佛陀保護男孩

經常禮敬年高德劭的人,四法增長:
長壽、美貌、幸福和力量。 (偈 16)


  從前,有兩位隱士共同居住在一起,並且一起修習苦行多年。後來,其中一位還俗,並且結了婚。當他的兒子出生後,他們夫妻兩人便帶著兒子去拜訪仍在苦行的隱士。這隱士看見他們時,對他們說:「願你們長命百歲!」但卻對男孩不說任何好話。他們十分困惑,問隱士為何對孩子保持沉默。隱士告訴他們這孩子只能再活七天,雖然他無法拯救孩子,但佛陀可能有辦法。

  他們就帶著孩子去找佛陀。當兩人向佛陀頂禮問訊時,佛陀也只說:「願你們長命百歲!」而無言以對他們的孩子。佛陀知道男孩來日無多,為了防止孩子夭壽,佛陀吩咐他們在家門前搭起帳蓬,然後把孩子放在蓬內的床上。佛陀也派遣幾位比丘前去唸誦「護經」(註)七天。第七天,佛陀親自來到帳蓬,天神們也來了。這時候,一隻惡魔也在門口等待機會要奪走男孩的生命,但眾多天神繼續來臨,惡魔只好後退,讓出位子給天神們,結果,它只能站在離男孩很遠的地方。那天晚上,比丘們徹夜唸誦護經,男孩也因此獲救。第二天,男孩被人家從床上抱起來向佛陀致敬意,佛陀對男孩說:「願你長壽!」有人問佛陀,這孩子能活多久,佛陀說一百二十歲。因此人們就稱呼這孩子為亞育瓦達那(意思是長壽的孩子)。

  男孩長大後,和他的朋友和信徒在國境內到處參訪。有一天,他們抵達祇樹給孤獨園時,園裏的比丘們認出他來,比丘就問佛陀說:「有沒有辦法使眾生長壽?」

  「尊敬崇仰老者和智慧與德行兼備的人,可以讓人得到長壽、美貌、幸福和力量。」



註:
「護經」是宗教偈語或經,如《慈經》或《寶經》,常常被唱誦以求保護,防止受傷害。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沙其卡沙彌的奇蹟

若長命百歲,但破戒,放逸,
不如持戒,修禪定一天。 (偈 110)


  有一天,三十位比丘各自從佛陀得到禪修的題目後,到遠離舍衛城的一個大村落去。這時候,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群搶匪要用活人去供養森林的守護靈,他們就到林子裡的精舍去,命令比丘們交出一位比丘,做為祭祀的犧牲。每一位比丘,不管年齡大小,都願意犧牲,其中有一位小沙彌沙其卡,他是受舍利弗指派前來的,雖然仍是稚齡孩童,但由於累世以來積聚了眾多善業,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他透露說他的老師─舍利弗預知這次行程會有危險,所以特意安排他陪同其他比丘一起來,而且他應該隨搶匪去。其他比丘聽他這麼一說,雖然很勉強,但他們對舍利弗深具信心,便同意由小沙彌隨搶匪去。

  搶匪的祭祀準備就緒後,搶匪頭目就高舉著劍,朝小沙彌重重擊下,小沙彌這時候正在禪定中,結果劍不僅沒有砍傷小沙彌,反而彎曲變形。頭目就另外換一把劍,再砍下去,這次整柄劍向上直彎,也同樣不能傷到小沙彌的一根汗毛。這兩次的異常現象讓搶匪頭目震驚不已而放下劍,並且向小沙彌下跪,請求原諒。其他搶匪全都訝異不已,也一齊認錯。他們要求能夠追隨小沙彌修行,小沙彌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小沙彌就在這些新比丘的陪同下回林子的精舍去,其他比丘看見他回來都很高興,也鬆了口氣,大家就回祇樹給孤獨園向他們的老師舍利弗禮敬。之後,他們去見佛陀。佛陀告誡他們:「比丘們!即使長命百歲但犯下搶奪、偷盜或種種罪行,失命就毫無意義;德行具足的活一天比污穢的百年歲月更有價值 。」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喬達那尊者和搶匪們

若長命百歲,但愚癡、放逸,
不如具足智慧且修禪定一天。


  喬達那尊者從佛陀得到禪修觀想的題目後,到森林中去禪修,並且證得聖果。證得聖果後,他出發回精舍去向佛陀頂禮問訊。路上,他停下來稍微休息一下,就坐在石板上,而進入禪定。這時候一群剛打劫村子的搶匪們也來到他休息的地方。他們誤以為他是個樹樁,就在他身上周圍放置他們搶奪來的贓物。第二天,天亮時,他們才發覺原來他是活生生的眾生,但他們卻又錯以為他是惡魔,嚇得想要急忙逃走。

  喬達那告訴他們,他只是位比丘,不是惡魔,請他們不要害怕。搶匪們對他的話感到訝異,就請他原諒他們誤認他是樹樁的錯誤,他們也決定出家修行。

  喬達那就在他們的陪伴下回到精舍,並且向佛陀報告事情的經過。
  佛陀告誡他們:「如果長命百歲,但是無明,盡做傻事,也是無益的人生;現在你們都已經明白佛法,變得有智慧了,所以,當一天有智慧的人比長年無明的人更有價值!」

  這些新出家的比丘從此信受奉行佛陀的教法,努力成就自己的道業。


‧摘錄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

TOP

 14 12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