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世尊在靈山會上,撚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大迦葉﹒
又有《碧岩集》第一則評喝,曰:達摩遙觀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來,單傳心印,開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便是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十六字玄旨的來源。

不立文字,從字面上來看是指不用文字的形式來傳承教旨。但是,不立文字,本身不就是立文字了嗎?千年來佛教典藏豐富浩瀚,大師學者著述頗為可觀,不立文字,哪來這累累書山?禪宗所謂不立文字,其實更有一層深意。什麼東西是不能立文字,也立不了文字的呢?是“自性”,自性無形無相,所以立不出文字來。諸法中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是名自性,也是萬物有之生因,但是不管什麼是因,什麼是性,皆是用文字來說明的,而用文字來說明的,皆是虛假名相。耳可聞的,謂之名;眼可見的,謂之相,此虛假的名相,皆契於法之實性。凡夫常分別此虛假的名相,而起種種的罔惑,故曰“愚痴凡夫,隨名相流”。所以說真正的要旨實相,是不執著於文字的,文字中的全是虛幻,不立文字的禪,纔是般若。真正的釋道並不在這浩瀚如海的經典著述裡,他們僅是文字相而已,真悟道的人,心中沒有經,沒有文字相,不存在,自然不會執著於文字。

正如,天,不說話,春夏秋鼕運行,萬物生長。天,不立文字;地,也不立文字。天地,宇宙之大道也,宇宙大道,就是所謂的“法性”,這個法性,充滿十方世界

教外別傳,一說是不要傳道於區別佛教的諸種思潮流派,是怕禪宗要旨發生誤讀誤解,從而存其純粹性,我想如果禪宗存如此念想,未免有些拘泥狹隘了,大乘佛教本就是要教化一切眾生進入無餘涅磐,如有區別對待,哪還能提什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又怎麼能說一相無相。其實釋學中有“教內”“教外”兩派,那就是釋迦夫子用“言”、“句”傳授者,謂之教內之法;離開“言”、“句”,直接以佛心印於他之心者,謂之教外之法,所以有“望口為教,望心名禪”的名言。簡而言之,“以心傳心”,是教外,“以聲傳心”是教內,教外即講求以心傳心,自然無須言語相傳,更無須立字傳教了。此句應做“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分句解釋,很容易斷章取義。

這樣再過渡到直指人心,意味就明顯的很了。直指人心,即傳道授意,要以心印心,以心觀心,心外無法,離心以外,也不見有性或非性的存在。自覺內證,內外一切法,無非都是自心的現量境界。一切妄想不生。我們觀世間一切有為法,都不可得,因緣所生法,本身是無“自性”可得,一切都無可得,隻是“惟一真心”的現量境界,“萬法唯心”,即說如此心,無所往心,即生智慧。禪宗的直指人心,是指向的無所往心,而非那些虛妄不實的心,形而下的變化的心。

見性成佛,性乃自性,自性都是“雖性而不生”,所有法、佛皆非“從生”處而來,也非根本就沒有生,既不是有,無互相發生,而“緣起性空”,自性是不可證不可傳的,一切事物之自性,都是本來“無我”的。說“有”說“無”,和執“空”執“有”之徒,都是沒有徹見“自性的本來”,萬有的“如來自性”,雖能生萬像而體自無生,萬像雖滅而體自不滅。觀這一切的有無、來去、生滅等等,都是“空寂”的。性無所見,見性成佛。佛即自性,佛非自性,佛本如來。佛隻在自己心中,自己覺悟了,就能利他。眾生其實並非佛祖所度化,而是自己度自己的,隻要明心見性,達到至誠無妄的境界,則心即是佛,又何必身外覓佛?

仍是此偈,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造萬法。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此即見自本性,即名成佛,見性成佛。

所以習禪貴在悟道,相是為了教化而設,但設相的目的是為了破相。所謂指揮的實相,非一相,非異相,非有相,非無相,非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有無具相,離一切相,即離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破一切相,破到極處,就是破一切妄念,妄念盡除,不真何待?不回歸原點又能到何處去呢?所以說,釋學無法,非法非非法,不執著於一切法,一切法,皆非法。真正的悟,便在於不依托於文字,直指人心。隻要能了悟,就成佛不是凡夫了,而了悟則在於見自本性。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禪宗之始。禪義傳承於此,悟道於此。所謂離相離境無念無心,超四句絕百非,禪本無字可傳,承者以心之了了,得無上真如,見性得涅磐之道。

天色已暗,輟筆於此,淺義輒解,恐貽笑方家。掩東方橋先生之卷,感想頗深,信手拾拮,得益非淺。

轉貼 梵音稀。






佛教所說的“宗教”指“宗門教下”,“宗門”專指“禪宗”,“教下”指除“禪宗”外的其他教派。

過去有人把"不立文字"解釋為禪宗沒有經典,不講理論;把"教外別傳"解釋為只傳門內弟子,門外弟子就不教了。
其實這是誤解。禪宗的"不立文字",是說不受文字約束,是隨機說法。

"教外別傳"非外弟子都不教。如果是這樣,大家都和華藏無緣了。
教外別傳"的真實含義,是打破教的框框,別具一格相傳,針對不同物件,施以不同方法。


金剛經曰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這段正好是主題所提的不立文字之本意。


維摩詰菩薩默一事,也正好是主題所說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們說諸法如幻,再怎麼的巧妙說,也是透過文字的了解,猶如指月之指,不是月的本身,見月的本身乃於一切法無言無說。若欲入此不二法,就必須唯証乃得了。


禪宗語錄有著數不清的直指公案。比如唐朝丹霞天然禪師,行腳到一處佛寺掛單時,發現當時的佛弟子對文字、法相的嚴重執取,禪師起了大悲心,為了破除大眾的妄情之執,不惜拿佛像來燒,還大聲的說,要燒出舍利,寺中的大眾自然大為驚訝,震憾不已,這是禪宗的教育手法,震憾人心,破除情執,直指見性。
禪宗祖師都是具足悲智的大菩薩,在教育上,都是應時契機。我們不能隨意亂模仿,因果不昧的。



TOP

喜德於此轉大車輪,Andy 拜讀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dutec 於 2008-9-1 20:02 發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喜德於此轉大車輪,Andy 拜讀
師兄太抬舉了!   還得向你學習呢!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