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23
發新話題

[分享] 難信之淨土法門

難信之淨土法門


無量壽經是淨土門三經之一,無量壽經說,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此中有五難。

一。正生於佛世,聽聞正法甚難甚難。雜阿含經說,遇佛出世,其難度猶如大湖中有木鑽孔,在大湖面東漂西流,烏龜百年才一抬頭,很難能夠正好正中木孔,要正值人身而聞法,則更難於此。
二。是佛雖涅槃,得聞佛陀遺教也是甚難。
三。是於經教中能聞菩薩道殊勝法也是難值難遇。
四。是能親近大善知識接受引導成佛之道,也甚難。
五。比這四難還難的是信樂受持無量壽經,所以說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信樂受持是信受奉行中,心中感受到殊勝、稀有的囋嘆。

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著慣性的思惟模式。不是親眼看到的,就很難深信不疑,尤其無法親身的經驗,更難相信。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的報土,也是成佛後方能証得的境界,不是娑婆眾生所能經驗與測度,在無法經驗與推度下,眾生自然難以深信不疑。

阿彌陀佛經是世尊自說,以佛的報身淨土非菩薩與阿羅漢所能知曉,所以經中對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有著一再特別的叮嚀。阿彌陀佛經總共不到一千九百字,但是呼喚舍利弗的叮嚀,高達三十六次。世尊叮嚀著說「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處處顯著十方諸佛的淨土不思議而難以深信不疑,故而再三的提醒與呼喚。

我們眾生都難以在肉眼無法看見下,去深信真的有極樂
世界,即使經中說有,歷代淨土祖師也一再的強調殊勝法緣。但是因為眾生當生看到極樂世界,也無法當生証到現觀淨土,所以善知識再怎麼說有,心中就是無法一心信受。猶如眾生被困在懸涯中,唯是攀著一樹枝,雖然聽到諸佛以聲音說,放下雙手就能得救,但是眾生因為看不到樓梯,看不到繩子---看不到得救的方便,心中就無法對佛語深信不疑。

觀無量壽經中,雖然有著當生見極樂世界的修法,然而想要當生成就此三昧,必須具備甚深之觀力。要証得現觀極樂世界,其難度不亞於明心見性的聖道門,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由觀經十三觀來現觀極樂世界,所要具足的觀力,並非是難信之法門,而是難行、難証之法門。對尚未具足止觀基楚,或無力於止觀修証的行者,對他說此當生現觀的法門,也是不善巧的。

世間的思惟模式上,天下是沒有白吃的午餐,就如騎踏車,每個人都要經過學習才會騎。要去上班才有薪水可以領。要煮飯才能有飯吃-----。就極樂世界,經中說其世界黃金為地,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思飯有飯,思衣有衣, 人人金色身,莊嚴無比。任何一樣都超過世間所能想像。而經中說,只要你信得過,並願意往生,那麼念佛就能往生。就世間思惟模式而言,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世間要有一份好薪水的工作,往往要奮鬥多年,甚至數十年也了不可得。這對念佛必能往生極樂世界而言,簡直像不勞而獲的天方夜談。所以難信,甚為難信。

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並未違反緣起論,也是有因有緣諸法生。比如一個找不到工作者,遇上一位大公司的董事長,董事長說,只要你願意來我公司,就能有工作,不必再辛苦的到處找工作了。董事長是歷經事業成功者,有能力滿足其能力之內的求膱者。只要求職者願意,只要求膱者走進公司,就能滿願。阿彌陀佛已成就了四十八大願,願願中都已圓滿,只要眾生信佛語不虛,信世尊不虛言,對阿彌陀佛願力信受不疑,並生起往生彌陀淨土的志向,那麼在有因有緣下,念佛必能往生。

那先比丘經有一段談到念佛法門,彌蘭國王問那先比丘說,有說人在世間作惡事,甚至為惡了百年,但是在臨終時,只要念佛,死得就可以生天上,這話我無法令我信服。
那先比丘說,有人把一塊小石頭放在水上,石頭就會沈下去。但是把一百塊的石頭放在船上,卻可以運到對岸,不會沈沒。
這比喻在說,諸佛的願力,猶如大船,靠著佛的悲願因緣來往生淨土,猶如乘船至極樂世界。

古德也用行走與乘船來比喻修証方便的不同,行走是偏向自力的法門,而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是含攝阿彌陀佛的願力,像是乘著船水行,少了自已行走的甚深定慧修証。當然,任何法門,都沒有絕對的自力或絕對的他力。即使是強調不依聖言量,不食人涶液的禪宗,也是要在信受經論所言,信受禪宗古德所証,信受法性平等下,展開自証自覺。

就淨土門中,不談念佛往生淨土一事,在修証上,淨土門則是以信代慧的法門,是一門偏重行門的法門,淨土祖師也甚少在修証原理上著墨。行門重在如實的實踐,沒有玄談。少了深奧的玄談理路,對世間的思惟慣性而言,會感到是不奇特的、非是無比殊勝的、非是至高無上的,所以對世間人說,念佛法門簡昜得很難被大眾所信受


TOP

若現在淨土門中,真的不談念佛往生淨土一事,
倒是難事一件
Andy覺得現在人追求實際,如果動之以往生淨土之利,
一定有很多人去信的^^

TOP

其實這是看自己的方便

學佛必須先有目標,若沒有目標就沒有成就

有的看起來很簡單,要做確時很難...說起來是正知見,可成就少了
平常也難得多說,而說法講究契機,淨土法門大家都沒把握,還講別的做什麼呢?淨土法門完全是出世間法,但是大家的方式不對只拿來求自身利益

TOP

破壞因果

"但是把一百塊的石頭放在船上,卻可以運到對岸,不會沈沒"----那也得看石頭多大多重吧
誰能說出無量壽經真正作者是誰?

在淨土裡, 再也沒有因果了 , 陳進興應該信淨土,
僅管惡事做盡, 臨命終時只要誠心發願, 仍能進淨土想盡極樂,
菩薩尚不能免墜於因果, 況乎凡夫?
既然如此簡單,釋迦摩尼為何不是靠念佛成佛, 何再須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為何在金剛經理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TOP

佛經所說的「方便有多門,歸源無二路」了。
佛教修行法門有八萬四千種,象徵著無數的修行方法及門徑。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難行道與易行道----禪宗與淨土,由於自力與他力的不同,前者被人稱為難行道,後者稱為易行道。所謂道,就是道路,是修行的一種方法,是可以令人從煩惱苦迫中解脫出來的,而達到自由安樂的境界的道路,所謂難行道與易行道者,也就是指修學方法難易之差別。


異途同歸----二家同是重實踐的法門,禪者向內心參究,以達明心見性,淨宗雖仰賴他力,亦要篤行念佛,方得往生。

其次,兩者同為不重文字之法門,禪宗明顯地高唱不立文字,只憑以心傳心﹔淨土雖依據彌陀經,甚至有淨土三經五經,但只憑信願持名,即可往生,並不重知解。

雖然二者各有不同處,而其最終目的,亦無非令眾生還證本來面目而已,所以禪淨是應該可以相即相入,互攝互融的。

在唐代時,兩派雖曾一度相爭,禪者批評淨土為引導愚人的「方便虛妄說」,慈愍三藏卻撰文評擊禪宗為狂放,而讚揚其念佛往生之說,其門人亦繼弘之而抑禪宗。

後來,禪宗祖師亦有贊同淨土者,如法眼嫡傳永明延壽大師、宋代之天衣義懷大師等,亦皆禪淨齊修。

其實,這兩條不同的道路,以其究竟證悟而言,正如西諺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其修行路線雖有不同,而殊途同歸,其旨趣終無二致,這也就是佛經所說的「方便有多門,歸源無二路」了。

TOP

所謂「淨土」法門,範圍甚廣。基本上,所有佛土,皆為淨土,一佛一世界,有無盡無量諸佛,則有無盡無量淨土。
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西方彌陀淨土、東方琉璃淨土,人間淨土(心淨則佛土淨)....

西方彌陀淨土,強調:信、願、行。相信阿彌陀佛世界的存在,一心發願往生、澈澈底底依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往生論,等等相關經典,實踐篤行,而至少能修行到「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接引其前往西方世界;但就算是如此,離成佛還十分遙遠,還是要「帶業往生」進入「九品蓮臺」,包困在蓮臺中,分分秒秒聽阿彌陀佛的法音世界,去淨化累世的業因。(此一過程,依照因果律,要消去因,必要受果,過程應該十分漫長,而且不會太舒服)
不知道妳有沒有試過「一心不亂」?我從來沒超過12秒鐘過。何況臨命終前,人都會慌亂恐懼,而能心不顛倒,已經是非常偉大的成就者了。要有這種的成果,就必須長期的修行。
如果進一步看:一旦妳發願往生,就得依照上面提過的三經一論,努力修行,而且不可再造業。所謂「帶業往生」,指的是發願前的業(累世的業),若發願後還造業,仍須受報後,才有機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若有人認為:死前只要喊兩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世界,這是「自以為是」的「斷章取義」、曲解佛法、嚴重一點可以是謗佛謗法。
若有人因為別人的斷章取義,而懷疑西方世界、懷疑佛陀所說、這仍然是「自以為是」的「斷章取義」、曲解佛法、謗佛謗法。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喜德 經驗 +30 我很贊同 2009-2-8 19:13
  • 喜德 金幣 +30 我很贊同 2009-2-8 19:13

TOP

忍辱?

其實, 佛教裡說的忍辱非常虛妄,
淨土根本容不下任何批判, 凡提出疑問者, 大多都要受到類似
"毀謗三寶 必墜無間地獄" 之類的恐嚇, 這其實也不足為奇,
只是顯示出修行後的實相罷了, 或許我們該想, 我在路上遇著
惡人, 他不過咒我去死,或者將我打死, 但極少有人會咒我墜入
無間地獄, 永世不得超生之類的

不過說到因果, 淨土裡在發願往生之後, 之前所造惡業,不論殺人放火
姦淫偷盜, 就能一筆勾銷,和基督教的只要信,就得救,真的太像了
差只差在一個唸 歸命於阿彌佗佛啊, 一個唸阿門和禱告.

TOP

何謂不立文字?

喜得版主:
  何謂不立文字, 並非高唱不立, 或不需文字, 而是禪宗不執著於文字,
許多禪師有很優雅的詩歌素養, 在這些詩歌裡其實有很深的意境,
不執著於文字也非高唱或高調,而在於禪宗認為成佛成就是來自於
不斷開悟的過程,而非一般"學習"的過程

禪宗仍有一堆經典, 這你該比我清楚才對.

TOP

引用:
原帖由 東宮聖手 於 2008-10-21 10:20 發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喜得版主:
  何謂不立文字, 並非高唱不立, 或不需文字, 而是禪宗不執著於文字,
許多禪師有很優雅的詩歌素養, 在這些詩歌裡其實有很深的意境,
不執著於文字也非高唱或高調,而在於禪宗認為成佛成就是來自於
不斷開悟的 ...
聖手大德你講的也對啦!

但你可能把淨土法門看的太容易了吧!

雖說淨土法門是易行道,真正能念佛往生也找不到幾個, 何況那些幹壞事的。


禪宗與淨土只是說明修行的法門不同,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修行要一門深入。  

淨土經典與禪宗經典都是佛所宣說。

本帖是屬淨土文章,你拿淨宗法門與禪宗法門互相比高下,不太恰當吧!

而且還把我誤當版主。

你是想讓我當箭靶嗎?  對不~~對~~



還好版主出國了

.ㄧ○︿ ..........................................
.......\ .................快閃!! 阿彌陀佛...
... √........ <@///)~~...........................

TOP

參考參考

這裏既是淨土的地盤, 所以我來談一些對淨土的看法, 也沒什意思, 為人總要有些雅量,
何況是修行的人,

比方您說 "真正念佛往生的也沒幾個" , 這個真的和一般法師所宣稱的有天壤之別ㄝ,
我覺得佛教裡有些談到心性的地方很好, 但是除了經懺, 法會, 排場 與豪奢氣派的建築外,還剩下什麼呢? 如果再簡化成一句"歸命於阿彌佗佛吧", 那就真的很可惜

TOP

 21 123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