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自我反省的文章

自我反省的文章

庸人自擾

邱吉爾:「如果我碰到煩惱時,我就會想起一個老先生在臨終時說的一句話。他說大半輩子他都活在煩惱中,可是大部分他所煩惱的事,卻從未發生過。」



衛生紙裡的尊嚴

日前應邀到某私立中學演講,對那位年輕女校長的作風慨佩不已。

她說:「我們是全省唯一在廁所裡放衛生紙的學校。有人不以為然,認為學生不會愛惜,何必對學生那麼好呢?但我堅持如此做,我相信我的學生能夠在這些小地方尊重自己。結果事實證明,他們做得很好。只有一段時期,有少部份人浪費,但加以糾正處罰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據我實地勘察,發覺果然不偽。他們的洗手間牆上端端正正放著高級捲筒衛生紙,廁所裡沒有惡意的浪費。

我走出來,心裡極其驚訝,驚訝這群孩子們沒有辜負校長的期望,驚訝這位校長將孩子應有的尊嚴還給他們的舉動果然是成功的。

日前,電視新聞播報時下托兒場所之良莠不齊。以高雄某家為例,營業者把孩子關在鐵籠裡,或在腰間繫上鐵鍊管理,引起社會大眾密切注意。記者訪問他們,他們一臉無奈,說:「不這麼做,實在無法管理!」螢幕上,一個個大鐵籠裡,孩子掙扎著向外伸著頭與手;一個樓梯轉角處,一條粗粗大鐵鍊扯著一個小男孩的腰,衣服張開,皮肉上畫著一條條的血線。

去養老院,平均年齡都在七十五歲以上,他們有的還耳聰目明、步履穩當,有的則病臥在床,只知吃睡,院裡制度健全,還特別請專人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我走過去,一張張臉細細看,皺紋再多、五官再乾癟,也藏不住縷縷悲愁。在這裡,他們誠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我想,若沒有愛,他們其實與動物無異,肚子餓了,就吃;覺得累了,就睡。每天太陽升起,就算一天,夜來了,就距離死亡更進一步。

他們在這裡,當然沒有缺乏,但他們很渴。

對於警告牌,我一向沒有好感。台北市大街小巷最常見的奇觀就是:一堵牆、一灘穢土、一堆噴漆字歪七扭八的字跡寫著:「在此堆積垃圾的是狗!」奇怪的是,有許多「人」寧做「狗」,垃圾仍是滿坑滿谷。其他刺目的警告還有「嚴禁煙火」、「.......,違者格殺勿論」、「... ....,違者打五十大板」、「禁止游泳」、「禁止攀折花木」「......,違者罰款三千六」、「禁止偷竊,否則照價賠一百倍」、「禁止搶劫,否則移送法辦」......。

我常在想,是人先丟掉了自己的尊嚴,警告才翩然來臨,抑或人先受到了警告,於是喪失了人原有的尊嚴?

管理學有著名的嚴苛管理的X 理論,也有人性統馭的Y理論;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有所謂孟子性善說,和荀子的性惡說,孰對孰錯?

什麼時候,人類才懂得自己尊重自己,把尊嚴還給自己,也還給別人?

什麼時候,人們才懂得珍惜衛生紙裡的尊嚴?





調整生活壓力




撰文:平烈勇
玉里榮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我們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表示壓力是無時無刻的存在我們的四周。每一個年齡層都有其特殊壓力:例如青少年時,以課業壓力為主;到成年人時,有家庭和工作的壓力;邁入老年期,以退休、孤單、面臨死亡為壓力。
角色的扮演不同,壓力也不盡相同,當老師和當學生的壓力不同;做主管和做員工的壓力不同;身為父母和身為孩子的壓力不同,而一個人往往是身兼數種角色,集數種壓力於一身。
如何應付生活壓力?是現代人所關心的重要課題,這裡提供一些小偏方,讓大家參考:
一、別為小事抓狂:我們經常為一些小事抓狂,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些都不是真的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只是專注在一些小問題上,把問題過度放大了,浪費寶貴的力氣為小事抓狂,當然就無故憑添了許多壓力。
二、小心你的想法滾出雪球效應:越是全神貫注在令你心煩的細節上,你就覺的越糟糕,思緒一個接著一個,直到你變得焦慮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即時打住,防患未然,並且要察覺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低潮所愚弄,完全以負面來看待周圍的人事物,如此一來,小小的壓力,可能瞬間就變成巨大的壓力。
三、練習放鬆數到十:當你感到生氣時,長長深深的吸一口氣,同時大聲對自己數一,然後在吐氣時放鬆全身,數二至十重複這個步驟。當你數完時,氣也全消了,這個方法幫助我們把大事化小,壓力也就消失於無形。
四、你會變成你最常練習的樣子:如果我們常在生活中表現出生氣、憤怒、焦慮不安,我們的人生可能就會反映出這類練習的結果,「相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相反的,若是我們平常練習有耐心、放輕鬆、肯學習、積極樂觀的態度,即使面臨壓力,也能以所練習的結果,從容應付,化解壓力。
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壓力,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承受那一種壓力,但是我們可以決定,用那一種方式去面對壓力,解決壓力,聰明的你會怎麼做?











得不償失



        有一個商人批來一車昂貴的沉香,交給他的楞兒子運到市場販賣,由於沉香的價格較高,買的人自然也較少。
而在旁邊的另一個賣木炭的攤販,生意非常好,所以不一會兒的功夫,木炭就賣得精光。
這個楞小子心中甚是著急,怕東西賣不掉,回去無法交差。
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一個辦法,他把一整車的沉香送去請人燒成木炭,然後再以木炭的價格銷售。
由於木炭的價格低廉,自然也搶購一空,他很得意地回家。
默想:
當然他老爸的臉色是可想而知。目的是達到了,但是反而得不償失。
你是否只重視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快樂
  
據說,「快樂」是人類字典的第一個字。之後,「更快樂」、「最快樂」、「不快樂」、「恐懼快樂」都出籠了。人類隨著文明的步伐,變得越來越聰明的時候,就越來越不快樂了。
「快樂」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感覺,但是,快樂的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體會到「快樂」的存在。要獲得「快樂」其實非常簡單,但是,許多人卻用過於複雜的方法去追尋它,卻發覺尋也尋不著。
擁有一顆單純的心,便是開啟快樂之門的鑰匙。單純不是愚蠢,愚蠢的人不懂得分辨是非,「單純」是明白事理,卻仍可以保持心境的清明;「單純」也不是逃避,逃避的人畏懼面對現實,單純的人懂得向上支取能力來面對現實,所以他能夠也可以獲得真正的快樂。
世界沒有變,但是,一個快樂的人能為自己和別人帶來改變。人生的難處沒有減少,但是,一個快樂的人手裡卻握著比別人更多的籌碼足以得勝。
快樂,雖然是稍縱即逝,卻留下永遠的回憶,它給人愉快的感覺,所以可以輕看那些來自外在的艱辛與困苦,快樂的人永遠是一個跨越生命險阻的人。
自己就是快樂的源頭。這個世界已經太苦了,讓我們的心成為單純,常常快樂。




鵝卵石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裡的「鵝卵石」。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道:「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進罐子裡。倒完後,於是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全班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說。
「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也」的學生們。
稱讚完了後,教授從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

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得到什麼重要的功課?」
班上一陣沈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這門課到底講的是時間管理啊!」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了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信息。」說到這裡,這位教授故意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裡去,你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各位有沒有想過,什麼是你生命中的鵝卵石?」
  

我們都很會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滿罐子,但是很少人懂得應該先把「鵝卵石」放進罐子裡的重要性。什麼是我們生命中的「鵝卵石」?是和我們心愛的人常相廝守?是我們的信仰?教育?夢想?值得奮鬥的目標?做年輕人的好榜樣?為下一代留一些值得的回憶?
也許在今晚上床之前,或一個人安靜的時候,我們都該想想「什麼是我生命中的鵝卵石」這個問題。
台灣的教育,往往只是教我們怎麼把書讀好、進好學校,但很少教我們怎麼去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掃興的一頓飯


  
閒來帶孩子去速食店,按照往例,我在兒童遊戲區旁挑了個座位,以便照顧想在遊戲區玩耍的孩子。才坐下不久,正準備用餐時,走來一位笑容可掬的小姐,她先是自我介紹,再遞上一張名片,原來是某圖書公司的業務員。
原本只想過個優閒午後的我,絲毫沒有接受推銷的心理準備,為了不使對方太難堪,我說:「對不起,我現在正要用餐,而且小孩子跑來跑去我也得注意,貴公司的兒童圖書一向有口碑,若有需要,我會跟妳連絡。」
沒想到她並沒有離開,反而在我面前坐了下來,說:「沒關係,妳慢慢吃,我等妳。」這時誰能好好地吃東西呢?我轉頭尋覓是否有其他座位,但座無虛席的樓層讓我動彈不得。
於是,我不再搭理她,繼續吃東西,才吃了半個漢堡,她又開口了:「吃飽了嗎?我可以開始介紹我們公司今年度的優良圖書了嗎?」
頓時我的好心情完全被破壞無遺,但為了表現個人的修養,還是很有風度地對她說:「孩子還小,才兩歲多,而且我也買了許多其他的書籍和玩具給他,近期不想再添購,謝謝妳!」
結果那位「超級黏巴達」小姐竟然用嚴肅的口吻說:「妳可以花錢讓孩子吃沒什麼營養的兒童餐,卻捨不得買一冊讓他終身受用的精神食糧,難道妳要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嗎?」
這一席話說得人莫名其妙,我再也按捺不住火氣地對她說:「小姐,妳不覺得妳一直在打擾我嗎?」並且立刻收拾東西,離開那家速食店。
這是一次相當不愉快的經驗,奉勸諸位辛苦及心急的推銷員,在採取緊迫釘人的推銷手法時,也請尊重消費者的心理,以免徒增反感,教人倒胃。
中國人最不懂得尊重他人,深思!!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真實」和「謊言」一起到河邊洗澡
   
「真實」和「謊言」一起到河邊洗澡
先上岸的「謊言」偷偷穿上「真實」的衣服不肯歸還
固執的「真實」死也不肯穿上「謊言」的衣服
只好一絲不掛光溜溜地走回家

從此
人們眼中只有「穿著真實外衣的謊言」
卻怎麼也無法接受赤裸裸的真實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史丹佛大學的由來

好幾年前,哈佛的校長對人的錯誤判斷,付了很大的代價。
一對老夫婦,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是穿著布製的便宜西裝,也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校長的祕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老土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的說:「我們要見校長。」
祕書很不禮貌的說:「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鐘頭,祕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自己走開。他們一直等在那裡。祕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
校長不耐煩的同意了,校長很有尊嚴而且心不甘情不願的面對這對夫婦。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他很喜歡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裡為他立一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
女士很快的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的看了一下條紋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裝,然後吐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七百五十萬元。」
這時,這位女士沈默不講話了。
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只見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只要七百五十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點頭同意。
而哈佛的校長覺得很混淆和困惑。就這樣,史丹佛先生夫人(Mr. and Mrs. Leland Stanford) 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TOP

很喜歡鵝卵石那篇

再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是為了那些小事蹉跎光陰
而失去了我們該去體驗的人生價值

標題打的真好

時時刻刻我們都該停下腳步來省思我們的現狀
是否已經找到我們生命中的鵝卵石了呢?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