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五個育兒的“僞真理”

五個育兒的“僞真理”

從書本上或者別的媽媽那裏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顛簸不破的育兒真理。但是如果較較真,就會發現這些“真理”的實質並不像它們看上去那樣有理。下面是幾個肯定在你的頭腦中存在過,並且常常在媽媽間傳播的“真理”。那麽重新審視一下,這些話真的正確嗎?
僞真理之一:孩子的性格可以塑造

不完全真相:毫無疑問,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外部環境的綜合影響,家庭環境、親子關系等都會成爲改變孩子性格的不確定因素。

更真實的情況:雖然父母的後天影響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是那僅僅是各種影響力的組成部分之一。而與生俱來的基因的作用,對于孩子的性格差別起到30%-70%的決定作用。從雙胞胎身上我們不難看出,雖然他們生長在同樣的家庭,有同樣的父母,在同樣的養育方法下長大,擁有同樣的寵物和玩伴,但是他們還是會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愛好。他們對于從沒有見過的事物有時會表現出極大的反差。同樣是水從淋浴噴頭中傾瀉而出,可能一個孩子表現出極大的恐懼,而另一個則無動于衷甚至興奮無比。孩子不是像我們以爲的那樣,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們能怎麽辦: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衛或者維納斯。但是你可以通過教育方式來規範他的行爲,指引和影響他處理問題的方法。沒有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做家務的,但是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間保持整潔。即使孩子是天生的莫紮特,也需要你給他接觸音樂和樂器的機會,才能激發他身體內的潛能。
  
僞真理之二:和孩子一起時間越長,他就越容易成爲好孩子

不完全真相:從給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來講,父母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是可以依賴的,他可以隨時從父母那裏得到照顧。這對孩子很有好處。

更真實的情況:孩子不是不堪一擊的花朵。他們需要並且完全可以應對外界的環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間斷的、無微不至的照料。專家們認爲,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樣可以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細心的保姆。所以,你不需要一天24小時,一周7天地圍著孩子轉。

我們能怎麽辦:這件事上沒有非此即彼的簡單答案,每個媽媽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到底什麽樣的方式對自己、對孩子最合適。
  
僞真理之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不完全真相: 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充滿愛心、樂于幫助別人、給人安全感並且熱心社會公益。因此,你的孩子也應該以你爲榜樣。

更真實的情況:這其實取決于你如何界定榜樣或模範的定義。
或許你可以做個試驗,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綠色的樹葉子吃到嘴裏,你孩子是否就跟著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你孩子的房間或許還是狼藉一片。很明顯,你怎樣孩子就會怎樣的想法是個謬誤。不要以爲你自己辛勤工作,你的孩子就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長大了如數效仿。

我們能怎麽辦:你的習慣或者你的技能是無法遺傳的,無論好與壞。比如媽媽從來不吃蔬菜沙拉,但孩子卻每頓必吃。所以,你只要盡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難爲自己。這才是真實的你。

僞真理之四:父母應該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不完全真相:父母應該盡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爲此,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看看壁櫥裏那些棄之不用的插座保護套和嬰兒監視器,那些都是愛的體現。

更真實的情況:父母正在爲孩子花費大量的金錢。在美國,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是3,000億美元。注意是億,不是萬啊!有然後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麽,無論現在還是以後。然後你要再想想,這個物質充足的文明社會究竟會對孩子有什麽導向。充斥各處的廣告教給孩子總是在說“我要,我要,我要!”其實,真正應該教會孩子的是學會什麽叫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什麽,父母就趕緊去買的話,那麽這個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無限期待和一朝擁有的美好滋味了。

我們能怎麽辦:你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不是能夠從商場買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糧,簡單且無價,比如愛,比如規矩,比如堅定的意志。

僞真理之五:母親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完全真相:當然,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更愛吃香蕉還是桃子。當他擠著眼睛吭哧的時候,你可以准確判斷出他究竟是困了還是餓了。這些是不容置疑的。

更真實的情況: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時,你也不可辯駁地受到一種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觀偏見。因爲,你很容易被愛蒙蔽雙眼。你很難像孩子的保姆、老師那樣客觀地看待你的孩子,並且你也不能夠像她們在接觸了很多同齡孩子之後進行橫向比較。所以,一般來說,旁觀者可以給父母提供更真實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斷標准,幫助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

我們能怎麽辦:不要被愛蒙蔽了雙眼,經常和孩子老師保姆溝通,以獲取孩子在和你相處之外的情況。能夠更客觀的去看待孩子的一些表現。這樣對于孩子的愛才不會失于偏頗,讓孩子自身的缺點經常暴露在當下並不是什麽壞事,如果等你控制不住的時候才發現將會不可收拾。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