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喝茶吃中藥不怕相沖

喝茶吃中藥不怕相沖

  喝茶十分普遍,不論是傳統的烏龍茶、金萱、香片或是現代的桔茶、泡沬紅茶、奶茶、花茶,當「喝茶族」看中醫時,常會問到一個問題,喝茶跟吃中藥會不會牴觸,會不會相沖,說得更直接一點,喝茶會不會解中藥,在治療期間如果喝茶,效果會不會打折扣?甚至用茶來配藥服是否可以?

   其實「茶」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像治療感冒頭痛很常用的方子─「川芎茶調散」,其中就有用到「茶」這味藥。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茶的味道苦帶甘,性味是寒性,有「清頭目、醒昏睡」的作用,當疲倦乏力嗜睡多睡,頭目昏沈時飲用,可以提神、振奮神經;茶有「化痰消食下氣」的功效,當油膩的食物吃得很多,導致腸胃不適時,喝茶有消油脂作用,而咳喘人飲茶也有化痰降氣的功能;茶有「利尿止瀉」的作用,偶而喝茶的人會有感覺,小便的量會增加,茶本身有利尿的功效,道是因為茶葉中所含茶鹼的作用,而茶葉中鞣質則有止瀉的功能。另外用少量茶葉嚼服可消口臭。
  前面所茶葉的作用是指傳統的「茶」而言,現代的茶種類涵蓋廣泛,有許多是作成像「茶」一般的飲料,如牛蒡茶、杜仲茶、羅漢果茶,雖有「茶」之名,但並沒有「茶」的成份,有的是一種加味的茶飲料,這些就沒有傳統「茶」的作用。

  有一些藥書中有記載飲茶的禁忌,《本草拾遺》這本書提到「食之宜熱,冷即聚痰,久飲令人瘦,使不睡」,這是說飲茶宜熱飲,冷服不好是因為茶是寒性的藥草,寒冷的性質會影響人體脾胃對水分的運化,使水份停聚進而化為痰飲,「去油脂」的作用,使得久服會令人變廋:「清頭目、醒昏睡」的作用使人精神振奮,難以入睡,所以《本草綱目》也提到「失眠者忌服」。而一般「喝茶族」也不要過量飲用,避免造成失眠、心悸、頭痛、耳鳴、眼花等症,空腹飲茶不要過濃,小便原本頻數多的人,也不適宜服用。

  至於其他藥物和茶的相互作用,在《本草綱目》只提到「服威靈仙、土茯者忌飲茶」,《中藥學》另提到「服土茯苓期間忌飲茶,否則可致脫髮」並沒有提到和茶會「相惡」、「相反」的藥物,(「相惡」:兩種藥物合用,一種藥物會破壞或降低另一種藥物的功效;「相反」:是指兩種藥物合用,能增強或產生毒性或副作用)。所以除了上述威靈仙、土茯苓二味藥,一般喝茶是不會和吃中藥相牴觸,喝茶也不用擔心會解藥,治療期間喝茶,效果是不會打折扣的,但用來配藥服,仍是不宜,最好是用白開水就好。倒是常在飲酒後藉飲茶來解酒的人,可能要注意。

  在《本草綱目》有提到「酒後飲茶,引入膀胱腎經,患瘕疝水腫」,所以飲茶雖有「解酒食油膩燒灸之毒」,但要注意它的副作用。
--------------------------------------------------
資料來源
作者:彭永鑫醫師(中國醫學院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摘自「自由時報」健康生活版
   

TOP

Hi, 謝謝分享知識,喘統上好像我們家都是這樣做只是沒有依據.謝謝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