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問題不在一綱幾本

問題不在一綱幾本

「問題不在一綱幾本」(陳映竹報導)

隨著九十六學年度新學期的到來,國中小教科書到底要「一綱一本」還是「一綱多本」,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攻防戰越演越烈,儘管教育部一再重申,並且發出解釋令,表達選用教科書是各校義務,其他機關不得越俎代庖,但台北縣、市政府以及桃園縣地方首長已經準備在兩週內提出釋憲申請書,抗議教育部嚴重干涉地方自治權限。姑且不論「一綱一本」有沒有法源正當性,如果單就以「教育」角度來探討,究竟是「一綱多本」能夠達到教學多元化,還是「一綱一本」才能減低學生升學壓力呢?事實上,對學生而言,上課使用的教科書各科都只有一本,重點在於教師需要多方參考教材,自行融會貫通,才能給予學生全方位的知識。話雖如此,但現在師資培育出身的教師,自編教材能力普遍不足,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張建成指出,過去國編本時期,師培生根本不用學習如何改編教材,再加上近年來學生素質日益參差不齊,薄弱了教師自編教材能力。「過去師範校院養成的教師,只要把他們教會如何適應教科書,而不是改編現行教科書。再加上現在師培機構放寬,就出現了素質參差不齊的情形出現。」地方政府以「減輕教師、學生負擔」為由,甚至高舉民意,表示九成以上學生家長主張恢復一綱一本。但看在全教會教學研究部主任詹政道的眼裡,他認為升學的壓力不在於一綱幾本,而在於國中課程結構本身就有問題,國中課程總時數過長、切分的科目過細,因此教師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編選備課,以至於教師多用趕進度的方式教學,再加上有著「基測」在遠方作為高中分發入學總驗收,這才造成聯考時代的升學壓力依然存在。「目前老師能夠編選教科書的時間太少,再者我們目前的課程結構無法適應多元教材,因為課程太多、把學習時間切分太細,不應該一學期二十周都排相同課表,應該根據需求作彈性調整。」這次教材爭議最後將如何收場,外界無從得知。教育當局應該深思的是,如何化解長久以來以升學為導向的教育結構。

大聲疾呼
請人本基金會多去思考學生班級數問題,中輟生問題,教師員額問題,教育經費問題
學生有人權,教師也有人權
尤其在心少數學生人權時,是否兼顧到所有學生的人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