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牙周病患者全口重建?林志聲醫師術前評估有利植牙成功率

牙周病患者全口重建?林志聲醫師術前評估有利植牙成功率

【本報訊】依據統計,台灣成年人高達八成以上民眾罹患牙周病,每十人中就有八人被它盯上可能還渾然不知,而牙周病更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牙周病拖越久可能掉牙就會越嚴重,需要全口重建。林志聲牙醫診所林志聲醫師表示,「牙周病患者進行全口重建,務必經醫師全方位設計,以免植牙後引起植體周圍炎。」

隨著人口老化、生活作息的改變,許多危險性疾病比率逐漸增加,而疾病的罹患率也漸漸有朝向年輕化的趨勢;同時,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愈來愈多人有口腔的問題產生,導致蛀牙及牙周病。根據統計,台灣成年人罹患牙周病高達八成以上,林志聲醫師表示,「罹患牙周病主要原因是口腔衛生清潔不確實。」
牙周病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疼痛,因此常忽略它所造成的傷害。林志聲醫師提醒大家,如果牙齦出血、發炎、紅腫及齒槽骨萎縮,都可能罹患牙周病。接著就會發生、牙齒鬆動、缺牙、掉牙,而牙齒鬆動會影響咀嚼,導致口齒不清、進食困難牙周病影響範圍從單顆牙齒到全口,若不注意很容易牙齒就會掉光光。牙周病患者植牙前必須要經過醫師全方位的設計,牙周病的治療就像「起厝打地基」,地基(牙周病治療)挖深灌漿後,才能蓋房子、做裝潢(植牙)。千萬不要顛倒順序,等到植完牙後,發現搖動了,再來看牙周病,到時候拆屋還地,損失慘重。
林志聲醫師表示,牙周病患者進行全口重建,分為兩種治療方式,一、傳統全口重建,二、單顆自然植牙。傳統全口重建,植體數不等於缺牙數,植體位置不是於本來牙齒的位置,齒槽骨會持續萎縮,加上清潔不易,植牙後容易造成植體周圍炎。而單顆自然植牙,模擬自然狀態下植牙,符合生物力學,加上植體數就是等於缺牙數,不僅能維持齒槽骨存在,看起來既自然又美觀。因此許多人會選擇單顆自然植牙來取代傳統全口重建,免去傳統重建的缺點。
植牙完後,林志聲醫師也提醒大家,牙周患者做完咬合重建工作之後,仍然需要定期回診,維持口腔安定性,因為骨床本來就比較脆弱,一旦發現有不適狀況,一定要回診治療。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