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近體詩作法概要

近體詩作法概要



作者: 姜鳳珠

七言絕句的作法概要

先定題目,再決定詩的形式°一般是從七絕學習°所謂七絕是以七字為一句,四句為一篇,合計二十八字者稱為七言絕句°學習七絕的作法,最初決定平仄式分[仄起式]與[平起式]°第一句起句第二字用仄字者稱為[仄起式]°用平字者稱為[平起式°]°°[仄起式]為正格[平起式]為偏格°按正規四句[起承轉結]的平仄式如下:



仄起式:  入韻

1.     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

2.     承  平平仄仄仄平平

3.     轉  平平仄仄平平仄

4.     結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   不入韻

1.     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

2.     承  平平仄仄仄平平

3.     轉  平平仄仄平平仄

4.     結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   入韻

1.     起  平平仄仄仄平平

2.     承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轉  仄仄平平平仄仄

4.     結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   不入韻

1.     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2.     承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轉  仄仄平平平仄仄

4.     結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漢話有平仄韻之分,上平'下平為平聲韻,上'去'入為仄聲韻°在古韻有規定韻目上平有十五韻目,下平亦十五韻目°上聲有二十九韻目,去聲有三十韻目,入聲有十七韻目,合計一百零六韻目°

在學作詩時初學者要注意平仄格式°整首詩為考量詞句之優美可第一'三'五字不論°第二'四'六字一定要符合平仄規格°但初學者最好能第一三字不論較為妥當且[忌平頭]、[忌孤平]、[押落]等等。

[忌平頭]。各句第一字[平]的連續稱[平頭]。

亦[忌仄頭]。各句第一字仄的連續稱[仄頭]。

[忌孤平]。在七言絕句的第四字禁[孤平]。

         在五言絕句的第二字禁[孤平]。

[押落]。第一句韻腳不入韻稱押落



五言絕句的作法概要

五言絕句與七言絕略同以五字為一句四句為一篇合計二十字稱為五絕五言絕句亦有仄起式與平起式其通常與七絕不同則是要作押落(起句末字用仄)又忌第二字孤平旦也有起句不作押落的要注意五言絕句仄起式為正格與平起式偏格兩種。



仄起式:    入韻

1.     起  仄仄仄平平

2.     承  平平仄仄平

3.     轉  平平平仄仄

4.     結  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不入韻

1.     起  仄仄平平仄

2.     承  平平仄仄平

3.     轉  平平平仄仄

4.     結  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    入韻

1.       起  平平仄仄平

2.       承  仄仄仄平平

3.       轉  仄仄平平仄

4.       結  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    不入韻

1.     起  平平平仄仄

2.     承  仄仄仄平平

3.     轉  仄仄平平仄

4.     結  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詩的作法概要

五言律詩的作法雖與絕句作法相同,亦有[仄起式]與[平起式]但要注重字法、句法、章法:°且得學習對句、對語°在絕句的四句稱[起、承、轉、結]°在律詩稱為:[起聯、頷聯、頸聯、結聯]因需作對即稱作聯,除此之外更要注重字眼°古來字法五律在第三字七律在第五字及第七字為字眼°字眼要[響]要[活]因一字使整首詩生動°詩特別注意[句中眼、實眼、虛眼]等問題°詩眼竅法要注意有[響字、實字、虛字]等問題°詩眼用[虛]字不如用[實]用[實]字不如[響]字詩眼用實字方健用響字致力也為要求詩句之精美還要注意四練練字練句練意練格(練句不如練字練字不如練意練意不如練格)



仄起式:    入韻

1.     起聯 (發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2.     頷聯 (對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     頸聯 (對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     結聯 (結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不入韻

1.     起聯 (發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     頷聯 (對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     頸聯 (對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     結聯 (結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     入韻

1.  起聯 (發句)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2.  頷聯 (對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  頸聯 (對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  結聯 (結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     不入韻

1.  起聯 (發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  頷聯 (對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  頸聯 (對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  結聯 (結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詩作法概要


七言律詩與五律作法相同。七律是以七字為一句,八句為一篇的詩,合計五十六。詩除排律外,以七律為最多字。仍要重視作對。重字眼與五律同。不同的是七律的字眼在第五字。第七字也重要。



仄起式: 入韻

1.起聯(發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2.頜聯(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頸聯(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結聯(結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 不入韻

1.起聯(發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頜聯(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頸聯(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結聯(結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 入韻

1.起聯(發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2.頜聯(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頸聯(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結聯(結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 不入韻

1.起聯(發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頜聯(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頸聯(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結聯(結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詞音韻平仄概要

詩之六藝是指:風雅頌賦比興等六項

風:列國里巷的歌謠

雅:朝廷的事、公卿大夫之詩

頌:宗朝之詩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

比、興:一物比一物而興起所詠之詞雅頌為詩之體、賦比興為詩之緯

詩之音韻有[平、上、去、入]之區別

第一、         五聲為平聲。 第二、六聲為上聲。

第三、七聲為去聲。第四、八聲為入聲。

所謂

[平聲]是平道而溫和。莫低昂。

[上聲]是高呼用力強。

[去聲]是哀遠而展。分明哀遠道。

[入聲]是急收而合。短促急收藏。



何謂平仄:

[平聲]分上平,下平。[上平]為第一聲、[下平]為第五聲。

[上、去、入]皆為仄聲字。

第二、         六聲為[上聲]。第三、七聲為[去聲]。

第四、八聲為[入聲]。

平仄最大的分別是[開嘴平,合嘴仄]

古詩的韻目屬字繁多,於此分韻列舉如下:



上平聲: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賈、十四.鹽、十五.咸



上聲:

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篠  、十八.巧十九.皓、二十.  、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二十四.迴、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  

去聲:

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六.

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

十二.震、十三.問、十四.願、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箇、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入聲:

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六.月、七. 遏 、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六.葉



ps:現今已統一改用北京話故聲韻上已有許多差異

好文推薦^^~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 本帖最後由 aska110169 於 2009-10-31 13:07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